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北史_本記卷十二部分譯文

查閱典籍:《北史》——「北史·本記卷十二」原文

  煬皇帝名廣,一名英,小字阿,是高祖的第二個兒子。母親為文獻獨孤皇后。楊廣儀容俊美,從小聰慧敏捷,高祖和皇后在各兒子里特別喜愛他。在周朝時,他因高祖的功勛而被封為雁門郡公。

  開皇元年(581),被立為晉王,封柱國、并州總管,當時十三歲。不久又被任命為武衛(wèi)大將軍,又晉升為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大將軍職務(wù)如故。高祖讓項城公韶、安道公李徹來輔導(dǎo)他。煬帝好學(xué),善于寫文章,為人深沉嚴肅,朝野都很有名望。高祖又暗中讓一個名叫來和的善于看相的人給所有的兒子看相。來和說:“晉王的眉上雙骨隆起,高貴得不可言說。”接著,文帝又到晉王居住的府第,他看見晉王的樂器上的弦大都已經(jīng)斷掉,上面還有一層灰塵,就像很久沒使用了,便認為晉王不喜歡聽音樂和歌妓這些玩樂的東西。晉王特別注意裝模作樣,掩飾自己,當時人都盛贊他是個仁孝的人。他曾經(jīng)在觀看打獵時遇到大雨,身邊的人送上了防雨的油衣,晉王說“:士兵們都淋濕了,我能獨自穿這件衣服嗎?”便讓他們?nèi)∽摺i_皇六年,轉(zhuǎn)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當年,又被征召,任雍州牧、內(nèi)史令。

  八年冬,隋軍大舉進攻陳國,任命楊廣為行軍元帥。當平定陳朝以后,他抓了陳國的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市令湯慧朗、刑法監(jiān)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因為他們都是一些奸臣,為害民眾,便在石闕下把他們斬首,以此向三吳民眾謝罪。他封了陳國府庫中的資財,一無所取,天下人都稱贊他的賢德。于是,他被晉封為太尉,賞賜給他絡(luò)車、乘馬、兗冕制服,玄王圭和白璧各一雙。又被任命為并州總管。不久,江南的高智慧等人相聚在一起作亂,文帝改任他為揚州總管,鎮(zhèn)守江都,每年入京朝見一次。高祖祭祀泰山時,他任武侯大將軍。第二年,回到封地。過了幾年,突厥進犯邊境,他又任行軍元帥,兵出靈武,因見不到敵人便領(lǐng)軍歸來。

  當太子楊勇被廢后,立楊廣為皇太子。當月,準備接受冊文。高祖說:“我是由大興公而成就帝業(yè)的。”讓楊廣出居大興。當夜,狂風(fēng)大雪,地震山崩,許多民房被毀壞,壓死了一百多人。

  仁壽初年(601),奉詔巡撫東南。以后,每當高祖到仁壽宮避暑時,就命令太子監(jiān)國。

  四年(604)七月,高祖去世,楊廣在仁壽宮即皇帝位。八月,侍奉文帝靈柩回京都。并州總管、漢王諒起兵反叛,詔令尚書左仆射楊素前去討平。九月十二日,任命備身將軍崔彭為左領(lǐng)軍大將軍。

  十一月初三,前往洛陽。初四,征發(fā)男丁十多萬人挖溝,從龍門東接長平、汲郡,抵達臨清關(guān),過黃河到浚儀、襄城,直到上洛,以設(shè)置關(guān)隘。二十一日,下詔說:

  “天道變化,陰陽所以有消息;沿創(chuàng)不同,生靈所以有順序。如果天意不變,施化又怎能成四時?人事不變,為政如何利百姓?《易》經(jīng)中不是說,通其變,使民不倦。變就能夠通暢,通暢便能夠長久。有德就能長久,有功就能擴大。我又聽說,安定而能改遷,民心因而不變。所以姬氏之邑有兩周,正合武王的心意,殷人五遷,成就了商湯的大業(yè)。如果不因民順天,功業(yè)就會改變。愛民治國者,能夠不這樣嗎?

  “然則洛邑自古帝都,王畿之內(nèi),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轄三河,有四塞為固,水陸通暢,便于貢賦稅。所以漢祖說:“我所行經(jīng)天下多處,惟見洛陽。”自古皇王,何嘗不留意,所以沒有在這里定都,是有原因的,或者因為九州未統(tǒng)一,或因為府庫中資財困乏,建造洛都的想法,因而未能顧及。我有隋之始,便打算創(chuàng)建此懷、洛,日復(fù)一日,牽延至今,念此在此,感興而嘆。我繼承帝業(yè),君臨萬邦,心奉祖先之志,遵從而不遺失。今者漢王諒,叛逆朝廷,流毒山東,遂令州縣,淪于非所。由于關(guān)河阻隔遙遠,軍隊難以應(yīng)急。加之并州移民,又在河南,周遷殷民,其意在此。況且南國遼遠,東夏廣大,因時而動,今正其時。群司百官,都贊成此議。但成周廢墟,不堪建造,今可在伊洛營建東京,便即此設(shè)官分職,以求為民立極。

  “宮室建制,本以便于生人,設(shè)上棟下宇,足以遮避風(fēng)露。高臺廣廈,豈適合居處?所以《傳》中說:‘儉,是謙和的美德;侈,是最大的惡德。’孔子說過,與其不順,寧可節(jié)儉。難道說瑤臺瓊室,才是宮殿嗎?土階采椽里居住,就不成為帝王嗎?所以應(yīng)知不是以天下來侍奉一人,而是一人主宰天下。民是國家之本,本固邦寧。百姓富足了,哪個還會不足?今日營建,務(wù)必節(jié)儉,不讓雕墻高屋,重建于當今,要將低矮宮墻和菲薄食物,準備留傳給后世。有關(guān)方面明設(shè)條例,以稱我意。”

  十二月初三,任命右武衛(wèi)將軍來護兒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初六,任命柱國李景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右衛(wèi)率周羅目侯為右武侯大將軍。

  大業(yè)元年(605),春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改年號。立妃蕭氏為皇后。改稱豫州為溱州,洛州為豫州。廢除各州總管府。初五,立晉王昭為皇太子。初六,任命上柱國宇文述為左衛(wèi)大將軍,上柱國郭衍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延壽公于仲文為右衛(wèi)大將軍。初八,任命豫章王..為豫州牧。

  十七日,派出八位使者巡視各地風(fēng)俗。并下詔說:

  “古代哲王治理天下時,其要在于愛民吧!既富而教,家用充足,所以能風(fēng)俗淳厚,遠人來服,近處安寧,理定功成,全由此道。我忝居寶位,撫育眾賢,日夜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大川深谷。雖則遵從先王之道,不敢閃失,長言政術(shù),多有缺失。況且以四海之遠,兆民之眾,未能親臨,訪問疾苦。每思慮幽昧未舉,冤屈未伸,一物失所,便傷和氣。萬方有罪,責(zé)任在我,所以夙興夜寐,徒增感嘆,而朝乾夕惕,戴于心懷。

  “今既為政之始,應(yīng)存寬大。可分派使者,巡察方俗,宣揚風(fēng)化,舉薦淹滯之士,申達幽情冤枉。孝悌力田者,給予優(yōu)待免役。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量情加以賑濟。義夫節(jié)婦,旌表門閭。高齡老人,加授朝板,并依照條例,賜給粟帛。重病者配給侍人,雖有侍養(yǎng)之名,并無贍養(yǎng)之實的,明加檢查改正,使得存養(yǎng)。如有名聲品行顯著,德操修行高潔,以及學(xué)業(yè)才能,有一藝可取的,都應(yīng)加以訪問采用,送其入朝。所在州縣,以禮送派。惡政害民,不便為時所用者,使者還朝之日,詳錄奏聞。”

  十八日,任命吳州總管宇文瞖為刑部尚書。

  二月十八日,任命尚書左仆射楊素為尚書令。三月十七日,令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遷移豫州城下居民來充實。十八日,下詔說“:聽采議論,謀于庶民,以此能知政刑之得失。所以知早晚思治,要使幽枉必達,人倫有序。而牧宰任意稱譽推委,茍且僥幸,以求考課之績,虛立上下之位,不存理實。綱紀因而不理,冤屈所以難申。關(guān)河重阻,無由到達。我因此建立東京,親自過問。今將巡歷淮海,觀察民間風(fēng)俗。尋求直言,徒費詞藻,而鄉(xiāng)校之內(nèi),缺而不聞。心中不安,朝乾夕惕,日夜辛勞。凡民眾有知州縣官員為政苛刻,侵害百姓,徇私害公,不便于民的,聽任到朝堂上奏。”于是四方民情通達,天下百姓無冤。他又在白十澗營建顯仁宮,采集海內(nèi)的奇禽異獸、草木之類,充實園苑。又遷徙天下富商大賈幾萬家來到東京。

  二十一日,征發(fā)河南各郡男女七百萬人開挖通濟渠,從西苑引谷、洛水到黃河,從板渚引黃河水通往淮河。三十日,派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於士澄到江南采辦木材,建造龍舟、鳳瞘、黃龍、赤艦樓船等幾萬艘。

  夏四月初三,大將軍劉仲方進攻林邑,攻破它。

  五月二十一日,戶部尚書、義豐侯韋沖去世。

  六月初五,火星進入太微。

  秋七月初九,規(guī)定陣亡者的家屬,免十年賦稅。十八日,滕王綸、衛(wèi)王集都被削去爵位流放邊境。

  閏七月初六,任命尚書令楊素為太子太師,安德王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弘為太子太保。十八日,下詔說:

  “治民建國,教學(xué)為先,移風(fēng)易俗,必從此始。而言路斷絕,大義乖舛,歷時多年;進德修業(yè),其道衰弱。漢采焚書坑儒之余,不絕如線;晉承板蕩喪亂之運,掃地將盡。自此之后,軍國多難,雖時建黌學(xué)之宇,以示愛禮,講席雖列,實為虛設(shè)。遂使結(jié)青穿紫者,不因?qū)W優(yōu)而得,制錦操刀者,類多墻面之人。上下陵替,綱紀不立,雅道消缺,實由于此。

  “朕繼承宏業(yè),想要弘揚訓(xùn)教之道,將要尊師重道,以闡發(fā)其由來。講信修睦,獎勵名教。如今天下統(tǒng)一,文字車軌皆同,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孝秀之人?所有在家以及現(xiàn)已入學(xué)者,如有篤志好古,沉迷典籍,喜愛禮儀,學(xué)識優(yōu)異,辦事機敏,堪委以時務(wù)者,所在官員采訪,詳報名字上聞。即當隨其才能,擢舉任用。如精研經(jīng)術(shù),不愿出仕,可依照其造詣深淺,門蔭高低,雖不在朝,一并量情給予食祿。這樣諄諄善誘,不日便可成器,濟濟滿朝人才,何須久待。國子等學(xué)校,也應(yīng)申明舊制,教習(xí)學(xué)生,制定考試之法,以盡激勵之道。”

  八月十五日,煬帝乘龍舟巡幸江都,以左武衛(wèi)大將軍郭衍為前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景為后軍。文武官員五品以上的給樓船,九品以上的給小船。各種船只前后相接,連綿二百多里。

  冬二月初二,赦免江、淮以南、揚州徭役五年;揚州舊總管轄區(qū)內(nèi),免役三年。

  十一月初三,任命大將軍崔仲方為禮部尚書。

  二年(606)春正月初六,東京建成,賞賜各監(jiān)督官員數(shù)量不等財物。任命大理卿梁毗為刑部尚書。十一日,派出十名使者,合并省、州、縣。

  二月初一,下詔讓尚書令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大將軍宇文愷、內(nèi)史侍郎虞世基、禮部尚書許善心制定車馬衣冠定式。開始配備輦輅和五時使用的副車。皇帝經(jīng)常戴皮冠,上有十二塊美玉。文官用弁服,上有佩玉。五品以上的,賜給牛車車幔,三公、親王加賜油絡(luò)。武官戴平頭巾,穿夾衣套褲,三品以上的,賜給瓜槊為儀仗。直至下吏,服色都不相同。不是平民不得身穿戎服。十三日,設(shè)都尉官。

  三月十六日,車駕從江都出發(fā)。早些時候,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云定興大修儀仗用品,于是下令各州縣送羽毛。百姓到處尋找和捕捉野獸,羅網(wǎng)遮滿水中和陸地,禽獸的羽毛能夠制作大衣和充當飾物的,都被捕獲無遺。到這時,儀仗也就齊備了。

  夏四月二十六日,皇帝到達伊闕,陳列皇帝專用的法駕,準備了千萬匹馬,進入東京。二十七日,皇帝來到端門,大赦天下,并免去全國當年租賦。二十八日,任命冀州刺史楊文思為民部尚書。

  五月初一,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李通因事被免職。初二,下詔說:“表彰先哲,列以祭祀,能夠以此優(yōu)待和禮敬賢能,顯示和彰明遺愛。朕永以前賢為鑒,追想其名德,何嘗不興嘆于九原,感懷于千載!凡自古以來賢人君子,有能建樹名聲,立有德行,佐世匡時,博利殊功,有益民眾的,都應(yīng)建立廟宇,按時祭祀。墳壟所在之處,不得損壞踐踏,有關(guān)部門量情制定規(guī)格,以稱我心。”

  六月二十九日,任命尚書令、太子太師楊素為司徒。晉封豫章王..為齊王。

  秋七月初一,任命衛(wèi)尉卿衛(wèi)玄為工部尚書。初八,規(guī)定百官不得按照考課次數(shù)而增加品級,必須有德行功績才能十分顯著的,才可加以晉升。初十,晉升煬帝任藩王時的舊臣鮮于羅等二十七人的官職和爵位,高低不等。二十二日,皇太子昭去世。二十三日,上柱國、司徒、楚國公楊素去世。

  八月初九,封皇孫亻炎為燕王,侗為越王,侑為代王。

  九月十四日,立秦王俊的兒子浩為秦王。

  冬十月初七,任命靈州刺史段文振為兵部尚書。

  十二月初十,下詔說:“前代帝王,因時創(chuàng)業(yè),君民建國,以禮尊居南面。而時運推移,年代長久,墳?zāi)箽垰В蜷苑拍琳呦嗬^而至,使墳塋埋沒荒蕪,封樹凋殘難辨。每感思淪滅之情,心中愴然。自古代以來帝王陵墓,可賜給附近十戶人家,免除他們雜役,以供看守。”

  三年(607)春正月十四日,下令并州叛逆犯人已經(jīng)流放發(fā)配自行逃亡的,在所捕獲的地方,立即處斬。二十七日,長星光照滿天,從東壁宿出來,二十天后才終止。當月,武陽郡上奏說,黃河水清。

