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悼公如何死的(晉悼公為什么叫晉悼公)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晉悼公如何死的,以及晉悼公為什么叫晉悼公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晉悼公是怎么死的?
可能跟欒黡有關。
晉悼公(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糾,又稱周子或孫周。為惠伯談次子,其祖父桓叔捷為晉襄公的小兒子。在堂叔晉厲公被弒后,被迎立為君。在位時重用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等人,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晉悼公四年魏絳推行“和戎狄”的策略,同戎狄相處融洽。聯宋納吳,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將晉國霸業推至巔峰。
《左傳 襄公十年》: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請以桑林。荀罃辭。荀偃、士丐曰:「諸侯宋、魯,于是觀禮。魯有禘樂,賓祭用之。宋以桑林享君,不亦可乎?」舞,師題以旌夏。晉侯懼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士丐欲奔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于彼加之。」晉侯有間,以逼陽子歸,獻于武宮,謂之夷俘。逼陽,伝姓也。使周內史選其族嗣納諸霍人,禮也。師歸,孟獻子以秦堇父為右。生秦丕茲,卒尼。
《左傳·襄公》:邾人伐我南鄙。使告于晉,晉將為會以討邾、莒,晉侯有疾,乃止。冬,晉悼公卒,遂不克會。春,王正月,葬晉悼公。晉人執莒子、邾子以歸。鄭子蟜聞將伐許,遂相鄭伯以從諸侯之師。穆叔從公。齊子帥師會晉荀偃。書曰「會鄭伯」,為夷故也。晉荀偃、欒黡帥師伐楚,以報宋楊梁之役。
晉國自文襄之世后,長期陷于卿族爭權奪利的泥潭中(見于晉國六卿),無法自拔。晉襄公崩逝后,趙盾、郤缺、荀林父、士會、郤克、欒書相繼執政,實際上就是趙氏、荀氏、范氏、郤氏、欒氏相繼專權,一步步蠶食晉國君權。晉卿間的專權稍有收斂,為晉國復霸各盡己力。但六卿強于公族的趨勢已不可避免。景公、厲公奮發圖強,于前575年鄢陵之戰打敗楚共王,晉國收回部分霸權。晉厲公驕奢,自以為不可一世。時“三郤”權勢熏天,引起了中軍元帥欒書的不滿,欒書誣陷三郤欲通楚謀反,謀立孫周。厲公以胥童族滅三郤,胥童順勢將欒書逮捕,厲公又存婦人之仁,縱欒書。后厲公游匠麗氏,欒書聯合荀偃(亦稱中行偃)擒厲公而弒之。國不可一日無君,欒書以孫周賢且幼,提議立孫周,眾卿應允,欒書乃遣荀罃、士魴往迎孫周于雒邑,悼公就在這種內憂外患下登上了晉侯的寶座。
悼公辭了周簡王和單襄公,與荀、士二人離開雒邑,入晉至清源,欒書、荀偃、士匄、韓厥等一班卿大夫,齊集迎接,悼公開言:“寡人羈旅他邦,且不指望還鄉,豈望為君乎?但所貴為君者,以命令所自出也。若以名奉之,而不遵其令,不如無君矣。卿等肯用寡人之命,只在今日。如其不然,聽卿等更事他人。孤不能擁空名之上,為州蒲(即晉厲公的名)之續也!”。欒書等權貴皆戰栗再拜:“臣等愿得賢君而事,敢不從命!”僅僅一段登基前與群臣的寒暄,看似官腔,實際上既對欒書等權臣罪惡行徑的嚴厲警告,又在逼自己的臣下盟誓,忠于君王。欒書退下后就竊竊的同僚下屬說道:“新君非舊比,當以小心事之。”
欒書,這個已事三朝的權臣,有著弒君案底的陰險政客,對自己有著擁立之恩,卻又時刻威脅著君權的正卿,怎么處理他?悼公的感情是復雜的。但是就在即位不久,悼公雷厲風行的剝奪了欒書的中軍元帥之位,命其回家養老,同時另提拔欒書的嫡長子欒黡到朝中做官,作為對欒書的報答。短短幾個月時間就將國家的生殺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朝中物色才德兼備之人,以為國用。
