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八聲甘州的韻腳是哪些(八聲甘州詞調)

花落微涼夢清幽2022-12-12 02:20詩詞142

很多朋友對于八聲甘州的韻腳是哪些和八聲甘州詞調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求壓韻小詩

《漁家傲—朱仙鎮》

不盡長煙漠曠野,

冬霜秋至誰人覺,

飛羽搭弦群雁卻。

轅門雪,

孤燈殘劍鏡中月。

遺恨武穆一腔血,

枉酬朱仙十里街,

安使權貴辯忠邪!

待敵滅,

未曾把酒聲先咽。

《殘月詞》

又至佳節獨望窗,

知音未歸歡顏難。

孤坐閣端,

一杯濁酒付愁腸,

兩岸楊柳且偷歡。

靜憑欄,

當空望,

卻是殘月上江南。

《今夜,你輕舞何方》

在昨夜曾經輕舞的車站,

只留下花瓣憂傷著行裝。

如果痛了的兩顆心,

非要分開才能減緩,

為什么讓我,

更痛地守候著奢侈的希望?

我不是晚風,

卻似它那樣只收獲了迷惘;

你不是飄萍,

為何輕舞后走得如此匆忙?

懷念你的舞姿,

也終于明白,

我,

只是你導演的舞劇中,

那個最無關緊要的片段。

《別長亭》

雨打落枝凋枯松,

知音遠行瘦馬從。

但悲世間惆悵客,

空余鄉音道珍重。

《醉南國》

玉樽美酒青石桌,

似水如夢江南國。

愿趁今夕月色佳,

痛飲百杯何言多!

《秦淮夜殤》

月灑楓林白鷺痕,

秦淮河心琵琶聲。

伴得寒蟬共聆賞,

卻是不言望棋人。

《空閨》

煙雨紅杏易水寒,

清秋物飾碧玉妝。

金陵深宮花凋夜,

簫聲伴愁月影殘。

《櫻花祭》

落英惜淚別恨枝,

蔭后眺遠歸人遲。

思意隨花心間葬,

知音月下斷腸時。

《紀念張靈甫》

壯志山河八載文,

昆侖狼煙滅寇聲。

英烈鐵血何末路,

孟良群嶺黃埔魂!

《隨景》

絲雨遺夢天際鴻,

風肆雁聲翠煙宮。

輕笑近樓迷塵霧,

盡收世間杯酒中。

《夏韻》

碧波翠柳潭上行,

羅扇淺晃林后蔭。

群蟬纖翅盼風季,

氣清天高日月明。

《你的思念,在我后面》

只有傷害才是最好的經驗,

只想往事才是最美的眷戀。

拯救的溫暖來的太晚,

我珍藏的回憶在夢之前。

天邊,

殘陽的血,

染紅無巢可歸的鴻雁。

放著長椅的公園,

不給我們挽留的時間。

回聲離去,

早已淡忘酸甜。

你的思念,

在我后面。

《游蒼茫》

鷺色幽閣眺景漸,

霧茫疊峰雪堆煙。

輕踱無暇足下霜,

若云幻夢又豐年。

《右調——臨江仙》

空閨愁飲紅塵醉,

淚筆端,盼君歸,

秋水望穿肝腸碎!

寒風凝金甲,

落雪凍銀盔。

《滿江紅》

殘月寒沙,夜舟渡,謝楓凋花。

擎杯酒,垂思素帖,案前燈下。

銀桂枝頭夢朱雀,金陵灘邊賞彩嫁。

且輕吟,醉臥凡塵辭,歌如畫。

故園土,久未踏,歸心箭,切待發,

念何時,疾行揚鞭策馬!

