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舊唐書_列傳卷三十二部分譯文

查閱典籍:《舊唐書》——「舊唐書·列傳卷三十二」原文

  許敬宗,杭州新城人,是隋代禮部侍郎許善心的兒子。他的先祖從高陽南渡,世代在江左為官。敬宗年幼時擅長寫文章,被薦舉為秀才,朝廷授任敬宗為淮陽郡司法書佐,不久在謁臺值班,奏通事舍人事。宇文化及在江都反叛殺君,敬宗的父親善心被宇文化及殺害,敬宗流落輾轉(zhuǎn)投奔了李密,李密任命敬宗為元帥府記室,與魏征一起掌管文書。武德初年,授官文書委任他為漣州別駕。太宗聽到他的名聲,把敬宗召補(bǔ)秦王府學(xué)士。貞觀八年(634),歷授著作郎,兼修國史,升遷為中書舍人。貞觀十年(636),文德皇后去世,百官披麻戴孝,率更令歐陽詢狀貌丑陋異常,眾官中有人用手指點他,敬宗見到他的樣子大笑,被御史揭發(fā),于是降職為洪州都督府司馬。接著遷任給事中,兼修撰國史。貞觀十七年(643),因為修成《武德、貞觀實錄》,朝廷封敬宗為高陽縣男,賜物八百段,代理檢校黃門侍郎。高宗住在東宮,敬宗遷任太子右庶子。貞觀十九年(645),太宗親自出征攻打高麗,皇太子留守定州處理國政,敬宗與高士廉等一起執(zhí)掌機(jī)密的要政。中書令岑文本死在行所,朝廷令敬宗憑借本官的身份檢校中書侍郎。太宗在駐蹕山下摧毀了遼賊,敬宗站在太宗馬前接受圣旨起草詔書,詞藻文采非常華麗,深受太宗的贊賞。

  這以前,太子承乾與侯君集、漢王李元昌一起謀圖魏王李泰,事情敗露,詔令廢承乾為庶人,朝中官僚大多被削職,很久都沒有按等級次第來進(jìn)職或獎功。敬宗上表說:“我聽說先王小心刑罰,是致力于慎用刑法;先哲寬厚仁慈,義在于寬赦過失。圣人的道理,沒有不崇尚這個道理的。我私下看到廢除的官僚,五品以上,除去名籍廢棄驅(qū)逐,很經(jīng)歷了一些年。然而庶人在從前的歲月里,身處在不疑之地,包藏違亂逆反之心,暗地勾結(jié)官吏,所參與的奸詐陰謀,多牽連宗族親屬。禍患發(fā)生在意料之外,不能防患于開始,宮內(nèi)官僚,遠(yuǎn)沒有涉及參與。現(xiàn)在卻是投鼠忌器,除惡牽連到有關(guān)的人,誰說不會有冤屈?焚山毀玉,接近等同于遷怒。俯首重溫祖先的制度,舊例有可以赦免的。從前吳國的諸侯大夫爰絲不因為劉氵鼻謀反而受牽連;昌邑中尉王吉因忠直勸諫才得免死罪。譬如欒布,就是因為哭祭彭越而做官;比方田叔,跟隨張敖而赴死如歸。君主因為兇暴忤逆,使他陷入誅滅絕境;臣子因為賢良,使他蒙受取用提拔。一一地觀察從前的朝代,這一類情況特別多;近的有隋,又遵從這個道理。楊勇被廢黜,罪過僅僅加給善于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李綱的黨徒,都不干涉刑法綱紀(jì)。古今裁斷量度使它折衷,史籍稱為美談。而現(xiàn)在張玄素、令狐德..、趙弘智、裴宣機(jī)、肖鈞等人,一起磨礪道德情操,在當(dāng)朝有美好的聲望;經(jīng)義明白清楚品行美好,傳播美名于天下。有的因為直言而遭受杖刑,有的因為意見相抵觸而被猜疑,現(xiàn)在只因他們同是廢太子的僚屬,便不加區(qū)分地與奸佞之徒一起遭到朝廷法令的處罰,恐怕有傷于王道的弘揚(yáng)。”因此張玄素等逐漸得到朝廷分級進(jìn)用。