悼公打破常規,將下軍將韓厥一口氣提拔為中軍元帥,以替欒書之職,以呂相、士魴、魏頡、趙武為卿,荀家、荀會、欒魘、韓無忌為公族大夫,讓他們教育卿的子弟恭敬、節儉、孝順、友愛。命士渥濁為太傅,讓他學習范武子士會的法度;右行辛為司空,讓他學習士蒍的法度,欒糾為御戎,管轄校正官,讓他教育御者們明白道理,荀賓為車右,管轄司士管,教育勇士們以待時而用.而且規定卿士沒有固定的御者,專門設立軍尉管理這些事。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魏絳為司馬,張老為侯奄(偵查長),鐸謁寇為上軍尉,籍偃為上軍司馬。
荀罃(亦稱智罃)是荀林父之侄,荀首之子。在邲之戰中為楚軍所俘虜,后返回晉國,地位還不如其侄中行偃。但是九年的漫長鐵窗生涯中,已經煉獄出荀罃堅韌不拔的毅力與忠君體國的政治節操。晉悼公的繼位,給了不遇之才荀罃重新騰飛的機會,真可謂英雄識英雄。悼公上任后,即開始重用荀罃,智氏崛起。
韓厥是謙謙君子,悼公對他是絕對的信任,上任伊始,就以之取代欒書為正卿,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韓厥告老后,悼公還是比較器重韓無忌與韓起,韓氏也是在晉悼公之后才得以復興。
趙武(即趙氏孤兒)是趙盾之孫,趙氏大宗唯一的血脈,雖出名門卻生于草莽,幸韓厥求情,才得以續嬴姓之嗣。趙武沒有遺傳到趙盾的強勢,卻襲取曾祖趙衰之低調,重信義,崇禮讓,這個很對悼公的胃口,成為晉悼公重點扶植對象。
魏氏是晉國崛起最晚的世卿,魏氏小宗令狐氏的魏顆與呂氏的魏錡都曾分別位列卿士,大宗進入六卿,則始于魏絳。魏絳賢能,頗有膽略,深為晉悼公所器重,常以國事委之。晉悼公雖為明君,但也免不了對魏絳的偏愛。自晉悼公后,魏氏才名正言順的進入六卿行列。
中行偃本也是忠君之士,但是沒經得住欒書的挑撥,竟干出了弒君的勾當。在悼公朝,中行偃是不甚得志的。職位先后被韓厥、荀罃、士匄超越,甚至出現了不升反降的奇怪官運。與其說是中行偃的禮讓,不如說這是晉悼公在操縱六卿職位的升遷。直到前560年,荀罃逝世后,經過晉悼公長期的觀察與檢測,中行偃才得以迎回這一遲到的尊榮。
士匄是士會之孫、士燮之子。范氏自士會立氏以來,士會、士燮都是良臣賢士,范氏也在六卿當中人緣較好。士匄剛出道,就位列上軍佐,起點很高。但是晉悼公卻對士匄不感冒,無論士匄有多能干,工作有多勤勞,悼公就是不讓其執政。后來的事實證明:悼公有先見之明,士匄是個制造內訌的高手……
欒書有弒君的案底,絕對不能再任職了,欒書也永遠存入了歷史檔案。晉悼公還是給欒書的嫡子欒黡安排入了“八正”。但是欒黡似乎并不好用,總有反對上級的“傲骨”,時常不論時間不論地點,如潑婦般的表演,在天下諸侯面前出丑賣乖。悼公亦看出欒魘難當大任,欒黡終其一生,穩居在下軍將一職,既無降職,也無升遷。另外悼公還專門安插為事穩重的魏絳為下軍佐,輔助欒黡。
晉悼公在位時期,是晉國最大的分水嶺,晉悼公是繼晉文公后晉國最杰出的君主,也是他將晉國的霸業再次推向巔峰,晉悼公之前的狐氏、趙氏、先氏、郤氏都曾有過很大的權勢,極盛一時。在悼公復霸過程中,表現優異或者中規中距的世卿大族演化成權分晉政的六卿,表現極差的欒氏,在晉悼公死后不到八年,慘遭滅門之禍。值得一提的是晉悼公精心培育的趙氏、韓氏、魏氏、智氏不但成功的遏制住了原有貴族的專權,而且幸運的生存到了最后,都成為晉國最后的大世族。后智氏欲陰謀代晉、韓趙魏瓜分晉國,卻是晉悼公始料不及的。
晉悼公生平
晉悼公出生于公元前586年,逝世于公元前558年,是一位年僅十四歲就當上了晉國國君的人。晉悼公的一生并不長,但是他所作的貢獻和功績卻是不容忽視。可以說,晉悼公的出現,影響了晉國的國運。
由于晉悼公是西周統治下的一個侯爵,所以人們將他稱為“晉侯周”,簡稱為“晉周”、“孫周”、“周子”。算起來,晉悼公和上一任晉國國君晉厲公是叔侄關系,他應該叫晉厲公一聲叔叔。公元前621年,在位僅僅8年的晉襄公早逝,由于他所立的太子夷皋年齡太小,晉國上下針對要不要另外換一個人當國君產生過分歧。最后,在中軍元帥趙盾的支持下,太子夷皋還是登基為君,是為晉靈公。
可惜的是,晉靈公年齡太小,無法處理朝政,于是晉國最大的“攝政大權”就落到了趙盾手中。趙盾一心為國,輔佐年幼的晉靈公處政。晉靈公生性頑劣,昏庸無道,竟然不顧念趙盾的擁護之功,反而要殺掉趙盾。趙盾的堂弟、晉襄公的駙馬趙穿看不過去,最終刺殺了晉靈公。逃亡的趙盾重回政局,決定立晉文公的兒子公子黑臀為君,是為晉成公。
本來,要是晉靈公自己不作,晉國的天下將會屬于他的子子孫孫。晉襄公自己也沒想到,自己的兒子竟然這么不重用,想來當時立太子的時候,也是情況危急,形勢所逼吧!
