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賦(黯然銷魂者)賞析
-
【別賦】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況秦吳兮絕國,復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風兮暫起。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風蕭蕭而異響,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於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掩金觴而誰御,橫玉柱而沾軾。居人愁臥,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巡層楹而空掩,撫錦幕而虛涼。知離夢之躑躅,意別魂之飛揚。 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 至若龍馬銀鞍,朱軒繡軸,帳飲東都,送客金谷。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珠與玉兮艷莫秋,羅與綺兮嬌上春。驚駟馬之仰秣,聳淵魚之赤鱗。造分手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 乃有劍客慚恩,少年報士。韓國趙廁,吳宮燕市,割慈忍愛,離邦去里。瀝泣共訣,抆血相視。驅征馬而不顧,見行塵之時起。方銜感於一劍,非買價於泉里。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邊郡未和,負羽從軍。遼水無極,雁山參云。閨中風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騰文。鏡朱塵之照爛,襲青氣之煙煴。攀桃李兮不忍別,送愛子兮沾羅裙。 至如一赴絕國,詎相見期?視喬木兮故里,決北梁兮永辭。左右兮魂動,親賓兮淚滋。可班荊兮贈恨,唯樽酒兮敘悲。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復怨兮遠山曲,去復去兮長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同瓊珮之晨照,共金爐之夕香。君結綬兮千里,惜瑤草之徒芳。慚幽閨之琴瑟,晦高臺之流黃。春宮閟此青苔色,秋帳含茲明月光。夏簟清兮晝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長!織錦曲兮泣已盡,回文詩兮影獨傷。 儻有華陰上士,服食還仙。術既妙而猶學,道已寂而未傳。守丹灶而不顧,練金鼎而方堅。駕鶴上漢,驂鸞騰天。暫游萬里,少別千年。惟世間兮重別,謝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藥之詩,佳人之歌。桑中衛女,上宮陳娥。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是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雖淵云之墨妙,嚴樂之筆精,金閨之諸彥,蘭臺之群英,賦有凌云之稱,辯有雕龍之聲,誰能摹暫離之狀,寫永訣之情者乎!
離別是人生總要遭遇的內容,傷離傷別也是人們的普遍情感。江淹的《別賦》擇取離別的七種類型摹寫離愁別緒,有代表性,并曲折地映射出南北朝時戰亂頻繁、聚散不定的社會狀況。其題材和主旨在六朝抒情小賦中堪稱新穎別致。
文章眉目清晰,次序井然。首段總起,泛寫人生離別之悲,”黯然銷魂“四字為全文抒情定下基調。中間七段分別描摹富貴之別、俠客之別、從軍之別、絕國之別、夫妻之別、方外之別、情侶之別的不同情狀。末端則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有別必怨,有怨必盈“進行概括總結。其結構類似樂曲中的ABA形式,首尾呼應,以突出主旨。
《別賦》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借環境描寫和氣氛渲染以刻畫人的心理感受。作者善于對生活進行觀察、概括,提煉,擇取不同的場所、時序、景物來烘托、刻畫人的情感活動,鋪張而不厭其詳,夸飾而不失其真,酣暢淋漓,信然能引發共鳴,而領悟”悲“之所以為美。
《別賦》的文飾駢儷整飭,但卻未流入宮體賦之靡麗,亦不同于漢大賦的堆砌,清新流麗,充滿詩情畫意。尤其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等名句,如溪流山中,著落預判,千古傳誦。(《江文通集匯注》,南朝梁江淹撰,明胡之驥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
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賦。齊梁之際,賦擺脫傳統板滯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賦發展過渡,并用以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受。這篇賦便以濃郁的抒情筆調,以環境烘托、情緒渲染、心理刻畫等藝術方法,通過對戍人、富豪、俠客、游宦、道士、情人別離的描寫,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側影。結構上,開篇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調;中間以“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鋪陳各種別離的情狀,寫特定人物同中有異的別離之情;末尾以“別方不定,別理千名”的打破時空的方法歸結,在以悲為美的藝術境界中,概括出人類別離的共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