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菩薩蠻寫的是哪里的的簡單介紹
大家好,關于朱熹菩薩蠻寫的是哪里的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朱熹關于天水的詩句
1.關于朱熹的著名詩句和解析
關于“朱熹”的著名詩句和解析有:
1.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洞喝铡?/p>
解析: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
2.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解析: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3.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杜汲伞?/p>
解析:這是一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于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4.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耳p鴣天》
解析:這是一首借酒澆愁感慨激憤的小詞,蓋作于金源滅亡前后。當時,元好問作為金源孤臣孽子,鼎鑊馀生,棲遲零落,滿腹悲憤,無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澆愁,在醉鄉中求得片刻排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心境下產生的。
5.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统顭o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菩薩蠻》
解析: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2.朱熹所有的詩句(經典的)
春日——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
4、鷓鴣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
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狭钊菀追糯夯亍?/p>
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多情蜂蝶早飛來。
6、菩薩蠻——朱熹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憶秦娥——朱熹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幣_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
中原佳氣郁蔥蔥,河山壯宮闕。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
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10、南鄉子——朱熹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11、水調歌頭——朱熹
富貴有余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余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12、念奴嬌——朱熹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
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麤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
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東風猛。簾半卷、猶嫌冷。
怪是春來常不醒。楊柳堤邊,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請。
而今白發羞垂領。靜里時將舊游省。
記得孤山山畔景。一灣流水,半痕新月,畫作梅花影。
14、滿江紅——朱熹
秀野詩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
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喜尊前現在,鏡中如昔。
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3.朱熹有關詩句的名言
1、百學須先立志。
2、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3、活到老,學到老。
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5、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6、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7、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8、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9、胸懷坦蕩,正大光明。
10、禮即理也。11、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13、朋友,以義合者。
14、涵養、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15、自修則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6、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17、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中則節節是疑。
過了這一番,疑漸漸釋,以至融會貫通,都無所疑,方始是學。18、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19、涵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20、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2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22、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遭暗想。23、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瘫〕杉?,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24、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25、勿謂今日不學而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歲不我延。
26、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勝珍饈。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1、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2、青玉案——朱熹雪消春水東風猛。
簾半卷、猶嫌冷。怪是春來常不醒。
楊柳堤邊,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請。而今白發羞垂領。
靜里時將舊游省。記得孤山山畔景。
一灣流水,半痕新月,畫作梅花影。 3、春日——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偶成——朱熹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 5、鷓鴣天——朱熹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6、浣溪沙——朱熹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
多情蜂蝶早飛來。 7、好事近——朱熹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
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中原佳氣郁蔥蔥,河山壯宮闕。
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8、西江月——朱熹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
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
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9、念奴嬌——朱熹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
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
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應笑俗李麤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
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
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0、菩薩蠻——朱熹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
花塢夕陽斜,斜陽夕塢花。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11、水調歌頭——朱熹富貴有余樂,貧賤不堪憂。
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
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鴟夷子,成霸業,有余謀。
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
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12、憶秦娥——朱熹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
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
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13、滿江紅——朱熹秀野詩翁,念故山、十年乖隔。
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
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過里社,將兒侄。
談往事,悲陳跡。喜。
4.朱熹的詩句有哪些
脫卻儒冠著羽衣,青山綠水浩然歸。
看成鼎內真龍虎,管甚人間閑是非。
生羽翼,上煙霏,回頭祗見冢累累。
未尋跨鳳吹簫侶,且伴孤云獨鶴飛。
浣溪沙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狭钊菀追糯夯?。
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多情蜂蝶早飛來。
秋月
清流溪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黃葉兩悠悠。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5.朱熹的詩句關于讀書
朱熹寫過兩首關于讀書的詩,《觀書有感》兩首: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
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
那艘龐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
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寓意:
這是兩首有哲理性的小詩。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而水正因為有這樣接收新事物的品質,所以才可以把巨艦輕松舉起。對于人也是一樣,人們在讀書后(讀書也就是接受新事物),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于人們是一種極大的提升。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中流自在”,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6.贊美朱熹的詩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朱熹《春日》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 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 朱熹《春日》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 朱熹《偶成》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 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 朱熹《勸學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 朱熹《勸學詩》
無盡今來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機。 —— 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江水侵云影,鴻雁欲南飛。 —— 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 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 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朱熹是什么朝代,哪里人?有哪些著名的詩歌?
