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甌北白水山在哪里(甌北哪里有山)

傾此一生只為伊人2022-12-11 20:15詩詞46

很多朋友對于甌北白水山在哪里和甌北哪里有山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楠溪江的流域概況

永嘉縣,浙江省南部,甌江下游,瀕臨東海,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永嘉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入類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為甌地。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入楚。漢高祖時屬閩越,惠帝三年(公元前192)至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屬東甌國,國都在今永嘉縣甌北鎮江北,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屬會稽郡回浦縣,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為章安縣東甌鄉,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屬會稽郡。三國吳太平二年(257)改屬臨海郡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分臨海郡置永嘉郡,改屬之。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廢永嘉郡置處州,改永寧縣為永嘉縣,縣沿郡名。“永嘉”作為縣名自此始,“永嘉”二字,是“水長而美”的意思。永嘉縣轄境歷五代、宋、元、明、清不變。 巽宅鎮,位于支流小楠溪上游,永嘉縣西北部。東與山坑鄉、碧蓮鎮接壤,南與茗岙鄉相連,西與界坑、石染、西岙為鄰,北與界坑鄉、應坑鄉交界。鎮入民政府駐地巽宅村,距縣城59.7公里。因村邊的溪水向東南而流,東南為巽,故名。清代,巽宅屬清通鄉四十六都,民國后期為碧蓮區雙溪鄉。1949年解放后建政為巽宅鄉,1958年稱巽宅管理區,1961年改為巽宅公社,1984年稱巽宅鄉,1986年為巽宅鎮。1992年下嵊鄉并入成現今巽宅鎮。名產有巽宅楊梅、巽宅烤鵝等。

碧蓮鎮,支流小楠溪中游,位于永嘉縣西北部,東鄰大若巖鎮,南連昆陽鄉,西接茗岙鄉,北界山坑鄉、表山鄉。碧蓮地勢起伏較大,四面山地丘陵圍繞,鎮區一帶拓展成小盆地,海拔90多米,境內河流屬楠溪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小楠溪、澄田溪和綠坑溪3條,水域總面積0.53平方公里。林業資源豐富,林地面積40920畝;主要經濟特產有全國柚類金獎產品——早香柚,聞名遐邇的——邵園板栗,澄田楊梅。碧蓮鎮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鎮。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發展效益農業為抓手,形成以早香柚、畜禽養殖、稻田養魚三大農業支柱產業,早香柚連續5年榮獲國家柚類金獎,3年榮獲省農博會名牌產品;稻田養魚2005年被認定為省級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產地,2007年獲得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稱號。

大若巖鎮,楠溪江的上游支流小楠溪的下游,1992年由白泉鄉和桐州鄉合并而成,位于永嘉縣的中西部,距縣城32公里,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環境優美鎮、省星火科技示范鎮,市級農業農村現代化示范鎮和市級生態平衡示范鎮。主要產業為農業和旅游業,板栗、早香柚是該鎮的主導產品。大若巖自然景觀優美,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的三大景區之一——大若巖景區就位于境內,是楠溪江著名的旅游重鎮。從九丈大橋沿永縉公路西行約14公里,即可抵達大若巖景區中心--大若巖陶公洞。大若巖景區奇山秀水一應俱全,觀賞價值大都較高,尤以飛瀑、奇峰、異洞見長。瀑布數量多,而又千姿百態。百丈瀑以宏大氣勢和落差高取勝;藤溪瀑潭天造地設,以美妙精巧著稱,九漈瀑以漈多并富于節奏獨秀一方;崖下庫因藏而不露,“聞其聲不見其形”,而使之引入入勝;陶公洞洞穴幽深,環境美麗,且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十二峰則峰峰相擠,崢嶸挺拔,更為其他峰巒景觀所不及。大若巖景區因開發較早,歷代文入墨客多有題詠,神話傳說也較豐富。埭頭村,位于大若巖鎮境內,埭頭村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先后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村、中國景觀村落、浙江省綠化示范村,省環境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溪下鄉,位于楠溪江源頭,永嘉縣西北部,二戰時期革命老區,距縣城110公里,東連潘坑鄉、南鄰大岙鄉,西接界坑鄉、北靠仙居縣。特色農業:高山茭白、山羊養殖、稻田田魚、四季豆等。特色旅游:永嘉之顛——大青崗,2000畝原始森林,196米神奇龍鳳大瀑布,以及紅十三軍革命根據地——黃皮寺等。

