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陽時代背景
-
漢代立國之后,社會由戰亂轉為安定,農業獲得穩定發展,國力不斷增強。與此相伴隨的,是文化事業和文學藝術再度繁榮。漢代君臣多為楚地人,他們在將自己的喜怒哀樂之情和審美感受付諸文學時,便自覺不自覺地采用了《楚辭》所代表的文學樣式,從而創造出漢代文壇獨具風貌的賦。中國文學發展中一段輝煌的歷史便由此展開了。漢王朝立國之初,天下尚未安定,以劉邦為代表的統治者對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缺乏深刻認識,劉邦曾明確表示不喜歡《詩》、《書》。陸賈首先指出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以出色的政論文啟發并引導最高統治者總結前代王朝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同時,陸賈也運用賦抒發情志,為漢代文學創作揭開了序幕。
漢代初期的作家多具備陸賈那種精神、氣質,他們集縱橫家、文學家的品格于一身。他們的修養、素質對漢初文學風貌的形成影響至深。同陸賈最為接近的作家當屬賈誼,他是促進漢代文學繁榮期早日到來的最重要的作家。漢初為鞏固剛剛建立的政權,劉氏集團先后消滅了具有實力的異姓諸侯,而廣建同姓諸侯。這些劉氏宗親不具備秦以前諸侯那樣獨立王國的地位,卻也具有相當強大的勢力。他們不能像戰國諸侯那樣開疆拓土,于是,便向著經濟、文化、享樂方面發展。此時的諸侯國,還有養士的遺風。大國諸侯多禮賢下士,延攬人材。當時諸侯國的賓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之外,更多的人則將注意力轉移到文學方面。漢初的劉氏宗親多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劉氏子孫以文學見于歷史記載者有多人。
梁孝王去世和漢武帝繼位,是漢代文學由初期進入盛期的轉折點。它掀開了漢代盛世的帷幔,同時,也開始了漢代文壇的新紀元。武帝少時即好文學,即位之后,對文學之士的親幸,對文學事業的熱心推動,為前代君主所不曾有。于是,一時文壇俊杰,集中在武帝周圍,形成一個龐大的文學侍從群體。這個時期,不僅作家隊伍壯大,所作賦的數量也多于其他時代,而且作品題材廣泛,藝術水平較高,特別是出現了一批足以代表這個輝煌時代的作家。武帝朝的文壇,是漢代盛世景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光輝的一頁。
- 鄒陽
鄒陽,散文家,齊人,是西漢時期很有名望的文學家。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于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后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并尊為上客。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于獄中上書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