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桃花源記是哪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哪里寫的)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陶淵明桃花源記是哪里,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在哪里寫的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桃花源記》在哪里?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位于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
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是《辭?!贰对~源》中《桃花源記》原型地。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里。
武陵人捕魚為業的沅水風光帶水域44.48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里。
中國桃花源的由來
中國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跡地,是《辭?!贰对~源》中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原型地,是國務院唯一備案認可的“桃花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桃花源始于秦,見于晉,興于唐,盛于宋,歷史上就享有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譽。
千百年來,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墨跡,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
1992年,桃花源被國家林業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獲批為國家4A級景區。2019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中國桃花源與北京故宮、西藏布達拉宮、敦煌莫高窟等共同榮膺2018中國旅游影響力十大文化景區。
陶淵明所描寫的桃花源在哪里
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述的“桃花源”原型究竟在什么地方?學術界尚有爭議。
有四種說法:
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于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臺灣桃花源。位于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從前的“野人谷風景游樂區”、“天云洞風景區”、“大華壺穴區”組合而成。 景區園內有翠谷瀑布、觀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夢瀑布等,雖然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壯觀,但四周環境幽雅秀麗。考證臺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而且從文化歷史上,也無其到過那里的資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這里和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拓展資料
桃花源出處
桃花源,出自陶淵明詩《桃花源詩》。
詩的序桃花源記記述一個世俗的漁人偶然進入與世隔絕之地的奇遇記。本文幻想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時人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大部分學者認為,桃花源記是陶潛對當時的社會不滿,希望追求一個平靜和諧的社會而寫的。
《桃花源記》在哪里呀?
《桃花源記》在桃源縣桃源洞。
歷代相傳,桃花源在今湖南桃源縣南桃源山,山下的桃源洞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遺址。桃源縣,六朝時為沅南縣,屬武陵郡,正是《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的家鄉。不僅文獻上有記載,而且還有歷史遺跡留存下來。
南齊黃閔《武陵記》記載道:“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號曰桃花源,故陶潛有《桃花源記》?!薄短接[》說:“桃源山在桃源縣南十里,西北乃沅水,曲流而南,有障山,東帶桫羅溪,周三十有二里,即桃花源也?!?/p>
從唐代開始,歷代都在此留有勝跡。唐代有“桃源觀”,宋代有漁人遇仙的“延請樓”,明清又修建了“淵明祠”,還順著桃源山勢,以陶淵明詩文命名建造了一些亭閣,如水源亭、纜船亭等。
主要景點:
游人稱“桃源洞乃人間仙境,風流盡在此山中”。桃源洞與井岡山相毗鄰,一脈相連,蔚為壯觀,千米以上山峰18座,萬陽山海拔1800多米。
傳說炎帝神農曾到此采藥,留有神農腳印,洗藥潭、搗藥臼、藏藥洞、曬藥臺等千古勝跡。桃源洞的自然景觀多彩多姿,山、水、石、林俱備,雅、趣、奇、險兼有,屬原始次生林帶,國家自然保護區。
陶淵明的桃花源在哪個地方
陶淵明的桃花源在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境內,并且在歷代寫“武陵”的詩文中,基本上是寫桃花源,標題卻寫的“武陵”,往往把“武陵”當作桃花源的代名詞。
桃花源,出自陶淵明詩《桃花源詩》,《桃花源詩》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中人民和平、安寧的生活,詩人以自己對當時社會現實的深切感受,突破了個人狹小的生活天地,從現實社會的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苦難出發,結合傳說中的情形,描繪了一個與現實社會相對立自由、幸福的理想社會。全詩內容豐富,語言質樸,描寫具體。詩附于《桃花源記》之后,兩者珠聯璧合,又相互獨立,并無重復之感。
此詩作于陶淵明晚年,約為南朝宋永初三年(422)的作品。元熙二年(420)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采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事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愿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短一ㄔ丛姟肪褪窃谶@樣的背景下創作的。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