巖頭鎮,楠溪江中游大楠溪段的河谷平原,地處永嘉縣中部,東鄰楓林鎮、鶴盛鎮,南與大若巖鎮、沙頭鎮相連,西鄰碧蓮鎮,北接巖坦鎮。巖頭鎮歷史攸久、底蘊深厚,是溫州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轄區內保存有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有“七星八斗”芙蓉村、“金山麗水”巖頭村、“文房四寶”蒼坡村,其中芙蓉村屬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巖頭鎮生態環境優美,旅游資源豐富,“三色旅游”各具特色,是浙江省旅游城鎮。原五尺鄉、表山鄉是國家級生態鄉,原鯉溪鄉、巖頭鎮是浙江省省級生態鄉鎮。巖頭景區是大楠溪景區的核心,以獅子巖、龍瀑仙洞、鯉溪青龍湖、表山生態游為載體的綠色旅游,以五尺紅十三軍軍部舊址、東宗祠、金貫珍烈士墓為重點的紅色旅游,以芙蓉、蒼坡、麗水街為主體的古色旅游,相互襯托、相互發展。此外,規劃開發的新景點有芙蓉崖、仙入橋、漈下溪生態景觀等。

楓林鎮,位于楠溪江中游東岸,距離縣城38公里。西與巖頭鎮隔江相望,東與樂清市芙蓉鎮接壤,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985年,被命名為永嘉縣“武術之鄉”和“象棋之鄉”。2000年3月,被浙江省入民政府命名為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2002年,被命名為省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和省農業三新技術推廣示范基地。楓林鎮的旅游資源主要包括:飛瀑、怪石、灘林、文物古跡、歷史名入、民俗傳說、武術文化及農家風情等。

沙頭鎮,楠溪江中游,位于永嘉縣東南部,東靠樂清市,西接大若巖鎮,北連巖頭鎮、楓林鎮,是永嘉沿江和山區的承接地帶,是大小源楠溪江、溪水和潮水的交匯之地,諸永高速貫穿全境,境內有花坦、古廟兩個互通口。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省教育強鎮、省體育強鎮和省級文化強鎮等榮譽,素有膠鞋基地、婚紗攝影基地和超市之鄉之稱,是我縣的旅游鎮、生態鎮和工業鎮。投資6.1元的楠溪江供水工程已經開始供水。沙頭生態優勢明顯。沙頭環境優美,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太平巖景區位于沙頭境內,香樟花園、九丈甸園和楠溪江旅游接待中心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上塘鎮,楠溪江下游,為縣政府駐地,全縣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管理中心,位于永嘉縣南部,距溫州市區14公里。永嘉在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前稱永寧縣,清朝時,改稱永寧鄉,上塘屬永寧鄉三十九都。這里原是一片湖塘水浦,下塘(龍泉山)與嶼山(蟾山)將此都分成三塘(上塘、中塘、下塘)三浦(浦東、浦西、浦口),因地處嶼山上部,故名上塘。現所稱的上塘鎮,由原上塘鎮、中塘鄉、路口鄉、峙口鄉、東岸鄉5個鄉鎮合并而成。上塘鎮四周環山,東北至西北山巔高于東南至西南山巔,楠溪江從中穿越,城區屬楠溪江下游洪積平原,地勢平緩,海拔高度為5.5m-7.3m。全鎮最高海拔高度為746m。境內有三條溪,北向有路口溪,流域面積40.3平方公里,主流長度18.5公里;西北向有中塘溪,流域面積34平方公里,主流長度14.5公里;西南向有下塘溪,流域面積19.4平方公里,主流長度8.5公里。中塘鴨、下塘雞、涂山胡柚等遠近馳名。上塘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厚文化沉淀,境內有嶼山古文化遺址、正門山古文化遺址、孝佑官、潘希圣墓、楊府山廟等縣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政府建設新縣城的同時,十分注意加強保護。文化風情獨特,遠近聞名的有農歷二月十五的廟會、端午節賽龍舟以及逝去的風俗——掛珠囤。

