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禮撫事述懷
作者:李嶠 朝代:唐代
- 皇帝上禮撫事述懷原文:
- 配極輝光遠,承天顧托隆。負圖濟多難,脫履歸成功。
圣道昭永錫,邕言讓在躬。還推萬方重,咸仰四門聰。
恭已忘自逸,因人體至公。垂旒滄海晏,解網法星空。
云散天五色,春還日再中。稱觴合纓弁,率舞應絲桐。
凱樂深居鎬,傳歌盛飲豐。小臣濫簪筆,無以頌唐風。
- 皇帝上禮撫事述懷拼音解讀:
- pèi jí huī guāng yuǎn ,chéng tiān gù tuō lóng 。fù tú jì duō nán ,tuō lǚ guī chéng gōng 。
shèng dào zhāo yǒng xī ,yōng yán ràng zài gōng 。hái tuī wàn fāng zhòng ,xián yǎng sì mén cōng 。
gōng yǐ wàng zì yì ,yīn rén tǐ zhì gōng 。chuí liú cāng hǎi yàn ,jiě wǎng fǎ xīng kōng 。
yún sàn tiān wǔ sè ,chūn hái rì zài zhōng 。chēng shāng hé yīng biàn ,lǜ wǔ yīng sī tóng 。
kǎi lè shēn jū gǎo ,chuán gē shèng yǐn fēng 。xiǎo chén làn zān bǐ ,wú yǐ sòng táng fē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李嶠
李嶠(644~713) ,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舉制策甲科。累官監察御史。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鑒》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后,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簽》)。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云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致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說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說唐玄宗于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并贊嘆作者是“天才”。
李嶠的詩詞
-
-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 琴
- 門
-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制(景龍三年二月十一日)
- 侍宴桃花園詠桃花應制
- 軍師凱旋自邕州順流舟中
- 鷓鴣(一作韋應物詩)
- 簾
- 鳧
- 墨
唐代詩詞推薦
-
- 宴城東莊(一作崔惠詩,一作崔思詩)
- 奉和襲美寄滑州李副使員外
- 將歸渭村先寄舍弟
- 奉和魯望閑居雜題五首。寺鐘暝
- 為農
- 柳花歌送客往桂陽
- 雪有作
- 同武平一員外游湖
-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 琴曲歌辭。琴歌
- 皇帝上禮撫事述懷原文,皇帝上禮撫事述懷翻譯,皇帝上禮撫事述懷賞析,皇帝上禮撫事述懷閱讀答案,出自李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