  二月初十,彗星出現(xiàn)于東井、文昌,經(jīng)過大陵、五車、北河,進入太微,掃進帝座,前后過了一百多天才消失。

  三月初二,車駕回到京城。初三,任命大將軍姚辯任左衛(wèi)將軍。初四,派羽騎尉朱寬出使流求國。初六,河間王弘去世。

  夏四月初二,下詔說:“古代帝王觀風(fēng)俗,都以此顯示為萬眾憂慮,安撫遠荒之人。自蕃夷內(nèi)附以來,未顧及親自慰問,山東歷經(jīng)戰(zhàn)亂,應(yīng)當加以撫恤。如今準備安撫河北,巡察趙、魏地區(qū),所在地方依規(guī)格準備。”初六,頒布法律條令,大赦天下,關(guān)內(nèi)免役三年。十四日,改州為郡。更改度量衡,一律依照古代樣式。改稱上柱國以下官員為大夫。十七日,下詔說:

  “天下重任,非獨理能安;帝王之功,豈一士之策。自古明君哲王,立政經(jīng)邦,何嘗不選賢與能,振拔賢才于淹滯之境。周稱多士,漢號得人,上想前風(fēng),滿懷欽佇..文武官員在職任事者,五品以上的,應(yīng)依令十科舉人,有一藝可取便可舉薦,不必求全責(zé)備。我當破格厚待,量才升用。凡現(xiàn)任九品以上官員,不在舉送之列。”

  十八日,車駕北巡。十九日,任命刑部尚書宇文瞖為禮部尚書。二十日,下令百官不得踐踏禾苗莊稼。凡是必須開為道路的,有關(guān)方面計算土地的收成,就在附近官倉中加以酬報,務(wù)必優(yōu)厚。二十一日,到達赤岸澤,以太牢祭禮祭祀已故太師李穆。

  五月初九,突厥啟民可汗派兒子拓特勤來朝見。初十,征發(fā)河北十余郡男丁,從太行山直達并州,修筑車道。十八日,啟民可汗派他哥哥的兒子毗黎伽特勤前來朝見。二十三日,啟民可汗派使者請求自己入塞迎接皇帝車駕,煬帝不允許。二十五日,有彗星在文昌,上將星都在搖動。

  六月初四,在連谷狩獵。初十,下詔說“:..高祖文皇帝應(yīng)別建廟宇,以顯彰巍巍大德..”

  十一日,到達榆林郡。二十日,啟民可汗前來朝見。二十二日,吐谷渾、高昌都派使者進貢地方特產(chǎn)。二十六日,皇帝登上北樓,在黃河觀看捕魚,宴請百官。

  秋七月初四,啟民可汗上表請求改變原服飾,襲用中原冠帶。下詔啟民可汗參拜時不必稱名,位居諸侯王之上。初七,皇帝住在郡城東頭的大帳里,下面布置了儀仗和侍衛(wèi),立起大旗,宴請啟民可汗和他部落里三千五百人。表演百戲作樂,賞賜啟民可汗和他部落里的人,數(shù)量多少不等。二十八日,殺光祿大夫賀若弼、禮部尚書宇文瞖、太常卿高赹。尚書左仆射蘇威因事被免職。征發(fā)丁男一百多萬人修筑長城,西至榆林,東到紫河,二十天停止,死亡的有十分之五六。

  八月初六,車駕從榆林出發(fā)。初九,啟民可汗裝飾居廬,清掃道路以迎候皇帝的車駕,皇帝來到他的帳中。啟民可汗舉觴為皇帝祝壽。宴席上賞賜十分豐厚。皇帝對高麗國的使者說“:回去告訴你們國王,應(yīng)當早來朝見。不然的話,我和啟民可汗就準備巡視那塊土地了。”皇后也進入義城公主的帳篷中。十三日,啟民可汗回到本土。十七日,皇帝進入樓煩關(guān)。二十六日,到達太原,下詔營建晉陽宮。

  九月十三日,到達濟源,前往御史大夫張衡的宅院,宴席間十分歡樂。二十三日,到達東都。二十六日,任命齊王..為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二十七日,任命戶部尚書楊文思為納言。

  四年(608)春正月初一,下詔征發(fā)河北各郡男女一百多萬人開挖永濟渠,引沁水南通到黃河,北通到涿郡。初六,百官在允武殿舉行大射之禮。二十五日,賞賜京城中居民各十石米。二十八日,任命太府卿元壽為內(nèi)史令,鴻臚卿楊玄感為禮部尚書。二十九日,任命工部尚書衛(wèi)玄為右武侯大將軍,大理卿長孫熾為戶部尚書。

  二月初六,派司朝謁者崔毅出使突厥處羅可汗,求要汗血馬。

  三月十八日,任命將作大匠宇文愷為工部尚書。十九日,百濟、倭、赤土、迦邏含國都派遣使者進貢地方物品。二十二日,車駕前往五原,因而出塞,巡視長城。二十三日,派屯田主事常駿出使赤土,送去錦羅綢緞。

  夏四月初四,把離石郡的汾源、臨泉和雁門的秀容劃為樓煩郡。修建汾陽宮。十一日,任命河內(nèi)太守張定和為左屯衛(wèi)大將軍。十三日,下詔說:“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率領(lǐng)部落,保護關(guān)塞,尊奉朝廷禮儀,想要改變?nèi)炙住6啻稳氤菀姡⒍啻侮愖嗾埱笳f,氈墻毳幕,居處荒陋,愿同內(nèi)地興建房屋,上棟下宇。十分真誠懇切,朕十分重視。應(yīng)當在萬壽戍建造城市和房屋,凡使用的床褥帷帳等用品,根據(jù)需要量情供給,務(wù)必優(yōu)厚,以稱我心。”

  五月初一,蜀郡捕獲三足鳥一只,張掖捕獲玄狐一頭。

  秋七月初九,征發(fā)丁男二十多萬人修筑長城,從榆林谷向東。二十四日,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在曼頭、赤水擊敗吐谷渾。

  八月二十一日,親自祭祀恒岳,河北道的郡守們都前來。大赦天下。車駕所經(jīng)過的郡縣,免除一年租調(diào)。

  九月初一,征召天下能夠馴養(yǎng)鷹的人,全部到東京集中,一萬多人來到。初八,彗星從五車出現(xiàn),掃過文昌,到房宿而滅。十一日,下詔修建長城的人免交一年租賦。

  冬十月初七,下詔說:“先師孔子,圣德于身..永為典范,應(yīng)當優(yōu)崇。可立孔子后代為紹圣侯,有關(guān)部門求其后裔,錄以上奏。”十二日,下詔說:“昔時周王下車,首封唐虞之后;漢帝承位,也封殷、周后裔。都是以此褒立先代,憲章自古而然。朕繼承大業(yè),旁求雅訓(xùn),有一弘益,奉為令典。以為周兼用夏殷之禮,文質(zhì)大備;漢有天下,車書同一;魏晉沿襲,風(fēng)流未遠。都應(yīng)為之立后嗣,以存繼絕世之義。有司可尋求其后裔,列名奏聞。”十六日,頒布新的規(guī)定于天下。

  五年(609)春正月初八,改稱東京為東都。十五日,下詔天下實行均田。二十日,皇帝從東都回京城。二十一日,規(guī)定民間使用的鐵叉、搭鉤、小矛之類,一律禁止。太守每年秘密上奏所屬官員狀況和事跡。

  二月初一,皇帝到達閿鄉(xiāng)。下詔祭祀古代帝王陵和開皇時期功臣的墳?zāi)埂3跞?guī)定魏、周時期的官員不能再蔭后代。初四,赤土國派使者進貢地方特產(chǎn)。十一日,車駕到達京城。十九日,在武德殿設(shè)宴宴請四百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賞賜物品,多少不等。二十二日,皇帝來到崇德殿的西院,心中傷感不樂,他對身邊人說“:這是先帝所居住的地方,實在讓人增添傷感,心中不安,可在這院子的西邊,另建一座宮殿。”二十五日,規(guī)定父母可以隨從兒子到官府居住。

  三月初二,車駕西巡到河西。初三,有關(guān)官員上奏說,武功有位男子叫史永遵,和他堂叔父的兄弟們一起居住,皇帝很贊許,賞賜布一百段,米二百石,表彰他家門庭。初八,前往扶風(fēng)的舊宅院。

  夏四月初三,在隴西大舉狩獵。初六,高麗、吐谷渾、伊吾都使者前來朝見。初九,到達狄道。黨項、羌前來進貢地方特產(chǎn)。二十七日,出臨津關(guān),渡過黃河,到達西平,陳列軍隊,講習(xí)武藝。

  五月初九,皇帝在拔延山大舉狩獵。山周圍長達二千里。十四日,進入長寧谷。十六日,越過星嶺。十八日,在金山上宴請群臣。二十日,在浩..架設(shè)橋梁,皇帝御馬經(jīng)過時橋壞,斬了朝散大夫黃亙和監(jiān)督及架橋的九人。吐谷渾國王率領(lǐng)部眾守在覆袁川。皇帝分別命令內(nèi)史元壽南屯在金山,兵部尚書段文振往北屯守雪山,太仆卿楊義臣東屯于琵琶峽,將軍張壽西屯兵泥嶺,四面包圍敵人。吐谷渾國王伏允帶著幾十騎逃出,派遣下面名王冒充伏允,據(jù)守在車我真山。二十六日,命令右屯衛(wèi)大將軍張定和前往追捕。張定和挺身挑戰(zhàn),被敵人殺死。副將柳武建打敗了敵軍,斬首幾百顆。二十八日,吐谷渾的仙頭王無力抵抗,率領(lǐng)男女十多萬人前來投降。

  六月初二,派遣左光祿大夫梁默、右翊衛(wèi)將軍李瓊等追趕吐谷渾國王,都在中途遇到敵人,被殺死。初八,穿越大斗拔谷,山路狹隘險要,眾人魚貫而出,大風(fēng)夾著霰雪,昏昏沉沉,和后方失去聯(lián)系。士兵們被凍死了大半。十一日,到達張掖。十六日,下詔各郡:凡學(xué)業(yè)博通,才藝優(yōu)秀;膂力強壯,勇猛絕倫;為官勤奮,善理政務(wù);本性正直,不避強暴者;這四種人才加以舉薦。十七日,高昌王麴伯雅前來朝見,伊吾吐屯設(shè)等進獻西域幾千里土地,皇帝大為高興。十八日,設(shè)置了西海、河源、善阝善、且末等四郡。二十一日,皇帝來到觀風(fēng)行殿,大肆陳列各種文物,演奏九部之樂,演出魚龍曼延等百戲,在殿上宴請高昌王和吐屯設(shè),以示寵異。那些蠻夷首領(lǐng)陪同兩旁的,有三十多國。二十三日,大赦天下。凡是開皇年間以來流放發(fā)配的人員,都放回故鄉(xiāng)。晉陽叛逆的同黨,不在大赦之列。隴西各郡,免除三年賦稅。

  秋七月初二,把馬放在青海湖的小島上放牧,想尋求龍種交配,沒有效果而停止。

  九月十八日,車駕回到長安。

  冬十月二十九日,下詔說:“優(yōu)待有德者,敬重老年人,這是載入典籍中的事。凡事敬聽他們的意見,其義顯彰于國學(xué)之中。鬻熊為周文王之師,并不是以其力氣;方叔而為元老,因為他有好的謀略。朕常尋求古義,以求至善之理。所以龐眉黃發(fā)老人,更令收錄敘用,務(wù)必給以優(yōu)待,不要缺少藥品食物,注意休息和治療,等待逐步壯健。今年老人集合,可在附近郡中進行。年紀七十以上,因有病難以勝任職務(wù)的,便賜給布帛,送回本郡。任官七品以上的,量情給予食糧,使他安享天年。”

  十一月十三日,車駕前往東都。

  六年(610)春正月初一為朔日。清晨,有強盜幾十人,都頭戴白冠,身穿白衣,焚香,手里拿著鮮花,自稱是彌勒佛,從建國門進來,守門人都向他們低頭敬拜。他們立即搶奪衛(wèi)士們的兵器,準備作亂。齊王日柬見到后把他們斬首。于是,在京都大搜捕,和這件事有牽連的多達一千多家。十五日,在端門街演出角角氐大戲,天下各種奇特的雜技藝人都匯集在這里,直到月底才停止。皇帝多次更換便服前往觀看。二十七日,倭國派使者進貢地方特產(chǎn)。

  二月十三日,武賁郎將陳棱、朝請大夫張鎮(zhèn)州攻打流求,打敗了它,進獻俘虜一萬七千人,把他們賞給百官們。二十三日,下詔說:“..從今以后,只有立下功勛人員,國家才能賜封土地,仍令子孫們繼承。”二十四日,改封安德王雄為觀王,河間王的兒子慶為郇王。二十八日,征召魏、齊、周、陳地方的樂人,全部送到太常寺。

  三月初二,前往江都宮。初三,任命鴻臚卿史祥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

  夏四月十六日,宴請江、淮以南地區(qū)的父老們,賞賜數(shù)量不等的財物。

  六月初一,室韋、赤土都派使者進貢地方特產(chǎn)。初二,雁門賊人統(tǒng)率尉文通聚集三千人,占領(lǐng)了莫壁谷,派鷹揚將軍楊伯泉打敗了他們。二十四日,下令江都太守的俸祿和京兆尹相同。

  冬十月壬申,刑部尚書梁毗去世。二十四日,戶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長孫熾去世。

  十二月初三,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牛弘去世。初五,朱崖人王萬昌起兵叛亂,派隴西太守韓洪前去討平。

  七年(611)春正月十六日,左武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真定侯郭衍去世。

  二月初三,皇帝登上釣臺,面臨楊子津,大宴群臣,賞賜各有差別。初四,百濟派使者朝貢。十九日,皇帝從江都乘龍舟進入通濟渠,并前往涿郡。二十六日,下詔說:“武有七德,先在于安民;政有六本,興之以教義。高麗有失藩臣之禮,我將問罪于遼東,廣宣克敵之策。雖為伐國,仍巡視地方。今前往涿郡,巡撫民俗。凡河北各郡及山西、山東年紀九十歲以上的,賜朝笏任為太守,八十歲以上的,授縣令之職。”

  三月初二,右光祿卿大夫、左屯衛(wèi)大將軍姚辯去世。

  夏四月十五日,前往涿郡的臨朔宮。

  五月初四,任命武威太守樊子蓋為民部尚書。

  秋天,大水災(zāi),山東、河南被水沖沒三十多郡,民眾爭相賣給人當奴婢。

  冬十月初三,砥柱山崩倒,堵住黃河,河水倒流幾十里。初六,任命東平太守吐萬緒為左屯衛(wèi)大將軍。

  十二月初八,突厥處羅多利可汗前來朝見,皇帝大喜,以特別隆重禮節(jié)接待他。當時,遼東的戰(zhàn)士和運送物品的人塞滿道路,日夜不停。這些當苦役的人,開始成群當強盜。十三日,下令讓都尉、鷹揚和各郡縣追捕,抓住以后立即斬首。

  八年(612)春正月初一,大軍聚集在涿郡。任命兵部尚書段文振為左候衛(wèi)大將軍。初二,下詔:

  “..左第一軍可從鏤方道,第二軍可從長岑道,第三軍可從海冥道,第四軍可從蓋馬道,第五軍可從建安道,第六軍可從南蘇道,第七軍可從遼東道,第八軍可從玄菟道,第九軍可從扶馀道,第十軍可從朝鮮道,第十一軍可從沃沮道,第十二軍可從樂浪道;右第一軍可從黏蟬道,第二軍可從含資道,第三軍可從渾彌道,第四軍可從臨屯道,第五軍可從侯城道,第六軍可從提奚道,第七軍可從踏頓道,第八軍可從肅慎道,第九軍可從碣石道,第十軍可從東瞙道,第十一軍可從帶方道,第十二軍可從襄平道。凡此眾軍,先領(lǐng)方略,絡(luò)繹進發(fā),總集平壤..”

