酒泉子的詞眼是哪個字(酒泉子的意思)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酒泉子的詞眼是哪個字,以及酒泉子的意思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酒泉子》的翻譯
詞牌名,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高平調”。按溫庭筠體。四十一字,全闋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按潘閬體,又名《憶余杭》,以平韻為主,間入仄韻。八句,四十九字,前片兩平韻,后片兩仄韻,兩平韻。
【例詞】
《酒泉子》(溫庭筠)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①。
淚痕新,金縷②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注釋
①紅豆--又名相思子。
②金縷--金絲繡衣。
評解:
上闋以“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開篇,“羅”是古代一種絲織品,柔軟輕飄。羅帶,就是指用這中輕軟絲織物做成的帶子,韓退之就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名句。一說有可結同心,象征定情的用途。故,是情人贈別的物件。如秦觀在《滿庭芳》中的名句:“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紅豆,一名相思子(相思豆),亦是象征愛情的信物。如此看來“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是在暗示著一對戀人的離別和相思了。開篇就這樣闡述,來的直截了當又含蓄有味。“淚痕新,金縷舊”,金縷是指衣服。古詩《金縷衣》有云:“勸君莫惜金縷衣”。于是這金縷便成了華貴衣裳的代名詞,常常省略了用。淚水的痕跡是新的,華美的衣服是舊的,一新一舊形成對比,又暗示離別已久,相憶甚深。全詞沒說傷情主人公是男是女,而從溫庭筠善于描寫閨中怨婦這一點來看,想必又是一癡情女子在思念情郎。我們可以展開想象,一位身著縷衣身系錦帶的女子,手弄腰系紅豆,到思切處淚水潸然而下,再加之下句“斷離腸”三字,更有分量,使讀者內心一禁也為之一酸。這樣看來此詞可算是一篇傷春懷人之作。而這篇詞與作者以往的詞不同的是,抒情在先,寫景在后。上闋抒情,下闋寫景。“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去年的燕子歸來了,成雙成對,依戀如舊;大約去年燕子飛來筑巢時,思念之人上尚未離去,所以用“還是”二字,隱射著現如今“物是而人非”之意。于是引起更深的回憶:“綠樹濃,芳草歇,柳花狂”。一派生機昂然的暮春景象,與上片情緒惘然形成對比,這里的景調悠然淡雅,似乎沒有大喜大悲之詞。但細細一想,這大概不是描寫眼前的景色,而是在回憶去年的此刻春景。在那個時候,綠暗紅稀,草盛花飛,柳絮撲面。盡管下闋沒有直接賦寫離別之事,但我們可以讀出有景物興發的憶之情卻是甚濃的,雖然沒有分別時候的描寫,但我們卻能從文字的空白處想象到離別在即,兩人分贈羅帶、紅豆等各自東西的情景。言盡而意無窮。
《酒泉子》 (孫光憲)
空磧①無邊,萬里陽關道路②。
馬蕭蕭③,人去去,隴④云愁。
香貂舊制戎衣窄⑤,胡霜⑥千里白。
綺羅心,魂夢隔,上高樓。
注釋:
①空磧(qì):空曠的大沙漠。
②陽關道路:原指陽關通往西北地區的大道,這里泛指通往邊塞的道路。
③蕭蕭:馬鳴聲。
④隴:隴山,古代防御吐蕃侵擾的軍事要地。
⑤香貂戎衣:用貂皮縫制的戰袍。
⑥胡霜:胡地的寒霜。
評解:
這首《酒泉子》抒寫了征人懷鄉思親之情。上片寫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寫征人對
妻子的懷念。以征戍生活為題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離苦。
這種題材,在《花間集》中是罕見的。從藝術上看,全詞境界開闊,于蒼涼之中又見纏
綿之思。而兩地相思之情,同時見于筆端,深得言情之妙。湯顯祖評此詞:三疊文之出塞曲,而長短句之吊古戰場文也。再讀不禁酸鼻。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①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②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注釋:
①郭:城,滿郭即滿城。
②弄潮兒:指錢塘江上執旗泅水與潮相搏的少年。
評解:
這首詞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江潮涌的壯美風光。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斗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上片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涌現制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涌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格律】
溫庭筠體格律:
平仄仄平(韻),平仄仄平平仄(葉)。
仄平平,平仄仄(葉),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葉)。
仄平平,平仄仄(葉)。
仄平平(韻)。
注:葉,主韻之外的韻。兩部錯葉,上下闕換葉。
潘閬體格律:
平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仄平平(平韻)
⊙仄仄平平(葉平)
⊙平⊙仄平平仄(仄韻)
⊙仄⊙平平仄仄(葉仄)
⊙平⊙仄仄平平(換平韻)
⊙仄仄平平(葉平)
譯文:
常常想起錢塘江觀潮的情景,滿城的人爭著向江上望去。潮水涌來時,仿佛大海都空了,潮聲像一萬面鼓齊發,聲勢震人。踏潮獻技的人站在波濤上表演,(技藝高超)手里拿著的紅旗絲毫沒被水打濕。此后幾次夢到觀潮的情景,夢醒時依然感覺心驚膽戰。
記敘文:
1.常常想起那觀潮時的壯觀情景,那雄偉的景象,宏大的場面,弄潮兒高超的弄潮技巧都令我無法忘懷.
