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創作背景
-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1]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2]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3] 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此詩大約作于公元811年(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當時李賀任職于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1]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2]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3] 夢入神山叫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此詩大約作于公元811年(唐憲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當時李賀任職于長安,官奉禮郎(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