好在,晉悼公將晉襄公的國家又拿了回來。因為晉悼公是晉襄公的子孫。晉悼公是惠伯談的次子,也是晉襄公在世時最喜歡的小兒子桓叔捷的孫子。如果沒有晉靈公那一出好戲,晉國大統本來就屬于晉悼公。
晉悼公還沒有繼承晉國國君之位的時候,一直居住在東周,人稱“公孫周”。晉悼公少時起就聰明伶俐,博聞強識,名聲很大。當時晉厲公在位,大家都在他的手下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世人都說:“晉侯州蒲不似人君,唯周子才堪匹配。”可見,在大家心目中,早就對孫周抱以了很大的期望。
晉國的中軍元帥欒書聯合荀偃殺掉了晉厲公,晉悼公則被他們請來晉國當國君。回國后,晉悼公先是追究了晉厲公之死的責任。由于他是欒書所推舉上位的,而且欒書在朝中還有很大的權力,晉悼公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先處置了程滑等人。晉厲公的追隨者也被晉悼公一一肅清,他的地位更加鞏固。
為了強大晉國,恢復晉國的宏圖霸業,晉悼公還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這一系列的新政,使得晉國上下,不論是貴族、平民還是世家、農民等階級,都從中受到了好處。于是乎,晉悼公受到了全國的擁戴。
晉平公死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根據編年史的記載,晉平公在位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年間,也就是總共有25年左右。那么,當年晉悼公逝世的時間是在公元前557年,當時晉悼公不到30歲,也就是29歲左右。春秋時代14歲左右即可算作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也就是說,晉平公繼位的年齡界限最多是在15、16歲左右,加上其在位的25年時間,晉平公的死亡年齡大致在40歲前后。
跟其父晉悼公的作為相比,晉平公在史書中略為遜色。《左傳》中有段關于晉平公的記載,可看出晉平公之喜好。‘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這個晉平公顯然是個愛好美色的君主,以致于縱欲過度,在醫家中有“淫生六疾統于陰陽”的說法,晉平公的身體數年之間即已虧空。這個診斷來自秦國名醫醫和,他對晉平公說的話可謂是直接,幸好晉平公不是諱疾忌醫的人,更不是曹操那種疑心重重的人,因此對醫和還算客氣,向其請教治愈之法。這個醫和見晉平公謙卑,也便勸以“節制”之法。
醫和對晉國的命運相當不看好,甚至在與朝臣趙武的對話中,還曾經批評趙武不懂得直諫君主,令其遠離女色,只懂得代君主管理朝政大事,即便把晉國管理得井井有條,亦難阻止晉國沒落的大勢,畢竟此時的晉國卿大夫和公族團隊都非常強大,君弱臣強并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醫和可謂是一言中的,將晉國歷代君主的最大癥結給診斷出來了。這在整個晉國歷史上,君弱臣強的時代屢屢出現,便是三家即將分晉的預兆。
趙武也是個聰明人,畢竟醫和本是名醫,作為忠誠于晉國兩代君主的權臣,他一方面對晉國的命運相當關注,一方面也非常擔心自己父輩們的災難又將在朝廷的權力爭斗中發生,整日忙于政務,憂心忡忡,勞心費力,也便在當年駕鶴西去。當時的醫和有個非常精準的預言:"若諸侯服不過三年,不服不過十年,過是,晉之殃也",不出十年,晉平公果然就死掉了。
晉悼公如何死的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晉悼公為什么叫晉悼公、晉悼公如何死的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