還記得,在那潮水快要來的時候,人們爭相搶著坐或站在江干上下的十多里的地方,哪怕是一席之地也不放過.人們爭著,搶著向江面上翹首凝望,等待那江潮的勃涌,生怕看不到那精彩的一幕.放眼望去,滿目的華麗,那是婦女們的珠翠首飾和游人們的精裝服飾.
在不經意間,潮水如玉城雪嶺一般涌過來,高入天際,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了.水天一色.那陣勢,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聲音也十分的大就好像打雷和霹靂.巨大的浪潮震動著,搖撼著,激蕩飛射,似乎要把天給吞下去,給太陽洗個澡.氣勢極其雄壯.
這也正是弄潮兒展示自己本領的時候了.他們一個個披著頭發,身上畫著文采,手里執著用十幅大綢布縫制而成的大彩旗,鼓起滿腔的勇氣,逆著這洶涌而來的潮水,在萬丈巨浪中出沒,舞動著旗子,騰躍著身子,變化著種種姿態,展示著卓越的技巧,而彩旗的下角一點也不沾濕,他們向人們展示:他們的本領是多么棒!我相信,他們的雄姿,會讓觀光者們今生不望.他們同樣也會獲得那觀光者們的陣陣掌聲.
在觀潮后,我經常夢到那奇偉的景象,現在我已與這樣的情形離別了,但夢中,卻反復回放,那無法形容的風采,感受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徘徊于中,無法忘卻......
夢醒后,是一身的驚怕,滿心的凄涼,使人心驚膽戰的感覺更是比觀潮的景象更無法讓我釋懷與忘卻
2.
常常回憶起那觀潮時那扣人心弦的壯觀情景,那舞波阻浪的雄偉的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宏大的場面,颯爽英姿的弄潮兒高超的弄潮技巧都令我無法忘懷。
還清晰的記得那滿岸的人群,摩肩接踵之時又滿言笑語,共同企盼這那浪隨天擁的壯闊景面。放眼岸邊,地無空席,人群皆墊腳相望焉。
在不經意間,潮水如玉城雪嶺一般連天而來,,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注入這高偉的水柱.藍色瞬間見水與天容于一體.那氣勢,難以言表.聲如雷霹.巨大的浪潮震動著,搖撼著,激蕩著,飛射。
頓時鼓聲四起,眺首遠望。兩岸早已續足勁的博浪者們,氣勢洶涌的向大浪沖去,這也正是弄潮兒展示自己本領的時候了.他們時起時落,時隱時現,好似立于水面,如履平地一般,而手中的大旗的下角一點也不沾濕,他們向人們展示著國人的英勇,奮進。
潮的喧囂,浪的激蕩,勇者的無畏——我經常夢到那奇偉的景象,那一個個片斷式的鏡頭讓我又有如臨其景一般。夢醒后,又是是一陣恐浪之大的驚怕,英勇無畏的敬佩,明朝再往的決心……
《酒泉子 長憶觀潮》
宋·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
潘閬在太宗和真宗兩朝做過幾任小官。太宗時,因言行“狂妄”得罪權貴,被攆出汴京,飄泊江湖,賣藥為生,曾流落到杭州。杭州在錢塘江畔,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期,皇朝把這一天定為“潮神生日”,要舉行觀潮慶典。每到這一天,皇親國戚、達官要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傾城出動,車水馬龍,彩旗飛舞,盛極一時。還有數百健兒,披發紋身,手舉紅旗,腳踩滾木,爭先鼓勇,跳入江中,迎著潮頭前進。潮水將起,遠望一條白線,逐漸推進,聲如雷鳴,越近聲勢越大,如滄海橫流,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山鳴谷應。水天一色,海闊天空。弄潮兒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略不沾濕。
人們觀潮,現在在浙江海寧。但在北宋,觀潮勝地卻在杭州。海寧觀潮是明朝錢塘江改道以后的事。潘閬在杭州可能住過幾年,漲潮的盛況當然給他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以致后來經常夢見漲潮的壯觀。這首《酒泉子》的小詞,就是他為了回憶觀潮盛況而作的。他用《酒泉子》這詞牌寫過十首詞,其一、二憶錢塘,其三、四憶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別憶孤山、西山、高峰、吳山、龍山、觀潮。每首起句均冠以“長憶”二字,后半闋第三句俱冠以“別來”二字。十首中以這第十首寫得最好,最為后人所傳誦。尤是“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兩句,使那些敢于在風口浪尖上向潮頭挑戰戲弄潮頭藐視潮頭的錢江健兒的神韻躍然紙上。
