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鶚文學創作
-
《樊榭山房集》是厲鶚的詩文集,乾隆年間刊行于世,被收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總目》介紹道:“《樊榭山房集》二十卷,國朝厲鶚撰。……前集詩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卷,附以詞,分甲、乙二卷,為康熙甲午至乾隆己未之作;續集亦詩八卷,而以北樂府一卷、小令一卷附焉,則己未至辛未作也。”
光緒年間,汪氏振綺堂重刻《樊榭山房集》,“首全祖望撰《墓碣銘》,吳錫麒撰《墓田碑記》。附汪曾唯所輯《軼事》,及未刊詩詞、迎鑾新曲,并載杭世駿、汪惟憲、吳焯、王昶、陶元藻、袁枚諸家評論,為最足之本。”
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樊榭山房集》,以振綺堂本為底本,而以乾隆本、道光本對校,凡有疑誤而無法從版本上校正之處,則參校以正史及有關詩文專集等其他資料。上海版的《樊榭山房集》共39卷,其中樊榭山房集詩8卷,詞2卷,文集8卷,集外詩1卷,集外詞1卷,集外曲1卷,續集詩8卷,續集詞2卷,續集集外詩1卷,續集集外詞1卷,續集集外文1卷,附錄5,是研究厲鶚的重要資料。
在此,我們以上海版的《樊榭山房集》為依據,對厲鶚的詩詞創作試作分析。
厲鶚在詞方面具有極高的造詣,為浙西詞派中期的代表。在詞派問題上,他推崇姜夔、張炎等人為首的宋詞南宗,貶低辛棄疾等人的北宗。厲鶚以“清”與“雅”作為詞好壞的標準。他主張在藝術特點上,詞應該是幽雋清綺,婉約淡冷;作品蘊意上,詞要適度表達作者純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態的清高志性。他與查為仁合編的《絕妙好詞箋》成為繼朱彝尊《詞綜》之后鼓吹南宋詞方面最有影響的著作。另外,厲鶚也長于寫詩,特別是五言詩。他與杭世駿齊名,《清代學者象傳》中稱其:“為詩精深峭潔,截斷眾流,于新城(王士?)、秀水(朱彝尊)外自樹一幟。”?厲鶚讀書搜奇嗜博,鉤深摘異,尤熟于宋元以后的掌故。著有《樊榭山房集》、《遼史拾遺》、《東城雜記》、《宋詩紀事》、《南宋雜事詩》等書。其中《南宋雜事詩》一書,采諸書為之注,征引浩博,為考史事者所重。
- 厲鶚
厲鶚(1692~1752)中國清代文學家。字太鴻,號樊榭。浙江杭州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舉人。其詩多游覽名山大川之作,以取法宋人為主,是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宋詩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清淡嫻雅,幽新雋妙,尤長于五言詩。代表作有《秋夜宿葛嶺涵青精舍》、《靈隱寺月夜》、《游仙百詠》等。厲鶚又是浙派詞的領袖,其詞多詠物懷古,如[齊天樂]《吳山望隔江霽雪》、[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等,句式練達,措詞高雅。著作有《樊榭山房集》20卷,《宋詩紀事》100卷,《南宋院畫錄》8卷,《遼史拾遺》2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