朱熹是宋朝人,江西婺源人,著名詩歌有《卜算子》《書憤》《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等
《菩薩蠻》 作者資料
【簡介】
辛棄疾(1140-1207)享年67歲,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漢族。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詞人和愛國者。 與蘇軾齊名,并稱蘇辛,歷史上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睔v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為金兵侵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率兩千民眾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納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由此造就了南宋詞壇一代大家。耿京聚兵山東,節制忠義軍馬,留掌書記。紹興三十二年,令奉表南歸,高宗召見,授承務郎。寧宗朝累官至浙東安撫使,加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饒、鉛山達十余年。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有《稼軒長短句》。
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菇饛蛧瞧渥髌分餍桑渲胁环τ⑿凼返谋瘒@與壯士閑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后人遂以“蘇、辛”并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詞作“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他作為南宋朝廷大臣而寫的一篇文章《議練民兵守淮疏》,則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對戰爭形勢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鮮明而又具體的對策。這篇應用散文感情熾熱,構思縝密,層層深入,有理有據,語言也精確、簡潔。文章僅用了六百余字,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不枝不蔓,一氣貫通,有情況、有分析、有措施、有預測、字字落到實處,質樸無華,明曉暢達。一位豪邁曠達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文體的需要,能夠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一位大手筆,在寫作中是不能囿于一個狹窄天地中的,應該熟練地掌握幾套筆墨,既有自己喜愛的體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寫出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別類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術家,雖擅長一種兵刃,但對其他武器也能舞動一樣。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節選自《應用寫作》1998年第1期,《詞壇巨擘 公文高手——讀辛棄疾議練民兵守淮疏》
【生平】
一、青壯年時期。止于23歲南渡以前。這是他一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
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22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未幾,率部歸耿京起義軍,并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系起義軍的歸宋問題。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棄疾率領五十余名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此舉“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為江陰簽判。
二、青壯年時期:
1162年至1181年,從辛棄疾23歲到42歲,是一生中游宦時期。這一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壯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陳抗金撫國方略。但他的意見并未被當權者采納。
在此期間,他由簽判到知州,由提點刑獄到安撫使,雖然宦跡無常,但政績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僅半年,當地“荒陋之氣”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帥任,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彼皇橐粋€有清醒政治頭腦憂國憂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時期:
1182年至1207年,從43歲到68歲。這期間除了53歲至55歲一度出任閩中外,兩次遭彈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過,是他一生被迫歸隱時期。在長期隱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園,留戀山水,追慕陶淵明,寫了大量田園詞,山水詞,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的愛國激情在某些唱和贈答詞中,也有強烈表達。
辛棄疾64歲高齡時,仍不以久閑為念,不以家事為懷,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罷免。
辛棄疾自66歲秋,罷居鉛山后,雖屢見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樞密院都城旨要職,但總以年老多病,力辭未就,卒年68歲。
朱熹的詩
朱熹所有的詩句(經典的)
春日——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
4、鷓鴣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
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狭钊菀追糯夯?。
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多情蜂蝶早飛來。
6、菩薩蠻——朱熹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憶秦娥——朱熹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空愁絕,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
中原佳氣郁蔥蔥,河山壯宮闕。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
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10、南鄉子——朱熹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11、水調歌頭——朱熹
富貴有余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余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12、念奴嬌——朱熹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
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麤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
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東風猛。簾半卷、猶嫌冷。
怪是春來常不醒。楊柳堤邊,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請。
而今白發羞垂領。靜里時將舊游省。
記得孤山山畔景。一灣流水,半痕新月,畫作梅花影。
14、滿江紅——朱熹
秀野詩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
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喜尊前現在,鏡中如昔。
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朱熹的古詩有哪些?
朱熹的詩詞有很多,但大都很長,列舉部分如下:
1、《九曲棹歌》 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2、《春日》描寫春天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題榴花》 宋·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蓱z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4、《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5、《泛舟》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6、《浣溪沙》 宋·朱熹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狭钊菀追糯夯亍s恐陰晴無定度,...
7、《菩薩蠻·晚紅飛盡春寒淺》 宋·朱熹 晚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尊酒綠陰繁。繁陰綠酒尊。老仙詩句...
8、《菩薩蠻·暮江寒碧縈長路》 宋·朱熹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统顭o勝...
9、《好事近·春色欲來時》 宋·朱熹 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中原佳氣郁蔥...
10、《西江月·睡處林風瑟瑟》 宋·朱熹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
朱熹的詩句。
《九曲棹歌》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作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駕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露碧毿。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無人識,矣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縈回。
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游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春日》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題榴花》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
《觀書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泛舟》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你怎么做到滴?
關于朱熹的著名詩句和解析
關于“朱熹”的著名詩句和解析有: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洞喝铡?/p>
解析: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队^書有感》
解析: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杜汲伞?/p>
解析:這是一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于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耳p鴣天》
解析:這是一首借酒澆愁感慨激憤的小詞,蓋作于金源滅亡前后。當時,元好問作為金源孤臣孽子,鼎鑊馀生,棲遲零落,滿腹悲憤,無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澆愁,在醉鄉中求得片刻排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心境下產生的。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统顭o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菩薩蠻》
解析: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朱熹所寫的關于“讀書”的詩句有哪些?
1、《觀書有感(其一)》
南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2、《勸學詩》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里沙沙作響了。
3、《讀書要三到》
南宋:朱熹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譯文:只要是讀書,就要每個字都讀得很大聲,不可以讀錯一個字,不可以少讀一個字,不可以多讀一個字,不可以讀顛倒一個字,不可以勉強硬記,只要多讀幾遍自然而然就順口而出,即使時間久了也不會忘記。
古人說過,“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褪钦f書讀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別人解釋說明,自然就會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經說過,讀書要專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書本上,那么眼睛就不會仔細看心和眼既然不專心致志,卻只是隨隨便便地讀,就一定不能記住,即使記住了也不能長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經到了,眼和口難道會不到嗎?