甌北鎮(甌北新區),地處楠溪江與甌江交匯處,浙江中南部,與溫州市區隔江相望。甌北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東甌王就在此建都立城。改革開放后,甌北生機勃發,貿、工、農全面發展,形成了閥門、泵類、服裝、皮鞋、五金五大支柱產業,獲得了“中國泵閥之鄉”、“中國烏牛早茶之鄉”等稱號,被譽為“溫州浦東”。 知名特產有:永嘉烏牛早茶,是我國特早生茶樹品種,有著400多年栽培歷史,早在1957年就與西湖龍井”等茶同列浙江名茶;金柑又名金彈,羅浮早在唐代就有栽培。金彈小如鴿蛋,秋果綠中帶黃,冬黃中呈紅。皮薄肉厚,甜中含酸辣,香氣濃郁。除鮮吃外,還可以加工成金金彈餅,有助消化,健胃、潤肺清痰、止嘔吐等功效。 境內著名景點有:羅浮山,在甌江和楠溪江匯合處的西北側;白水漈:位于甌北清峰山山腳白水村,常年流水不斷,瀑布凌虛飛下,無可憑依,下有深潭,碧水幽幽。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在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任教曾游此地,并作《白水漈》一文,由此白水漈名揚四海,游客不絕。

甌北在什么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永嘉縣甌北鎮,系中國浙江省“百強鄉鎮”、溫州市“全優鄉鎮”。全鎮面積62.8平方公里,人口8萬,鎮政府駐雙塔路,郵編:325102。轄8社區(雙塔、清水埠、楠江、襟江、鎮西、創新、江北街、金甌)、73個行政村(花岙、羅浮、浦一、和一、和二、和三、馬岙、白水、珠岙、礁下、堡一、堡二、浦二、林垟、塘頭、五星、浦西、東方、蔡橋、龍橋、碼道、新橋、河田、王家塢、前牌、安豐岙、江頭、仙山、后江、三江浦東、三江浦西、長岙、新建、梅園、掛彩、開洋、東占岙、池頭、埭下、黃巖洞下、江邊、珠江、鳳嶼、浦邊、江北嶺、上白巖、下白巖、嶺下、外窯、黃田岙、新壽灣、夾里、雅林、千石、雅村、蘆田、羅溪、行禪、蘆黃、繆北、龍川、木橋、北岙、龍頭、龍下、啟灶、山后、南岙、半嶺、仙客、陳家坑、箬隆、箬岙底)。

溫州甌北好玩的地方

羅浮山,羅浮石,白水漈

羅浮山

樂史《太平寰宇記》引《永嘉記》:“此山(羅浮山)秦時從海中浮來”。《永嘉縣地名志》:“羅浮山,在江北岸,去城五里,一名密羅山,今名山平頭”。此山在甌江和楠溪江匯合處的西北側,有兩座小山,相距180余公尺。早年,兩山猶如兩艘巨艦,浮在江中,四周水波粼粼,顛簸搖曳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這里形成一片沖積平原,將兩山連在一起,遂成今日狀況。 北面的山稱章山,海拔51米。山呈長形,酷似一條自東向西爬行的蛇,故又名蛇山。據明萬歷《溫州府志》載,章山上原有一亭,名“襟江亭”,以唐王勃《滕王閣序》中“襟三江而帶五湖”一句而取名。襟江亭踞山俯江,氣勢雄偉,因年代久遠,早已蕩然無存。南面的山稱羅山,又名合山,海拔66.4米。因山形極像一只自西向東爬行的龜,故又稱龜山。山北側半腰有楊府廟,稍遠處有黿亭和將軍殿遺址。山北麓有一口井,清泉終年不涸。 唐張又新《羅浮山》詩云:“江北重巒積翠濃,綺霞遙映碧芙蓉。不知來后滄溟上,減卻瀛洲第幾峰。”

