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墜葉飄香砌作者從哪些角度(紛紛墜葉飄香砌朗讀)
很多朋友對于紛紛墜葉飄香砌作者從哪些角度和紛紛墜葉飄香砌朗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范仲淹
? ? ? ?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 ? ? ?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大家熟知的范仲淹,是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崇高呼喚的高潔之士,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堅毅勇敢典范。但是《御街行.秋日懷舊》讓我們透過范仲淹堅硬的外殼之下的柔軟,對家的思念牽掛。我們牽強附會的理解認識范仲淹。
人生志得意滿之時,難以注意家人的溫暖。當離家千里,方能感受到,家就像空氣一樣。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所謂落一葉而知秋,紛紛墜葉,自是深秋已來。香砌,春天落紅的石階,沒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美好,是秋葉落長階的寂寥。秋天的夜,在范仲淹的感受中,是真正的”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寂寥到落葉聲聲聲入耳,秋夜是寒到落葉掉石階聲碎的寒夜。這是一個孤獨、寂寞、冷的深秋之夜。
“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簾幕倒卷,玉樓上空無一人,空天無云,星河垂掛天際,顯現出“星垂平野闊”的宏闊意境。婉約清麗中可見文人清剛之氣。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年年今夜,言明分離日久,月懸空天,潔白如練,本是相聚之時,卻是人隔千里。“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愿望難以實現。在墜葉、珠簾、銀河、月華這些綺麗、清剛意象中孕蘊著空寂、孤廖、相思的愁緒。
相思懷人之愁,欲借酒澆愁,然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入口,愁緒已自醉。不是酒太辣眼,是相思懷人之愁催人淚下。
屋外是珠簾倒卷,銀河垂地,月華如練,屋內是殘燈明滅枕頭欹,兩景相對,更見愁滋味。殘燈豆丁大小,要滅將滅,卻無心為之添油挑芯,輾轉反側,枕頭都斜歪了,仍未能入睡,深表孤枕難眠滋味,可見懷人愁緒之重。
愁緒并未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失,而是如海潮之水一浪高過一浪,想要把人吞噬殆盡。“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夜已深,還有什么人,讓你這樣醒著數傷痕。思念這件事,真正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當思念來臨的時候,你是什么樣子的?當思念是一種病的時候,你怎么治療的?是否也如作者般?
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古詩翻譯及賞析
《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出自宋詞三百首,其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范仲淹。其古詩全文如下: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前言】
《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文學作品。詞的上闋著重描寫秋葉的景色,開頭一個“碎”字,不但寫出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寥寞的心情。緊接著從視覺來寫,視線越過珠簾投向樓外,看見垂地般的銀河,皓月當空,將詞人的思緒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闋。下闋抒寫離恨,“愁腸已斷”作情極之語,已不能自持,潸然淚下,在輾轉難眠之中飽嘗了愁苦滋味。最后三句用白描手法寫愁思,很是真切生動。這首詞層深曲折,愁意、愁態、愁容步步逼近,層層翻出,將詞人懷人的愁思表現得淋漓盡致。
【注釋】
1、香砌:有落花的臺階。
2、寒聲碎:寒風吹動落葉發出的輕微細碎的聲音。
3、真珠:珍珠。
4、天淡:天空清澈無云。
5、月華:月光。
6、練:白色的絲綢。
7、無由:無法。
8、明滅:忽明忽暗。
9、敧:傾斜,斜靠。
10、諳盡:嘗盡。
11、都來:算來。
【翻譯】