4、《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5、《觀書有感(其二)》
南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昨天夜里江邊漲起了陣陣春潮,巨大的艦船輕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來行駛要白費很多推拉力氣,今天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順漂。
朱熹的詩句關于讀書
朱熹寫過兩首關于讀書的詩,《觀書有感》兩首: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
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
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
那艘龐大的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
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寓意:
這是兩首有哲理性的小詩。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而水正因為有這樣接收新事物的品質,所以才可以把巨艦輕松舉起。對于人也是一樣,人們在讀書后(讀書也就是接受新事物),時常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對于人們是一種極大的提升。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行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中流自在”,當指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朱熹所作關于“武夷山”詩詞有哪些?
朱熹所作關于“武夷山”詩詞只有《九曲棹歌》。
《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掉歌閑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 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作 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 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槕幾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落碧監毿。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元人識,唉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掉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瀠洄。
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游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詩詞鑒賞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耙磺南庇懈叻迓柫?,那便是入九曲所見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側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話故事中武夷君宴請鄉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傳說宴會的當天,虹橋架空,群仙駕臨,祥云繚繞,仙樂悠揚,輕歌曼舞,飛觴勸飲。鄉人頂禮膜拜之余,亦皆開懷暢飲。宴罷鄉人歸,風雨驟至,虹橋飛斷,神跡杳然。這一神話傳說,充滿奇詭神秘色彩。民間傳說自從虹橋飛斷之后神仙就不再光臨此地了。唐朝李商隱為此詠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簫鼓幾時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朱熹所詠的“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也正是此意。一曲風景名勝頗多。曲畔的水光石上,有摩崖石刻群可供鑒賞。
詩人簡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江南東路徐州府蕭縣,南宋時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后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3
分享評論
踩
2020武夷山景點門票_大概需要多少錢?
根據文中提到的武夷山為您推薦
武夷山景點門票第一次去武夷山玩,用大眾點評查景點門票價格信息,熱門景點攻略避免門票價格誤區,讓你的武夷山旅游體驗更放心!
m.dianping.com廣告?
2020武夷山二日游_第一次去武夷山旅游必看
福建鳳凰國際旅行社-貼心提供武夷山二日游經典旅游線路及報價,高品質的服務讓您流連忘返另有溫泉景點門票,酒店預訂,租車服務,推出線線盡精彩,條條顯優惠。期待您的惠顧!
福建鳳凰國際旅行社..廣告?
十分鐘有問必答
1921人正在問
朱熹所作關于“武夷山”詩詞有哪些?
去提問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朱熹武夷山詩詞
《九曲棹歌》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道人不作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三曲君看駕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露碧毿。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林間有客無人識,矣乃聲中萬古心。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縈回。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游人不上來。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4贊·467瀏覽2017-02-06
詠武夷山的古詩有哪些
建溪十詠其一武夷山 朝代:宋 作者:楊億 靈岳標真牒,孤峰入紫氛. 藤蘿暗仙穴,猿鳥駭人群. 古道千年在,懸流萬壑分. 漢壇秋蘚駁,誰祀武夷君. 題武夷 李商隱 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蕭鼓當時回. 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武夷 徐凝 武夷無上路,毛徑不通風. 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九曲溪 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 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 九曲溪 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 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 九曲溪 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 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 九曲溪 李綱 一溪貫群山,清淺縈九曲. 溪邊列巖岫,倒影浸寒綠. 題 畫 李綱 清氣盤回作武夷,峰巒 窕白云飛. 重來未了平生愿,一幅輕綃畫得歸. 游 武 夷 陸游 少讀封禪書,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聞. 三十六奇峰,秋晴無纖云. 空巖雞晨號,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鴻荒想羲軒. 風雨蛻玉骨,難以俗意論. 丹梯不容躡,修蔓亦畏捫. 溯流進小艇,愧驚白鷗群. 《九曲棹歌》【宋】朱熹 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識個中奇絕處,棹歌閑聽兩三聲. 一曲溪邊上釣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詠武夷茶 宋·朱熹 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余自栽. 地僻芳菲鎮長在,谷寒彩蝶未全來. 紅裳似欲留人醉,錦幛何妨為客開. 咀罷醒心何處所,近山重疊翠成堆. 古詩這東西很有意思的,加油哦! 虹橋一斷無消息,萬壑千巖鎖翠煙.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臨水為誰容. 道人不作陽臺夢,興入前山翠幾重. 三曲君看駕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 桑田海水兮如許,泡沫風燈敢自憐. 四曲東西兩石巖,巖花垂落碧監毿. 金雞叫罷無人見,月滿空山水滿潭. 五曲山高云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無人識,矣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棹巖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 七曲移舟上碧灘,隱屏仙掌更回看.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縈回. 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游人不上來. 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 學道雖恨晚,養氣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謝鶴與猿.
8贊·1,421瀏覽2017-11-22
朱熹之路是央視的節目還是張藝謀在武夷山的又一力作呢?