  全軍總計將士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稱二百萬,運送物資的人員加倍。初三,第一軍出發(fā),四十天以后,所有軍隊才全部上路。旌旗長達千里,自古以來出兵人馬之多,從未有過。十五日,任命右候衛(wèi)大將軍衛(wèi)玄為刑部尚書。二十四日,內(nèi)令史元壽去世。

  二月初四,下詔說:“朕觀風(fēng)于燕邊,問罪于遼濱,文武協(xié)力,士卒爭先,無不執(zhí)兵戈以勤王事,舍家園而從征戰(zhàn)。罕有倉廩之積,又誤播種之期。我因此心中不安,憂慮其匱乏。雖為素食之眾,因公忘私;樂聽使喚之徒,應(yīng)予優(yōu)待。所有從征人員從一品以下到招募來的士兵的家人,郡縣應(yīng)當經(jīng)常慰問。如果糧食缺少的,應(yīng)立即加以賑濟。或者雖有田地,但貧困和缺少勞力難以自行耕種的,可以讓人丁多的和富裕家庭,勸他們多耕種并相互幫助。這樣,使家中的人有所積蓄,出征者無后顧之憂。”十二日,司空、京兆尹、光祿大夫、觀王雄去世。

  三月十二日,左候衛(wèi)大將軍段文振去世。十四日,皇帝親自指揮軍隊。十五日,在遼水橋和敵軍對陣。十九日,大軍遇到敵軍強烈抵抗,未能渡過河。右衛(wèi)屯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麥鐵杖、武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都死去。十五日,車駕渡過遼河,兩軍大戰(zhàn)于遼河?xùn)|岸,大敗敵軍,進而圍困遼東。十六日,大軍停止前進。在這里看到兩只大鳥,一丈多高,白身紅腳,游泳時神態(tài)安然自若。皇帝十分驚奇,命令畫工畫下來,并立了銘頌碑。

  五月初四,納言楊達去世。當時,各將都按照原來的旨意安排,不敢前來參戰(zhàn)。接著,高麗各地堅守城池,多次進攻不克。

  六月十一日,皇帝前往遼東,十分生氣地責(zé)罵眾將,他停留在城西幾里路遠處,住在六合城。

  七月初四,宇文述等在薩水失敗,右屯衛(wèi)將軍辛世雄死去。九軍全部陷于敵陣,只有將帥奔回。只剩下一千多人馬。二十五日,回師。

  九月初三,皇帝到達東都。十二日,下詔說:“領(lǐng)軍治國,情形不同,文官武將,用途有別。匡救危難,則霸業(yè)可興;化人易俗,則王道乃貴。時世混亂,屠販之徒可以登朝為官;世道升平,經(jīng)術(shù)之士然后出仕。豐都之始,儒服之士不參與軍事;建武之朝,有功之臣不任以官職。自三分天下,四海紛爭,無暇文教,惟尚武功。設(shè)官分職,罕有因才而授;朝臣牧守,皆由功勛敘用。無非拔自戰(zhàn)陣,出自勇夫。學(xué)教之道,向所未習(xí);治政方術(shù),亦無所取。是非暗于一己,威福專于下吏。貪冒受賄,不知綱紀,蠹政害民,實由此出。從今以后,各授勛官員,都不得回授文武職務(wù)。務(wù)必改弦更張,如同調(diào)瑟;求之于名制,不傷于美錦。如吏部打算任用時,御史應(yīng)立即糾正彈劾。”

  冬十月初八,工部尚書宇文愷去世。

  十一月初三,以皇族之女華容公主嫁給高昌王。初五,光祿大夫韓壽去世。初八,將敗將宇文述、于仲文等除名為平民,斬尚書右丞劉士龍以向天下謝罪。

  當年,大旱、瘟疫,百姓死亡很多,山東尤其嚴重。皇帝下密詔給江南、淮南各郡,讓觀察民間童女,長得端莊秀麗的,每年進貢到朝廷。

  九年(613)春正月初二,征召天下兵員,招募民眾為驍果軍,集合于涿郡。初七,賊軍統(tǒng)率杜彥永、王潤等攻陷平原郡,大肆搶掠后離開。十六日,設(shè)置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員,以率領(lǐng)驍果軍。二十日,平原人李德逸聚集了幾萬人馬,自稱為阿舅賊,在山東大肆劫掠。靈武人白榆妄自稱奴賊,搶劫牧馬,北通突厥,隴右一帶多受其害。派將軍范貴前去討伐,幾年都沒有能打敗他們。二十三日,大赦天下。二十四日,派代王侑、刑部尚書衛(wèi)玄鎮(zhèn)守京都。二十六日,任命右驍衛(wèi)將軍李渾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

  二月十五日,濟北人韓進洛聚集幾萬人成為群盜。壬午日,恢復(fù)宇文述等人官爵,又征兵討伐高麗。

  三月初二,濟北人孟海公起兵為強盜,集合幾萬人。初三,征召丁男十萬人修建大興城。初四,皇帝前往遼東。任命越王侗、工部尚書樊子蓋坐鎮(zhèn)京都。二十六日,北海人郭方預(yù)聚眾為賊,自稱盧公,聚合了三萬人,攻陷郡城,大肆擄掠后離開。

  夏四月二十七日,皇帝渡過遼河。二十九日,派宇文述、楊益臣進逼平壤城。

  五月初四,火星進入南斗。初六,濟北人甄寶車聚合一萬多人,攻打搶掠城鎮(zhèn)。

  六月初三,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反叛。十四日,楊玄感進逼東都。河南贊理裴弘策領(lǐng)兵對抗,反而被賊兵所擊敗。二十六日,兵部侍郎斛斯政投奔高麗。二十八日,皇帝回師。高麗攻打后軍,命令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景在后面抵御高麗軍。派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左候衛(wèi)將軍屈突通等飛傳命令發(fā)兵,以征討楊玄感。

  秋七月初七,下令各地征發(fā)民眾修建縣、府驛站。十一日,余杭人劉元進起兵造反,聚眾達幾萬人。

  八月初一,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在閿鄉(xiāng)打敗了楊玄感,將他斬首,同黨全部被討平。初二,吳人朱燮、晉陵人管崇聚眾十萬多人,自稱為將軍,在江東為寇。初三,下令驍果兵士的家庭,免除賦稅和徭役。初六,下令郡縣城離道路超過五里以上的,遷移到路邊。初七,下令所有盜賊全部家產(chǎn)籍沒。十四日,賊人首領(lǐng)陳調(diào)等三萬人攻下了信安郡。二十日,司農(nóng)卿、光祿大夫、葛國公趙元淑因罪處死。

  九月初八,濟陰人吳海流、東海人彭孝才都起兵為盜,領(lǐng)兵幾萬人。初九,賊軍統(tǒng)率梁慧尚聚眾四萬人,攻陷了蒼梧郡。二十三日,皇帝到達上谷,因為提供的費用不足,皇帝大怒,免去太守虞荷等人官職。二十六日,東陽人李三兒、向但子領(lǐng)兵作亂,聚合人馬一萬多人。閏月二十八日,皇帝前往博陵。二十九日,皇帝對侍臣們說:“我以前跟從先帝,周轉(zhuǎn)來到這里時,年紀只有八歲。日月流逝,倏忽間已過了三紀(三十六年),追想往昔,不可能再回到那個時候了。”話未說完,已流著淚嗚咽不已。侍衛(wèi)們也都哭泣著,眼淚滴下沾濕了衣襟。

  冬十月初七,賊帥呂明星帶領(lǐng)幾千人圍住東郡,武賁郎將費青奴打敗他并將他斬首。十五日,下詔說:“博陵原為定州,地處交通要道,是先王歷次使用的基業(yè)..可改博陵為高陽郡,赦免境內(nèi)死罪以下囚犯,免一年徭役賦稅。”于是召見了高祖時舊官吏,都量才授給官職。二十二日,任命納言蘇威為開府儀同三司。

  朱燮、管崇擁戴劉元進當皇帝,煬帝派將軍吐萬緒、魚俱羅討伐,連續(xù)幾年不能平定。齊人孟讓、王薄等領(lǐng)十多萬人,占領(lǐng)長白山,攻打和剽掠各郡。清河賊張金稱有部眾幾萬人,渤海賊帥格謙自稱燕王,孫宣雅自稱齊王,各有部眾十萬人,山東民眾苦不堪言。十七日,任命右候衛(wèi)將軍郭榮為右候衛(wèi)大將軍。

  十一月初九,右候衛(wèi)將軍馮孝慈在清河討伐張金稱,反而被張打敗,馮孝慈死去。

  十二月十五日,車裂了楊玄感的弟弟朝散大夫楊積善和他的同黨十多人,將尸體焚燒后揚灰。十八日,扶風(fēng)人向海明起兵作亂,自稱皇帝,建元為白烏。煬帝派太仆卿楊義臣擊敗他。

  十年(614)春正月十五日,封皇室之女為信義公主,嫁給突厥曷娑那可汗。

  二月初三,下令百官商議討伐高麗,幾天之內(nèi)沒有人敢說話。二十日,下詔說“:盡力帝王之役,致身戰(zhàn)場,都為遵從大義,無非勤奮忠誠。而將士委身于草芥,暴尸于原野,每念至此,心中憐憫凄惻。往年興師問罪,將至遼水之濱,廟堂制定方略,均有進止。高麗王諒昏庸兇殘,不知成敗;高赹兇狠剛愎,本無智謀。掌管三軍如同兒戲,輕視人命猶如草芥。不遵守成規(guī),以致敗退。造成死亡眾多,來不及埋葬。今應(yīng)派人,分路收埋。設(shè)祭于遼西郡,建立一所道場。恩加于地下,以消孤魂之冤;澤及于枯骨,以弘仁者之惠。”二十三日,下詔說:  “..便可分命六師,百道齊進。我當親執(zhí)武節(jié),統(tǒng)率諸軍,秣馬于丸都,觀兵于遼水,順天誅伐于海外,拯救民眾于倒懸..”

  二十九日,扶風(fēng)人唐弼舉兵造反,有兵卒十萬,擁戴李弘當皇帝,自稱為唐王。

  三月十四日,皇帝到達涿郡。二十五日,到達臨渝宮,皇帝親自穿上戎服,祭祀黃帝,斬了叛軍,用血來涂戰(zhàn)鼓。

  夏四月初四,彭城賊徒張大彪聚集幾萬人占據(jù)縣薄山當強盜,派榆林太守董純打敗他并將他斬首。二十七日,皇帝到達北平。

  五月初三,下詔舉薦各郡的孝悌、廉潔的人士各十人。初五,賊帥宋世謨攻占了瑯笽。二十三日,延安人劉迦論起兵造反,自稱皇王,建年號大世。

  六月初五,賊帥鄭文雅、林寶護等領(lǐng)兵三萬人,攻占建安郡,太守楊景祥死去。

  秋七月十七日,皇帝到達懷遠鎮(zhèn)。十九日,曹國派使者朝貢地方特產(chǎn)。二十八日,高麗派使者請降,并用囚車送回斛斯政。皇帝十分高興。

  八月初四,班師回國。右衛(wèi)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鄭榮去世。

  冬十月初三,皇帝到達東都。二十四日,回到京城。

  十一月初二,將斛斯政肢解在金光門外。十一日,在南郊祭祀。十五日,賊帥司馬長安攻下長平郡。二十一日,離石胡人劉苗王起兵造反,自稱為天子,封第六個兒子為永安王,領(lǐng)兵幾萬人。將軍潘長文前去進討,沒能攻下。當月,賊帥王德仁聚眾幾萬人,占領(lǐng)林慮山為盜。

  十二月初九,皇帝前往東都,當天大赦天下。二十五日,進入東都。二十七日,賊帥孟讓帶領(lǐng)十多萬人,占領(lǐng)都梁宮。派江都丞王世充打敗了他,全部俘虜了他的部眾。

  十一年(615)春正月初一,宴請百官。突厥、新羅、....、畢大辭、訶咄、傅越、烏那曷、波臘、吐火羅、俱慮建、忽論、....、訶多、沛汗、龜茲、疏勒、于闐、安國、曹國、何國、穆國、畢、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國,都派使者朝貢。初五,武賁郎將高建毗在齊郡打敗了賊帥顏宣政,俘虜男女幾千人。二十二日,設(shè)宴招待各蠻夷國使者,陳設(shè)魚龍曼延等百戲為樂,賞賜多少不等的物品。

  二月初五,賊帥楊仲緒等人帶領(lǐng)一萬多人進攻北平,滑公李景打敗他并將他斬首。十三日,王須拔造反,自稱漫天王,國號為燕;賊帥魏刀兒自稱歷山飛,各有部眾十多萬人,他們北連突厥,南侵趙地。

  三月初五,殺了右驍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絣公李渾、將作監(jiān)光祿大夫李敏,并且族滅全家。十一日,賊帥司馬長安攻下西河。十七日,皇帝到汾陽宮避暑。

  秋七月初七,淮南人張起緒起兵當強盜,聚眾達三萬人。十一日,光祿大夫、右御衛(wèi)大將軍張壽去世。

  八月初五,巡察北部邊塞。初八,突厥始畢可汗帶領(lǐng)幾十萬騎兵,陰謀偷襲皇帝,義成公主派使者報告這個變故。十二日,車駕快速前往雁門。十三日,突厥圍困城池,官兵多次作戰(zhàn)都失敗。皇帝十分恐懼,打算率領(lǐng)精銳騎兵突圍而出,民部尚書樊子蓋力諫,這才停止行動。齊王日柬以后軍堅守崞縣。二十四日,下詔令天下各郡派兵勤王,于是各地守令們都前來救援。九月十五日,突厥解圍而去。十八日,特赦太原、雁門死罪以下囚犯。