紛紛雜雜的樹葉飄落在透著清香的石階上,當次夜深人靜之時,那悉悉索索的落葉聲更增添了秋天的涼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錦簾,華麗的樓閣上空空蕩蕩,只見到高天淡淡,銀河的'盡頭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見到那素綃般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遠在千里之外。
愁腸已經寸斷,想要借酒澆愁,也難以使自己沉醉。酒還沒有入口,卻先化作了辛酸的眼淚。夜已深,燈已殘,燈火明滅之間,只好斜靠枕頭,聊作睡去,這無休無止的孤棲,真讓人嘗盡了孤獨相似的滋味。算來這苦苦的等待尚遙遙無期,雖說是終日眉頭緊鎖,心緒萬千,也沒有一點辦法可以解脫回避。
【賞析】
詞的上片以寫景為主,景中含情。“一葉落而知秋”,詞人先從落葉寫起。枯黃的落葉輕盈落在地上,聲音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聽到這些輕細的聲音,說明詞人的內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寒聲碎”一句,詞人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他落寞的心境。因此,詞人通過開頭對秋聲、秋色的描繪,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基調。詞人卷起珠簾,觀看夜色,只見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飛瀉遠方。詞人本是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剛毅男子,然而,在這空寂的天宇下,皎皎的明月中,便能觸發他內心世界的幽邈情思。因此,接下來就抒寫了詞人的落寞之情: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潔如練,可惜意中人遠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賞良辰美景,實在令人惆悵不已。此時感情的激流洶涌澎湃,以景寓情的手法已不能淋漓盡致地抒發內心的情感。于是,詞人在下片中,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傾吐愁思。
詞的下片抒寫詞人長夜不寐,無法排遣幽愁別恨的情景和心態。因見不到思念的人兒,詞人只好借酒澆愁,可愁到深處,已是腸斷,酒也無法來麻醉,酒尚未飲下,已先化作了眼淚。比起入腸化淚,更進一層,足見詞人愁思之厚重,情意之凄切。濃濃的愁苦本已侵擾著離人,可一盞如豆的青燈忽明忽暗,與室外月明如晝兩相映襯,自然更添凄涼,倍加酸楚,使人無法入睡。因而只能斜靠枕頭,寂然凝思,黯然神傷。“諳盡孤眠滋味”中的“諳盡”與上片的“年年”遙相呼應,再次說明愁緒由來已久。詞的下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層層遞進,反復詠嘆,語直情真,悲涼凄切。
自《詩經·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出,古詩詞便多以臥不安席來表現愁態。范仲淹這里說“殘燈明滅枕頭欹”,室外月明如晝,室內昏燈如滅,兩相映照,自有一種凄然的氣氛。枕頭欹斜,寫出了愁人倚枕對燈寂然凝思神態,這神態比起輾轉反側,更加形象,更加生動。“諳盡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鋪墊,這句獨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都來此事”,算來這懷舊之事,是無法回避的,不是心頭縈繞,就是眉頭攢聚。愁,內為愁腸愁心,外為愁眉愁臉。古人寫愁情,設想愁象人體中的“氣”,氣能行于體內體外,故或寫愁由心間轉移到眉上,或寫由眉間轉移到心上。范仲淹這首詞則說“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兩者兼而有之,比較全面,不失為入情入理的佳句。
這首詞上片寫景為主,景中寓情,以寒夜秋聲襯托主人公所處環境的冷寂,突出人去樓空的落寞感,并抒發了良辰美景無人與共的愁情。下片抒情為主,通過寫作者長期客居他鄉,不免被如素練般的月光感發出陣陣思愁,將懷人相思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末尾以“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作結,把思婦對丈夫的思念推向高峰。全詞雖然沒有出現一個“思”字,但字字句句都是“思”,歷來的評詞者均認為此詞情景兩到。另外,詞中比喻、通感、白描等手法的運用也極大地增強了藝術表達效果,是一首情景俱佳的名篇。
御街行 秋日懷舊的上片是怎樣描寫秋景的?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1)有人認為"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句寫得極妙,請簡要分析它營造了怎樣的意境。(4分)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4分)