冷對長風拂衰鬢,漠見深霜沾青褂。

樓外樓,愁緒易金樽,恨天涯。

七夕

迢迢銀河,

斷不了真心的相戀。

匯入了愛,

她就會更加寬廣鮮艷。

雖然抱怨光陰的吝嗇,

只給予稍縱即逝的一眼,

卻讓童話流傳了萬年。

此時此刻,

每一位重復那份甜蜜的人,

請把你的世界留給身邊,

或是把你的思念,

放飛到你應該寄向的遙遠。

《八聲甘州》

悼單亭,漠霞踱歌臺,醉影舞竹軒。

哀華殞寒窗,疾箭難收,似水流年。

頷欄風起似刃,敗絮愁霜天。

別首遠棧漸,相意共憐。

聲簫廖座拭淚,但歌情挽眷,琴致絲纖。

泊名利淡透,往者空賦閑。

更何言,嗟憂嘆怨,再后朝,星彩還明鵑。

自飄萍,跡陳幻境,緣本凡間。

《小重山》

錦閣湘顏昔寂城,珠翎書意憤,傲王孫,榭臺蝶翩足銷魂。

雁北鳴,結道海洲人。

辭韻踏弦聲,碧繞林際,頌遙文。

驚夢炎涼杯酒斟,斜陽落,夕照翠煙門。

《尋意》

淺戀叢間蔭蔭景,

深掛亭上悠悠情。

訪盡萬物皆自惘,

蹄落晃驚舊時霖。

《天一醉夜》

廣寒白練星河扣,

生水天一廖陌樓。

飲遍惆悵少年狂,

空壇百盞難盛愁。

《夏夜隨筆》

炎意柳后靈蟬韻,

閑客不耐自成群。

藤頭長短道百家,

格上深淺論千軍。

《流星》

書墨畫痕白辰焰,

繁錦若歌撥彩簾。

共訴塵網喜怨語,

欣疑后弈有余閑。

《七仙女》

不眷勝仙蓬萊境,

但意塵網逍遙民。

何懼真愛光陰少,

天上人間幾多情。

《朝中措》

飾顏惘銷臻鏡衰,濤碧映浪白。

拭娟憑欄眺闊,明夕淺柔沙懷。

儷榭粉黛,淚漣閨寂,紅嫁錯裁。

茫霧再踱江南,青煙又鎖亭臺。

無題

華韻幽谷聆溪吟,入畫秋霜沾綢襟。

泛逝微塵東流水,盡收凡意翠云屏。

僻徑尋情風漸影,瀾臺似惘對彩星。

染透凈煙獨舊景,佳人閣間正弄琴。

《雙調——臨江仙》(為白蛇傳而書)

斷橋余杭襯朱虹,傘已殘,卻憾空。

曾道陌路舊時瞳!

多少別離恨,遙岸盡歌中。

殊途回首愁遠送,身不縱,意相融。

怨物弄人情逝匆。

金山盼知己,雷峰守寒冬。

《古道黃昏》

落英瑟瑟風凋蔽,

過客匆匆馭蹄疾。

雙對飛燕正歸巢,

一輪驕陽始向西。

《無題》

信步庭上碎姿雨,

蘊憂園間葬謝菊。

飄萍微融夜傍霜,

引我愁意到清渠。

《天道》

狼煙沖霄連三晉,

箭羽凝霜月下明。

休道君際正年少,

漠路江湖本無情。

《思憾》

伴楓隨葉逝水東,

煥然閣景舊時潼。

榭臺升平夜闌珊,

憾求今朝利與功。

《錯眺》

津路海舟錯留人,

簾影銘鏡落花燈。

暖春既逝便冬意,

雁過何再遺青痕。

《望簾》

滄云晚虹映孤寂,

鶯鳥歸巢猶翠啼。

子蘭案頭散余香,

寄風拂顏沁人怡。

《彩南》

瀾音七色巖上竹,

翼缺雙對行影孤。

余杭斜暉灑斷橋,

仙筆何端賦天書?

《醉峰霖》

塵宿隔滔聲涯峭,

山亭醉飲獨意廖。

對夕盡棄紛擾事,

唯鐘美酒吟玉簫。

《榕晨》

苑上清潭蕩游萍,

徑間緩踱踏白丁。

早有夏蟬不思倦,

吟得高歌陌客聽。

《嘆世》

疾梭未影欲時漸,

霜漠春華并涼炎。

雕花琢玉深人醒,

依稀自傍千行垣。

《茗谷》

靈瀑秀松掛壺口,

馨沏尊峰伏岳鉤。

雙印玉璽連靜谷,

一抹青煙鎖翠樓。

《烏江》

縱騁驚濤破重霧,

良騎紅粉隨末途。

盡悲英豪不逢時,

長歌楚漢意當哭。

[原創,打擊盜版抄襲。博客作品,還請自選,望鐘意]

寫詞的格式及押韻是什么?

