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
-
【元(1271~1368)】
中國歷史上蒙古族統治者建立的統一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于漠北,號大蒙古國。1235年,窩闊臺建哈刺和林城(即和林)為國都。大蒙古國統治亞洲和歐洲廣大地區。按臺山(今阿爾泰山)以西術赤、察合臺、窩闊臺封地以及旭烈兀西征后據有的波斯之地(見伊利汗國),先后成為名義上是大汗藩屬實際上擁有獨立地位的汗國。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開平為上都,燕京(今北京)為中都,將政治中心南移。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升中都為大都。1276年滅宋。至1368年,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妥歡帖睦爾退出中原。其繼承者據有漠北,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
元代的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有很高的成就。
文學藝術
戲曲藝術在元代有很大的發展。元曲包括雜劇和散曲。雜劇是這個時代文學的突出成就。13世紀50年代到14世紀初,是元雜劇鼎盛時期。著名劇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康進之、高文秀等,著名作品有《竇娥冤》、《拜月亭》、《西廂記》、《墻頭馬上》、《漢宮秋》、《李逵負荊》等。14世紀初至60年代,主要作家有鄭光祖、喬吉、宮天挺、秦簡夫等,主要作品有《倩女離魂》等。其中關、馬、鄭、白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到元代后期,雜劇由盛轉衰,南戲則得到了發展,以高則誠的《琵琶記》成就最高。元代詩詞總的說來較平庸,但虞集、楊載、范梈、揭傒斯被稱為元詩四大家。長篇小說興起于元末。施耐庵和羅貫中分別于元末明初創作了《水滸傳》和《三國演義》,這兩部長篇章回小說的問世,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已發展成熟。繪畫、書法的成就較為突出,前期書畫家以趙孟為最著名,后期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稱元畫四家。元代壁畫藝術也很出色,現存山西芮城縣永樂宮壁畫是極其珍貴的實物。
史學
胡三省以畢生精力撰成《資治通鑒注》。馬端臨的《文獻通考》是杜佑所著《通典》的進一步豐富和擴大。元代修成《遼史》、《金史》和《宋史》。《元朝秘史》是蒙古族最早的歷史和文學著作。《吐蕃佛教源流》和《紅冊》是元代藏族最重要的兩部歷史名著。
哲學
元代統治者以理學作為維護封建統治的思想工具。1235年蒙古軍俘理學家趙復至燕,理學始在北方廣為傳布。及弘一江南,南方又出現諸多理學名家。其中許衡、劉因、吳澄稱為元代三大理學家。
科學技術
郭守敬、王恂等為編訂《授時歷》,創制了簡儀、仰儀、圭表、景符等10余種天文觀測儀器。至元十八年(1281)正式頒布了《授時歷》,在人類歷法史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元代地理學的主要成績是《大元大一統志》的編纂、黃河源的探索、《輿地圖》的問世。在農學方面,《農桑輯要》總結了中國13世紀以前的農業生產經驗,保存了大量古農書資料。王禎著的《農書》是一部對全國農業作全面系統研究的農書。《農桑衣食撮要》補充了《農桑輯要》歲月雜事之不足。元代醫學、印刷也頗多成就。
對外關系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關系發展的極盛時代。由于元代統治地域擴大,從前的此疆彼界盡被掃除。元政府容許和鼓勵各國商人在境內經商或經營國際貿易,因而各國商人來華者極多。元代統治者對各種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政策,也有利于東西文化的交流。
與西北藩國的關系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名義上是元廷的宗藩之國,承認大汗為其宗主,朝聘使節往來頻繁。元代,伊利汗國境內波斯、阿拉伯各族人入元做官、經商、行醫和從事手工業者甚多,漢族官員、文人、工匠留居伊利汗國者亦為數不少,經濟、文化交流達到空前規模。
經濟和文化交流
元代中西交通發達,促進了中國與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印刷術、火藥武器制造技術等重大科學發明,都在這一時期西傳。波斯、阿拉伯素稱發達的天文、醫學等成就也大量被介紹到中國。元代時入居中國的西域各國人極多。敘利亞人愛薛精通星歷、醫藥之學,忽必烈即位后,命掌西域星歷、醫藥二司事。各種西域藥物、醫法輸入中國。早在成吉思汗時,波斯、阿拉伯歷法就被介紹到中國,忽必烈居藩時,波斯人札馬魯丁應召東來,后主西域星歷司,至元四年(1267)撰進《萬年歷》,并制造了一套西域儀象。波斯、阿拉伯天文歷法、數學、醫學、史地等各類書籍于元時大量傳入中國,僅秘書監所存者即達百余部,其中包括兀忽里底(歐幾里得)幾何學著作。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較短的朝代,但卻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空前發展、壯大的時期。元代不僅結束了長期的南北分裂,且實現了包括遼東、漠北、西域、吐蕃、云南等地區的大統一,幅員之廣超過漢、唐,尤其是吐蕃地區從此并入版圖,意義更大。元代除西域地區為宗藩封國外,基本上都實行了統一的行政建制,地方官出自朝命,人民承當賦役,中央政府的管轄程度遠高于前代。各民族之間的接觸和交往更加密切,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形成元代文化多樣性的顯著特色,涌現了大批精通漢文化的非漢族文人學者。元代編纂和頒行農書以推廣生產技術,使棉花生產普及于南北,在邊疆地區還大規模開辟屯田,這都是農業發展的標志。由于全國的統一,驛傳(站赤)制度的完善和海運的開通,國內外交通也空前發達,商業比唐、宋時代有更大的發展,城市十分繁榮。手工業方面,新興的棉紡業、氈罽業都達到相當高水平,瓷器、印刷等業也有較大進步。科學、文化方面,天文學的成就居于當時世界最先進地位,數學、醫學都在世界先進之列;戲曲、小說創作繁榮,元曲成為與唐詩、宋詞并稱的優秀文學遺產。另外,元代是古代中外交通和經濟、文化交流的鼎盛時代,陸路、海路都通暢、繁盛,交往范圍擴大,人員來往多而頻繁。大量科學技術成就和制度文化的互相傳播,對各自經濟、文化的豐富和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中國印刷術、火藥武器西傳對歐洲社會的進步,以及回回天文、醫藥在中國的應用,都有深遠影響。此外,元代在政治、軍事制度方面也有發展,如建立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管轄體制更趨完善,一直為后代所沿用。元代的統治也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消極、落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