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生(烏生八九子)
作者:兩漢樂府 朝代:漢朝
- 烏生(烏生八九子)原文:
- 【烏生】
烏生八九子,
端坐秦氏桂樹間。
唶我![1]
秦氏家有游遨蕩子,[2]
工用睢陽強,蘇合彈 。[3]
左手持強彈兩丸,[4]
出入烏東西。[5]
唶我!
一丸即發中烏身,
烏死魂魄飛揚上天。
阿母生烏子時,
乃在南山巖石間。[6]
唶我!
人民安知烏子處?
蹊徑窈窕安從通?[7]
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8]
射工尚復得白鹿脯。[9]
唶我!
黃鵠摩天極高飛,[10]
后宮尚復得烹煮之。
鯉魚乃在洛水深淵中,[11]
釣鉤尚得鯉魚口。[12]
唶我!
人民生各各有壽命,
死生何須復道前后![13]
- 烏生(烏生八九子)拼音解讀:
- 【wū shēng 】
wū shēng bā jiǔ zǐ ,
duān zuò qín shì guì shù jiān 。
jiè wǒ ![1]
qín shì jiā yǒu yóu áo dàng zǐ ,[2]
gōng yòng suī yáng qiáng ,sū hé dàn 。[3]
zuǒ shǒu chí qiáng dàn liǎng wán ,[4]
chū rù wū dōng xī 。[5]
jiè wǒ !
yī wán jí fā zhōng wū shēn ,
wū sǐ hún pò fēi yáng shàng tiān 。
ā mǔ shēng wū zǐ shí ,
nǎi zài nán shān yán shí jiān 。[6]
jiè wǒ !
rén mín ān zhī wū zǐ chù ?
qī jìng yǎo tiǎo ān cóng tōng ?[7]
bái lù nǎi zài shàng lín xī yuàn zhōng ,[8]
shè gōng shàng fù dé bái lù pú 。[9]
jiè wǒ !
huáng hú mó tiān jí gāo fēi ,[10]
hòu gōng shàng fù dé pēng zhǔ zhī 。
lǐ yú nǎi zài luò shuǐ shēn yuān zhōng ,[11]
diào gōu shàng dé lǐ yú kǒu 。[12]
jiè wǒ !
rén mín shēng gè gè yǒu shòu mìng ,
sǐ shēng hé xū fù dào qián hòu ![13]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兩漢樂府
【樂府】:樂府,原本是漢代音樂機關的名稱。創立于西漢武帝時期,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民間歌謠和樂曲。魏晉以后,將漢代樂府所搜集、演唱的歌詩統稱之為「樂府」,于是樂府便由音樂機關名稱一變而為可以入樂詩體的名稱。劉勰《文心雕龍·樂府篇》說:「樂府者,聲依永,律和聲也。」標志著「樂府」這一名稱含義的演變。漢樂府詩許多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民間歌謠,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在藝術上具有「剛健清新」的特色,它和《詩經》的「風詩」,奠定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漢代樂府詩的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這是后世五、七言詩的先聲。漢代樂府民歌是我國詩歌史上的一份珍貴的遺產。宋人郭茂倩編集的《樂府詩集》一百卷,是一部樂府歌辭的總集,上起陶唐,下止五代,搜集資料十分豐富。又其各篇的「解題」,對各種曲調、各篇曲辭發展演變的敘述,也極詳備。
兩漢樂府的詩詞
-
- 悲歌(悲歌可以當泣)
- 戰城南(戰城南)
- 咄唶歌(棗下何攢攢)
- 婦病行(婦病連年累歲)
- 小麥謠(小麥青青大麥枯)
- 東門行(出東門,不顧歸)
- 城中謠(城中好高髻)
- 江南(江南可采蓮)
- 傷歌行(昭昭素明月)
- 蜨蝶行(蜨蝶之遨游東園)
漢朝詩詞推薦
-
- 春歌(子為王)
- 贈從弟
- 古歌(高田種小麥)
-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 小麥謠(小麥青青大麥枯)
- 秦楚之際月表
- 東都賦
- 文帝議佐百姓詔
- 贈婦詩(人生譬朝露)
- 贈婦詩(肅肅仆夫征)
- 烏生(烏生八九子)原文,烏生(烏生八九子)翻譯,烏生(烏生八九子)賞析,烏生(烏生八九子)閱讀答案,出自兩漢樂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