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茂倩樂府詩集多少詩(樂府詩集目錄 郭茂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郭茂倩樂府詩集多少詩,以及樂府詩集目錄 郭茂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郭茂倩的《樂府詩集》里的名篇都有什么?
《樂府詩集》,樂府詩總集,南宋郭茂倩編,共100卷,是收羅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總集。樂府原意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漢魏、兩晉的中央政府常常設有音樂機關,制定樂譜,采寫歌辭,訓練樂工。后來凡由樂府機關采寫、配樂并演唱的歌辭就稱樂府詩,也叫樂府。
樂府詩來源有二:一是從民間觀風采集而來的歌謠;二是文人依曲譜創作的作品。《樂府詩集》收錄了漢代到唐五代的歷代樂府詩,以及漢以前的古歌謠。分為12類:(1)郊廟歌辭12卷;(2)燕射歌辭3卷;(3)鼓吹曲辭5卷;(4)橫吹曲辭5卷;(5)相和歌辭18卷;(6)清商曲辭8卷;(7)舞曲歌辭5卷;(8)琴曲歌辭4卷;(9)雜曲歌辭18卷;(10)近代曲辭4卷;(11)雜歌謠辭7卷;(12)新樂府11卷。每一類又分若干小類。
《樂府詩集》所收集的詩歌,大多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因樂府舊題創作的詩歌。特別是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廣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現實苦難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桑》、《東門行》、《戰城南》、《孔雀東南飛》等,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藝術成就、表現方法、語言形象等都成為中國詩歌藝術的楷模和淵源。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一曲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做了考訂,“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四庫全書總目》)。每一題以古辭居前,歷代仿作依次列后,對研究樂府詩的源流和發展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現有宋《四部備要》本、《四部叢刊》影印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重加校勘整理,標點重印,書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提取碼:?pbwn
誰知道樂府詩集有幾首
《樂府詩集》是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的總集。
所收作品以漢魏至隋唐的樂府詩為主,全書共100卷。編者郭茂倩。南宋初期人。祖籍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
內容的作者大多是在百姓間流行的
郭茂倩編的這部《樂府詩集》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總籍。
樂府詩集簡介
《樂府詩集》,樂府詩總集,南宋郭茂倩編,共100卷,是收羅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總集。樂府原意是掌管音樂的官署。漢魏、兩晉的中央政府常常設有音樂機關,制定樂譜,采寫歌辭,訓練樂工。后來凡由樂府機關采寫、配樂并演唱的歌辭就稱樂府詩,也叫樂府。
樂府詩來源有二:一是從民間觀風采集而來的歌謠;二是文人依曲譜創作的作品。《樂府詩集》收錄了漢代到唐五代的歷代樂府詩,以及漢以前的古歌謠。分為12類:(1)郊廟歌辭12卷;(2)燕射歌辭3卷;(3)鼓吹曲辭5卷;(4)橫吹曲辭5卷;(5)相和歌辭18卷;(6)清商曲辭8卷;(7)舞曲歌辭5卷;(8)琴曲歌辭4卷;(9)雜曲歌辭18卷;(10)近代曲辭4卷;(11)雜歌謠辭7卷;(12)新樂府11卷。每一類又分若干小類。
《樂府詩集》所收集的詩歌,大多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因樂府舊題創作的詩歌。特別是漢樂府民歌,“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廣泛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現實苦難和思想感情,如《陌上桑》、《東門行》、《戰城南》、《孔雀東南飛》等,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其藝術成就、表現方法、語言形象等都成為中國詩歌藝術的楷模和淵源。
全書各類有總序,每一曲有題解,對各種曲調及歌辭的起源和發展,做了考訂,“征引浩博,援據精審,宋以來考樂府者,無能出其范圍”(《四庫全書總目》)。每一題以古辭居前,歷代仿作依次列后,對研究樂府詩的源流和發展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現有宋《四部備要》本、《四部叢刊》影印本、1955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據宋本出版的影印本。1979年中華書局重加校勘整理,標點重印,書后附有作者索引和篇名索引。
具體的范文模板
鏈接:
?提取碼:?pbwn
在樂府詩集中,收有多少首民歌
《樂府詩集》為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本是古代朝廷中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的來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專門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歌也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郭茂倩編的這部《樂府詩集》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記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它是繼《詩經·風》之后,一部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
郭茂倩的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簡單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樂府詩集是繼《詩經風》之后,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北宋)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謠,共5000多首。它搜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