一、平韻格

一首詞從頭至尾全是平聲押韻的稱平韻格。小令、中調、長調中都有平韻格。

小令如《十六字令》、《浪淘沙》、《浣溪沙》、《臨江仙》等;

中調如《一剪梅》、《破陣子》、《行香子》、《松入風》等;

長調如《水調歌頭》、《八聲甘州》、《沁園春》、《六州歌頭》等。

平韻格是詞調中較多的押韻格式。

二、仄韻格

一首詞從頭至尾全是仄聲押韻的稱仄韻格。小令、中調、長調中都有仄韻格。

小令如《如夢令》、《生查子》、《卜算子》、《憶秦娥》等;

中調如《蝶戀花》、《漁家傲》、《蘇幕遮》、《青玉案》等;

長調如《滿江紅》、《永遇樂》、《念奴嬌》、《賀新郎》等。

仄韻格是詞調中最多的押韻格式。

三、平仄韻轉換格

一首詞前面押平韻,后面押仄韻,或者前面押仄韻,后面押平韻,平仄韻相互轉換,稱為平仄韻轉換格。前者如《南鄉子》,還有上片押仄韻,下片押平韻的。如《清平樂》(李煜) ,平仄韻轉換格大都是小令,中調、長調罕見。

四、平仄韻通葉(音協)格

一首詞平仄韻轉換,但平聲字與仄聲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屬詞韻的同一韻部,這叫作平仄韻通葉格。最常見的平仄韻通葉格的詞調是《西江月》 (辛棄疾) ,平仄韻通葉格就是同一詞韻部的平聲字與仄聲字通葉。“

五、平仄韻錯葉格

平仄韻錯葉格與平仄韻轉換格相似,都是一首詞里面既押平韻又押仄韻。但是錯落格要求平仄聲插花著葉韻。如《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上片的“樓”、“鉤”、“秋”平葉,下片的“斷”、“亂”仄葉,后面的“愁”、“頭”又是平韻與“樓”、“鉤”、“秋”相葉。

該調上片三平韻,后片兩平韻,過片處錯葉兩仄韻。

八聲甘州有幾種詞牌,柳永《看瀟瀟暮雨灑江天》押何韻?如何賞析?請依韻步一首!

《八聲甘州》,簡稱《甘州》。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據王灼《碧雞漫志》卷三:“《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呂調’有《象八聲甘州》,他宮調不見也。凡大曲就本宮調制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若《象八聲甘州》,即是用其法于‘中呂調’。”今所傳《八聲甘州》,《樂章集》入“仙呂調”。因全詞共八韻,故稱“八聲”。雙調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一韻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 《西域記》云:“龜茲國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國。”《伊州》《甘州》《梁州》諸曲,音節慷慨悲壯,柳永精通音律,用來抒寫他貧士失意的感慨,有聲情并茂的藝術效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平韻) 》 柳永“霜風凄慘”,作“霜風凄緊”。諸領格字如“對”、“漸”、“嘆”等并宜用去聲。仄中平仄仄仄平平,中中仄平平(韻)。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韻)。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中仄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仄平平、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韻)。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閑(有的教材中用“凝”)愁。  說明:結尾倒數第二句是特殊句法,中間二字多相連屬。又諸領格字并宜用去聲。前片一、二句亦有作上五、下八者,亦有首句不用領格字,于第三句豆,結尾倒數第二句不用特殊句法者,亦有于首句用韻者。 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號頓號“、”表示:逗號。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賞析一 此詞抒寫羈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約作于游宦江浙時。上片寫景。以暮雨、霜風、江流描繪了一幅風雨急驟的秋江雨景:“瀟瀟”狀其雨勢之狂猛;“灑江天”狀暮雨鋪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霜風凄緊”以下寫雨后景象:以關河、夕陽之冷落、殘照展現驟雨沖洗后蒼茫浩闊、清寂高遠的江天境象,內蘊了蕭瑟、峻肅的悲秋氣韻。而“殘照當樓”則暗示出此樓即詞人登臨之地。“是處”二句寫“紅衰翠減”的近景細節,詞人情思轉入深致低回,以“物華休”隱喻青春年華的消逝。“長江水”視野轉遠,景中見情,暗示詞人內心惆悵、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由景入情的過渡,引發下片抒情。“不忍登高”乃是對登樓臨遠的反應,詞人便層層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遙望故鄉,觸發“歸思難收”;二是羈旅萍蹤,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憐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層層剖述,婉轉深曲,特別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懸想佳人癡望江天,誤認歸舟的相思苦況;不僅如此,還轉進一層反照自身,哀憐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欄凝望!這篇《八聲甘州》,早被蘇東坡巨眼識得,說其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須知這樣的贊語,是極高的評價,東坡不曾以此許人的。 八聲甘州 江南醉花陰疏影憶江南,傾杯柳含煙。更紅情開遍。橫云南浦,蝶戀花間。是處滿庭芳草,遙看小重山。舟上箜篌曲,望海潮寬。

