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祿他是怎么樣的人(阮光祿在東山)
大家好,關(guān)于阮光祿他是怎么樣的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阮光祿在東山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阮光祿是一個怎樣的人
阮光祿是一個性格直率、助人為樂。 阮裕焚燒了馬車,是因為馬車不能體現(xiàn)使用價值的東西,留著也沒有多大的用處!
《阮裕焚車》全文翻譯
《阮裕焚車》全文翻譯:
阮裕在剡縣做官,曾經(jīng)有一輛非常好的車子。無論誰來借用他的車子,他都會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親而需要用車,想借車,卻不敢開口問阮裕借車。后來,阮裕聽說了這件事,嘆息道:“我雖然有車但使人不敢來借,要車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輛車燒毀了。
《阮裕焚車》全文: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阮裕焚車》全文注釋:
阮光祿:阮裕,曾經(jīng)做過金紫光祿大夫,所以稱他為阮光祿。
剡:地名,在浙江嵊縣。
何……為:干什么。
《阮裕焚車》選自劉義慶編著的《世說新語》中第一門《德行》,是一篇質(zhì)樸的散文。"阮裕焚車"這一標題為后人所加。
擴展資料:
賞析:
《阮裕焚車》記述了東晉時期士大夫本文阮裕的軼事,彰顯了阮裕的高尚品德。《阮裕焚車》短小精悍,卻含義頗深, 多為引用。
劉義慶漢族,彭城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quán)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
《阮裕焚車》是一篇質(zhì)樸的散文,用的雖是口語,但短小精悍、意味雋永、耐人回味。本文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歷來為人們所喜讀,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其所述的阮裕這一人物事跡,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影響很大。
《阮裕焚車》記述的阮裕這一形象,也體現(xiàn)了《世說新語》一貫的風格。首先,阮裕的無私助人,讓人尊敬。一個與阮裕沒有很大交情的人因某件旁人看來較為晦氣的事向阮裕借車他都肯借,可以看出阮裕的愛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阮裕焚車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32、阮光祿焚車
阮光祿在剡縣(今浙江嵊州西南)的時候,曾經(jīng)有過一輛很好的車,不管誰向他借車,沒有不借的。有個人要安葬母親,想借車卻又不敢開口。阮光祿后來聽說了這件事,嘆息說:“我有車,卻讓別人不敢借用,還要這車子做什么呢?”于是就把車子燒了。
【原文】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聞之,嘆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婪之。
【人物】
阮光祿:阮裕,字思曠, 陳留 尉氏(今屬河南)人。 阮籍 族弟。以爽快無私著稱,曾任 王敦 的主簿,為溧陽令,以王敦有不臣之心,乃終日酣觴,以酒廢職。后拜臨海、東陽太守。屢辭征辟,隱居剡山。因曾任金紫光祿大夫,故稱阮光祿。
元方和阮光祿的性格
阮光祿是一個性格直率、助人為樂。陳元方性格:誠實守信、有教養(yǎng)、沉著冷靜。
阮光祿又名阮裕。東晉時期,河南陳留人,他是大名士阮籍的族弟。阮裕這個人是屬于那種通情達理,很無私,也很直爽,就是在社交場合很受人歡迎的這么一類人。阮裕住在單縣的時候收藏了很多的好車子,算是一個車謎了,而且收藏的都是一些老古董,非常的值錢。其中有一輛車子非常的華麗,在當時看來可以稱得上是豪車了。不過只要是有人管他借這個車,他二話不說,高高興興的說,愛拿走拿走拿走,多用幾天,沒關(guān)系的,一點都不吝嗇。有一天有一個人他的母親去世了,由于要給母親送葬,那個人就特別想說,要不我去借一下阮裕的車用用,可是他轉(zhuǎn)身一想,阮裕這個人平常對我們都挺好的,經(jīng)常借給我們車子,雖然說他肯定是不會拒絕,但是死了人還是不太吉利,也為別人著想我還是不借了。后來就斷了這個念頭,也沒敢開口了。后來阮裕到底還是從別人那聽說這么回事兒,忍不住就感嘆道,我有好車,卻讓別人借都不敢進,那么我還要這個車有什么用呢?于是二話不說,一把火把這個車給燒了,挺可惜的。不過在阮裕心中,這輛車好是好,卻沒有在關(guān)鍵時刻派上用場,也就是失去了它的使用價值,于是阮裕就有一種失落感。估計他這一燒,燒的不僅僅是一輛名貴的馬車,也是阮裕想摒棄私心的決絕吧。阮裕起初在做官的時候,在大將軍王導的手底下做事情。因為他有才能,做事很負責,就把他安排為主薄。后來王導有了反叛的心思被阮裕察覺,他就開始每天找人喝酒,喝得爛醉時常不能完成第二天的公務。王導覺得阮裕已經(jīng)沉淪了,就不愿意再雇用他,讓他辭官回家了從此不再找他。后來王導叛亂失敗了,阮裕因為早早的與他脫離了干系并沒有受到朝廷的責罰。不過其實他和很多魏晉名士一樣,阮裕并不想走上政治仕途,他其實和陶淵明,司馬徽屬于同類人,向往田園生活,不屑于做官。王羲之曾經(jīng)評價過他,他才是真正的性情淡泊,能夠和他相比的也只有古時候的那些隱士了。當時著名的隱士劉_也都很欽佩阮裕的性情。阮裕多次辭官,但也曾多次出仕,阮裕曾袒露自己為官的本意,曰:“我多次違抗朝廷的征召,并非是我嫌官階低。我們家在官場沒有什么交情,我也不擅長官場應酬,但是我又不能靠自己耕田種地來養(yǎng)活自己,只好出來擔任官職。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耐,只為了解決生活問題。”
要說陳元方,得先說陳元方的父親陳太丘,為官清廉,家里簡陋到連拉車的仆役都沒有。應宰府招見的時候,叫大兒子陳元方親自拉車,車上坐著老爺子抱著小孫子長文,二兒子季方則隨后挑著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設宴招待他們,當時的八大名士號稱“八龍”,一個給他們開門打簾,一個行酒,其六龍輪番布菜。可見陳家父子所得到的禮遇是非常非常高的。在《世說新語》里,直接介紹陳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條,分布在《德行》《言語》《政事》《方正》《規(guī)箴》《夙慧》六門。這八條記錄,除了《德行》之10的內(nèi)容(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nèi),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為空泛評價的話以外,其余的七條,都是七個精彩的瞬間,記載了陳元方和家人們的生活。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