參考答案:12、(1)此句描寫寒秋時節夜晚,秋葉紛紛墜地的景象,營造了寂寥悲涼的意境,體現了作者孤寒處境的感受。
(2)這首詞上片從夜靜葉落寫起,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寫出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愁情。
誰能賞析一下范仲淹的《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
提起范仲淹,首先就會想到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一生忠正為國,從不計個人得失。想來文人出身的范公應該是個鐵血男兒,他在延州守邊時,被西夏稱為 “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從西夏人對范仲淹的稱謂中,可見他那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他的邊塞詞一掃花間派的柔靡風氣,開豪放一派詞風。但“鐵血柔情”一詞并不是空穴來風,范仲淹不光能吟出慷慨激昂的邊塞詞,他同樣能寫出纏綿悱惻的愛情詞,而且“鐵石心腸人做柔情語”,別有一種深摯的滋味。
范仲淹描寫愛情的詞只存一首,就是《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這首詞,像古代很多愛情詞一樣,都是通過一個女子的口吻,寫相思之情。但這首詞因為出自范仲淹之手,雖然也是纏綿已極,卻并不流于軟媚,其中隱隱透著幾分英姿颯爽的蒼莽氣度。
詞的上片也是從寫景入手,首句點明時間。“紛紛墜葉飄香砌”,漫天飛舞的落葉顯示出節令已是深秋,曾經繁茂的枝頭再也牽不住片片樹葉,只能任其紛紛飄落。這紅衰翠減的深秋景色,總讓人想到流逝的日子如風一樣吹過,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抓住一點影子。青春就如那昔日濃綠欲滴的樹葉不得不萎去,不得不離開枝頭一樣,眼看著一點點逝去卻無可奈何!秋夜聽落葉紛紛離開枝頭的聲音,怎么會不心生感慨!那飄落在臺階上的片片枯葉,不就如自己曾握在手中的青春嘛!秋所以總是帶給人傷感,其實并不是秋景本身帶有這種感情色彩,更多的可能是因為人們對自己所珍惜的東西不能把握,而與秋天將帶走美好的事物這種現象相契合而產生的感情體驗吧!女主人公在秋夜里,聽到“紛紛墜葉飄香砌”,想到自己流逝的青春年華,一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自然會襲上心頭,從而為整首詞打上感傷的烙印。
“夜寂靜,寒聲碎”,這句詞告訴我們秋夜已深,一切喧囂都已歸于無聲。夜深人靜,本該休息了,可女主人公卻不能進入夢中,甚至還沒有睡下。這落葉飄離枝頭的聲音雖然如此細小輕微,但在這極靜的夜里卻聲聲傳入耳中,讓自己的心不得安寧。想秋帶走滿樹的繁華讓自己傷感,聽葉落之聲更添愁緒,嘆自己空看時間流逝,空生無限情思,卻找不到知音,無處可訴心中的情結。夜的靜,反襯出內心的波濤洶涌,心海的不平靜,又怎么能讓人安睡?雖說夜已深,夜已靜,卻只能讓自己感到加倍的孤獨!
在深秋帶著涼意的夜里,聽著那凄涼的落葉聲,看自己華美的居所,雖說是“真珠簾卷”,可裝飾再精致也難抵“玉樓空”,這空寂的樓閣更加深了環境的清冷。缺少溫暖的“玉樓”只能讓女主人更生出凄寒入骨的秋愁,只能讓她更懷念昔日愛人與自己同在時的快樂!昔人已去,物是人非,睹物更加思人,更何況那亮如白晝的月華!“天淡銀河垂地”,月光明亮,天空高遠,而銀河緩緩垂落到大地,與大地相接。每年今夜月色都皎潔如一,總是“月華如練”,月光就像雪白的絲綢,只是這柔美的月光中,心上人卻總是遠在千里之外,看著迷人的月光,想著不能相見的愛人,更感覺“玉樓空”。“長是人千里”明確揭示出女主人公內心不能平靜,聽葉落傷秋聲的原因。因為“人千里”,才更覺“寒聲碎”,而聽到“寒聲碎”,深恨“玉樓空”,少了心上人,無論是“凄涼的秋聲”還是“華美的玉樓”,還是“如練的月華”,都染上了濃濃的離愁!看來心中有愁,才會入耳目而無不帶愁,自然景色所折射出的只是人的內心啊!移情入景,景才會生情!
范仲淹這首詞整個上片基本都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已融入了濃濃的秋思與秋愁,讓讀者感受到女主人公秋夜難以排遣的情思。而下片則直接一層層表現離思與離愁,既寫出了離思之深,又寫出了離愁之長。
秋夜月光如水,女主人公愁思縈繞于心頭,看來只能借酒消愁了。可是卻“愁腸已斷無由醉”,本來想用酒來麻醉自己,讓自己暫時忘掉這排解不掉的離愁,可這一愿望也不能達到!范仲淹在《蘇幕遮》中,曾寫到“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看來酒不能化解相思,只不過會更加重離愁而已。而這首詞中,酒越發不能給人以安慰,先點明“愁腸已斷”,還有什么理由可以讓自己麻醉呢?所以“酒未到,先成淚”,點明舉杯銷愁卻讓愁思愈加深重。記得李白在《將進酒》中,曾吟出“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此深重的“萬古愁”都能舉杯同銷,可是那刻骨的思念卻讓人永遠無法擺脫!舉起杯來,酒未入口,卻已是淚流滿面!