朱熹簡介 [編輯本段]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漢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后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其詞結有《晦庵詞》。 朱子生平 [編輯本段] 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歲正式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專心儒學,成為程顥、程頤之后儒學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與呂祖謙、陸九淵等會于江西上饒鉛山鵝湖寺,是為著名的鵝湖之會,朱陸分歧由此更加明確。朱熹在“白鹿國學”的基礎上,建立白鹿洞書院,訂立《學規》,講學授徒,宣揚道學。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修復岳麓書院,講學以窮理致知、反躬踐實以及居敬為主旨。他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后人稱為程朱理學。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間,力主抗金 ,恤民省賦,節用輕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盤剝,并實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參加了鎮壓農民起義的活動。朱熹在從事教育期間,對于經學、史學、文學、佛學、道教以及自然科學,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廣博宏富。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書省正字職,但因反對秦檜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陽家中。朱熹隨父在建陽度過了他的童年。 相傳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說:“富也只如此,貴也只如此,生個小孩兒,便是孔夫子?!笨质呛笕烁綍?,朱熹學成大儒則是事實。建陽近鄰有個南劍州,是道學最初在南方的傳播中心,朱松十分熱衷道學,與當地道 學家交往甚密。這種環境對朱熹的一生有著深刻的影響。 朱熹受教于父,聰明過人。四歲時其父指天說:“這是天?!敝祆鋭t問:“天上有何物?”其父大驚。他勤于思考,學習長進,八歲便能讀懂《孝經》,在書題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敝祆涫蠚q時父親去世,其父好參劉子、劉勉子、胡憲等人,這三人皆是道學家。當時的道學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學佛,他們皆屬后者。因此朱熹既熱衷于道學,同時于佛學也有濃厚興趣。紹興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參加鄉貢,據說就是以佛學禪宗的學說被錄取的。主考官蔡茲還對人說:“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 紹興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進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縣主簿,從此開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見了著名道學家、程頤的丙傳弟子李侗。紹興三十年(1160年),三十歲的朱熹決心向要侗求學,為表誠意,他步行幾百時從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賞這個學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從此,朱熹開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理學。 朱熹認為在超現實、超社會之上存在一種標準,它是人們一切行為的標準,即“天理”。只有去發現(格物窮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壞這種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滅人欲”。這就是朱熹客觀唯心主義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與當時著名學者陸九淵相會于江西上饒鵝湖寺,交流思想。但陸屬主觀唯心論,他認為人們心中先天存在著真、善、美,主張“發明本心”,即要求人們自己在心中去發現真、善、美,達到自我完善。這與朱的客觀唯心說的主張不同。因此,二人辯論爭持,以至互相嘲諷,不歡而散。這就是中國思想史上有名的“鵝湖會”。從此有了“理學”與“心學”兩大派別。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關系緊張,金統治者完顏亮分兵四路南進,馬踏長江北岸。宋高宗準備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陳康伯竭力勸阻而作罷。不久宋軍擊潰金兵,消息傳至當時朱熹求學的延平,朱熹為民族的勝利欣喜若狂,寫下了慶賀的詩篇,表達他不可抑制喜悅心情。同時,他又給負責軍事的大臣寫信,指出必須乘勝出擊,坐視中原而不進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繼立,在廣大軍民要求的壓力下,起用了掂抗戰派張浚,平反了岳飛的冤案,貶退了秦檜黨人朱熹這時上奏孝宗,提了三項建議: (一)講求格物致知之學; (二)罷黜和議; (三)任用賢能。在奏章中鮮明表達了他的反和主張。 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趕至杭州,正值宋軍失利,朝廷派人議和,朱熹仍強烈反對,在孝宗接見時連上幾道奏章,慷慨陳詞。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為開學博士侍次,此職非其所長,未免有點諷刺。朱熹乘機面見張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體想法。但不久張浚罷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專程趕至豫章(今南昌)哭靈,痛惜抗金受挫。此時朝廷內主和派勢力猖獗,金兵渡過淮水。朱熹對此憂心如焚,但難有所為。隆興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臨行前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夫沮(阻)國家恢復之大計者,講和之說也;壞邊陲備御之常規者,講和之說也;內(拂)吾民忠義之心,而外絕故國來蘇之望者,講和之說也……尖銳地抨擊了那些議和投降派。 1164年隆興和議之后,宋金結為侄叔,關系暫時緩和下來,朱熹便一頭鉆進理學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編寫了大量的道學書籍,并從事講學活動,生徒盈門。這一期間他對朝廷屢詔不應。 1178年朱熹東山再起,出任“知南康軍”,盡管他重新入仕,卻未忘自己的學者身份。在廬山唐代李渤隱居舊址,建立“白鹿洞書院”進行講學,并制定一整套學規。即: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 “博學之,審問之,謹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序”。