  貞觀二十一年(647),敬宗加封為銀青光祿大夫。

  高宗即位后,敬宗代于志寧為禮部尚書。敬宗把女兒嫁給少數(shù)民族部族之長馮盎的兒子,收納了很多金銀珠寶,被有司揭發(fā),降任鄭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入京任衛(wèi)尉卿,擔(dān)任弘文館學(xué)士,兼修國史。永徽六年(655),重新拜為禮部尚書。高宗準(zhǔn)備廢掉王皇后,而冊立武昭儀,敬宗特別贊成這個主張。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一起直言進(jìn)諫,觸犯了高宗的旨意,敬宗與李義府暗中設(shè)計加以陷害,使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一起流放到嶺外,直至處死。

  顯慶元年(656),敬宗擔(dān)任太子賓客,不久冊授侍中,監(jiān)修國史。顯慶三年(658),晉封為郡公,不久朝廷追贈他父親許善心為冀州刺史。高宗因在古長安城游覽,問侍臣說:“朕看故城舊基,宮室像是與百姓雜居在一起,從秦、漢以來,幾代都是這樣的嗎?”敬宗回答說“:秦代都城咸陽,城郭相連橫跨渭水,所以說‘渭水貫穿都城,而像是天河’。到漢惠帝時才筑這個城,那以后苻堅、姚萇、后周都把這里做都城。”皇帝又問“:昆明池是漢武帝什么年間開鑿?”敬宗回答說:“武帝派使者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友好交往,而被昆明滇池阻絕,當(dāng)時想攻打昆明國,因此借鎬池的舊澤,憑它通過滇池,用來練習(xí)水戰(zhàn),這是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的事。”高宗因此命令敬宗與弘文館學(xué)士一一考查秦漢以來歷代宮室處所,上奏朝廷。當(dāng)年敬宗又代理李義府任中書令,受朝廷的信任恩遇之厚,在當(dāng)朝沒有人可以相比。

  龍朔二年(662),敬宗依照新的法令改為右相,擔(dān)任光祿大夫。龍朔三年(663),冊封為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并依舊監(jiān)修國史。乾封初年,由于敬宗年老,不能步行,朝廷特令敬宗與司空李責(zé)力每次入朝晉見那天各乘小馬進(jìn)禁門到內(nèi)省。

  敬宗自從掌管國史,記事曲從迎合、曲直不正。當(dāng)初,虞世基與敬宗的父親許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殺害,封德彝當(dāng)時為內(nèi)史舍人,完全看到了當(dāng)時的情況,因此對人說:“虞世基被誅殺,世南伏地而行請求替兄受死,善心被處死,敬宗手舞足蹈用來求生。”人們以此為話柄,敬宗非常怨恨這件事,到了為德彝立傳的時候,大肆強(qiáng)加他的罪惡。敬宗女兒嫁給左監(jiān)門大將軍錢九隴,其人本來是皇家的奴隸,敬宗貪圖財物與他聯(lián)姻,于是為九隴曲意陳述他的門閥,給他妄加功績,并把他提升到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同卷。敬宗為兒子娶尉遲寶琳的孫女為妻,得到很多賄賂的財物,到做寶琳的父親尉遲敬德的傳時,完全為他隱去各種過失罪過。太宗做《威鳳賦》用來賜給長孫無忌,敬宗做傳時卻改寫是賜給尉遲敬德。白州人龐孝泰,是少數(shù)民族部落首領(lǐng)中的平庸之輩,率兵跟隨出征高麗,高麗知道他懦弱,襲敗了龐孝泰。敬宗又收納了他的珍貴物品,做傳時說他屢次打敗賊眾,斬殺俘獲敵賊數(shù)萬人,漢將中驍勇強(qiáng)健的,只有蘇定方與龐孝泰了,曹繼叔、高伯英都在他們之下。虛假美化與隱匿丑惡到了這個程度。起初,高祖、太宗兩朝的實錄,其中由敬宗所撰寫的,很多都是詳細(xì)、真實的,敬宗又總是以自己的愛憎曲意進(jìn)行刪改,評論群言尤其是這樣。然而從貞觀以來,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累壁》、《瑤山玉彩》、《姓氏錄》、《新禮》,敬宗都總攬其事,前后所得賞賜,多得記也記不清。

