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杜甫為什么想寫諸葛亮(蜀相中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樣的形象)
很多朋友對于蜀相杜甫為什么想寫諸葛亮和蜀相中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樣的形象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蜀相作者為什么要選取諸葛亮這一人物入詩?作者與諸葛亮有何共通之處
1、詩人借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表達對其的稱頌、崇敬、仰慕之情,同時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借此抒發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2、兩人同樣是功業未就,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屬相一詩,杜甫為何要選取諸葛亮入詩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一詩中為何要取諸葛亮入詩
諸葛亮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作者喜愛諸葛亮的人品、才能和功績,所以取諸葛亮入詩。
杜甫為什么喜歡寫諸葛亮
對同為文人卻出將入相、建立了不世功勛的諸葛亮,杜甫一直懷有一種復雜的情感。這情感,包含了艷羨、敬佩和失落,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自憐自傷。當他居成都時,他的草堂與武侯祠比鄰,那座柏木森森的院子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如今,當他困于夔州,又與諸葛亮君臣的祠廟近在咫尺,諸葛亮便成為他一再歌詠的對象——他在贊美諸葛亮“三分割據紆籌策”的同時,也感慨“運移漢祚終難復”。敬天畏命的背后,隱隱透露出杜甫對自身襟抱未開的自我辯解、自我寬慰。
蜀相的作者為何如此崇拜諸葛亮?
《蜀相》的作者是杜甫。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游覽武侯祠時所作。當時正值安史之亂,杜甫有濟世救民的抱負,但卻沒有施展才華的地方,而歷史上對諸葛亮卻輔助劉備開創帝業,建立了赫赫功勛,拿自己和諸葛亮一對比,再加上諸葛亮足智多謀,為國鞠躬盡瘁,杜甫對諸葛亮就越發敬仰,越發崇拜。
作者寫作《蜀相》的本意是什么?
《蜀相》一詩,依照仇兆鰲注,斷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時作”。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結束了為時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肅省成縣)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當年蜀漢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諸葛亮廟,稱武侯祠。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
他探訪了諸葛武侯祠,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
公元221年(蜀漢章武元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漢國的丞相,詩題“蜀相”,寫的就是諸葛亮。杜甫雖然懷有“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負無法施展。他寫《蜀相》這首詩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他目睹國勢艱危,生靈涂炭,而自身又請纓無路,報國無門,因此對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諸葛亮,無限仰慕,備加敬重。
關于蜀相杜甫為什么想寫諸葛亮和蜀相中諸葛亮在杜甫心中是怎樣的形象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