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的“修身之要”。 “政權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接物之要”。 這個“白鹿洞書院”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而其“學規”則成為各書院的楷模,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1181年朱熹解職回鄉,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廣召門徒,傳播理學。為了幫助人們學習儒家經典,他又于儒家經典中精心節選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并刻印發行。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書影響深遠,后來成為封建教育的教科書,使得儒家思想更進一步成為全面地控制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思想。 1193年朱熹任職于湖南,不顧政務纏身,又主持修復了四大書院之一的另一著名書院——岳麓書院。使之與白鹿洞書院一樣,成為朱熹講學授徒、傳播理學的場所。書院在南宋發展盛行,幾乎取代官學,這種盛況是與朱熹的提倡直接有關的。 朱熹一生雖然為官時間不多,但總是努力設法緩和社會矛盾,或多或少地為下層人民辦好事。他退居崇安時期,崇安因水災發生饑荒,爆發農民起義。有鑒于此,朱熹主張設“社倉”,以官粟為本,“俾愿貸者出息什二,……歲或不幸小饑,則馳半息,大俊則盡”。設立社倉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地主豪紳在災荒時期用高利貸剝削農民,無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多處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軍”(今江西星子一帶),上任不久發生災荒,朱熹上疏要求減免租稅。同時,請求政府興修長江石堤,一方面解決石堤失修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饑民,解決他們缺食問題,饑民稱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時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勢吞并農民耕地,而稅額沒有隨地劃歸地主,至使“田稅不均”,失地農民受到更為沉重的剝削,階級矛盾激化。為此,朱熹提出“經界”,即核實田畝,隨地納稅。這一建議勢必減輕農民負擔,損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強烈反對。“經界”終于未能推行,朱熹憤怒不已,辭職離去,以示抗議。 朱熹的一生志在樹立理學,使之成為統治思想。但因理學初出,影響不深。同時,朱熹在官場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權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個悲劇的結局。 1181年8月浙東饑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薦任提舉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途經杭州,入對七札,陳述時弊。到職后,微服下訪,調查時弊和貪官污吏的劣跡,彈劾了一批貪官以及大戶豪右。他不徇私情,牽連攻擊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書抨擊理學,斥其為“偽學”,朱熹被解職加鄉。 1187的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點刑獄公事,管理贛州(今贛縣)、江州(今九江)一帶地方的司法、刑獄、監察、農事等方面的事務。不久王淮罷去,理學一時得勢,朱熹更是仕途順利。幾年后受宰相趙汝愚推薦,當上煥章閣侍制兼侍講,即皇帝的顧問和教師。剛即位不久的寧宗全面肯定了理學,稱朱為“儒宗”,這反映了茍安江南的南宋企圖以理學加強內部團結的希望。朱熹為寧宗進講《大學》,每逢雙日早晚進講,但他借此機會對朝政多有批評,終于使寧宗不滿,加以干預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 慶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趙汝愚受韓侂胄排擠被罷相位,韓勢盛極一時。韓因朱熹曾參與趙汝愚攻擊自己的活動,于是發動了一場抨擊“理學”的運動。慶元二年葉翥上書,要求把道學家的書“除毀”,科舉取士,凡涉程朱義理不取。監察御史沈繼祖指控朱熹十罪,請斬。朱熹的得意門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時理學威風掃地,被斥為“偽學”,朱熹被斥為“偽師”,學生被斥為“偽徒”。寧宗一改舊態,下詔命凡薦舉為官,一律不取“偽學”之士。 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終于在家里憂憤而死,享年七十一歲。臨死還在修改《大學誠意章》,可見他是如何矢志于樹立自己的理學,然而生前終未如愿。 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哲學思想 ■理氣論 朱熹繼承周敦頤、二程,兼采釋、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這一體系的核心范疇是“理”,或稱“道”、“太極”。朱熹所謂的理,有幾方面互相聯系的含義:①理是先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規律。③理是倫理道德的基本準則。朱熹又稱理為太極,是天地萬物之理的總體,即總萬理的那個理一。“太極只是一個理字”。太極既包括萬物之理,萬物便可分別體現整個太極。這便是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每一個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為它存在的根據,每一個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氣是朱熹哲學體系中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疇。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狀、有跡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鑄成萬物的質料。天下萬物都是理和質料相統一的產物。朱熹認為理和氣的關系有主有次。理生氣并寓于氣中,理為主,為先,是第一性的,氣為客,為后,是第二性。 ■動靜觀 朱熹主張理依氣而生物,并從氣展開了一分為二、動靜不息的生物運動,這便是一氣分做二氣,動的是陽,靜的是陰,又分做五氣(金、木、水、火、土),散為萬物。一分為二是從氣分化為物過程中的重要運動形態。朱熹認為由對立統一,而使事物變化無窮。他探討了事物的成因,把運動和靜止看成是一個無限連續的過程。時空的無限性又說明了動靜的無限性,動靜又是不可分的。這表現了朱熹思想的辯證法觀點。朱熹還認為動靜不但相對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統一。朱熹還論述了運動的相對穩定和顯著變動這兩種形態,他稱之為“變”與“化”。他認為漸化中滲透著頓變,頓變中滲透著漸化。漸化積累,達到頓變。 ■格物致知論 朱熹用《大學》“致知在格物”的命題,探討認識領域中的理論問題。