  冬十月初三,皇帝到達東都。初八,彭城人魏騏..聚合一萬多人當強盜,進犯魯郡。十三日,賊帥盧明月聚眾十多萬人,入侵陳、汝之間。東海賊李子通帶領(lǐng)部眾渡過淮河,自稱楚王,建年號為明政,入侵江都。

  十一月二十七日,賊帥王須拔攻下高陽郡。

  十二月二十日,有大流星如斛,掉入盧明月的軍營,毀壞了他的沖車。二十二日,命令民部尚書樊子蓋征發(fā)關(guān)中兵馬,討伐絳郡賊人敬盤瞓、柴保昌等,過了一年多不能打敗他們。譙郡人朱粲帶領(lǐng)幾十萬人入侵荊、襄,自稱楚帝,建年號為昌達。漢水南面各郡,大多被他占領(lǐng)。

  十二年(616)春正月初七,雁門人翟松柏在靈丘起兵,聚合幾萬人,轉(zhuǎn)攻周圍各縣。

  二月初二,真臘派使者進貢地方物品。初七晚上,有兩只大鳥長得像雕,飛進大業(yè)殿,停息在皇帝的帷帳之中,到天亮?xí)r才離開。初六,東海賊盧公暹率領(lǐng)一萬多人,占據(jù)蒼山。

  夏四月初一,顯陽門發(fā)生火災(zāi)。初七,魏刀兒的部將甄翟兒,號稱歷山飛,帶領(lǐng)十萬人,轉(zhuǎn)而進犯太原。將軍潘長文前往征討,反而被打敗,潘長文死去。

  五月初一,日全食。初八,大流星殞落在吳郡,是石質(zhì)。初七,皇帝在景華宮求取螢火蟲,得到了好幾斛,晚間出外游山,把螢火蟲放飛,其光照亮山谷。

  秋七月初八,民部尚書、光祿大夫、濟北公樊子蓋去世。初十,皇帝前往江都宮,由越王侗、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都、檢校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wèi)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等一起負責(zé)留守京都。奉信郎崔民象認為目前盜賊充斥國中,在建國門上表勸諫不應(yīng)外出巡視。皇帝大怒,先挖掉他的下巴,然后斬首。十四日,馮翊人孫華自稱總管,起兵為盜。高涼通守洗瞚徹起兵作亂,嶺南一帶溪澗少數(shù)民族大都響應(yīng)。十五日,火星占據(jù)羽林位,一個多月后才離開。車駕到達汜水時,奉信郎王愛仁以盜賊越來越多為理由,勸諫皇帝,請他返回西京,皇帝發(fā)怒,把他斬首后出發(fā)。

  八月二十一日,賊帥趙萬海率領(lǐng)幾十萬人從恒山進犯高陽。二十八日,有大流星如斗,出王良、閣道,響聲就像墻壁倒塌似的。二十九日,有大流星像甕那樣大,出自羽林位。

  九月丁酉,東海人杜伏威、揚州人沈覓敵等叛亂,聚眾幾萬人,右御衛(wèi)將軍陳棱打敗了他們。初五,有兩顆流星形如彎矢,出自北斗星,彎彎曲曲,就像蛇的形狀,注入南斗。初九,安定人荔非世雄殺了臨涇縣令,起兵作亂,自封為將軍。

  冬十月初六,開府儀同三司、左翊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許公宇文述去世。

  十二月初一,鄱陽賊操天成起兵造反,自稱元興王,建年號始興,攻下了豫章郡。初二,任命右翊衛(wèi)大將軍來護兒為開府儀同三司,代行左翊衛(wèi)大將軍職務(wù)。初九,鄱陽人林士弘自稱皇帝,國號為楚,建年號太平,攻下了九江、廬陵郡。唐公在西河打敗了甄翟兒,俘虜了男女幾千人。

  十三年(617)春正月初一,齊郡賊人杜伏威率領(lǐng)部眾渡過淮河,攻下歷陽郡。初五,渤海賊竇建德設(shè)祭壇在河間的樂壽,自稱為長樂王,建年號為丁丑。三十日,賊帥徐圓朗帶領(lǐng)幾千人攻破東平郡。弘化人到人山成聚集一萬多人當強盜,周圍各郡遭受苦難。

  二月初一,朔方人梁師都殺了郡丞唐世宗,占領(lǐng)郡城造反,自稱為大丞相。派銀青光祿大夫張世隆去攻打,反而被打敗。初七,賊帥王子英攻破上谷郡。初八,馬邑校尉劉武周殺了太守王仁恭,起兵作亂,北連結(jié)突厥,自稱為定楊可汗。初九,賊帥李密、翟讓等攻克興洛倉。越王侗派武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山則去攻打,反被打敗,死去的有十分之五六。十九日,李密自封為魏公,稱元年,打開糧倉賑濟群盜,前來的人多達幾十萬。河南各郡,都相繼淪陷。二十一日,劉武周在桑乾鎮(zhèn)打敗了武賁郎將王智辯,王智辯死去。

  三月初八,廬江人張子路起兵造反,派右御衛(wèi)將軍陳棱前去討平。二十七日,賊帥李通德的部眾十萬人進犯廬江,左屯衛(wèi)將軍張鎮(zhèn)州擊敗了他們。

  夏四月初三,金城校尉薛舉帶領(lǐng)部眾造反,自稱西秦霸王,建年號為秦興,攻占了隴右各郡。初九,賊帥孟讓在夜間進入東都外城,燒了豐都市后離去。十三日,李密攻下了回洛東倉。十七日,賊帥房憲伯攻下了汝陰郡。當月,光祿大夫、武賁郎將裴仁基和淮陽太守趙佗等人,都帶領(lǐng)部眾歸附李密。

  五月十二日夜晚,有流星大如甕,墜落在江都。十五日,唐公在太原帶兵起義。十七日,突厥幾千人入侵太原,被唐公打敗。

  秋七月初四,火星占據(jù)積尸位。初九,武威人李軌起兵造反,攻下了河西各郡,自稱為涼王,建年號為安樂。

  八月初三,唐公在霍邑打敗了武牙郎將宋老生,斬了他。

  九月己丑,煬帝將江都人家的女兒、寡婦抓來給隨從兵士們當配偶。當月,武陽郡丞元寶藏以所屬郡叛變,歸附李密,并和賊帥李文相攻下黎陽倉。彗星在營室出現(xiàn)。

  冬十月初十,太原陽世洛聚集一萬多人,侵擾和掠奪城邑。十九日,羅縣守令蕭銑以縣反叛,鄱陽人董景珍以郡反叛,從羅縣接來蕭銑,號稱梁王,攻下了周圍各郡。二十一日,武賁郎將高毗在山監(jiān)山打敗了濟北郡賊人甄寶車。

  十一月初九,唐公進入京城。十四日,尊煬帝為太上皇,立代王侑為皇帝,改年號為義寧。

  煬帝建造丹楊宮,準備讓位后留住在江東。有烏鴉來到帷帳上建巢,驅(qū)趕不走。火星進犯太微。有石頭從江面浮入到楊子江。陽光四射,如同流血一般,煬帝十分厭惡。義寧二年(618)三月,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武賁郎將司馬德甚戈、元禮、監(jiān)門直閣裴虔通、將作少監(jiān)宇文智及、武勇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景、內(nèi)史舍人元敏、符璽郎李覆、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和他弟弟孝質(zhì)、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yī)正張愷等人,以驍果兵作亂,攻入宮闈,煬帝死于溫室,當年五十歲。蕭皇后讓宮人拆下床席制成棺木,將他埋葬了。宇文化及離開江都后,右御衛(wèi)將軍陳棱將煬帝的靈柩放在成象殿,埋葬在吳公臺下。發(fā)殮的時候,見煬帝容貌仍跟活著時一樣,眾人都感到驚訝。大唐平定江南以后,又改葬到雷塘。

  起初,煬帝因為自己是個藩王,按照次序不能立為皇帝,便常常違反常情掩飾自己的行為,以此沽名釣譽,陰謀奪取繼承權(quán)。當時高祖特別敬重文獻皇后,而文獻皇后一向最妒嫉那些有妾媵的人,皇太子楊勇內(nèi)室有許多寵幸的女子,因而失去文獻皇后的愛心。煬帝后庭宮女有了孩子以后煬帝都不讓撫育,以此表示自己沒有私下寵幸的人,以取得文獻皇后的喜歡。大臣們在朝廷中擔(dān)任要職的,煬帝都傾心結(jié)交。太監(jiān)們來到府第,不論貴賤,他都降低身份討好,以討得他們的歡心,并送上厚禮。所以那些來來往往的女婢奴仆們,無不稱贊煬帝的仁孝。他又常常私入宮庭,和文獻皇后密謀。楊素又乘機挑撥離間,因此皇太子被廢而煬帝繼立。

  而當高祖病重以及后來煬帝在守喪期間,便荒淫無度。高祖剛埋葬結(jié)束,他就開始巡游天下。他因天下太平日久,兵員馬匹都是全盛時期,便慨然思慕秦始皇、漢武帝的事跡。于是,大建宮室,窮奢極欲,盡量奢華。他召募使者,分派到遙遠的國家,各國使臣到達后,便大加賞賜。如果有對他不恭敬和不聽命令的,便以軍隊進攻。他又大舉在玉門、柳城外屯田。命令天下富戶分頭購買戰(zhàn)馬,每匹價值十多萬,那些富戶因此而導(dǎo)致凍死餓死的,十家有九家。他性情十分詭譎,所到之處,為了不讓人家知道行蹤,便安排了好幾處住所。四海的珍玩佳肴,水陸特產(chǎn),必定十分齊備。求購者不論多遠都要照辦送來。各郡縣官員,競相進獻食物,進獻豐厚的就加以提升,送得少就因此有罪。奸臣猾吏,侵擾百姓,謀取私利,使內(nèi)外虛空枯竭,賦稅苛繁,民不聊生。

  當時,郡國多事,應(yīng)接不暇。煬帝正是驕惰的時候,不喜歡聽說政事,因而冤屈不得審理,奏請的事情很少作出決斷。他又猜疑大臣和下屬,沒有真心委任的人。朝臣中有不合自己心意的,必定想法加罪并族滅他們。高赹、賀若弼原是隋文帝的心腹,參謀于帷帳之中;張衡、李金才本是煬帝在藩邸的舊臣,處理國家大事很有功績。可是煬帝討厭他們稟性耿直,不愿聽他們發(fā)表正直的言論,便搜求沒有根據(jù)的罪名,將他們處斬。其他盡心侍奉皇帝,忠誠正直,毫無過錯,莫名其妙便被殺掉的人,難以計數(shù)。政令松弛,刑律混亂,貪污受賄,公開進行,沒有人敢于進言,路人只敢用目光表示不滿。六軍不得休息,百役沉重頻繁,外出者難以歸家,居家者失去所業(yè),民眾饑荒,人相食,城邑村落,變?yōu)閺U墟,而煬帝毫無憐憫之心并不加賑濟。

  他東游西巡,沒有定居處所,經(jīng)常因供給的費用不足而預(yù)收幾年的賦稅,所到之處,也只是和后宮嬪妃們流連光景,尋歡作樂而已,就這樣也得不到滿足。他又找來一些老婦人,從早到晚說下流話。又招引一些少年,讓他們進宮和宮女們亂來。這樣沒有規(guī)矩和沒有廉恥的事情,他卻當成一種娛樂。

  于是,四海之內(nèi),盜賊蜂起,劫掠官員,攻占城邑。近臣們相互隱瞞,不敢實奏盜賊人數(shù)。如果有人進言盜賊眾多的,就要大受斥責(zé)。各人只求茍安,上下相互欺騙。每當出兵,失敗相繼。戰(zhàn)士盡力作戰(zhàn),他卻不加賞賜,百姓毫無罪責(zé),卻被大加屠殺。民眾積怨迸發(fā),天下土崩瓦解,直至他被人抓住,還一點兒也沒有醒悟。

  煬皇帝諱廣,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獻獨孤皇后。上美姿 儀,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諸子中,特所鐘愛。在周以高祖勛,封雁門郡公。開皇元 年,立為晉王,拜柱國、并州總管,時年十三。尋授武衛(wèi)大將軍,進上柱國、河北 道行臺尚書令,大將軍如故。高祖令項城公歆、安道公李徹輔導(dǎo)之。上好學(xué),善屬 文,沈深嚴重,朝野屬望。高祖密令善相者來和遍視諸子。和曰:“晉王眉上雙骨 隆起,貴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見樂器弦多斷絕,又有塵埃,若不用者, 以為不好聲妓之玩。上尤自矯飾,當時稱為仁孝。嘗觀獵遇雨,左右進油衣,上曰: “士卒皆沾濕,我獨衣此乎!”乃令持去。六年,轉(zhuǎn)淮南道行臺尚書令。其年,征 拜雍州牧、內(nèi)史令。

  八年冬,大舉伐陳,以上為行軍元帥。及陳平,執(zhí)陳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 侍沈客卿、市令湯慧朗、刑法監(jiān)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斬 之石闕下以謝三吳。于是封府庫資財,無所取,天下稱賢。進位太尉,賜路車、乘 馬、袞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雙。復(fù)拜并州總管。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亂, 徙上為揚州總管,鎮(zhèn)江都,每歲一朝。高祖之祠太山也,領(lǐng)武候大將軍。明年,歸 籓,后數(shù)載,突厥寇邊,復(fù)為行軍元帥,出靈武。無虜而旋。及太子勇廢,立上為 皇太子。是月,當受冊。高祖曰:“吾以大興公成帝業(yè)。”令上出舍大興。其夜, 烈風(fēng)大雪,地震山崩,民舍多壞,壓死者百余口。仁壽初,奉詔巡撫東南。是后, 高祖每避署仁壽宮,恆令上監(jiān)國。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壽宮。八月,奉梓宮還京師。并州總管、 漢王諒舉兵反,詔尚書左仆射楊素討平之。九月乙巳,以備身將軍崔彭為左領(lǐng)軍大 將軍。十一月乙未,幸洛陽。丙申,發(fā)丁男十數(shù)萬掘塹,自龍門東接長平、汲郡, 抵臨清關(guān),度河,至浚儀,襄城,達于上洛,以置關(guān)防。癸丑,詔曰:

  乾道變化,陰陽所以消息;沿創(chuàng)不同,生靈所以順序。若使天意不變,施化何 以成四時?人事不易,為政何以利萬姓?《易》不云乎,通其變,使民不倦。變則 通,通則久。有德則可久,有功則可大。朕又聞之,安安而能遷,民用丕變。是故 姬邑兩周,如武王之意;殷人五徙,成湯后之業(yè)。若不因民順天,功業(yè)見乎變,愛 民治國者,可不謂歟。