難忘玉樓春夢,伴瀟湘夜雨,秀瑣窗寒。嘆一斛珠玉,無意解連環。訴衷情、一絲風遠,雨霖鈴、燭影搖紅箋。西江月、高陽臺處,碧玉簫殘。

《八聲甘州》一詞蒼涼激越,共用了八個韻腳對嗎

唐玄宗時教坊大曲《甘州》,是以甘州得名的邊塞曲。

后來截取其中一段,作詞牌即《八聲甘州》。

因全詞共八韻,故稱“八聲”。

詞牌 每句字數及押韻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

仄仄平平仄的平仄怎么判斷?

1:簡單說,在現代漢語四聲中,第一聲、第二聲是平聲;第三聲、第四聲是仄聲。2:古代的詞牌的種類以及平仄: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際,從西域傳入的各民族的音樂與中原舊樂漸次融合,并以胡樂為主產生了燕樂。原來整齊的五、七言詩已不適應,于是產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為活潑的詞。

詞最早起源于民間,后來,文人依照樂譜聲律節拍而寫新詞,叫做“填詞”或“依聲”。從此,詞與音樂分離,形成一種句子長短不齊的格律詩。五、七言詩句勻稱對偶,表現出整齊美;而詞以長短句為主,呈現出參差美。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于北宋中葉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牌《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由于詞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娛賓遣興之作,故有“詞為小道、艷科”、“詩莊詞媚”之說。隨著詞的發展,經柳永、蘇軾,逐漸擴大了詞的題材,至辛棄疾達到高峰,成為和詩歌同等地位的文學體裁。

暗香

暗香與《硫影》調,都是姜夔同時創作以詠梅花的,是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近黃昏”兩句的首二字作為調名。以后張炎用此二調詠荷花荷葉,改名《紅情》、《綠意》。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韻;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韻。

八六子

八六子,此調初見《尊前集》收杜牧詞。有多種體式,《詞譜》以顯補之詞為正體。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韻,后段十一句六平韻。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領以下兩個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對句法。秦觀詞有“黃鵬又啼數聲”句,故又名《感黃鸝》。

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詞前后片共八韻,故名八聲,慢詞。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詞語》以柳永詞為正體。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韻。亦有在起句增一韻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領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是變格。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

卜算子

卜算子,《詞譜》以為此詞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詞譜》以蘇軾詞為正體。雙調,仄韻,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數句用仄韻,奇數末字須用平聲。兩結句有增襯字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別格,與本調無關。

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黃鶴洞中仙》、《楚天遙》。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楊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從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獨立的一個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歌》、《羅效媚》。《詞譜》以五代和凝詞為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韻。另有在兩結句各添二字,變為前四字后五字的兩句。另有雙調五十四字體,前段五句四平韻,后段五句三平韻。

長相思

長相思,本為唐教坊曲。調名出古樂府“上吉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句。一名《雙紅豆》、《相思令》、《山漸青》、《山漸青》、《長相思令》、《長思仙》、《青山相送迎》、《億多嬌》等,前人多用以寫男女相思之情。始見白居易詞。雙調,平韻,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韻.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韻的。

楚辭

楚辭體,又稱“騷體”。為辭賦的一類。起源于戰國時楚國,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作。特點為富于浪漫氣息,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較長,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語勢。后世多以《離騷》為楷模,故名騷體。

翠樓怨

翠樓怨,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宋孝宗淳熙年間,武昌安遠樓建成,姜夔與友人同登此樓,寫此詞志感。詞中有“層樓高峙,看檻曲縈紅,□牙飛翠”句,故名《翠樓怨》。此調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韻;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韻。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搗練子

搗練子,宋人黃大輿編《梅苑》中收入無名氏詞八首,其一首起句為“搗練子”,即以作詞名。或云:“李后主詞,即詠搗練,乃唐詞本體也。”(見《升庵詞品》)前人多用為婦女懷念征夫之作。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另有雙調三十八字體,是別格,一名《搗練子令》。