在認識來源問題上,朱熹既講人生而有知的先驗論,也不否認見聞之知。他強調窮理離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窮其理。朱熹探討了知行關系。他認為知先行后,行重知輕。從知識來源上說,知在先;從社會效果上看,知輕行重。而且知行互發,“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 ■心性理欲論 在人性論上,朱熹發揮了張載和程頤的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觀點,認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專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無缺的;“氣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有善有不善,兩者統一在人身上,缺一則“做人不得”。與“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有聯系的,還有“道心、人心”的理論。朱熹認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來便稟受得仁義禮智之心,發而為惻隱、羞惡、是非、辭讓,則為善?!叭诵摹背鲇谛螝庵?,是指饑食渴飲之類。如是,雖圣人亦不能無人心。不過圣人不以人心為主,而以道心為主。他認為“道心”與“人心”的關系既矛盾又聯結,“道心”需要通過“人心”來安頓,“道心”與“人心”還有主從關系,“人心”須聽命于“道心”。朱熹從心性說出發,探討了天理人欲問題 。他以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張。朱熹承認人們正當的物質生活的欲望,反對佛教籠統地倡導無欲,他反對超過延續生存條件的物質欲望。 ■美學思想 在朱熹的哲學體系中包含有對美與藝術的理論。他認為美是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統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內在道德的善相統一的觀點,朱熹探討了文與質、文與道的問題。認為文與質、文與道和諧統一才是完美的。朱熹還多次談到樂的問題。他把樂與禮聯系起來,貫穿了他把樂納入禮以維護統治秩序的理學根本精神。朱熹對“文”、“道”關系的解決,在哲學思辨的深度上超過了前人。他對《詩經》與《楚辭》的研究,也經常表現出敏銳的審美洞察力。 學術影響 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在中國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標志著封建社會意識形態的更趨完備。元朝皇慶二年(1313)復科舉,詔定以朱熹《四書集注》試士子,朱學定為科場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舉以朱熹等“傳注為宗”。朱學遂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對后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朱熹的學術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文學著作 [編輯本段] 朱熹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薩蠻》(一)、《水調歌頭》(一)、《南鄉子》、《憶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薩蠻》(一)最有特色,該詞運用回文,每兩句互為顛倒,八句共四對,十分自然和諧,毫不牽強,而且頗有意境,構思之精巧極矣,足見晦庵對語言的駕馭能力。除詞外,還善作詩,《春日》和《觀書有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詩作。其詞結有《晦庵詞》。 朱熹是劉子翚學生,他父親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許由于父、師的影響,他 在道學中對文學的評價是比較公正的,也寫出過一些富于生活氣息的好詩。如 這兩首當然是說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斷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斷有所發展提高才能活躍,免得停滯和僵化。后一首寫人的修養往往有 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無句無束,自由自 在。這兩首詩以鮮明的形象表達自己在學習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啟發性,也 并不缺乏詩味,所以陳衍評為“寓物說理而不腐”。 朱熹也善書法,名重一時。明陶宗儀《書史會要》云:“朱子繼續道統、優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筆即沉著典雅,雖片嫌寸楮,人爭珍秘?!?/p>
56瀏覽
寫“武夷山”的名詩名句都有哪些?
1、武夷洞里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钌屉[《武夷山》 翻譯:武夷洞里長滿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稱為曾孫的鄉人們紛紛老去,再也沒來。 2、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郭沫若 翻譯:都說桂林的山水冠絕天下,但在我看來都比不上武夷山上的一座小山丘。 3、武夷占盡人間美,愿乘長風我再來。——劉白羽 翻譯:武夷山簡直集中了人間所有美好的事物,希望還能乘著長風再來游覽。 4、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余自栽?!祆?翻譯:武夷山再往上就是蓬萊仙境了,從這里采摘一支茶葉拿回去自己栽種。 5、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 ——朱熹 翻譯:武夷山上有神仙,山下有清清的河流。 6、三十六奇峰,秋晴無纖云?!队挝湟摹?翻譯:綺麗的山峰到處都是,整整有三十六座。天氣晴朗,一絲烏云也沒有。 7、仙跡靈蹤知幾許,云縹緲,石崢嶸。 ——李綱《江城子.再游武夷》 翻譯:不曾撲捉到仙人的蹤跡,因為云霧繚繞、石頭嶙峋,看不清楚。 8、翠蕤插云表,初意隔仙凡。——覃懷高《水調歌頭》 翻譯:參天大樹直達云霄,好像是想把仙界和人間隔開來一樣。
10贊·249瀏覽2019-10-10
朱熹的古詩
朱熹關于徽州的詩句
1.有關徽州的詩詞、文化
徽州——歷史地名,簡稱“徽”,古稱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為一,總稱安徽文化、皖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筑、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范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有關徽州的詩詞摘選如下:《贈總上人兼簡無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劉子翚多謝徽州吳使君,新詩問勞意何勤。無求已得心空樂,更作無心出岫云。
《江東報英烈擬封二字侯喜成三絕》年代: 宋 作者: 錢時煥章飛報下徽州,英烈將褒二字侯。千古沉沉黃壤骨,一朝提上碧云頭。
《張安國約同賦仇氏{匡去王加贛}甕酒》年代: 宋 作者: 張栻人間炎熱不可耐,君家甕頭春未央。想當醉倒臥永日,夢繞清淮歸故鄉。
