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評析
-
秋浦:唐代屬池州府,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元和郡縣志》卷二八江南道池州秋浦縣:“秋浦水,在縣西八十里。”秋浦水,一名秋浦河。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寶十二、三載)間李白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往來于池、歙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時游寓秋浦所作。 第一首表達詩人游秋浦欲達揚州,而又留戀長安的愁悶心情。全詩可分為兩段。前六句寫詩人見秋浦而生愁,因愁而登大樓山。在大樓山上遠望長安,而愁又添一層,如長江之水,滔滔東流。后六句以擬人的手法,以欲下揚州之意寄言長江水。 第二首寫詩人久游之愁。“愁”為全詩之眼。前四句寫因己之愁,便覺猿愁,山愁,水也愁。后四句寫愁因:久游無歸日,獨泛孤舟,故淚流如雨。 第三首寫秋浦特產“鴕鳥”。前二句言其珍稀,后二句言其美麗。全用虛筆。 第四首寫詩人照秋浦而悲白發。前二句言望秋浦,見白發。后二句聞猿聲而添愁。 第五首寫秋浦白猿。白猿多,潔白鮮明;引兒樹條,飲水弄月,活潑可愛,如在目前。 第六首表達山水之美,可以解愁。 第七首抒懷才不遇之情。醉似山簡,歌如寧戚,但不遇明君見用,故曰“空吟”,并為之下淚。 第八首寫秋浦水車嶺之奇。“奇”為全詩之眼。奇在石、在水、在草木。 第九首寫江祖石。其石一片突出,似以青天為背景的屏風,上有古人題詩,石面遍布莓苔,如同織錦。 第十首寫秋浦眾多的動植物。石楠、女貞,四季常青;白鷺遍山,白猿滿澗。如此美景,而聽猿聲,令人心碎,蓋詩人心自碎。是為緣情寫物。 第十一首寫秋浦的山水形勝。邏叉磯險如鳥道,江祖山直橫江中,水流湍急,客舟似箭,山花芳香。 第十二首寫江水之美。水波不興,平靜如練。故希望乘明月,泛孤舟,賞花飲酒。 第十三首寫秋浦夜晚景色。水清月明,白鷺飛翔,采菱女回家,一路歌唱,引得青年男子平息傾聽。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第十四首寫秋浦夜晚冶煉的勞動場面。黑夜冶煉,火照天地,紅星迸濺,紫煙騰空,場面壯觀。冶煉工人邊勞動邊唱歌,使得寒川變得火熱。據《新唐書·地理志五》:池州秋浦縣有銀、有銅。 第十五首詩人寫自己因愁而頭發變白。“愁”是全詩之眼。一二句與三四句倒裝。正常的語序應是:“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經過倒裝,使得形象突出鮮明。修辭上還用了夸張、設問、借喻。 第十六首寫秋浦農家田園生活。恬靜、悠閑、遠離塵囂。 第十七首寫詩人在秋浦的桃胡陂與山僧作別的場景。表現出恬靜的心境。這與王維的寫景詩極其相似。 第十五首滿頭白發呀有三千丈,只因為我的憂愁有如此之長。不明白(照鏡時)在明亮的鏡子里,是什么憂愁使自己白發如秋霜一般。 這是一首抒憤詩。詩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出來,發揮了強烈感人的藝術力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箇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駭人心目。單看“白發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箇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古典詩歌里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白獨辟蹊徑,以“白發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以及白發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生“白發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其十五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