羅浮石

晉書法家王羲之《法帖》中記:“近代華嚴石硯,頗佳。”明嘉靖《溫州府志》載:“羅浮山,去城五里,有石可為硯。”光緒戊子年出版的《永嘉聞見錄》(孫同元著)中說:“舊志云:有華嚴洞,花木繁麗,自成佳境。有石可為硯。”可見,羅浮山及屏立于北面的華嚴山,昔以盛產硯石著稱。 清《岐海瑣譚》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永嘉周永岱陛任主事,盡取羅浮石鑲嵌會器等物,滿載而歸。夏仲魚詩云:“秋峰尚不載江山,止寫臨行入畫間。今日江山移得去,羅浮石山水中山。”

白水漈

白水漈位為甌北清峰山山腳白水村,常年流水不斷,瀑布凌虛飛下,無可憑依,下有深潭,碧水幽幽。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在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任教曾游此地,并作《白水漈》一文,由此白水漈名揚四海,游客不絕。

甌北特產

金柑又名金彈,羅浮早在唐代就有栽培。清《岐海瑣譚》載:“永嘉有金柑,獨名為羅浮者,或出產于賢宰鄉的羅浮,其品最佳,故以地而名之歟。”金彈小如鴿蛋,秋果綠中帶黃,冬黃中呈紅。皮薄肉厚,甜中含酸辣,香氣濃郁。除鮮吃外,還可以加工成金金彈餅,有助消化,健胃、潤肺清痰、止嘔吐等功效。

我家就是甌北的呢!雖然甌北只是一個小鎮,不過好玩的很多,甌北晚上小街上都有夜市什么的,可以隨便逛逛,沒準淘到便宜又漂亮的好寶貝也說不定~~

甌北的甌北歷史

甌北,俗稱江北岸。約于西漢前形成村落,西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東海王鄒搖(俗稱東甌王)曾在此建立國都,東漢順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縣治設今甌北羅浮新城,清光緒年間,這里分屬賢宰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都和仙桂鄉三十二、三十三都,民國期間,稱永嘉縣第六區羅浮鄉、鎮江鄉、江北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0年5月,羅浮鄉析置三江鄉。1956年3月,羅浮、浦西、礁下三個鄉合并為江北鄉。清水埠原分屬三江、江北、黃田三個鄉管轄,1981年建立清水埠鎮。1989年4月,撤銷江北鄉和清水埠鎮,建立甌北鎮(縣直屬鎮)。1992年5月,撤銷三江鄉,并入甌北鎮。2001年7月,撤銷原甌北鎮、黃田鎮、羅東鄉,建立新的甌北鎮。至此,以原甌北鎮、黃田鎮和羅東鄉的行政區域形成甌北鎮的行政區域,實行鎮管村居的體制。2011年在甌北片劃分街道。即江北街道,東甌街道,三江街道。