后生那得識此酒,從君乞方還肯否。徽州作賦為欷歔,荊州詩來端起予。
《張提學寄先師文正公新集至代簡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寶遺書新刻自徽州,千里緘來百拜收。自信叔孫知不朽,未應巢父得長留。
秘藏不作山中計,重購還供海外求。青眼獨看張侍御,瓣香今有古風流。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湯顯祖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州簡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來源。徽州地處黃山與天目山脈間,東臨吳越故都杭州,與浙西的金、衢、嚴三州唇齒相依,風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墻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與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鐘靈毓秀,文化積淀非常深厚,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有人把這里比作誕生了孔子孟子的山東曲阜和鄒城,稱徽州為“東南鄒魯”。
2.朱熹,徽州婺源人
原文: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喬年。熹幼穎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膘鋯栐唬骸疤熘虾挝铮俊彼僧愔?。就傅,授以《孝經》,一閱,題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眹L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也。
年十八貢于鄉,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淳熙五年,除知南康軍。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訖事,奏乞依格推賞納粟人。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會浙東大饑,宰相王淮奏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即日單車就道。復以納粟人未推賞,辭職名。納粟賞行,遂受職名。熹始拜命,即移書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則客舟之米已輻湊。熹日鉤訪民隱,按行境內,單車屏徒從,所至人不及知??たh官吏憚其風采,至自引去,所部肅然。凡丁錢、役法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馀,隨事處畫,必為經久之計。有短熹者,謂其疏于為政,上謂王淮曰:“朱熹政事卻有可觀?!?/p>
熹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家故貧,簞瓢屢空,晏如也。諸生之自遠而至者,豆飯藜羹,率與之共。往往稱貸于人以給用,而非其道義則一介不取也。其為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嘗謂圣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圣經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究圣賢之經訓。所著書皆行于世。熹沒,朝廷以其《大學》、《語》、《孟》、《中庸》訓說立于學官。平生為文凡一百卷,生徒問答凡八十卷,別錄十卷。
譯文: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親朱松字喬年。朱熹從小聰慧過人,剛能夠講話時,父親指著天告訴他說:“這就是天。”朱熹問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親覺得十分驚奇。到他入學跟從老師讀書時,老師教他讀《孝經》,他看過一遍,就在書上寫道:“不能像這樣去做,就不能算作一個人!”他曾經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獨自一人端端正正坐著用手指在沙地上畫,別人一看,原來是一幅八卦圖形。
十八歲參加鄉貢考試,后考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淳熙五年,朱熹受命掌管南康軍。到任后,興利除弊,正值當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視賑濟災荒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事情結束后,朱熹上表請求按照規定的標準獎賞獻糧救災的人。他還經常到州郡的學校去,召集學生給他們講學。當時浙東發生大饑荒,宰相王淮上書請求改任朱熹為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要求他當天輕車前往就任。(然而)又因為朝廷對南康主動獻納糧食救荒的人沒有給予獎賞,朱熹辭謝了這一職務,等到朝廷的獎賞頒發后,他才受職赴任。朱熹就任后,立刻給其他州郡寫信,召集米商,免除(蠲:juān)他們的商稅,等朱熹到達浙東,外地商船運來的糧食已經聚集了很多。朱熹每日查訪民情,到州縣巡行考察,單車獨行,不帶隨從,所到之地,人們都不知道他的身份??たh的官吏害怕他的嚴峻的作風,有的甚至棄官離去,轄區之內,秩序肅然。所有丁錢、役法這類規定條款,如對百姓不利,他全部整理出來加以革除。朱熹在賑濟災荒之馀,還按照實際進行規劃,一定為百姓做長遠的打算。有人毀謗朱熹,說他政務荒疏,皇上對王淮曰:“朱熹政績卻是大有可觀啊?!?/p>
朱熹在考中進士的五十年里,外地做官只有二十七年(古代官吏三年一考績,九考則為二十七年),在朝中做官才四十日。家境一向貧寒,以至常常斷糧,但他卻能安然處之。有的學生從遠方來向他請教,他就用豆飯藜湯來招待,并和他們一起吃飯。朱熹常常(需要)開口向別人借錢以維持生活,但是,對于不合道義的錢,卻一分不取。朱熹做學問,大致通過深入探究事物的原理,掌握其內在規律,并自我檢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他曾說過,古代圣賢的思想學說流散在典籍之中,由于圣賢經書的宗旨沒有闡明,圣賢思想學說的傳授也就含混隱晦。于是,朱熹竭盡精力,深入探究圣賢的思想準則。他所寫的書在世上廣泛流傳。朱熹死后,朝廷把他的《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作注的書作為學校的教材。朱熹一生寫的文章共一百卷,他的學生的問答一共八十卷,還有別錄十卷。
3.跪求一篇關于徽州的詩歌或散文,什么方面的都可以,例如:民俗、風
游黃山白岳不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李白當年有詩寫道:“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清代詩人黃仲則詠曰:“一灘復一灘,一灘高十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兒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頭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謠
4.關于朱熹的著名詩句和解析
關于“朱熹”的著名詩句和解析有:
1.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洞喝铡?/p>
解析: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圣人之道?!叭f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
