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子而食
- 易子而食拼音:
- 「yì zǐ ér shí」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 易子而食解釋:
- 子:指兒女。原指春秋時宋國被圍,城內(nèi)糧盡,百姓交換子女以當(dāng)食物。后形容災(zāi)民極其悲慘的生活。
- 易子而食出處:
-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 易子而食例句:
- 有的是報告災(zāi)荒的嚴(yán)重情形,充滿了“赤地千里”、“人煙斷絕”和“~”等觸目驚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
- 推賢讓能 [tuī xián ràng néng]
- 三人為眾 [sān rén wèi zhòng]
- 空谷白駒 [kōng gǔ bái jū]
- 金湯之固 [jīn tāng zhī gù]
- 入吾彀中 [rù wǔ gòu zhōng]
- 殺人越貨 [shā rén yuè huò]
- 擊碎唾壺 [jī suì tuò hú]
- 有板有眼 [yǒu bǎn yǒu yǎn]
- 與民同樂 [yǔ mín tóng lè]
- 風(fēng)吹雨打 [fēng chuī yǔ d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