點絳唇

點絳唇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繹唇”句而取名。《詞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四十一字。前片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后片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站韻。《詞律》認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按前人此字時用平聲,如王禹□詞“江南依舊稱佳麗”、蘇軾詞“今年身健還高宴”、“風流公子方終宴”等句,江、今、風都是平聲字,用在此處音律和諧,何至不能起調。此說不可從。

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等。

調笑令

調笑令,此調在唐時有《古調笑》、《宮中調笑》、《調嘯詞》、《轉應曲》等多種名稱,南唐馮延已改稱《三臺令》。據白居易寄元微之代書詩自注“拋打曲有《調笑令》”,可知是當時宮廷中或宴會場中作拋打游戲時供演唱之曲。始見韋應物詞。單調,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韻,兩平韻,兩疊韻。平仄韻遞轉三次。第四、五句從仄韻轉平韻,從第六句起又由平韻轉仄韻。第六、七兩個二言疊句,必須用第五句的末二字倒轉使用,這是此調一名《轉應曲》的由來。北宋以后,此調只用仄韻,不再轉韻,字數和句式亦有變化,是此調的變格。

蝶戀花

蝶戀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鵲踏板》。曼殊詞改今名。調名取梁簡文帝蕭綱詩句“翻階蛺蝶戀花情”中的三字。雙調,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韻。

又名《黃金縷》、《風棲梧》、《一籮金》、《魚水同歡》、《細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簾》、《江如練》等。

定風波

定風波,唐教坊曲名。始見于后蜀歐陽炯詞。平仄換韻,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韻兩仄韻;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韻兩平韻。由于句式參差,平仄交錯,聲律別具特色。另有仄韻體,為柳永創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韻。

又名《卷春空》、《定風流》、《定風波令》、《醉瓊枝》。

洞仙歌

洞仙歌,唐教坊曲名。原用以詠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調,但與宋人所作此詞體式不同。有中調和長調兩體。中調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長調一百一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詞譜》以蘇軾、辛棄疾詞為初體。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六句;下片四十九字,七句。各三仄韻。上片第二句,是一字逗句法,亦有用上二下三句式。下片八字句,以一字領七字。結尾二句,以一字領兩個四言句。調為詠仙而作,故節奏徐緩,情致超脫。

又名《羽仙歌》、《洞中仙》、《洞仙詞》、《洞仙歌令》、《洞仙歌慢》。

風入松

風入松,《樂府詩集》收有古琴曲《風入松》,傳為晉嵇康所作;唐僧皎然有《風入松歌》,是此調名稱所本。又名《遠山橫》,平韻雙調,《詞譜》以晏幾道詞及吳文英詞為正體。晏詞七十四字,吳詞七十六字,都是十二句,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韻。上下片第四句,多用上三下四句法。另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體,是變格。

又名《風入松慢》、《遠山橫》。

桂枝香

桂枝香,調見《樂府雅詞》張輯詞。唐裴思謙狀元及第后賦詩,有“夜來新惹桂枝香”句,當是此調取名所本。《詞譜》以王安石詞為正體。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韻。上下片第二句,是一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兩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簾淡月》。

好事近

好事近,“近”是詞的種類之一,屬一套大曲中的一個曲調。自詞和音樂分離,此字只是某個詞牌名稱的組成部分,已無實際意義。《詞譜》以北宋宋祁詞為正體。仄韻,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兩仄韻。此調前人習慣用入聲韻。兩結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調又名《釣魚船》、《翠圓枝》、《倚秋千》等。

何滿子

何滿子,唐教坊曲。據《樂府詩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滿子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滄州的歌者,臨刑進此曲以贖死,競不得免。詞名本此。單調,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韻。另有三十七字體及雙調七十三、七十四字體。北宋毛滂并將雙調改用仄韻。

又名《河滿子》。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

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種異名。

賀新郎

賀新郎,始見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因詞中有“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句,故名。后來將“涼”字誤作“郎”字。《詞譜》以葉夢得詞作譜。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壓韻。此調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

減字木蘭花

減字木蘭花,《木蘭花令》始于韋莊,是五十五字仄韻體。南唐馮延巳制《偷聲木蘭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韻,結處乃偷平聲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兩仄兩平四換韻體。《減字木蘭花》是就《偷聲木蘭花》上下片兩起句各減三字而成。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轉兩平韻。