酒泉子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詞的上闋寫觀潮,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觀潮,寫到了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寫弄潮兒的表演,寫到了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補充注釋
潘閬宋人,生年不詳,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藥,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制《憶余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酒泉子 雪浮荷
一日三秋,紅塵離思誰鋪就?春色已過憶垂柳,多情誰與留?
曼立遠視空回首,西樓望斷不勝愁。此情更濃別離后,再難瀟灑逍遙游。
主旨:對相思之人的期盼,對久別不能相見的惆悵.
酒泉子詩詞是什么意思
《酒泉子》,詞牌名之一。有兩體,一為溫庭筠體,為詞牌正格,雙片四十一字,全闋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二為潘閬體,又名《憶馀杭》。除溫庭筠與潘閬外,還有孫光憲等詞人用過此調。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原為唐教坊曲。《金奩集》入“高平調”。潘閬,宋人,生年不詳,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藥,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制《憶余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酒泉子怎么讀?
酒泉子 拼音 jiǔ quán zǐ
酒泉子,詞牌名,又名“杏花風”“春雨打窗”等。
《酒泉子·花映柳條》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創作的一首詞。全詞雙闋十句四十字,寫閨中女子在春日懷念遠人的心情。上闋寫女主人公憑欄閑望,下闋寫她的深閨寂寞情。全詞以外顯內,用主人公的行動來表現她內心世界的空虛寂寞與無限惆悵之情。
作品原文
酒泉子
花映柳條,閑向綠萍池上⑵。憑闌干,窺細浪,雨蕭蕭⑶。
近來音信兩疏索,洞房空寂寞⑷。掩銀屏,垂翠箔,度春宵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酒泉子:原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作為調名,后用為詞牌名。《金奩集》入“高平調”。一般以溫庭筠體為正格。全詞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
⑵“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誰知風吹花落,墜于池上綠色浮萍中。閑,一作“吹”。
⑶憑:倚。闌干:即欄桿。蕭蕭:一作“瀟瀟”,形容細雨連綿。
⑷“近來”二句:近來沒有遠方信息,洞房之中更覺寂寞。兩疏索,指雙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洞房,幽深的閨房。南北朝庾信《小園賦》:“豈必連闥洞房,南陽樊重之地;綠墀青瑣,西漢王根之宅。”
⑸“掩銀屏”三句:銀色屏風遮掩,翠色竹簾下垂,苦度春夜。銀屏,鑲嵌銀絲花紋的屏風,以示華麗。箔(bó),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簾子。《新唐書·盧懷慎傳》:“門不施箔。”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十五引《西京雜記》曰:“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如金玉珠璣。”所以也稱“珠簾”或“珠箔”。
白話譯文
在這花紅柳綠的春天,我閑游在綠萍池邊,倚身在欄桿上,凝視著池上細波連連。那瀟瀟細雨如我的思愁綿綿。