2.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
解析: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3.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偶成》
解析:這是一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于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4.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鷓鴣天》
解析:這是一首借酒澆愁感慨激憤的小詞,蓋作于金源滅亡前后。當時,元好問作為金源孤臣孽子,鼎鑊馀生,棲遲零落,滿腹悲憤,無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澆愁,在醉鄉中求得片刻排解。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和心境下產生的。
5.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统顭o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镀兴_蠻》
解析:這首詞上下兩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觀景物的渲染,下片著重主觀心理的描繪。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卻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觀心理的描繪又糅合在客觀景物之中。因而從整體上來說,情與景、主觀與客觀,又融成一片。
5.關于“水墨徽州”的詩詞都有哪些
1、《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岳之游》——明代湯顯祖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沿著黃河長江之類的富饒之地旅游才能看到富麗堂皇的景象,一生吃癡到絕處,一輩子想去人間仙境,可做夢也沒夢到人間仙境原來在徽州。
2、《徽州》——宋代趙師秀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云碧嶂畫難成。
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譯文:山圍繞著清溪,清溪水環繞著城,白云和青綠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視,卻不可附于丹青之上。各個地方的樓臺都隱藏著郊野的景色,朗朗書聲伴著星星燈火徘徊在靜謐之中。
3、《夜泊屯溪記》現代郁達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 兩岸人家散若舟。
幾夜屯溪橋下夢, 斷腸春色似揚州。
譯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東流去,兩岸的鄉村人家就像散落飄浮在水上的小舟,在云霧里若隱若現;這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與那令人贊不絕口的水鄉揚州相比美。
4、《新安灘》——清代黃景仁
一灘復一灘,三百六十灘。
一灘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譯文:新安江內一灘又一灘,經過一灘好象增高十丈。要經過三百六十灘,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么,它的發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
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
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經夜后寒。
譯文:皖南黟縣鄉村山水,猶如世外桃源,風景優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337美,山水景物可達百里。有好多有靈性的花草樹木,人們都崇尚古風。集市很早就散了,夜里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6.朱熹所有的詩句(經典的)
春日——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3、偶成——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悟葉已秋聲。
4、鷓鴣天——朱熹
暮雨朝云不自憐,放教春漲綠浮天。
只令畫閣臨無地,宿昔新詩滿系船。
青鳥外,白鷗前,幾生香火舊因緣。
酒闌山月移雕檻,歌罷江風拂玳筵。
5、浣溪沙——朱熹
壓架年來雪作堆,珍叢也是近移栽??狭钊菀追糯夯亍?/p>
卻恐陰晴無定度,從教紅白一時開。多情蜂蝶早飛來。
6、菩薩蠻——朱熹
暮江寒碧縈長路,路長縈碧寒江暮?;▔]夕陽斜,斜陽夕塢花。
客愁無勝集,集勝無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7、憶秦娥——朱熹
梅花發,寒梢掛著瑤臺月。瑤臺月,和羹心事,履霜時節。
野橋流水聲嗚咽,行人立馬空愁絕??粘罱^,為誰凝佇,為誰攀折。
8、好事近——朱熹
春色欲來時,先散滿天風雪。坐使七閩松竹,變珠幢玉節。
中原佳氣郁蔥蔥,河山壯宮闕。丞相功成千載,映黃流清澈。
9、西江月——朱熹
睡處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身心無累久輕安,況有清池涼館。
句穩翻嫌白俗,情高卻笑郊寒。蘭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
10、南鄉子——朱熹
落日照樓船,穩過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
風月從今別一川。離緒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氈。
明日回頭江樹遠,懷賢。目斷晴空雁字連。
11、水調歌頭——朱熹
富貴有余樂,貧賤不堪憂。誰知天路幽險,倚伏互相酬。
請看東門黃犬,更聽華亭清唳,千古恨難收。何似鴟夷子,散發弄扁舟。
鴟夷子,成霸業,有余謀。致身千乘卿相,歸把釣漁鉤。
春晝五湖煙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盡悠悠。永棄人間事,吾道付滄洲。
12、念奴嬌——朱熹
臨風一笑,問群芳誰是,真香純白。獨立無朋,算只有、姑射山頭仙客。
絕艷誰憐,真心自保,邈與塵緣隔。天然殊勝,不關風露冰雪。
應笑俗李麤桃,無言翻引得,狂蜂輕蝶。爭似黃昏閑弄影,清淺一溪霜月。
畫角吹殘,瑤臺夢斷,直下成休歇。綠陰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13、青玉案——朱熹
雪消春水東風猛。簾半卷、猶嫌冷。
怪是春來常不醒。楊柳堤邊,杏花村里,醉了重相請。
而今白發羞垂領。靜里時將舊游省。
記得孤山山畔景。一灣流水,半痕新月,畫作梅花影。
14、滿江紅——朱熹
秀野詩翁,念故山、十年乖隔。聊命駕、朱門舊隱,綠槐新陌。
好雨初晴仍半暖,金釭玉斝開瑤席。更流傳、麗藻借江天,留春色。
過里社,將兒侄。談往事,悲陳跡。喜尊前現在,鏡中如昔。
兩鬢全期煙樹綠,方瞳好映寒潭碧。但一年、一度一歸來,歡何極。
關于朱熹菩薩蠻寫的是哪里的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