  然雒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內(nèi),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 水陸通,貢賦等。故漢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雒陽。”自古皇王,何嘗不留 意,所不都者,蓋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庫,作雒之制,所以未暇也。 我有隋之始,便欲創(chuàng)茲懷、雒,日復(fù)一日,越暨于今。念茲在茲,興言感哽。朕肅 膺寶歷,纂臨萬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今者,漢王諒悖逆,毒被山東;遂令州 縣,或淪非所。由關(guān)河懸遠,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戶,復(fù)在河南;周遷殷民,意 在于此。況復(fù)南服遐遠,東夏殷大,因機順動,今也其時。群司百辟,僉諧厥議。 但成周歔脊,弗堪胥宇。今可于伊雒營建東京,便即設(shè)官分職,以為民極也。夫 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人;上棟下宇,足以避風(fēng)露。高臺廣廈,豈曰適形?故《傳》 云:儉,德之恭;侈,惡之大。宣尼有云:與其不遜也,寧儉。豈謂瑤臺瓊室,方 為宮殿者乎?土階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 民惟國本,本固邦寧。百姓足,孰與不足。今所營構(gòu),務(wù)從節(jié)儉。無令雕墻峻宇, 復(fù)起于當今;俗使卑宮菲食,將貽于后世。有司明為條格,稱朕意焉。

  十二月乙丑,以右武衛(wèi)將軍來護兒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戊辰,以柱國李景為右武 衛(wèi)大將軍,以右衛(wèi)率周羅為右武候大將軍。

  大業(yè)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立妃蕭氏為皇后。改豫州為溱州,洛州 為豫州。廢諸州總管府。丙申,立晉王昭為皇太子。丁酉,以上柱國宇文述為左衛(wèi) 大將軍,上柱國郭衍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延壽公于仲文為右衛(wèi)大將軍。己亥,以豫章 王暕為豫州牧。戊申,發(fā)八使巡省風(fēng)俗。下詔曰:

  昔者哲王之理天下也,其在愛民乎?既富而教,家給人足,故能風(fēng)教淳厚,遠 至邇安。理定功成,率由斯道。朕恭嗣寶位,撫育黎獻,夙夜戰(zhàn)兢,若臨川谷。雖 則聿遵先緒,弗敢失墜,永言政術(shù),多有缺然。況以四海之遠,兆民之眾,未獲親 臨,問其疾苦。每慮幽仄莫舉,冤屈不申,一物失所,用傷和氣。萬方有罪,責(zé)在 朕躬,所以興寤增嘆,而夕惕載懷者也。今既布政惟始,宜存寬大。可分遣使人, 巡省方俗,宣揚風(fēng)化,薦拔淹滯,申達幽枉。孝悌力田,給以優(yōu)復(fù)。鰥寡孤獨不能 自存者,量加振濟。義夫節(jié)婦,旌表門閭。高年之老,加其板授,并依別條,賜以 粟帛。篤疾之徒給侍丁者,雖有侍養(yǎng)之名,曾無赒贍之實,明加檢校,使得存養(yǎng)。 若有名行顯著,操履修潔;及學(xué)業(yè)才能,一藝可取,咸宜訪采,將身入朝。所在州 縣,以禮發(fā)遣。其蠹政害人,不便于時者,使還之日,具錄奏聞。

  己酉,以吳州總管宇文弼為刑部尚書。二月己卯,以尚書左仆射楊素為尚書令。 三月丁未,詔尚書令楊素、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徙豫州郭下居民 以實之。戊申,詔曰:“聽采輿頌,謀及黎庶,故能審政刑之得失。是知昧旦思治, 欲使幽枉必達,彝倫有章。而牧宰任稱朝委,茍為僥幸,以求考課,虛立殿最,不 存理實。綱紀于是不理,冤屈所以莫申。關(guān)河重阻,無由自達。朕故建立東京,躬 親存問。今將巡歷淮海,觀省風(fēng)俗。眷求讜言,徒繁詞翰,而鄉(xiāng)校之內(nèi),闕爾無聞; 恇然夕惕,用勞興寢。其民下有知州縣官人政理苛刻,侵害百姓,背公徇私,不便 于民者,聽詣朝堂封奏。庶乎四聰以達,天下無冤。”又于皁澗營顯仁宮,采海內(nèi) 奇禽異獸草木之類,以實園苑。徙天下富商大賈數(shù)萬家于東京。辛亥,發(fā)河南諸郡 男女七百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黃 門侍郎王弘、上儀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龍舟、鳳抃、黃龍、赤艦樓船等數(shù)萬艘。 夏四月癸亥,大將軍劉仲方擊林邑破之。五月庚戌,戶部尚書、義豐侯韋沖卒。甲 子,熒惑入太微。秋七月丁酉,制戰(zhàn)亡之家,給復(fù)十年。丙午,滕王綸、衛(wèi)王集并 奪爵徙邊。閏七月甲子,以尚書令楊素為太子太師,安德王雄為太子太傅,河間王 弘為太子太保。丙子,詔曰:

  君民建國,教學(xué)為先;移風(fēng)易俗,必自茲始。而言絕義乖,多歷年代,進德修 業(yè),其道浸微。漢采坑焚之余,不絕如線;晉承板蕩之運,掃地將盡。自時厥后, 軍國多虞;雖復(fù)黌宇時建,示同愛禮;函丈或陳,殆為虛器。遂使紆青拖紫,非以 學(xué)優(yōu);制錦操刀,類多墻面。上陵下替,綱維不立,雅缺道消,實由于此。朕纂承 洪緒,思弘大訓(xùn)。將欲尊師重道,用闡厥繇;講信修睦,敦獎名教。方今區(qū)宇平壹, 文軌攸同,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孝、秀。諸在家及見入學(xué)者,若 有篤志好古,耽典悅禮,學(xué)行優(yōu)敏,堪膺時務(wù),所在采訪,具以名聞。即當隨其器 能,擢以不次。若研精經(jīng)術(shù),未顧進仕,可依其藝業(yè)深淺,門廕高卑,雖未升朝, 并量準給祿。庶夫恂恂善誘,不日成器,濟濟盈朝,何遠之有。其國子等學(xué),亦宜 申明舊制,教習(xí)生徒,具為課試之法,以盡砥礪之道。

  八月壬寅,上御龍舟幸江都,以左武衛(wèi)大將軍郭衍為前軍,右武衛(wèi)大將軍李景 為后軍。文武官五品以上給樓船,九品以上給黃篾。舳艫相接,二百余里。冬十月 己丑,赦江、淮已南,揚州給復(fù)五年;舊總管內(nèi),給復(fù)三年。十一月己未,以大將 軍崔仲方為禮部尚書。

  二年春正月辛酉,東京成,賜監(jiān)督者有差。以大理卿梁毗為刑部尚書。丁卯, 遣十使,并省州縣。二月丙戌,詔尚書令楊素、吏部尚書牛弘、大將軍宇文愷、內(nèi) 史侍郎虞世基、禮部侍郎許善心制定輿服。始備輦輅及五時副車。上常服皮弁,十 有二琪。文官弁服,珮玉;五品已上,給犢車通憲;三公、親王加油絡(luò)。武官平 巾幘,褲褶;三品已上,給瓟槊。下至胥吏,服色各有差。非庶人不得戎服。戊戌, 置都尉官。三月庚午,車駕發(fā)江都。先是,太府少卿何稠、太府丞云定興盛修儀仗, 于是課州縣送羽毛。百姓求捕之,網(wǎng)羅被水陸,禽獸有堪氈毦之用者,殆無遺類。 至是而成。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闕,陳法駕,備千乘萬騎,入于東京。辛亥,上御 端門,大赦天下,免今年租賦。癸丑,以冀州刺史楊文思為民部尚書。五月甲寅, 金紫光祿大夫、兵部尚書李通坐事免。乙卯,詔曰:“旌表先哲,式在饗祀。所以 優(yōu)禮賢能,顯彰遺愛。朕永鑒前修,尚想名德,何嘗不興嘆九原,屬懷千載。其自 古以來賢人君子,有能樹聲立德,佐世匡時,博利殊功,有益于人者,并宜營立祠 宇,以時致祭。墳壟之處,不得侵踐。有司量為條式,稱朕意焉。”六月壬子,以 尚書令、太子太師楊素為司徒。進封豫章王暕為齊王。秋七月癸丑,以衛(wèi)尉卿衛(wèi)玄 為工部尚書。庚申,制百官不得計考增級。必有德行功能,灼然顯著者,擢之。壬 戌,擢籓邸舊臣鮮于羅等二十七人,官爵有差。甲戌,皇太子昭薨。乙亥,上柱國、 司徒、楚國公楊素薨。八月辛卯,封皇孫倓為燕王,侗為越王,侑為代王。九月乙 丑,立秦王俊子浩為秦王。冬十月戊子,以靈州刺史段文振為兵部尚書。十二月庚 寅,詔曰:“前代帝王,因時創(chuàng)業(yè),君民建國,禮尊南面。面歷運推移,年代永久, 丘壟殘毀,樵牧相趨;塋兆堙蕪,封樹莫辨。興言淪滅,有愴于懷。自古以來帝王 陵墓,可給隨近十戶,蠲其雜役,以供守視。”

  三年春正月癸亥,敕并州逆人已流配而逃亡者,所獲之處,即宜斬決。丙子, 長星竟天,出于東壁,二旬而止。是月,武陽郡上言河水清。二月己丑,慧星見于 東井、文昌;歷大陵、五車、北河,入太微,掃帝座,前后百余日而止。三月辛亥, 車駕還京師。壬子,以大將軍姚辯為左衛(wèi)將軍。癸丑,遣羽騎硃寬使于流求國。乙 卯,河間王弘薨。夏四月庚辰,詔曰:“古者帝王觀風(fēng)俗,皆所以憂勤兆庶,安集 遐荒。自蕃夷內(nèi)附,未遑親撫,山東經(jīng)亂,須加存恤。今欲安輯河北,巡省趙、魏, 所司依式。”甲申,頒律令,大赦天下,關(guān)內(nèi)給復(fù)三年。壬辰,改州為郡。改度量 衡,并依古式。改上柱國以下官為大夫。甲午,詔曰:

  天下之重,非獨理所安;帝王之功,豈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經(jīng)邦, 何嘗不選賢與能,振拔淹滯。周稱多士,漢號得人,尚想前風(fēng),載懷欽佇。朕負扆 夙興,冕旒待旦。引領(lǐng)巖谷,置以周行;冀與群才,共康庶績。而匯茅寂漠,投竿 罕至。豈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將介石在懷,確乎難拔?永鑒則哲,憮然興嘆。凡 厥在位,譬諸股肱,若濟巨川,義同舟楫。豈得保茲寵祿,晦爾所知,優(yōu)游卒歲, 甚非謂也。祁大夫之舉善,良史以為至公;臧文仲之蔽賢,尼父譏其竊位。求諸往 古,非無褒貶。宜思進善,用匡寡薄。夫孝悌有聞,人倫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 基。或節(jié)義可稱,或操履清潔,所以激貪厲俗,有益風(fēng)化。強毅正直,執(zhí)憲不撓, 學(xué)業(yè)優(yōu)敏,文才美秀;并為廊廟之用,實乃瑚璉之資。才堪將略,則拔之以御侮; 力有驍壯,則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藝可取,亦宜采錄;若眾善畢舉,與時無棄。以 此求理,庶幾非遠。文武有職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舉人。有一于此,不必 求備。朕當待以不次,隨才升用。其見任九品已上官者,不在舉送之限。

  丙申,車駕北巡狩。丁酉,以刑部尚書宇文弼為禮部尚書。戊戌,敕百司不得 踐暴禾稼。其有須開為路者,有司計地所收,即以近倉酬賜,務(wù)從優(yōu)厚。己亥,至 赤岸澤,以太牢祭故太師李穆。五月丁巳,突厥啟民可汗遣子拓特勒來朝。戊午, 發(fā)河北十余郡丁男,自太行山達于并州,以通馳道。丙寅,啟民可汗遣其兄子毗黎 伽特勒來朝。辛未,啟民可汗使請自入寒奉迎輿駕,上不許。癸酉,有星孛于文昌, 上將星常皆動搖。六月辛巳,獵于連谷。丁亥,詔曰:

  聿追孝饗,德莫至焉;崇建寢廟,禮之大者。然則質(zhì)文異代,損益殊時。學(xué)滅 坑焚,經(jīng)典散逸;憲章湮墜,廟堂制度,師說不同。所以世數(shù)多少,莫能是正,連 室異宮,亦無定準。朕獲奉祖宗,欽承景業(yè),永惟嚴配,冀隆大典。于是詢謀在位, 博訪儒術(shù)。咸以為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區(qū)夏。拯群飛于四海,革雕弊于百王。 恤獄緩刑,生靈皆遂其性;輕徭薄賦,比屋各安其業(yè)。芟夷宇宙,混壹車書。東漸 西被,無思不服;南征北怨,俱荷來蘇。駕毳乘風(fēng),歷代所弗至;辮發(fā)左衽,聲教 所罕及。莫不厥角關(guān)塞,頓顙闕庭;譯靡絕時,書無虛月。韜戈偃伯,天下晏如; 嘉瑞休征,表里禔福。猗歟偉歟,無得而名者也。朕又聞之,德厚者流光,理辨者 禮縟。是以周之文、武,漢之高、光,其典章特立,謚號斯重。豈非緣情稱述,即 崇顯之義乎。高祖文皇帝宜別建廟宇,以彰巍巍之德;仍遵月祭,用表蒸蒸之懷。 有司以時創(chuàng)造,務(wù)合典制。又名位既殊,禮亦異等。天子七廟,事著前經(jīng);諸侯二 昭,義有差降。故知以多為貴,王者之禮,今可依用,貽厥后昆。

  戊子,次榆林郡。丁酉,啟民可汗來朝。己亥,吐谷渾、高昌并遣使貢方物。 甲辰,上御北樓,觀漁于河,以宴百僚。秋七月辛亥,啟民可汗上表請變服,襲冠 帶。詔啟民贊拜不名,在諸侯王上。甲寅,上于郡城東御大帳,其下備儀衛(wèi),建旌 旗,宴啟民及其部落三千五百人。奏百戲之樂,賜啟民及其部落各有差。丙子,殺 光祿大夫賀苦弼、禮部尚書宇文弼、太常卿高颎。尚書左仆射蘇威坐事免。發(fā)丁男 百余萬筑長城,西鉅榆林,東至紫河,二旬而罷,死者十五六。八月壬午,車駕發(fā) 榆林。乙酉,啟民飾盧清道以候乘輿,帝幸其帳。啟民奉觴上壽,宴賜極厚。上謂 高麗使者曰:“歸語爾王,當早來朝見。不然者,吾與啟民巡彼土矣。”皇后亦幸 義城公主帳。己丑,啟民可汗歸蕃。癸巳,入樓煩關(guān)。壬寅,次太原,詔營晉陽宮。 九月己未,次濟源,幸御史大夫張衡宅,宴享極歡。己巳,至于東都。壬申,以齊 王暕為河南尹、開府儀同三司。癸酉,以戶部尚書楊文思為納言。