近來他的書信稀疏難見,我更難忍洞房的寂寞無邊。且打開銀屏放下竹簾,苦熬這長長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難眠。
翻譯文言文 《酒泉子》潘閬
常常想起以前觀潮的時候,全城的人都搶著去看江上的景色。現在再想起來,總懷疑那都是虛幻的。我就好象身處在一萬面鼓敲打出來的嘈雜聲響中(那樣煩亂)。(再想起當年)弄潮兒面向潮水的峰頭站立,手上舉著的紅旗都沒有被潮水弄濕。現在我已與這樣的情形離別了,只能在夢中反復回想,從夢中醒來還覺得心里凄寒。
【例詞】
《酒泉子》(溫庭筠)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①。
淚痕新,金縷②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
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注釋
①紅豆--又名相思子。
②金縷--金絲繡衣。
評解:
上闋以“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開篇,“羅”是古代一種絲織品,柔軟輕飄。羅帶,就是指用這中輕軟絲織物做成的帶子,韓退之就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名句。一說有可結同心,象征定情的用途。故,是情人贈別的物件。如秦觀在《滿庭芳》中的名句:“消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 紅豆,一名相思子(相思豆),亦是象征愛情的信物。如此看來“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是在暗示著一對戀人的離別和相思了。開篇就這樣闡述,來的直截了當又含蓄有味。“淚痕新,金縷舊”,金縷是指衣服。古詩《金縷衣》有云:“勸君莫惜金縷衣”。于是這金縷便成了華貴衣裳的代名詞,常常省略了用。淚水的痕跡是新的,華美的衣服是舊的,一新一舊形成對比,又暗示離別已久,相憶甚深。全詞沒說傷情主人公是男是女,而從溫庭筠善于描寫閨中怨婦這一點來看,想必又是一癡情女子在思念情郎。我們可以展開想象,一位身著縷衣身系錦帶的女子,手弄腰系紅豆,到思切處淚水潸然而下,再加之下句“斷離腸”三字,更有分量,使讀者內心一禁也為之一酸。這樣看來此詞可算是一篇傷春懷人之作。而這篇詞與作者以往的詞不同的是,抒情在先,寫景在后。上闋抒情,下闋寫景。“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去年的燕子歸來了,成雙成對,依戀如舊;大約去年燕子飛來筑巢時,思念之人上尚未離去,所以用“還是”二字,隱射著現如今“物是而人非”之意。于是引起更深的回憶:“綠樹濃,芳草歇,柳花狂”。一派生機昂然的暮春景象,與上片情緒惘然形成對比,這里的景調悠然淡雅,似乎沒有大喜大悲之詞。但細細一想,這大概不是描寫眼前的景色,而是在回憶去年的此刻春景。在那個時候,綠暗紅稀,草盛花飛,柳絮撲面。盡管下闋沒有直接賦寫離別之事,但我們可以讀出有景物興發的憶之情卻是甚濃的,雖然沒有分別時候的描寫,但我們卻能從文字的空白處想象到離別在即,兩人分贈羅帶、紅豆等各自東西的情景。言盡而意無窮。
《酒泉子》 (孫光憲)
空磧①無邊,萬里陽關道路②。
馬蕭蕭③,人去去,隴④云愁。
香貂舊制戎衣窄⑤,胡霜⑥千里白。
綺羅心,魂夢隔,上高樓。
注釋:
①空磧(qì):空曠的大沙漠。
②陽關道路:原指陽關通往西北地區的大道,這里泛指通往邊塞的道路。
③蕭蕭:馬鳴聲。
④隴:隴山,古代防御吐蕃侵擾的軍事要地。
⑤香貂戎衣:用貂皮縫制的戰袍。
⑥胡霜:胡地的寒霜。
評解:
這首《酒泉子》抒寫了征人懷鄉思親之情。上片寫出征途中的愁苦。下片寫征人對
妻子的懷念。以征戍生活為題材,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邊塞戰爭給人民帶來離苦。
這種題材,在《花間集》中是罕見的。從藝術上看,全詞境界開闊,于蒼涼之中又見纏
綿之思。而兩地相思之情,同時見于筆端,深得言情之妙。湯顯祖評此詞:三疊文之出塞曲,而長短句之吊古戰場文也。再讀不禁酸鼻。
《酒泉子》(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①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②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注釋:
①郭:城,滿郭即滿城。