江城子

江城子,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或謂調因歐陽炯詞中有“如(襯字)西子鏡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歐陽炯單調詞將結尾兩個三字句加一襯字成為七言句,開宋詞襯字之法。后蜀尹鶚單調詞將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兩句,開宋詞減字、攤破之法。

晁補之改其名為《江神子》,韓□調有“臘后春前村意遠”句,故又名《村意遠》。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因甘肅有酒泉郡而取名。四十字,平仄韻轉換。上片五句,十九字,起句和結句用平韻,二四兩句用仄韻。下片五句,二十一字,三仄韻,后結用平韻。

蘭陵王

蘭陵王,唐教坊曲名。據《碧雞漫志》引《北齊書》及《隋唐嘉話》說,齊文襄帝長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軍作戰,帶著假面對敵,打敗周軍,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宋人當是據舊曲另制新聲。始見秦觀詞。《詞語》以秦詞為定格。三疊,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韻;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韻;三段四十一字,九句六仄韻。宜用入聲韻。此調聲情雄渾,氣勢不凡,宜狀寫壯烈場面或激越情感。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為七言絕句,白居易詞有“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句,劉禹錫作的《浪淘沙》屬是此體。以后的雙調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創制。北宋張舜民用此調改名《賣花聲》。《詞譜》以李煜詞為正體,平韻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韻。此調并由柳永、周邦彥演為長調《沮淘沙慢》,是別格。

臨江仙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水仙的,調見《花間集》,以后作一般詞牌用。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常見的有三體,一是六十字,如蘇軾詞;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李煜詞;還有一體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較蘇軾詞少一字,如曼幾道詞。前人也有在后片換韻的。另有《臨江仙引》、《臨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別格。

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

六幺令

六幺令,唐教坊大曲有《綠腰》一調。《綠腰》又名《六么》,是唐代從西域傳來的一個大曲名稱。白居易《琵琶行》有“先為霓裳后六么”句,元鎮《琵琶歌》有“綠腰散序多擾捻”句。或云:“此曲拍無過六字者,故曰六么。”后用作詞名。《詞語》以柳永詞為正格。九十四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四十八字,各九句五仄韻。

又名《宛溪柳》、《樂世》、《綠腰》、《錄要》。

六州歌頭

六州歌頭,據程大昌《演繁露》說,此調本鼓吹曲,近世詞人根據它的曲調創制吊古詞,音調悲壯,又把古代興亡事實作為曲詞,聽到曲就使慷慨之情進發,絕對不同于一般艷詞。宋代舉行大祀、大恤典禮都用此調。此調有三種用韻形式,一是平韻體,如劉過“鎮長淮”詞;二是平仄韻互葉格,如賀鑄“少年俠氣”詞;三是平仄韻轉換格,如韓元吉“春風著意”詞。后兩體句式與平韻體略異。王體中以平韻體為主。以劉過“鎮長淮推”詞為例,一百四十三字,前片七十一字,后片七十二字,各十九句八平韻。

滿江紅

滿江紅,此調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詞譜》以柳永“暮雨初秋”詞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格調沉郁激昂,前人用以發抒懷抱,佳作頗多。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

本調尚有異名作《念良游》、《傷春曲》。

滿庭芳

滿庭芳,調名出晚唐吳融詩“滿庭芳草易黃昏”。《詞譜》以晏幾道、周邦彥詞為正體。都是九十五字。晏詞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韻;周詞前片十句四平韻,后片十一句五平韻,中有換頭二字用暗韻。換頭二字,晏詞不用暗韻而與下句合為五言句。上片起首兩個四言句,前人多用對仗。另有九十三字、九十六字體。

又名《鎖陽臺》、《瀟湘夜雨》、《滿庭霜》、《活桐鄉》、《江南剛》、《滿庭花》等。

摸魚兒

摸魚兒,唐教坊曲有《摸魚子》,宋人始見顯補之詞,名《摸魚兒》。《詞譜》以晃補之、辛棄疾、張炎三家詞為正體。晃詞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韻;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韻。前片第四韻、后片第五韻的十字句,須一氣呵成,句式可以靈活。