歌詞的來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后來,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辭,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
郭茂倩,字德粲(《宋詩紀事補遺》卷二四),鄆州須城(今山東東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勸傳》)。勸孫,源明子。神宗元豐七年(1084)時為河南府法曹參軍(《蘇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銘》)。編有《樂府詩集》百卷傳世,以解題考據精博,因此為學術界所重視。
《樂府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曲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和新樂府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在這些不同的樂曲中,郊廟歌辭和燕射歌辭屬于朝廷所用的樂章。總的來說,它所收詩歌,多數是優秀的民歌和文人用樂府舊題所作的詩歌。在現存的詩歌總集中,《樂府詩集》是成書較早,收集歷代各種樂府詩最為完備的一部重要書籍。
《樂府詩集》的重要貢獻是把歷代歌曲按其曲調收集分類,使許多作品得以匯編成書。例如漢代一些優秀民歌如《陌上桑》《東門行》等見于《宋書?樂志》,《孔雀東南飛》見于《玉臺新詠》,還有一些則散見于《藝文類聚》等類書及其他典籍中,經編者收集加以著錄。特別是古代一些民間謠諺、雜歌謠辭一類多為前所忽視者。后來杜文瀾的《古謠諺》等著作,顯然是在它的基礎上編撰的。《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被合稱為“樂府雙璧”。
它的編次是把每一種曲調的“古辭”(較早的無名氏之作)或較早出現的詩放在前面,后人的擬作列于后面,使讀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詩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響。例如,“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書?樂志》中,僅載了曹操的擬作,而在此書中卻錄有漢代古辭。曹操的擬作雖然從思想內容到藝術技巧都高于“古辭”,然而要說明這種曲調的來源及其本意;又如《陌上桑》這個曲調,據《古今樂錄》本是漢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調曲”,在《宋書?樂志》中卻只錄了曹操、曹丕的擬作和晉樂所奏的一首改寫屈原《九歌?山鬼》的詩;至于《陌上桑》的古辭卻列入了“大曲”一類。在《樂府詩集》中,則首先著錄古辭,使讀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過是依古辭的曲調而擬作的新辭。此書還把后人各種擬《陌上桑》而作的詩,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艷歌行》,《羅敷行》,《日出東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見,《陌上桑》對后來文人的種種影響。又如,把陸機的求仙詩《東武吟行》和鮑照的《代東武吟》編排在一起,可見同一曲調,可以譜寫成內容完全不同的各種詩歌。
《樂府詩集》以音樂曲調分類著錄詩歌,對一些古辭業已亡佚,而其曲調對后人有過影響的樂曲,都作了說明。如“漢橫吹曲”中的《梅花落》,“雜曲歌辭”中的《行路難》,都只有鮑照的擬作為最早,但編者仍把《梅花落》歸入“漢橫吹曲”,并在《行路難》的說明中引證了《陳武別傳》,指出這個曲調在魏晉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說明它早在漢代可能已經產生。如“梁鼓角橫吹曲”中的《黃淡思》,編者就引用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認為即“漢橫吹曲”的《黃覃子》。
《樂府詩集》對各類樂曲的起源、性質及演唱時所使用的樂器等都作了較詳的介紹和說明。書中這些說明徵引了許多業已散佚的著作,如劉宋張永的《元嘉正聲伎錄》、南齊王僧虔的《伎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等書,使許多珍貴的史料得以保存。
《樂府詩集》也存在較多的缺點。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就曾指出本書把某些文人詩列入樂府題目之中不大恰當。此外,由于它重在曲調,因此所錄歌辭往往和關于曲調的敘述不太一致,如近代曲辭中的'《水調歌》,編者認為是隋煬帝游江都時制,而書中所錄“唐曲”,并未注明作者。其實這些曲辭,恐怕是雜取唐人作品而成,如其中“入破”第二首,顯然是杜甫的詩。
關于此書的分類,近代學者也曾有過爭論,如書中的相和歌辭和清商曲辭的界線,梁啟超在《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中認為“清商”乃漢魏時的“清商三調”,郭茂倩把“吳聲歌”的“西曲歌”稱為“清商曲辭”,而把漢魏的“清商三調”歸入“相和歌辭”是承襲了南宋鄭樵《通志》之誤。黃節不同意梁說,他認為漢代“清商曲”已散佚,魏晉“清商三調”中包含有“相和歌”十一曲,至于隋唐以后,魏晉“清商曲”的曲調亦已不傳,所以鄭樵所列“清商”,只錄晉以后的南方民歌(《〈宋書?樂志〉相和與清商三調歌詩為鄭樵〈通志?樂略〉相和歌及相和歌三調之所本》及《答朱佩弦先生論清商曲書》)。
《樂府詩集》的版本,有明末汲古閣刊本,清翻刻本和《四部叢刊》影印本。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宋刊殘本,所缺卷帙,用元刊本和舊抄本配補。今通用1980年中華書局標點校勘本。
(1-4)(傅增湘藏宋本)
作者:郭茂倩編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2-1
ISBN:9787020077762
開本:16開
定價:210.00元
北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一百卷,分郊廟歌辭、燕射歌辭、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清商曲辭、舞曲歌辭、琴典歌辭、雜曲歌辭、近代曲辭、雜歌謠辭、新樂府辭十二個門類,輯錄宋代之前音樂文學作品凡五千余首,詩學價值甚高。尤為可貴的是,近代曲辭四卷收錄了隋唐時期新興的燕樂曲辭,為考察詞體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參照。
一,樂府民歌直接揭示諷刺了統治階級的丑惡面目,和對統治階級的反抗情緒,還有一些斗爭的場面。這類作品分別有《雞鳴》《相逢行》《平陵東》,還有《婦病行》《十五從軍征》,反抗的就是《東門行》,《陌上桑》。
二,樂府詩頗多反映婦女命運的篇章,《上山采蘼蕪》就是典型。
三,表現健康純美的愛情。男女情愛是詩歌中的常見體裁,有《江南》《上邪》《有所思》等。
還有一些反應東漢后期給知識分子造成的憂懼漂泊之苦,及他們的消極情緒。這主要是《烏生》《枯魚過河泣》《滿歌行》《西門行》等。其中前兩篇采取了寓言詩形式別具一格。
名作推薦
【名稱】陌上桑
【年代】漢代
【作者】樂府詩集
【體裁】五言古詩
【出處】漢樂府
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