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是哪個詩派的(王昌齡是哪個詩派的代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王昌齡是哪個詩派的,以及王昌齡是哪個詩派的代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王昌齡是唐朝什么派詩人
王昌齡(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約生于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約卒于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早年貧賤,困于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王昌齡的籍貫,有太原、京兆兩說。《舊唐書》本傳云王昌齡為京兆(即唐西京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為他在《別李浦之京》詩中說:“故園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閑居》之作。而《新唐書 文苑傳》稱其為江寧人,或為誤會。殷璠《河岳英靈集》又稱"太原王昌齡"。 [1]唐代許多山西詩人因為洛陽、長安為當時文化中心,多游洛陽、長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為居住在京城便說他們為京城人。《河岳英靈集》為唐人殷璠所編著的唐人詩集,載王昌齡為太原人,《唐才子傳》也認為王昌齡為太原人。
王昌齡什么詩派
邊塞詩派。
邊塞詩派,盛唐詩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杰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 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
這些詩人大都有邊塞生活體驗,他們從各方面深入表現邊塞生活,藝術上也有所創新。他們不僅描繪了壯闊蒼涼、絢麗多彩的邊塞風光,而且抒寫了請纓投筆的豪情壯志以及征人離婦的思想感情。對戰爭的態度,有歌頌、有批評,也有詛咒和譴責,思想上往往達到一定深度。
其詩作情辭慷慨、氣氛濃郁、意境雄渾 ,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絕句的形式。杰出作品如高適《燕歌行》、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
擴展資料
常見古代詩派:
1、山水田園詩派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朓等的山水詩。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閑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
2、公安派
明代晚期的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本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三兄弟,他們是湖北公安人,故稱公安派。作為公安派理論核心的思想是“性靈說”。性靈說不僅明確肯定人的生活欲望,還特別強調表現個性,表現了晚明人的個性解放思想。
3、竟陵派
明代后期文學流派。以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政府駐地)人鐘惺、譚元春為首,因此得名,又稱竟陵體或鐘譚體。代表人物是鐘惺和譚元春。竟陵派重視作家個人情性流露的體現,可以說是公安派文學論調的延續。
4、婉約派
中國宋詞流派。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5、豪放派
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6、韓孟詩派
中唐詩歌創作流派,以韓愈為領袖,包括孟郊、李賀、盧仝、馬異等。他們苦吟以抒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以丑為美”,以震蕩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表現出重主觀心理、尚奇險怪異的創作傾向。
詩歌形成一種奇崛硬險的風格。他們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力矯大歷詩風的平弱纖巧。這種詩歌的新的追求與新的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后詩歌藝術境界的開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邊塞詩派
王昌齡是什么派詩人?
王昌齡是邊塞派詩人。開元十五年(727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遷龍標縣尉。參加博學宏辭科考試,授汜水縣尉,坐事流放嶺南。開元末年,返回長安,授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慘遭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邊塞詩最為著名,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王昌齡存詩181首,體裁以五古、七絕為主,題材則主要為離別、邊塞、宮怨。就數量之多,體制之備,題材之廣說,王昌齡的詩實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邊塞詩可并高適、岑參而三,四杰以后,詩壇幾乎沒有邊塞詩作。
唐玄宗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從軍熱以求邊功。開元十三年,王昌齡漫游西北邊地,有了較深的邊塞生活體驗,創作了大量的邊塞詩,此時岑參11歲,高適還沒有開始邊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證稱王昌齡為邊塞詩的創始和先驅。
王昌齡是()詩派的
以高適、岑參與王昌齡為主的邊塞詩派,是浪漫主義中的一個重要流派。他們的邊塞之作,表現了馳騁沙場、建立功勛的英雄壯志,抒發了慷慨從戎、抗敵御侮的愛國思想,還描寫了西北邊強奇異壯麗的景色。同時也反映了征夫思婦的幽怨和戰士的艱苦,各民族之間、將軍和士卒之間的矛盾。邊塞詩反映了這個時代中有關戰爭各方面的現實,產生了許多優秀杰出的詩篇。
王昌齡的邊塞詩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精神,另外還深深蘊含了詩人對下層人民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詩人擴大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王昌齡在寫作方式上擅長以景喻情,情景交融。這本是邊塞詩所最常用的結構,但是詩人運用最簡練的技巧,于這情境之外又擴大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在最平實無華的主題之中凝練出貫穿于時間與空間中永恒的思考;最具代表的就是《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王昌齡屬什么詩派
邊塞詩派。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杰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該派詩人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最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詩派。
他們的詩歌主要是描寫邊塞戰爭和邊塞風土人情,以及戰爭帶來的各種矛盾如離別、思鄉、閨怨等,形式上多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絕句,詩風悲壯,格調雄渾,最足以表現盛唐氣象。
擴展資料
常見古代詩派:
1、山水田園詩派
中國唐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田園詩和謝靈運、謝朓等的山水詩。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他們的作品較多地反映了閑適澹泊的思想情緒,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體和五言律絕的形式。
2、竟陵派
明代后期文學流派。以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政府駐地)人鐘惺、譚元春為首,因此得名,又稱竟陵體或鐘譚體。代表人物是鐘惺和譚元春。竟陵派重視作家個人情性流露的體現,可以說是公安派文學論調的延續。
3、婉約派
中國宋詞流派。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4、豪放派
中國宋代的詞學流派之一。北宋詩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蘇軾、蘇轍都曾用“豪放”一詞衡文評詩。第一個用“豪放”評詞的是蘇軾。
豪放詞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時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囂。南宋人已明確地把蘇軾、辛棄疾作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5、韓孟詩派
中唐詩歌創作流派,以韓愈為領袖,包括孟郊、李賀、盧仝、馬異等。他們苦吟以抒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們具有變態的審美趣味,“以丑為美”,以震蕩光怪為美,以瘁索枯槁為美,以五彩斑斕為美。表現出重主觀心理、尚奇險怪異的創作傾向。
詩歌形成一種奇崛硬險的風格。他們在藝術上力求避熟就生,標新立異,力矯大歷詩風的平弱纖巧。這種詩歌的新的追求與新的變化,積極推動了盛唐以后詩歌藝術境界的開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邊塞詩派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