這充斥于內心的離愁,借酒不能消除,那么只能滿懷愁緒在若明若滅的燈火中斜靠著枕頭睡下了。“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但殘燈下,只有自己孤苦一人,心上人遠在千里之外,這獨眠的滋味早已讓自己心力交瘁,這深深的離別之痛只能獨自擔負!女主人公在這沒有希望的等待中一天天煎熬著,就如周杰倫在歌中唱的一樣:
沉默年代
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你離開
天涯之外
你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
生死難猜
用一生去等待
在那樣的時代,離別就等于斷了所有的聯系,一切都只能在回憶中鮮活,這太遙遠的相愛讓有情人時時忍受離愁的折磨。不知愛情是否飄走,不知愛人是否還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只能靠心中不滅的信念維系,用自己的一生去默默等待!身在愛中的人,即使心中深情的記憶能讓自己堅守愛情,但那深重的離愁卻也是與日俱增,那長時間的獨守也會讓心疼痛傷悲!
因為心太傷太痛,所以才會有“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是啊,太多太多的離愁,早已不是能輕易掩飾住的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如春水一樣滔滔不絕的離愁,自然是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了。這三句,將抽象的離思離愁具象化,虛實相生,別有情致。后來李清照的名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即出于此,但卻少了幾分剛氣,多了幾分軟媚。愛太深,愁才會太濃,從這無由解脫的離愁中,我們看到的是女主人心中那深深的愛,那濃濃的情。
愛情永遠沒有時代距離,作為人類最深摯的感情,她永遠不會過時。今天我們來讀這首愛情詞,依然會被女主人公那深沉的愛所感動,依然會與她產生共鳴,依然會祝福她的心上人能夠感應她的期待,能夠回來與她團聚。
真愛永存人間!
《御街行》簡要分析上闋景物描寫的特點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全詞簡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1)①動靜結合。“墜葉”為動,明月是靜。
②以聲襯靜。落葉的細碎之聲,使夜的寂靜特點更加突出。
③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
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如練”的比喻使月光的潔白、靜謐躍然紙上。
(2)寫秋夜離人相思之情。
①間接(借景)抒情:詞的上闋在秋夜寒寂靜的畫面中寄寓了詞人深切的懷人之情。
②直抒胸臆。詞的下闋“酒未到,先成淚”“諳盡孤眠滋味”等,直接表達了主人公的憂愁。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御街行秋日懷舊范仲淹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
(1)同意。“寒”意為寒冷,“碎”意為破碎。表現寒秋時節,秋葉紛紛墜地的無奈。體現了自己處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涼寥寞的心情。
(2)這首詞上片描繪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寫孤眠愁思的情懷,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從夜靜葉落寫起,因夜之愈靜,故愈覺寒聲之碎。“真珠”五句,極寫遠空皓月澄澈之境。“長是人千里”之語,可見作者久羈之苦。下片即從此生發,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淚,情更凄切。“殘燈”兩句,寫屋內黯淡情景,與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傷感。末三句,愁更難堪,情更凄切。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語言的鑒賞能力,詩歌語言的賞析點主要是三個:語言風格、煉字(意)、詩眼,三個考點的答題規范和思路基本一致:先解釋所選擇對象的意思,解釋所在句子的意思,并分析其表達的手法或者效果。
詞人先從落葉寫起,“紛紛墜葉飄香砌”枯黃的落葉輕盈的落在地上,輕而細碎,然而詞人僅憑耳朵就能將這些輕細的聲音聽出來,說明詞人的內心極度孤寂,也反襯了夜的岑靜。聲音本是無知無覺的,可詞人再在其前冠以“寒”,意在告訴讀者這細碎的聲響不僅帶著寒冷的秋意,更傳達著詞人落寞的心境。“碎”則更增羈旅之人的內心凄苦。注意寫自然之境,寓含作者的情感。
(2)這是一首懷人的婉約詞。上闋由更深夜靜,聽秋葉飄落于石階之零碎聲響寫起,突出心之空虛和人之孤獨。抒發了良辰美景卻無人與共的孤愁。下闋抒情。“酒未到,先成淚”,比詞人在《蘇幕遮》中“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句意又更進一層,表現出詞人推陳出新的卓越創造才能。從整體構思看,“酒未到”二句,申說“無由醉”的理由,補足“愁腸已斷”的事實,思路超拔。“殘燈”句提起“孤眠滋味”,呼應開頭“夜寂靜,寒聲碎”的境界。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方式。這首詞的特殊性于麗景與柔情的統一,即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景色寫得闊遠而秾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闋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