  四年春正月乙巳,詔發(fā)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 涿郡。庚戌,百僚大射于允武殿。丁卯,賜城內(nèi)居民米各十石。壬申,以太府卿元 壽為內(nèi)史令,鴻臚卿楊玄感為禮部尚書。癸酉,以工部尚書衛(wèi)玄為右武候大將軍, 大理卿長孫熾為戶部尚書。二月己卯,遣司朝謁者崔毅使突厥處羅,致汗血馬。三 月辛酉,以將作大匠宇文愷為工部尚書。壬戌,百濟、倭、赤土、迦羅含國并遣使 貢方物。乙丑,車駕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丙寅,遣屯田主事常駿使赤土,致 羅罽。夏四月丙午,以離石之汾源、臨泉,雁門之秀容為樓煩郡。起汾陽宮。癸丑, 以河內(nèi)太守張定和為左屯衛(wèi)大將軍。乙卯,詔曰:“突厥意利珍豆啟民可汗率領(lǐng)部 落,保附關(guān)塞,遵奉朝禮,思改戎俗。頻入謁覲,屢有陳請。以氈墻毳幕,事窮荒 陋;上棟下宇,愿同比屋。誠心懇切,朕之所重。宜于萬壽戍置城造屋,其帷帳床 褥以上,隨事量給,務(wù)從優(yōu)厚,稱朕意焉。”五月壬申,蜀郡獲三足烏,張掖獲玄 狐,各一。秋七月辛巳,發(fā)丁男二十余萬筑長城,自榆林谷而東。乙未,左翊衛(wèi)大 將軍宇文述破吐谷渾于曼頭、赤水。八月辛酉,親祠恆岳,河北道郡守畢集。大赦 天下,車駕所經(jīng)郡縣,免一年租調(diào)。九月辛未,征天下鷹師,悉集東京,至者萬余 人。戊寅,慧星出五車,掃文昌,至房而滅。辛巳,詔免長城役者一年租賦。冬十 月丙午,詔曰:“先師尼父,圣德在躬,誕發(fā)天縱之姿,憲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 蘊茲素王。而頹山之嘆,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優(yōu) 崇。可立孔子后為紹圣侯,有司求其苗裔,錄以申上。”辛亥,詔曰:“昔周王下 車,首封唐虞之胤;漢帝承歷,亦命殷周之后。皆所以褒立先代,憲章在昔。朕嗣 膺景業(yè),傍求雅訓(xùn),有一弘益,欽若令典。以為周兼夏殷,文質(zhì)大備;漢有天下, 車書混一;魏晉沿襲,風(fēng)流未遠。并宜立后,以存繼絕之義。有司可求其胄緒,列 聞。”乙卯,頒新式于天下。

  五年春正月丙子,改東京為東都。癸未,詔天下均田”戊子,上自東都還京師。 己丑,制民間鐵叉搭鉤刃之類,皆禁絕之。太守每歲密上屬官景跡。二月戊戌,次 于閿鄉(xiāng)。詔祭古帝王陵及開皇功臣墓。庚子制,漢魏、周官不得為廕。辛丑,赤土 國遣使貢方物。戊申,車駕至京師。丙辰,宴耆舊四百人于武德殿,頒賜各有差。 己未,上御崇德殿之西院,愀然不悅,顧謂左右曰:“此先帝所居,實用增感,情 所未安。于此院之西,別營一殿。”壬戌,制父母聽隨子之官。三月己巳,車駕西 巡河右。庚午,有司言武功男子史永遵與從父昆弟同居,上嘉之,賜物一百段,米 二百石,表其門閭。乙亥,幸扶風(fēng)舊宅。夏四月己亥,大獵于隴西。壬寅,高麗、 吐谷渾、伊吾并遣使來朝。乙巳,次狄道。黨項羌來貢方物。癸亥,出臨津關(guān),度 黃河,至西平,陳兵講武。五月乙亥,上大獵于延山。長圍周亙二千里。庚辰,入 長寧谷。壬午,度星嶺。甲申,宴郡臣于金山之上。丙戌,梁浩亹,御馬度而橋壞, 斬朝散大夫黃亙及督役者九人。吐谷渾主率眾保覆袁川。帝分命內(nèi)史元壽南屯金山, 兵部尚書段文振北屯雪山,太仆卿楊義臣東屯琵琶峽,將軍張壽西屯泥嶺,四面圍 之。吐谷渾主伏允以數(shù)十騎遁出,遣其名王詐稱伏允,保車我真山。壬辰,詔右屯 衛(wèi)大將軍張定和往捕之。定和挺身挑戰(zhàn),為賊所殺。亞將柳武建擊破之,斬首數(shù)百 級。甲午,其仙頭王窮蹙,率男女十余萬口來降。六月丁酉,遣左光祿大夫梁默、 右翊衛(wèi)將軍李瓊等追吐谷渾主,皆遇賊,死之。癸卯,經(jīng)大斗拔谷。山路隘險,魚 貫而出,風(fēng)霰晦暝,與后宮相失。士卒凍死者大半。丙午,次張掖。辛亥,詔諸郡 學(xué)業(yè)該通,才藝優(yōu)洽;膂力驍壯,超絕等倫;在官勤奮,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 避強御:四科舉人。壬子,高昌王曲伯雅來朝。伊吾吐屯設(shè)等獻西域數(shù)千里之地, 上大悅。癸丑,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等四郡。丙辰,上御觀風(fēng)行殿,盛陳文 物;奏九部樂,設(shè)魚龍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設(shè)于殿上,以寵異之。其蠻夷陪列者, 三十余國。戊午,大赦天下。開皇已來流配,悉放還鄉(xiāng)。晉陽逆黨,不在此例。隴 右諸郡,給復(fù)三年。秋七月丁卯,置馬牧于青海渚中,以求龍種,無效而止。九月 癸未,車駕入長安。冬十月癸亥,詔曰:“優(yōu)德尚齒,載之典訓(xùn);尊事乞言,義彰 膠序。鬻熊為師,無取筋力;方叔元老,克壯其猷。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 龐眉黃發(fā),更令收敘;務(wù)簡秩優(yōu),無虧藥餌,庶等臥理,佇其弘益。今歲耆老赴集 者,可于近郡處置。年七十已上,疾患沈滯不堪居職,即給賜帛,送還本郡。其官 至七品以上者,量給廩以終厥身。”十一月丙子,車駕幸東都。

  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盜數(shù)十人,皆素冠練衣,焚香持華,自稱彌勒佛。 入自建國門,監(jiān)門者皆稽首。既而奪衛(wèi)士仗,將為亂。齊王暕遇而斬之。于是都下 大索,與相連坐者千余家。丁丑,角抵大戲于端門街,天下奇伎異藝畢集,終月而 罷。帝數(shù)微服往觀之。己丑,倭國遣使貢方物。二月乙巳,武賁郎將陳棱、朝請大 夫張鎮(zhèn)州擊流水破之。獻俘萬七千口,頒賜百官。乙卯,詔曰:“夫帝圖草創(chuàng),王 業(yè)艱難,咸依股肱,葉同心德;用能救厥頹運,克膺大寶。然后疇庸茂賞,開國承 家;誓以山河,傳之不朽。近代凋喪,四海未壹。茅土妄假,名實相乖;歷茲永久, 莫能懲革。皇運之初,百度伊始,猶循舊貫,未暇改作。今天下交泰,文軌攸同。 宜率遵先典,永垂大訓(xùn)。自今已后,唯有功勛,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丙辰, 改封安德王雄為觀王,河間王子慶為郇王。庚申,征魏、齊、周、陳樂人,悉配太 常。三月癸亥,幸江都宮。甲子,以鴻臚卿史祥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夏四月丁未,宴 江、淮已南父老,頒賜各有差。六月辛卯,室韋、赤土并遣使貢方物。壬辰,雁門 賊帥尉文通,聚眾三千,保于莫壁谷,遣鷹揚楊伯泉擊破之。甲寅,制江都太守, 秩同京尹。冬十月壬申,刑部尚書梁毗卒。壬子,戶部尚書、銀青光祿大夫長孫熾 卒。十二月己未,左光祿大夫、吏部尚書牛弘卒。辛酉,硃崖人王萬昌舉兵作亂, 遣隴西太守韓洪討平之。

  七年春正月壬寅,左武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真定侯郭衍卒。二月己未,上升 釣臺,臨楊子津,大宴百僚,頒賜各有差。庚申,百濟遣使朝貢。乙亥,上自江都 御龍舟入通濟渠,遂幸于涿郡。壬午,詔曰:“武有七德,先之以安民;政有六本, 興之以教義。高麗虧失籓禮,將欲問罪遼左,恢宣勝略。雖懷伐國,仍事省力。今 往涿郡,巡撫民俗。其河北諸郡及山西、山東年九十已上,版授太守;八十者,授 縣令。三月丁亥,右光祿大夫、左屯衛(wèi)大將軍姚辯卒。夏四月庚午,幸涿郡之臨朔 宮。五月戊子,以武威太守樊子蓋為民部尚書。秋,大水,山東、河南漂沒三十余 郡,民相賣為奴婢。冬十月乙卯,底柱山崩,偃水逆流數(shù)十里。戊午,以東平太守 吐萬緒為左屯衛(wèi)大將軍。十二月己酉,突厥處羅多利可汗來朝,帝大悅,接以殊禮。 于時,遼東戰(zhàn)士及饋運者填咽于道,晝夜不絕。苦役者,始為群盜。甲子,敕都尉、 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隨獲斬決之。

  八年春正月辛巳,大軍集于涿郡。以兵部尚書段文振為左候衛(wèi)大將軍。壬午, 下詔曰:

  天地大德,降繁霜于秋令;圣哲至仁,著兵甲于刑典。故知造化之有肅殺,義 在無私;帝王之用干戈,蓋非獲已。版泉、丹浦,莫匪龔行;取亂覆昏,咸由順動。 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yè);商郊問罪,周發(fā)成文王之志。永監(jiān)載籍,屬當朕 躬。粵我有隋,誕膺靈命。兼三才而建極,一六合而為家。提封所漸,細柳、蟠桃 之外;聲教爰暨,紫舌、黃枝之域。遠至邇安,罔弗和會;功成理定,于是乎在。 而高麗小丑,迷昏不恭。崇聚勃、碣之間,薦食遼、濊之境。雖復(fù)漢、魏誅夷,巢 窟暫擾;亂離多阻,種落還集。萃川藪于前代,播實繁以迄今。眷彼華壤,翦為夷 類。歷年永久,惡稔既盈;天道禍淫,亡征已兆,亂常敗德,非可勝圖;掩慝懷奸, 唯日不足。移告之嚴,未嘗面受;朝覲之禮,莫肯躬親。誘納亡叛,不知紀極;充 斥邊垂,亟勞烽候。關(guān)析以之不靜,生人為之廢業(yè)。在昔薄伐,已漏天網(wǎng)。既緩前 禽之戮,未即后服之誅。曾不懷恩,翻其長惡。乃兼契丹之黨。虔劉海戍;習(xí)鞨靺 之服,侵軼遼西。又青丘之表,咸修職貢;碧海之濱,同稟正朔。遂復(fù)寇攘政琛贐, 遏絕往來;虐及弗辜,誠而遇禍。軺軒奉使,爰暨海東;旌節(jié)所次,途經(jīng)籓境;而 擁塞道路,拒絕王人。無事君之心,豈為臣之禮?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且法令苛 酷,賦斂煩重。強臣豪族,咸執(zhí)國均;朋黨比周,以之成俗。賄貨如市,冤枉莫申。 重以仍歲災(zāi)兇,比屋饑饉;兵戈不息,徭役無期。力竭轉(zhuǎn)輸,身填溝壑。百姓愁苦, 爰誰適從。境內(nèi)哀惶,不勝其弊。回面內(nèi)向,各懷性命之圖;黃發(fā)稚齒,咸興酷毒 之嘆。省俗觀風(fēng),爰屈幽朔;吊人問罪,無俟再駕。親總六師,用申九伐。拯厥阽 危,協(xié)從天意;殄茲逋穢,克嗣先謨。今宜授律啟行,分麾屆路;掩勃澥而雷震, 及夫余以電掃。比戈按甲,俟誓而后行;三令五申,必勝而后戰(zhàn)。左第一軍可鏤方 道,第二軍可長岑道,第三軍可海冥道,第四軍可蓋馬道,第五軍可建安道,第六 軍可南蘇道,第七軍可遼東道,第八軍可玄菟道,第九軍可扶余道,第十軍可朝鮮 道,第十一軍可沃沮道,第十二軍可樂浪道;右第一軍可粘蟬道,第二軍可含資道, 第三軍可渾彌道,第四軍可臨屯道,第五軍可候城道,第六軍可提奚道,第七軍可 踏頓道,第八軍可肅慎道,第九軍可碣石道,第十軍可東施道,第十一軍可帶方 道,第十二軍可襄平道。凡此眾軍,先奉廟略。絡(luò)繹引途,總集平壤。莫非如豺如 貔之勇,百戰(zhàn)百勝之雄。顧眄則山岳傾頹,叱咤則風(fēng)云騰郁。腹心攸同,爪牙斯在。 朕躬馭元戎,為其節(jié)度。涉遼而東,循海之右。解倒懸于遐裔,問疾苦于遺黎。其 外輕赍游闕,隨機赴響;卷甲銜枚,出其不意。又滄海道軍,舟艫千里;高帆電逝, 巨艦云飛。橫斷沮江,逕造平壤。島嶼之望斯絕,坎井之路已窮。其余被發(fā)左衽之 人,控弦待發(fā);微、盧、彭、濮之旅,不謀同辭。杖順臨逆,人百其勇,以此眾戰(zhàn), 勢等摧枯。然則王者之師,義存止殺;圣人之教,必也勝殘。天罰有罪,本在元惡; 人之多辟,脅從罔理。若高元泥首轅門,自歸司寇,即解縛焚櫬,弘之以恩。其余 巨人,愿歸朝奉化,咸加慰撫,各安生業(yè),隨才任用,無隔夷夏。營壘所次,務(wù)在 整肅;萏堯有禁,秋毫勿犯。以布恩宥,以喻禍福。若其同惡相濟,抗拒官軍,國 有常刑,俾無遺類。明加曉示,稱朕意焉!

