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盧戡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 送盧戡原文:
- 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老嗟去日光陰促,
病覺今年晝夜長。顧我親情皆遠道,念君兄弟欲他鄉。
紅旗滿眼襄州路,此別淚流千萬行。
- 送盧戡拼音解讀:
- hóng shù chán shēng mǎn xī yáng ,bái tóu xiàng sòng bèi xiàng shāng 。lǎo jiē qù rì guāng yīn cù ,
bìng jiào jīn nián zhòu yè zhǎng 。gù wǒ qīn qíng jiē yuǎn dào ,niàn jun1 xiōng dì yù tā xiāng 。
hóng qí mǎn yǎn xiāng zhōu lù ,cǐ bié lèi liú qiān wàn há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元稹
元?。?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一帶)人。幼年喪父,家境比較貧困。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明經及第。唐憲宗元和初,應制策第一,任左拾遺,歷監察御史等職。曾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等人的不法行為,得罪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他遭到這次打擊后,轉與宦官和權貴妥協,并通過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薦,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調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時,任武昌軍節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文學主張與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無復倚傍」的精神,推動了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寫過一些《樂府古題》和《新題樂府》,借用樂府的體裁,自出新意,借以「諷當時之事,以貽后代之人」。他還寫過不少古詩和律詩,其中也有諷刺現實的,稱作「古諷」、「律諷」。此外,他也還寫過不少古今體艷詩和悼亡詩,言淺情深,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詩在當時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層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廣度都不及白居易。詩的風格與白居易相近,都有語淺情深的特點。
元稹的詩詞
-
- 有所教
- 蟲豸詩。巴蛇(三首)
- 離思五首
- 三月三十日程氏館餞杜十四歸京
- 哭小女降真
- 三泉驛
- 和裴校書鷺鷥飛
- 紫躑躅
- 遣春三首
- 酬鄭從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次用舊韻
唐代詩詞推薦
-
- 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 茱萸女
- 郊廟歌辭。漢宗廟樂舞辭。積善舞
- 金陵鳳凰臺置酒
- 終南山下作
- 艾如張
- 登寶意寺上方舊游(寺在武功,曾居此寺)
- 送盧處士歸嵩山別業
- 精舍納涼
- 贈五老韓尊師
- 送盧戡原文,送盧戡翻譯,送盧戡賞析,送盧戡閱讀答案,出自元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