②弄潮兒:指錢塘江上執旗泅水與潮相搏的少年。
評解:
這首詞以豪邁的氣勢和勁健的筆觸,描繪了錢江潮涌的壯美風光。詞的上片描寫觀潮盛況,表現大自然的壯觀、奇偉;下片描寫弄潮情景,表現弄潮健兒與大自然奮力搏斗的大無畏精神,抒發出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上片起首兩句,寫杭州人傾城而出,擁擠錢塘江邊,萬頭攢動,爭看江面潮水上漲。為下面潮水的涌現制造了氣氛,作好了鋪墊。上片結尾兩句,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法,把錢江潮涌的排山倒海、聲容俱壯,渲染得有聲有色、驚險生動。
酒泉子什么意思
《酒泉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
所謂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
事實上,從北宋開始,詞人在詞牌之外,往往另加題名或序言以說明詞意。
至于各詞牌的出處,只有少數是可以考證的,絕大部分已無法弄清其來歷了。
就比如毛澤東的《沁園春 雪》和《沁園春 長沙》,《沁園春》是詞牌名,決定詞的格式,而《雪》和《長沙》才是詞眼,統領全篇。
《酒泉子》一般以溫庭筠體為正格。雙片四十一字,全闋以四平韻為主,四仄韻兩部錯葉。
如:
《酒泉子》 【唐】溫庭筠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綠陰濃,芳草歇,柳花狂。
另有潘閬的十首原詞《酒泉子》,都是對杭州名勝的回憶。它們和唐五代詞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閬的自制曲,又名《憶余杭》。
酒泉子(一)
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
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游。
酒泉子(二)
長憶錢塘,臨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攜杖遍曾游。閑話覺忘憂。
栴檀樓閣云霞畔。鐘梵清宵徹天漢。別來遙禮只焚香。便恐是西方。
酒泉子(三)
長憶西湖,湖上春來無限景。吳姬個個是神仙。競泛木蘭船。
樓臺簇簇疑蓬島。野人只合其中老。別來已是二十年。東望眼將穿。
酒泉子(四)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五)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云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酒泉子(六)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酒泉子(七)
長憶高峰,峰上塔高塵世外。昔年獨上最高層。月出見觚棱。
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別來無翼可飛騰。何日得重登。
酒泉子(八)
長憶吳山,山上森森吳相廟。廟前江水怒為濤。千古恨猶高。
寒鴉日暮鳴還聚。時有陰云籠殿宇。別來有負謁靈祠。遙奠酒盈卮。
酒泉子(九)
長憶龍山,日月宮中誰得到。宮中旦暮聽潮聲。臺殿竹風清。
門前歲歲生靈草。人采食之多不老。別來已白數莖頭,早晚卻重游。
酒泉子(十)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清納蘭性德有詞《酒泉子》,承溫庭筠遺風。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尤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關于《酒泉子》解釋
酒泉子 長憶觀潮》
宋·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
潘閬在太宗和真宗兩朝做過幾任小官。太宗時,因言行“狂妄”得罪權貴,被攆出汴京,飄泊江湖,賣藥為生,曾流落到杭州。杭州在錢塘江畔,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是潮汛的高潮期,皇朝把這一天定為“潮神生日”,要舉行觀潮慶典。每到這一天,皇親國戚、達官要人、百姓居民,各色人等,傾城出動,車水馬龍,彩旗飛舞,盛極一時。還有數百健兒,披發紋身,手舉紅旗,腳踩滾木,爭先鼓勇,跳入江中,迎著潮頭前進。潮水將起,遠望一條白線,逐漸推進,聲如雷鳴,越近聲勢越大,如滄海橫流,一片汪洋。白浪滔天,山鳴谷應。水天一色,海闊天空。弄潮兒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略不沾濕。