  總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號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癸未,第一軍發(fā),終四 十日,引師乃盡。旌旗亙千里,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乙未,以右候衛(wèi)大將軍 衛(wèi)玄為刑部尚書。甲辰,內(nèi)史令元壽卒。二月甲寅,詔曰:“朕觀風(fēng)燕裔,問罪遼 濱,文武葉力,爪牙思奮;莫不執(zhí)銳勤王,舍家從役。罕蓄倉廩之資,兼捐播殖之 務(wù)。朕所以夕惕愀然,慮其匱乏。雖復(fù)素飽之眾,情在忘私;悅使之徒,宜從其厚。 諸行從一品以下佽飛募人以上家口,郡縣宜數(shù)存問。若有糧食乏少,皆賑給之。或 雖有田疇,貧弱不能自耕重,可于多丁富室,勤課相助。使夫居者有斂積之豐,行 役無顧后之慮。”壬戎,司空、京兆尹、光祿大夫、觀王雄薨。三月辛卯,兵部尚 書、左候衛(wèi)大將軍段文振卒。癸巳,上御師。甲午,臨戎于遼水橋。戊戌,大軍為 賊所拒,不果濟。右屯衛(wèi)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麥鐵杖、武賁郎將錢士雄、孟金叉等皆 死之。甲午,車駕度遼,大戰(zhàn)于東岸,擊賊破之,進圍遼東。乙未,大頓。見二大 鳥,高丈余,皓身硃足,游泳自若。上異之,命工圖寫,并立銘頌。五月戊午,納 言楊達卒,于時,諸將各奉旨,不敢越機。既而高麗各固城守,攻之不下。六月己 未,幸遼東,責(zé)怒諸將,止城西數(shù)里,御六合城。七月壬午,宇文述等敗績于薩水, 右屯衛(wèi)將軍薛世雄死之。九軍并陷,師奔還,亡者千余騎。癸卯,班師。九月庚辰, 上至東都,己丑,詔:“軍國異容,文武殊用,匡危拯難,則霸德攸興;化人成俗, 則王道斯貴。時當撥亂,屠販可以登朝;世屬隆平,經(jīng)術(shù)然后升仕。豐都爰肇,儒 服無預(yù)于周行;建武之朝,功臣不參于吏職。自三方未一,四海交爭;不遑文教, 唯尚武功。設(shè)官分職,罕以才授;班朝理人,乃由勛敘。莫非拔足行陣,出自勇夫。 學(xué)敩之道,既所不習(xí);政事之方,故亦無取。是非暗于在己,威福專于下吏。貪冒 貨賄,不知紀極;蠹政害民,實由于此。自今已后,諸授勛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 職事。庶遵彼更張,取類于調(diào)瑟;求諸名制,不傷于美錦。若吏部輒擬用者,御史 即宜糾彈。”冬十月戊寅,工部尚書宇文愷卒。十一月己卯,以宗女華容公主嫁于 高昌王。辛巳,光祿大夫韓壽卒。甲申,敗將宇文述、于仲文等除名為民,斬尚書 右丞劉士龍以謝天下。是歲,大旱疫,人多死,山東尤甚。密詔江、淮南諸郡,閱 視民間童女姿質(zhì)端麗者,每歲貢之。

  九年春正月丁丑,征天下兵,募民為驍果,集于涿郡。壬午,賊帥杜彥永、王 潤等陷平原郡,大掠而去。辛卯,置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以領(lǐng)驍果。 乙未,平原李德逸聚眾數(shù)萬,稱阿舅賊,劫掠山東。靈武白榆妄稱奴賊,劫掠牧馬; 北連突厥,隴右多被其患。遣將軍范貴討之,連年不能克。戊戌,大赦。己亥,遣 代王侑、刑部尚書衛(wèi)玄鎮(zhèn)京師。辛丑,以右驍衛(wèi)將軍李渾為右驍衛(wèi)大將軍。二月己 未,濟北人韓進洛聚眾數(shù)萬為群盜。壬午,復(fù)宇文述等官爵,又征兵討高麗。三月 丙子,濟北人孟海公起兵為盜,眾至數(shù)萬。丁丑,發(fā)丁男十萬城大興。戊寅,幸遼 東。以越王侗、工部尚書樊子蓋鎮(zhèn)東都。庚子,北海人郭方預(yù)聚徒為賊,自號盧公, 眾至三萬,攻陷郡城,大掠而去。夏四月庚午,車駕度遼。壬申,遣宇文述、楊義 臣趣平壤城。五月丁丑,熒惑入南斗。己卯,濟北人甄寶車聚眾萬余,寇掠城邑。 六月乙巳,禮部尚書楊玄感反于黎陽。丙辰,玄感逼東都。河南贊理裴弘策拒之, 反為賊所敗。戊辰,兵部侍郎斛斯政奔于高麗。庚午,上班師。高麗犯后軍,敕右 武衛(wèi)大將軍李景為后拒,遣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左候衛(wèi)將軍屈突通等馳傳發(fā)兵, 以討玄感。秋七月己卯,令所在發(fā)人城縣府驛。癸未,余杭人劉元進舉兵反,眾至 數(shù)萬。八月壬寅,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等破楊玄感于閿鄉(xiāng),斬之。余黨悉平。癸卯, 吳人硃燮、晉陵人管崇擁眾十萬余,自稱將軍,寇江左。甲辰,制驍果之家,蠲免 賦役。丁未,詔郡縣城去道過五里已上者,徙就之。戊申,制盜賊籍沒其家。乙卯, 賊帥陳瑱等三萬,攻陷信安郡。辛酉,司農(nóng)卿、光祿大夫、葛國公趙元淑以罪伏誅。 九月己卯,濟陰人吳海流、東海人彭孝才并舉兵為盜,眾數(shù)萬。庚辰,賊帥梁慧尚 聚眾四萬,陷蒼梧郡。甲午,車駕次上谷。以供費不給,上大怒,免太守虞荷等官。 丁酉,東陽人李三兒、向但子舉兵作亂,眾至萬余。閏月己巳,幸博陵。庚午,上 謂侍臣曰:“朕昔從先朝,周旋于此,年甫八歲。日月不居,倏經(jīng)三紀,追惟曩昔, 不可復(fù)希。”言未卒,流涕嗚咽。侍衛(wèi)者皆泣下沾襟。冬十月丁丑,賊帥呂明星率 眾數(shù)千圍東郡,武賁郎將費青奴擊斬之。乙酉,詔曰:“博陵昔為定州,地居沖要; 先王歷試所基,王化斯遠。故以道冠《豳風(fēng)》,義高姚邑。朕巡撫氓庶,爰屆茲邦, 瞻望郊廛,緬懷敬止。思所以宣播慶澤,覃被下人;崇紀顯號,式光令緒。可改博 陵為高陽郡,赦境內(nèi)死罪以下,給復(fù)一年。”于是召高祖時故吏,皆量才授職。壬 辰,以納言蘇威為開府儀同三司。硃燮、管崇推劉元進為天子,遣將軍吐萬緒、魚 俱羅討之,連年不能克。齊人孟讓、王薄等眾十余萬,據(jù)長白山,攻剽諸郡。清河 賊張金稱眾各數(shù)萬,勃海賊帥格謙,自號燕王,孫宣雅自號齊王,眾各十萬,山東 苦之。丁亥,以右候衛(wèi)將軍郭榮為右候衛(wèi)大將軍。十一月己酉,右候衛(wèi)將軍馮孝慈 討張金稱于清河,反為所敗,孝慈死之。十二月甲辰,車裂楊玄感弟朝散大夫積善 及黨與十余人,仍焚而揚之。丁亥,扶風(fēng)人向海明舉兵作亂,稱皇帝,建元白烏。 遣太仆卿楊義臣擊破之。

  十年春正月甲寅,以宗女為信義公主,嫁于突厥曷娑那可汗。二月辛未,詔百 寮議伐高麗,數(shù)日無敢言者。戊子,詔曰:“竭力王役,致身戎事,咸由徇義,莫 匪勤誠。委命草芥,暴骸原野;興言念之,每懷愍惻。往年問罪,將屆遼濱;廟算 勝略,具有進止。而諒昏兇,罔識成敗;高颎愎狠,本無智謀。臨三軍猶兒戲,視 人命如草芥;不遵成規(guī),坐貽撓退。遂令死亡者眾,不及埋藏。今宜遣使人,分道 收葬。設(shè)祭于遼西郡,立道場一所。恩加泉壤,庶弭窮魂之冤;澤及枯骨,用弘仁 者之惠。”辛卯,詔曰:

  黃帝五十二戰(zhàn),成湯二十七征,方乃德施諸侯,令行天下;盧芳小盜,漢祖尚 且親戎;隗囂余燼,光武猶自登隴。豈不欲除暴止戈,勞而后逸者哉。朕纂承寶業(yè), 君臨天下;日月所照,風(fēng)雨所沾;孰非我臣,獨隔聲教。蕞爾高麗,僻居荒裔;鴟 張狠噬,侮慢不恭;抄竊我邊垂,侵逼我城鎮(zhèn)。是以去歲出軍,問罪遼、碣;殪長 蛇于玄菟,戮封豕于襄平。扶余眾軍,風(fēng)馳電逝;追奔逐北,徑逾浿水。滄海舟楫, 沖賊腹心;焚其城郭,汙其宮室。高元伏钅質(zhì)泥首,送款軍門。尋請入朝,歸罪司 寇。朕以許其改過,乃詔班師。而長惡靡悛,宴安鴆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便 可分命六師,百道俱進。朕當親執(zhí)武節(jié),臨御諸軍;秣馬九都,觀兵遼水;順天誅 于海外,拯窮民于倒懸。征伐以正之;明德以誅之;止除元惡,余無所問。若有識 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機,翻然北首,自求多福。必其同惡相濟,抗拒王師,若火燎 原,刑茲無赦。有司便宜宣布,咸使知聞。

  丁酉,扶風(fēng)人唐弼舉兵反,眾十萬,推李弘為天子,自稱唐王。三月壬子,行 幸涿郡。癸亥,次臨渝宮。親御戎服,祃祭黃帝,斬叛軍者以釁鼓。夏四月辛未, 彭城賊張大彪聚眾數(shù)萬,保縣薄山為盜,遣榆林太守董純擊破斬之。甲午,車駕次 北平。五月庚子,詔舉郡孝悌廉潔各十人。壬寅,賊帥宋世謨陷瑯邪。庚申,延安 人劉迦論舉兵反,自稱皇王,建元大世。六月辛未,賊帥鄭文雅、林寶護等眾三萬, 陷建安郡,太守楊景祥死之。秋七月癸丑,車駕次懷遠鎮(zhèn)。乙卯,曹國遣使貢方物。 甲子,高麗遣使請降,囚送斛斯政。上大悅。八月己巳,班師。右衛(wèi)大將軍、左光 祿大夫鄭榮卒。冬十月丁卯,上至東都。己丑,還京師。十一月丙申,支解斛斯政 于金光門外。乙巳,有事于南郊。己酉,賊帥司馬長安破長平郡。乙卯,離石胡劉 苗王舉兵反,自稱天子,以其弟六兒為永安王,眾至數(shù)萬。將軍潘長文討之,不能 克。是月,賊帥王德仁擁眾數(shù)萬,保林慮山為盜。十二月壬申,上如東都,其日大 赦天下。戊子,入東都。庚寅,賊帥孟讓眾十余萬,據(jù)都梁宮。遣江都丞王世充擊 破之,盡虜其眾。

  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宴百寮。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傅越、烏 那曷、波臘吐火羅、俱慮建、忽論、靺鞨、訶多、沛汗、龜茲、疏勒、于闐、安國、 曹國、何國、穆國、畢、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國,并遣使朝貢。戊戌,武 賁郎將高建毗破賊帥顏宣政于齊郡,虜男女數(shù)千口。乙卯,大會蠻夷,設(shè)魚龍曼延 之樂,頒賜各有差。二月戊辰,賊帥楊仲緒等率眾萬余攻北平,滑公李景破斬之。 庚午,詔曰:“設(shè)險守國,著自前經(jīng);重門御暴,事彰往策。所以宅土寧邦,禁邪 固本。而近代戰(zhàn)爭,居人散逸,田疇無伍,郛郭不修。遂使游惰實繁,寇攘未息。 今天下平一,海內(nèi)晏如;宜令人悉城居,田隨近給。使強弱相容,力役兼濟;穿窬 無所厝其奸宄,雚蒲不得聚其逋逃。有司具為事條,務(wù)令得所。”丙子,王須拔反, 自稱漫天王,國號燕。賊帥魏刀兒自稱歷山飛,眾各十余萬,北連突厥,南寇趙。 三月丁酉,殺右驍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郕公李渾、將作監(jiān)光祿大夫李敏,并族滅其家。 癸卯,賊帥司馬長安破西河。己酉,幸太原,避暑汾陽宮。秋七月己亥,淮南人張 起緒舉兵為盜,眾至三萬。辛丑,光祿大夫、右御衛(wèi)大將軍張壽卒。八月乙卯,巡 北塞。戊辰,突厥始畢可汗率騎數(shù)十萬,謀襲乘輿;義成公主遣使告變。壬申,車 駕馳幸雁門。癸酉,突厥圍城,官軍頻戰(zhàn)不利。上大懼,欲率精騎潰圍而出;民部 尚書樊子蓋固諫,乃止。齊王暕以后軍保于崞縣。甲申,詔天下諸郡募兵。于是守 令各來赴難。九月甲辰,突厥解圍而去。丁未,曲赦太原、雁門死罪已下。冬十月 壬戌,上至于東都。丁卯,彭城人魏騏驎聚眾萬余為盜,寇魯郡。壬申,賊帥盧明 月聚眾十余萬,寇陳、汝間。東海賊李子通擁眾度淮,自號楚王,建元明政,寇江 都。十一月乙卯,賊帥王須拔破高陽郡。十二月戊寅,有大流星如斛,墜明月營, 破其沖車。庚辰,詔民部尚書樊子蓋發(fā)關(guān)中兵,討絳郡賊敬盤陁、柴保昌等,經(jīng)年 不能克。譙郡人硃粲擁眾數(shù)十萬寇荊、襄,僭稱楚帝,建元昌達。漢南諸郡,多為 所陷焉。