另有《買陂塘》、《邁陂塘》、《陂塘柳》、《雙蕖怨》、《山鬼謠》、《安慶摸》等名稱。

木蘭花

本蘭花,唐教紡曲有《木蘭花令》。宋人《木蘭花》詞,皆《玉樓春》體,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韋莊,各有《木蘭花》調,為此調正體。毛詞五十二字,雙調,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韻;魏詞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韻,下片四句三仄韻;韋詞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韻,下片四句三仄韻,上下片不同部。

按《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木蘭花》則韋詞、毛詞、魏詞共三體,從無與《玉樓春》同者,自《尊前集》誤刻以后,宋詞相沿,串多混填,《詞譜》已為校正。

南歌子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調名本漢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句。又名《南柯子》、《風蝶令》、《望秦川》、《十愛詞》等。分單調雙調兩體。單調體始于晚唐溫庭筠,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韻。雙調平韻體始于五代毛熙震,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雙調仄韻見《樂府雅詞》。以后宋人五十二字、五十三字及五十四字體,都本毛詞。

南鄉子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單調始自后蜀歐陽炯。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馮詞平韻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

又名《好離鄉》、《蕉葉怨》。

念奴嬌

念奴嬌,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此調有仄二體。《詞譜》以蘇軾“憑空跳遠”詞為仄體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韻。此令宜于抒寫豪邁感情。東坡赤壁詞,句讀與各家詞微有出入,是變格。另有平韻格,以陳允平詞為正體,用者較少。

又名《大江東去》、《千秋歲》、《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謠》、《壺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個名稱。

女冠子

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女冠即女道士,此調最初是詠女道士的。始見溫庭筠詞。四十一字,平仄轉換。上片五句,二十三字,起首二句仄韻,三、五兩句平韻。下片四句,十八字,二、四兩句平韻。另有長調,始于柳永。

拋球樂

拋球樂本是唐人古詩,后入教坊譜曲供演唱,遂成詞調。《唐音癸簽》:“《拋球樂》,灑宴中拋球為令,其所唱之詞也。”此調始自劉禹錫。單調,三十字,六句四平韻。中二句例作對偶。另有三十三字、四十字體,句式及韻位都有不同。以后柳永又演為長調,一百八十七字,上片十九句七仄韻,下片十七句七仄韻,與唐詞小令,體制迥然各異。又名《莫思歸》。

破陣子

破陣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時制大型舞曲,名《破陣樂》。本七言絕句,后因舊曲名,另倚新聲。現存雙調小令,始見晏殊詞。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菩薩蠻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菩薩蠻本女弟子舞隊名。據《詞譜》引唐蘇鶚《杜陽雜編》說:“大中(唐宣宗年號,850年前后)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按大中一百年前開元時期成書的《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但蘇說對這個詞牌名的由來也有參考價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兩仄韻轉兩平韻。《詞譜》定李白詞為正體。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間意》、《花溪碧》、《城里鐘》、《重疊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詞體又名《聯環結》。

齊天樂

齊天樂,《詞譜》以周邦彥詞為正體。雙調,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上下片各五十一字六仄韻。上下片起句亦有不用韻的。上片第七句、下片第八句,是一字豆句式。

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臺城路》。

千秋歲

千秋歲,唐教坊大曲有《千秋樂》調。據郭茂倩《樂府詩集》本曲題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宮上表請定此日為千秋節,可能由此產生《千秋樂》調。宋人根據舊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節》、《千秋萬歲》。仄韻雙調,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韻。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

另有游仲文詞名《千秋歲》,即《念權嬌》。

沁園春

沁園春,“沁園”二字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諸體,以一百一十四字為正格。上片四平韻,下片五平韻。前人認為換頭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韻,實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須用一字豆領以下四句,而所領四句例須用扇對。

此調始見于北宋張先詞。原屬婉約派詞,因其格調開闊,韻位較疏,讀起來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詞入及后人常用此調抒發激越情感。

又名《壽星明》、《東仙》、《洞庭春色》、《念離群》等。

青玉案

青玉案,出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案”與“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調見宋蘇軾《東坡詞》。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兩個三字句,下片改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韻。也有上下片結句前一句不用韻的。

又名《西湖路》、《青蓮池上客》、《橫塘路》。

清平樂

清平樂,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內清平之樂曲,非指清調平調。《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如非后人偽作,則為此調的首見。平仄轉換格。雙調,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韻,每句用韻;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轉平韻,三句用韻。

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

這非常詳細

關于八聲甘州的韻腳是哪些和八聲甘州詞調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9909.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