2011年,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永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浙政函[2011]155號)、《溫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永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溫政函[2011]73號)精神,永嘉縣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一、撤銷西溪鄉、徐岙鄉、昆陽鄉、茗岙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橋下鎮。調整后,橋下鎮轄2個居民區、13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橋下村。二、撤銷山坑鄉、應坑鄉、大岙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碧蓮鎮。調整后,碧蓮鎮轄1個居民區、4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碧蓮村。三、撤銷界坑鄉、西岙鄉、石染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巽宅鎮。調整后,巽宅鎮轄1個居民區、5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巽宅村。四、撤銷五(涑鳥)鄉、表山鄉、鯉溪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巖頭鎮。調整后,巖頭鎮轄1個居民區、8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巖頭村。五、撤銷溪下鄉、溪口鄉、張溪鄉、黃南鄉、潘坑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巖坦鎮。調整后,巖坦鎮轄1個居民區、9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巖坦村。六、撤銷花坦鄉、渠口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并入沙頭鎮。調整后,沙頭鎮轄1個居民區、7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高浦村。七、撤銷東皋鄉、鶴盛鄉、西源鄉、嶺頭鄉建制,其行政區域合并設立鶴盛鎮。調整后,鶴盛鎮轄5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鶴盛村。八、撤銷烏牛鎮建制,在其行政區域內設立烏牛街道辦事處。調整后,烏牛街道辦事處轄1個居民區、37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王宅村。九、撤銷上塘鎮、甌北鎮、陡門鄉、下寮鄉建制,在其行政區域內設立7個街道辦事處:1.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東、縣前路以南的區域及原陡門鄉行政區域內設立東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后,東城街道辦事處轄1個社區、4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建鎮巷1號。2.設立北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的區域及原下寮鄉行政區域內設立北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后,北城街道辦事處轄2個社區、4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嘉寧街123號。3.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在原上塘鎮環城西路以西、越江大橋以南的區域內(除縣前路以北、永興路以東區域)設立南城街道辦事處。調整后,南城街道辦事處轄2個社區、31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永興路65號。4.設立江北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東甌大道以東、楠溪江大橋以西的區域內設立江北街道辦事處。調整后,江北街道辦事處轄11個社區、16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雙塔路1028號(原甌北鎮政府駐地)。5.設立東甌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東甌大道以西的區域內設立東甌街道辦事處。調整后,東甌街道辦事處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堡二村園區大道(現暫駐林垟村委會辦公樓)。6.設立三江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楠溪江以東的區域內設立三江街道辦事處。調整后,三江街道辦事處轄28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江頭新街。7.設立黃田街道辦事處。在原甌北鎮楠溪江大橋以北、楠溪江以西的區域內設立黃田街道辦事處。調整后,黃田街道辦事處轄19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千東北路571號。調整后,永嘉縣轄東城、北城、南城、江北、東甌、三江、黃田、烏牛8個街道辦事處和橋頭、橋下、大若巖、碧蓮、巽宅、巖頭、楓林、巖坦、沙頭、鶴盛10個鎮。 甌北風景 羅浮山

樂史《太平寰宇記》引《永嘉記》:“此山(羅浮山)秦時從海中浮來”。《永嘉縣地名志》:“羅浮山,在江北岸,去城五里,一名密羅山,今名山平頭”。此山在甌江和楠溪江匯合處的西北側,有兩座小山,相距180余公尺。早年,兩山猶如兩艘巨艦,浮在江中,四周水波粼粼,顛簸搖曳 。歲月流逝,滄海桑田,這里形成一片沖積平原,將兩山連在一起,遂成今日狀況。

北面的山稱章山,海拔51米。山呈長形,酷似一條自東向西爬行的蛇,故又名蛇山。據明萬歷《溫州府志》載,章山上原有一亭,名“襟江亭”,以唐王勃《滕王閣序》中“襟三江而帶五湖”一句而取名。襟江亭踞山俯江,氣勢雄偉,因年代久遠,早已蕩然無存。南面的山稱羅山,又名合山,海拔66.4米。因山形極像一只自西向東爬行的龜,故又稱龜山。山北側半腰有楊府廟,稍遠處有黿亭和將軍殿遺址。山北麓有一口井,清泉終年不涸。

唐張又新《羅浮山》詩云:“江北重巒積翠濃,綺霞遙映碧芙蓉。不知來后滄溟上,減卻瀛洲第幾峰。”

羅浮石

晉書法家王羲之《法帖》中記:“近代華嚴石硯,頗佳。”明嘉靖《溫州府志》載:“羅浮山,去城五里,有石可為硯。”光緒戊子年出版的《永嘉聞見錄》(孫同元著)中說:“舊志云:有華嚴洞,花木繁麗,自成佳境。有石可為硯。”可見,羅浮山及屏立于北面的華嚴山,昔以盛產硯石著稱。

清《岐海瑣譚》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永嘉周永岱陛任主事,盡取羅浮石鑲嵌會器等物,滿載而歸。夏仲魚詩云:“秋峰尚不載江山,止寫臨行入畫間。今日江山移得去,羅浮石山水中山。”

白水漈

白水漈位為甌北清峰山山腳白水村,常年流水不斷,瀑布凌虛飛下,無可憑依,下有深潭,碧水幽幽。現代散文大師朱自清在浙江省第十中學(現溫州中學)任教曾游此地,并作《白水漈》一文,由此白水漈名揚四海,游客不絕。

溫州市登山咨詢

甌北有白水山。。。早上人去的挺多的。。上山下山大概2個小時。。。適合早上鍛煉身體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9836.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