  十二年春正月甲午,雁門人翟松柏起兵于靈丘,眾至數(shù)萬,轉(zhuǎn)攻傍縣。二月己 未,真臘遣使貢方物。甲子夜,有二大鳥似雕,飛入大業(yè)殿,止于御幄,至明而去。 癸亥,東海賊盧公暹率眾萬余,保于蒼山。夏四月丁巳,顯陽門災(zāi)。癸亥,魏刀兒 所部將甄翟兒號歷山飛,眾十萬,轉(zhuǎn)寇太原。將軍潘長文討之,反為所敗,長文死 之。五月丙戌朔,日有蝕之,既。癸巳,大流星殞于吳郡,為石。壬午,上于景華 宮征求螢火,得數(shù)斛,夜出游山而放之,光遍巖谷。秋七月壬戌,民部尚書、光祿 大夫、濟北公樊子蓋卒。甲子,幸江都宮,以越王侗、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 都、檢校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wèi)將軍皇甫無逸、右司郎盧楚等總留守事。奉信郎崔 民象以盜賊充斥,于建國門表諫不宜巡幸。上大怒,先解其頤,乃斬之。戊辰,馮 翊人孫華自號總管,舉兵為盜。高涼通守洗寶徹舉兵作亂,嶺南溪洞多應(yīng)之。己巳, 熒惑守羽林,月余乃退。車駕次汜水,奉信郎王愛仁以盜賊日盛,諫上,請還西京。 上怒,斬之而行。八月乙巳,賊帥趙萬海眾數(shù)十萬,自恆山寇高陽。壬子,有大流 星如斗,出王良、閣道,聲如壞墻。癸丑,大流星如甕,出羽林。九月丁酉,東海 人杜伏威、揚州沈覓敵等作亂,眾至數(shù)萬,右御衛(wèi)將軍陳棱擊破之。戊午,有二枉 矢,出北斗魁,委曲蛇形,注于南斗。壬戌,安定人荔非世雄殺臨涇令,舉兵作亂, 自號將軍。冬十月己丑,開府儀同三司、左翊衛(wèi)大將軍、光祿大夫、許公宇文述薨。 十二月癸未,鄱陽賊操天成舉兵反,自號元興王,建元始興,攻陷豫章郡。乙酉, 以右翊衛(wèi)大將軍來護為開府儀同三司,行左翊衛(wèi)大將軍。壬辰,鄱陽人林士弘自稱 皇帝,國號楚,建元太平。攻陷九江、廬陵郡。唐公破甄翟兒于西河,虜男女千口。

  十三年春正月壬子,齊郡賊杜伏威率眾度淮,攻陷歷陽郡。丙辰,勃海賊竇建 德設(shè)壇于河間之樂壽,自稱長樂王,建元丁丑。辛巳,賊帥徐圓郎率眾數(shù)千破東平 郡。弘化人到GC成聚眾萬余人為盜,傍郡苦之。二月壬午,朔方人梁師都殺郡丞 唐世宗,據(jù)郡反,自稱大丞相。遣銀青光祿大夫張世隆擊之,反為所敗。戊子,賊 帥王子英破上谷郡。己丑,馬邑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舉兵作亂,北連突厥, 自稱定楊可汗。庚寅,賊帥李密、翟讓等陷興洛倉。越王侗遣武賁郎將劉長恭、光 祿少卿房崱擊之,反為所敗,死者十五六。庚子,李密自號魏公,稱元年;開倉以 賑群盜,眾至數(shù)十萬。河南諸郡,相繼皆陷焉。壬寅,劉武周破武賁郎將王智辯于 桑乾鎮(zhèn),智辯死之。三月戊午,廬江人張子路舉兵反,遣右御衛(wèi)將軍陳稜討平之。 丁丑,賊帥李通德眾十萬寇廬江,左屯衛(wèi)將軍張鎮(zhèn)州擊破之。夏四月癸未,金城校 尉薛舉率眾反,自稱西秦霸王,建元秦興。攻陷隴右諸郡。己丑,賊帥孟讓夜入東 都外郭,燒豐都市而去。癸巳,李密陷迥洛東倉。丁酉,賊帥房憲伯陷汝陰郡。是 月,光祿大夫武賁郎將裴仁基、淮陽太守趙佗等,并以眾叛歸李密。五月辛酉夜, 有流星如甕,墜于江都,甲子,唐公起義師于太原。丙寅,突厥數(shù)千寇太原,唐公 擊破之。秋七月壬子,熒惑守積尸。丙辰,武威人李軌舉兵反,攻陷河曲諸郡,自 稱涼王,建元安樂。八月辛巳,唐公破武牙郎將宋老生于霍邑,斬之。九月己丑, 帝括江都人女、寡婦以配從兵。是月,武陽郡丞元寶藏以郡叛歸李密,與賊帥李文 相攻陷黎陽倉。彗星見于營室。冬十月丁亥,太原陽世洛聚眾萬余人。寇掠城邑。 丙申,羅令蕭銑以縣反,鄱陽人董景珍以郡反,迎銑于羅縣,號為梁王,攻陷傍郡。 戊戌,武賁郎將高毗敗濟北郡賊甄寶車于監(jiān)山。十一月丙辰,唐公入京師。辛酉, 遙尊帝為太上皇,立代王侑為帝,改元義寧。上起宮丹楊,將遜于江左。有烏鵲來 巢幄帳,驅(qū)不能止。熒惑犯太微。有石自江浮入于楊子,日光四散如流血,上甚惡 之。二年三月,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武賁郎將司馬德戡、元禮、監(jiān)門直閣裴虔通、 將作少監(jiān)宇文智及、武勇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景、內(nèi)史舍人元敏、符璽郎李覆、 牛方裕、千牛左右李孝本、弟孝質(zhì)、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yī)正張 愷等,以驍果作亂,入犯宮闈。上崩于溫室,時年五十。蕭后令宮人撤床簀為棺, 以埋之。化及發(fā)后,右御衛(wèi)將軍陳稜奉梓宮于成象殿,葬吳公臺下。發(fā)斂之始,容 貌若生,眾咸異之。大唐平江南之后,改葬雷塘。

  初,上自以蕃王,次不當立,每矯情飾行,以釣虛名,陰有奪宗之計。時高祖 雅重文獻皇后,而性忌妾媵;皇太子勇內(nèi)多嬖幸,以此失愛。帝后庭有子皆不育之, 示無私寵,取媚于后。大臣用事者,傾心與交。中使至第,無貴賤,皆曲承顏色, 申以厚禮。婢仆往來者,無不稱其仁孝。又常私入宮掖,密謀于文獻后。楊素等因 機構(gòu)扇,遂成廢立。自高祖大漸暨諒闇之中,蒸淫無度。山陵始就,即事巡游。以 天下承平日久,士馬全盛。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乃盛理宮室,窮極侈靡。召募 行人,分使絕域。諸蕃至者,厚加禮賜;有不恭命,以兵擊之。盛興屯田于玉門、 柳城之外。課天下富室分道市武馬,疋直十余萬。富強坐是而凍餒者,十家而九。 性多詭譎。。所幸之處,不欲人知;每幸之所,輒數(shù)道置頓。四海珍羞殊味,水陸 必備焉。求市者無遠不至。郡縣官人,競為獻食;豐厚者進擢,疏儉者獲罪。奸吏 侵漁,內(nèi)外虛竭;頭會箕斂,人不聊生。于時,軍國多務(wù),日不暇給。帝方驕怠, 惡聞?wù)拢辉┣焕恚嗾埡睕Q。又猜忌臣下,無所專任。朝臣有不合意者,必構(gòu) 其罪而族滅之。高颎、賀若弼先皇心膂,參謀帷幄;張衡、李金才籓邸惟舊,績著 經(jīng)綸。惡其直道,忌其正義;求其無形之罪,加以丹頸之戮。其余事君盡禮,謇謇 匪躬;無辜無罪,橫受夷戮者,不可勝紀。政刑弛紊,賄貨公行,莫敢有言,道路 以目。六軍不息,百役繁興;行者不歸,居者失業(yè);人饑相食,邑落為墟,上弗之 恤也。東西行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費不給,逆收數(shù)年之賦。所至,唯與后宮流連 耽湎,惟日不足。招迎姥媼,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與宮人穢亂。不軌不遜, 以為娛樂。區(qū)宇之內(nèi),盜賊蜂起;劫掠從官,屠陷城邑。近臣互相掩蔽,皆隱賊數(shù), 不以實對。或有言賊多者,輒大被詰責(zé)。各求茍免,上下相蒙。每出師徒,敗亡相 繼。戰(zhàn)士盡力,不加賞賜;百姓無辜,咸受屠戮。蒸庶積怨,天下土崩;至于就禽, 而猶未之寤也。

  恭皇帝諱侑,元德太子之子也。母曰韋妃。性聰敏,有氣度。大業(yè)三年,立為 陳王。后數(shù)載,徙為代王。及煬帝親征遼東,令于京師總留事。十一年,從幸晉陽, 拜太原太守,尋鎮(zhèn)京師。義兵入長安,尊煬帝為太上皇,奉帝纂業(yè)。

  義寧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于大興殿。詔曰:“王道喪亂,天步不康; 屬之于朕,逢此百罹。襁褓之歲,夙遭憫兇;孺子之辰,太上播越。興言感動,實 疚于懷。太尉唐公,膺期作宰,糾合義兵,翼戴皇室。爰奉明詔,弼予幼沖,顯命 光臨,天威咫尺。對揚尊號,悼心失圖;一人在遠,三讓不遂;僶勉南面,厝身無 所。茍利社稷,莫敢或違;俯從群議,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業(yè)十三年為義 寧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辟罪已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 限。”甲子,以光祿大夫、大將軍、太尉唐公為假黃鉞、使持節(jié)、大都督內(nèi)外諸軍 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丙寅,詔曰:“朕惟孺子,未出深宮;太上遠巡, 追蹤穆滿。時逢多難,委當尊極;辭不獲免,恭己臨朝。若涉大川,罔知所濟;民 之情偽,曾未之聞。賴股肱戮力,上宰賢良;匡佐沖人,輔其不逮。軍國機務(wù),事 無大小;文武設(shè)官,位無貴賤;憲章賞罰,咸歸相府。庶績其凝,責(zé)成斯屬。”己 巳,以唐王子隴西公建成為唐國世子;敦煌公為京兆尹,改封秦公;元吉為齊公。 太原置鎮(zhèn)北府。乙亥,張掖康老和舉兵反。十二月癸未,薛舉自稱天子,寇扶風(fēng), 秦公為元帥擊破之。丁亥,桂陽人曹武徹舉兵反,建元通圣。丁酉,義師禽驍衛(wèi)大 將軍屈突通于閿鄉(xiāng)。乙巳,賊帥張善安陷廬江郡。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唐王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 壬戌,將軍王世充為李密所敗,河內(nèi)通守孟善誼、武賁郎將王辯、楊威、劉長恭、 梁德、董智通皆死之。庚戌,河陽郡尉獨孤武都降于李密。三月丙辰,右屯衛(wèi)將軍 宇文化及弒太上皇于江都宮。右御衛(wèi)將軍獨孤盛死之。齊王暕、趙王杲、燕王倓、 右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協(xié)、內(nèi)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給事郎許善心皆遇害。化 及立秦王浩為帝,自稱大丞相,朝士文武,皆受其官爵。光祿大夫宿公麥才、折沖 郎將朝請大夫沈光同謀討賊,夜襲化及營,反為所害。戊辰,詔唐王備九錫之禮, 加璽紱、遠游冠、綠綟綬,位在諸侯王上。唐國置丞相已下,一依舊式。五月乙巳 朔,詔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金根車,駕備五時副車,置旄頭 云罕車;舞八佾,設(shè)鐘虞宮縣。王后、王子、王女爵命之號,一遵舊典。戊午,詔 曰:“天禍隋國,大行太上皇遇盜江都。憫予小子,哀號永感,仰惟荼毒,仇復(fù)靡 申。相國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東征西怨。總九合于一匡,決百勝 于千里。糾率夷夏,大庇氓黎;保義朕躬,繄王是賴。德侔造化,功格蒼旻;兆庶 歸心,歷數(shù)斯在;屈為人臣,載違天命。當今九服崩離,三靈改卜,大運去矣,請 避賢路。私僮命駕,須歸籓國。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廢,豈期如是。庶憑 稽古之圣,以誅四兇;幸值惟新之恩,預(yù)充三恪。雪冤恥于皇祖,守禋祀為孝孫; 朝聞夕殞,及泉無恨。今遵故事,遜于舊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 上尊號。若釋重負,感泰兼懷。假手真人,俾除丑逆。”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 不得以聞。是日,上遜位于大唐。以為酅國公。武德二年夏五月崩,時年十五。

  史臣曰:煬帝爰在弱齡,早有志尚,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 績。于是矯情飾貌,肆厥奸回,故得獻后鐘心,文皇革慮。天方肇亂,遂升儲兩。 踐峻極之榮基,承丕顯之休命。地廣三代,威振八纮。單于頓顙,越常重譯。赤仄 之泉,流溢于都內(nèi);紅腐之粟,充積于塞下。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狹殷 周之制度,尚秦漢之規(guī)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內(nèi)懷險躁,外示凝簡。盛冠服以 塞其奸,除諫官以掩其過。淫荒無度,法令滋彰;教絕四維,刑參五虐。誅鋤骨肉, 屠劓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莫聞其罪。驕怒之兵屢動,土木之功不息。頻 出朔方,三駕遼左。旌旗萬里,征稅百端。猾吏侵漁,人弗堪命。乃急令暴賦以擾 之,嚴刑峻法以臨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內(nèi)騷然,無聊生矣。俄而玄感肇黎 陽之亂,匈奴有雁門之圍。天子方棄中土,遠之揚、越。奸宄乘釁,強弱相陵;關(guān) 梁閉而不通,皇輿往而莫返。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流離道路,轉(zhuǎn)死溝壑,十 七八焉。于是相聚雚蒲,蝟毛而起。大則跨州連郡,稱帝稱王;小則千百為群,攻 城剽邑。流血成川澤,死人如亂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并 為糜鹿之場;惵惵黔黎,俱充蛇豕之餌。四方萬里,簡書相續(xù)。猶謂鼠竊狗盜,不 足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亂。振蜉蝣之羽,窮長夜之樂。土崩魚爛,貫盈惡稔。 普天之下,莫匪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終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萬乘之尊, 死于疋夫之手。億兆靡感恩之士,九牧無勤王之師。子弟同就誅夷,體骨棄而莫掩。 社稷顛隕,本枝殄絕。自肇有書契,以迄于茲,宇宙崩離,生靈涂炭,喪身滅國, 未有若斯之甚也。《書》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傳》曰: “吉兇由人,妖不妄作。”又曰:“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觀隋室之存亡,斯 言有征矣。恭帝年在幼沖,遭家金難。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盜螽起,豺狼塞路; 南巢遂往,流彘不歸。既鐘百六之期,躬踐數(shù)終之運,謳歌有屬,笙鐘變響。雖欲 不遵堯、舜之跡,庸可得乎。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