人們觀潮,現在在浙江海寧。但在北宋,觀潮勝地卻在杭州。海寧觀潮是明朝錢塘江改道以后的事。潘閬在杭州可能住過幾年,漲潮的盛況當然給他留下極深刻的印象,以致后來經常夢見漲潮的壯觀。這首《酒泉子》的小詞,就是他為了回憶觀潮盛況而作的。他用《酒泉子》這詞牌寫過十首詞,其一、二憶錢塘,其三、四憶西湖,其五至其十分別憶孤山、西山、高峰、吳山、龍山、觀潮。每首起句均冠以“長憶”二字,后半闋第三句俱冠以“別來”二字。十首中以這第十首寫得最好,最為后人所傳誦。尤是“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兩句,使那些敢于在風口浪尖上向潮頭挑戰戲弄潮頭藐視潮頭的錢江健兒的神韻躍然紙上。
酒泉子
潘閬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詞的上闋寫觀潮,下闋寫弄潮兒的表演。寫觀潮,寫到了人群涌動的盛況和潮水洶涌的氣勢;寫弄潮兒的表演,寫到了他們高超的技藝和觀潮人的感受。所以在改寫時,可以選取第一人稱的視角,抓住觀潮人、潮水、弄潮兒、自己的感受四點來寫,重點要放在潮水和弄潮兒上面。
補充注釋
潘閬宋人,生年不詳,卒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字逍遙,大名(今屬河北省)人。曾在洛陽賣藥,北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年),以能詩受薦舉。自制《憶余杭》多首,一時盛傳,曾得蘇東坡的欣賞,把它寫在玉屏風上,石曼卿還使人照詞意作過畫。
《酒泉子》原詞共十首,都是對杭州名勝的回憶。它們和唐五代詞人所填的《酒泉子》不同,是潘閬的自制曲。錢塘,今杭州市。
1.萬面鼓聲中江潮來時,潮聲像萬面金鼓,一時齊發,聲勢震人。
弄潮兒指錢塘江畔觀潮時踏潮獻技的人,他們都年輕力壯,善于泅水。
2.這是難得一見的壯奇畫面江邊,千萬人正在翹首凝望,等待那江潮的勃涌。過不多久,它終于來了!裹帶著雷轟鼓鳴般的巨響,江潮奔騰而至,滄海似乎要把它的水全部傾倒在這里,而更為神奇的是,濤頭浪尖竟然敖立著幾位矯健的弄潮勇士,他們隨波出沒,而手縶的紅旗卻始終不濕,這真是何等地驚心動魄和扣人心弦!
酒泉子(一)
長憶錢塘,不是人寰是天上。萬家掩映翠微間。處處水潺潺。
異花四季當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別來隋柳幾經秋。何日得重游。
酒泉子(二)
長憶錢塘,臨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攜杖遍曾游。閑話覺忘憂。
栴檀樓閣云霞畔。鐘梵清宵徹天漢。別來遙禮只焚香。便恐是西方。
酒泉子(三)
長憶西湖,湖上春來無限景。吳姬個個是神仙。競泛木蘭船。
樓臺簇簇疑蓬島。野人只合其中老。別來已是二十年。東望眼將穿。
酒泉子(四)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酒泉子(五)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云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酒泉子(六)
長憶西山,靈隱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舊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時見攀高樹。長嘯一聲何處去。別來幾向畫闌看。終是欠峰巒。
酒泉子(七)
長憶高峰,峰上塔高塵世外。昔年獨上最高層。月出見觚棱。
舉頭咫尺疑天漢。星斗分明在身畔。別來無翼可飛騰。何日得重登。
酒泉子(八)
長憶吳山,山上森森吳相廟。廟前江水怒為濤。千古恨猶高。
寒鴉日暮鳴還聚。時有陰云籠殿宇。別來有負謁靈祠。遙奠酒盈卮。
酒泉子(九)
長憶龍山,日月宮中誰得到。宮中旦暮聽潮聲。臺殿竹風清。
門前歲歲生靈草。人采食之多不老。別來已白數莖頭,早晚卻重游。
酒泉子(十)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濤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