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_機緣第四節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六祖壇經》——「六祖壇經·機緣第四節」原文
譯文 僧人智常,信州貴溪人,很小的時候就出家了。他立志要透徹地認識佛性,有一天去參拜慧能大師。大師問他說:“你從哪里來?要求問什么事?”智常回答說:“弟子近日前往洪州白峰山參拜大通和尚,承蒙他啟示了認知本性成就佛道的妙義,但感到仍然有一些疑惑沒有解決,因此不辭遠道前來向您請教,懇請和尚您大發慈悲給予啟發。”大師說:“他講了些什么?你試著舉例說說看。”智常回答說:“智常到了他那兒,過了三個月,還一直沒有得到他的教誨,因為我求法的心太迫切,一天晚上我獨自一人前往方丈內室,向他請教什么才是我的本心和本性。大通和尚才說:‘你看見虛空了嗎?’我回答說:‘看見了。’他又問:‘你看到了虛空的具體相貌了嗎?’我回答說:‘虛空沒有形狀,有什么具體相貌呢?’他又說:‘你的本性,就像虛空一樣,任何具體的東西都看不見,這才叫正見。沒有一件具體物相可以知曉,這才叫真知。沒有什么青色和黃色,長和短的區別,只要見到本性的清凈,智慧圓滿透明,這就叫認知了本性成就了佛道,也叫如來的認知。’弟子雖然聽了這些解說,但還沒有完全明了,請求和尚您再給予啟示。”大師說:“你的老師所講的,還留有‘知見’的痕跡,難怪不能讓你徹底覺悟了。我現在給你念誦一首偈語: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智常聽了偈語,心里豁然開朗,也就念誦了一首偈語:“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有一天,智常又來問大師說:“佛說聲聞、緣覺和菩薩這三乘妙法,又說還有最上乘,弟子沒有明白這是怎么回事,希望您指點教導。”大師說:“你只內視自己的本心,不要執著于外在的法相。佛法本來并沒有四乘的區別,人的悟解能力各有差異,親見佛祖并聽佛祖講解再跟著誦讀佛經,這是小乘法;自己領悟了解佛法義理,這是中乘法;按照佛法修行,這是大乘法。各種佛法其實都是相通的,能通曉所有的佛法,又不執著于某一種佛法,遠離各種佛法的表面名相,一點也不教條,這就是最上乘法。乘是實踐修行的意思,不在于口頭上的名義爭論,你必須自己修習,不要來問我。在任何時候,自己的本性都要自己覺悟。”智常拜謝大師,從此非常虔誠地侍奉大師,直到大師圓寂。
注釋①髫年:童年。髫,古代指孩子下垂的頭發。
僧智常,信州貴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見性,一日參禮。師問曰:“汝從何來,欲求何事?”曰:“學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遠來投禮,伏望和尚慈悲指示。”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對曰:‘見。’彼曰:‘汝見虛空有相貌否?’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凈,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無端起知見,著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愿為教授。”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具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君王選玉色,侍寢金屏中
-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 誰分去來鄉國事,凄然,曾是承平兩少年
- 鄉夢不曾休,惹甚閑愁忠州過了又涪州
- 更落盡梨花,飛盡楊花,春也成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