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_七十列傳季布欒布列傳解析
-
查閱典籍:《史記》——「史記·七十列傳季布欒布列傳」原文
本傳除記述季布、欒布二人的生平事跡外,還記載了季心和丁公的事跡。
季布和丁公曾是項羽的部下,在楚漢戰爭中替項羽攻打劉邦,這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劉邦戰勝項羽后,他們都遭了殃。劉邦出千金懸賞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要夷滅三族;丁公在與劉邦的戰斗中被其詐騙,事后卻以對項王不能盡忠,使項王失去天下為名斬首示眾。欒布因對劉邦猜忌功臣不滿,在彭越被殺后毅然為其收尸,結果被捉來要用湯鑊煮死,幸而據理力爭,才得以免禍。文章中的這些敘述和描寫,揭示了封建時代的一條規律:勝者王侯敗者囚。同時也揭露了劉邦的氣度狹小、狡詐和殘忍。司馬遷對劉邦這樣一個開國皇帝的揭露,充分表現了他的進步思想和大無畏精神,這是后代正統史家所無法相比的。
季布和欒布,都出身社會下層,他們講義氣,重信用,愛打抱不平,具有俠客的特點。季布作戰英勇,揚名楚地。他不阿諛逢迎,不隨聲附合,也不懼權貴,即使在呂后面前也敢直言進諫。欒布知恩報恩,重義輕生,視死如歸。在他們身上,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許多優秀品質。
司馬遷寫這篇傳記是飽含感情的。他一面贊揚季布、欒布的優秀品質,稱贊他們是英雄好漢,視死如歸,重義輕生,死得其所,一面又對劉邦的奸詐、猜忌、殘忍和氣量狹小等丑惡方面進行大膽的揭露,使其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表現了他強烈的愛憎感情。文中有些對話,像季布當廷對樊噲的指責,欒布對劉邦的反駁,理由充分,說理深刻,有極大的說服力。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從而也表現了人物的性格。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於楚。項籍使將兵,數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跡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原先自剄?!奔静荚S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并與其家僮數十人,之魯硃家所賣之。硃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誡其子曰:“田事聽此奴,必與同食?!背p家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硃家飲數日。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硃家曰:“君視季布何如人也?”曰:“賢者也?!背p家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硃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贝g,果言如硃家指。上乃赦季布。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硃家亦以此名聞當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
孝惠時,為中郎將。單于嘗為書嫚呂后,不遜,呂后大怒,召諸將議之。上將軍樊噲曰:“臣原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諸將皆阿呂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噲可斬也!夫高帝將兵四十馀萬眾,困於平城,今噲柰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陳勝等起。于今創痍未瘳,噲又面諛,欲搖動天下。”是時殿上皆恐,太后罷朝,遂不復議擊匈奴事。
季布為河東守,孝文時,人有言其賢者,孝文召,欲以為御史大夫。復有言其勇,使酒難近。至,留邸一月,見罷。季布因進曰:“臣無功竊寵,待罪河東。陛下無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無所受事,罷去,此人必有以毀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譽而召臣,一人之毀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識聞之有以闚陛下也。”上默然慚,良久曰:“河東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辈嫁o之官。
楚人曹丘生,辯士,數招權顧金錢。事貴人趙同等,與竇長君善。季布聞之,寄書諫竇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奔安芮鹕鷼w,欲得書請季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固請書,遂行。使人先發書,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間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說,引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季布弟季心,氣蓋關中,遇人恭謹,為任俠,方數千里,士皆爭為之死。嘗殺人,亡之吳,從袁絲匿。長事袁絲,弟畜灌夫、籍福之屬。嘗為中司馬,中尉郅都不敢不加禮。少年多時時竊籍其名以行。當是時,季心以勇,布以諾,著聞關中。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戹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斬丁公,曰:“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欒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布游。窮困,賃傭於齊,為酒人保。數歲,彭越去之巨野中為盜,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於燕。為其家主報仇,燕將臧荼舉以為都尉。臧荼後為燕王,以布為將。及臧荼反,漢擊燕,虜布。梁王彭越聞之,乃言上,請贖布以為梁大夫。
使於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已而梟彭越頭於雒陽下,詔曰:“有敢收視者,輒捕之?!辈紡凝R還,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聞。上召布,罵曰:“若與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獨祠而哭之,與越反明矣。趣亨之?!狈教崛?,布顧曰:“原一言而死?!鄙显唬骸昂窝??”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而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亨?!膘妒巧夏酸尣甲?,拜為都尉。
孝文時,為燕相,至將軍。布乃稱曰:“窮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於是嘗有德者厚報之,有怨者必以法滅之。吳反時,以軍功封俞侯,復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欒布立社,號曰欒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賁嗣,為太常,犧牲不如令,國除。
太史公曰:以項羽之氣,而季布以勇顯於楚,身屨軍搴旗者數矣,可謂壯士。然至被刑戮,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負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終為漢名將。賢者誠重其死。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季布、季心,有聲梁、楚。百金然諾,十萬致距。出守河東,股肱是與。欒布哭越,犯禁見虜。赴鼎非冤,誠知所處。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