  敬宗好色無度。他的長子許昂很有文才,歷任太子舍人的職務(wù),許昂的母親裴氏很早就去世了。裴氏的婢女有姿色,敬宗寵愛她,讓她做繼室,假姓虞氏。許昂平素與她私通,以下淫上一直通奸。敬宗發(fā)怒廢黜了虞氏,加給許昂以不孝的罪名,上奏朝廷請求把許昂流放到嶺外。顯慶年間,上表請求朝廷讓許昂回來,任虔化縣令,不久就去世了。咸亨元年(670),敬宗上表請求辭官退休,皇帝的詔令聽任他退休,依舊擔(dān)任特進(jìn),俸祿照舊。咸亨三年(672),敬宗去世,終年八十一歲。高宗為他舉哀,三天停止上朝,詔令文武百官到敬宗的府第去哭喪,冊封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揚(yáng)州大都督,準(zhǔn)許他陪葬在昭陵。敬宗有文集八十卷。

  太常準(zhǔn)備給敬宗定謚號,博士袁思古建議說:“敬宗的地位憑借才能上升,歷來處于清的等第,然而他讓長子離棄到荒郊遠(yuǎn)地,把女兒嫁給蠻夷的部落。聞《詩》學(xué)《禮》,行事卻斷絕在子承父教;納采問名,只聞名于貪污納賄。白玉就此玷污,有礙于清凈無為的境界,為死者立謚的制度,應(yīng)當(dāng)依據(jù)事實賜予。按照謚法‘名與實不合叫作繆’,請賜敬宗謚號為繆。”敬宗的孫子太子舍人許彥伯受不了這種羞辱,與袁思古產(chǎn)生很大的忿恨爭執(zhí),又聲稱思古與許氏家族從前有猜忌仇怨,請求更換謚官。太常博士王福..評論是非說:“謚號,是給死者以尊榮之禮的稱號,得失謚號在一朝,榮辱卻流傳千載。假如謚官與許氏有仇怨是事實,那么應(yīng)當(dāng)依據(jù)法度推究衡量;如果定謚沒有虧損正直之道,道理是不能迫使改變的,他人的職守是不可越犯的,反復(fù)無常不專一,用什么來宣說禮法?福..愧居官位,不是自身的緣故。如果順從氣勢迎合心意,背棄正直之道,趨向偏邪,更是使朝廷頒發(fā)的法令空設(shè),人們將說禮院無人,用什么激勵發(fā)揚(yáng)正道,回視同在朝班的同事!請依照思古對謚號的意見來決定。”戶部尚書戴至德對福..說“:高陽公受朝廷這樣的信任和恩遇,為什么定謚號為繆?”福..回答說“:從前晉朝司空何曾去世,太常博士給他定謚號為繆丑公。何曾既忠心又孝道,僅僅因為日食萬錢,所以貶為繆丑。況且敬宗忠孝都不及何曾,食欲性欲上的過失,超過了何氏,而謚他為繆,不負(fù)于許氏。”當(dāng)時朝廷又詔令尚書省五品以上重新評議,禮部尚書楊思敬建議說:“按照謚法‘已經(jīng)有過失能夠改叫作恭,請定謚為恭。”朝廷下詔依從了他的建議。

  許彥伯,是許昂的兒子,始任著作郎。敬宗晚年的文筆,多讓彥伯代做。又聽信婢妾的讒言,奏請朝廷把彥伯流放到嶺外,后遇到赦免回家,任太子舍人,彥伯早逝,有文集十卷。

  ○許敬宗 李義府 少子湛

  許敬宗,杭州新城人,隋禮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陽南渡,世仕江左。敬 宗幼善屬文,舉秀才,授淮陽郡司法書佐,俄直謁者臺,奏通事舍人事。江都之難, 善心為宇文化及所害。敬宗流轉(zhuǎn),投于李密,密以為元帥府記室,與魏徵同為管記。 武德初,赤牒擬漣州別駕。太宗聞其名,召補(bǔ)秦府學(xué)士。貞觀八年,累除著作郎, 兼修國史,遷中書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歐陽詢狀貌丑異, 眾或指之,敬宗見而大笑,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馬。累遷給事中,兼修 國史。十七年,以修《武德》、《貞觀實錄》成,封高陽縣男,賜物八百段,權(quán)檢 校黃門侍郎。高宗在春宮,遷太子右庶子。十九年,太宗親伐高麗,皇太子定州監(jiān) 國,敬宗與高士廉等共知機(jī)要。中書令岑文本卒于行所,令敬宗以本官檢校中書侍 郎。太宗大破遼賊于駐蹕山,敬宗立于馬前受旨草詔書,詞彩甚麗,深見嗟賞。先 是,庶人承乾廢黜,宮僚多被除削,久未收敘。敬宗上表曰:“臣聞先王慎罰,務(wù) 在于恤刑,往哲寬仁,義在于宥過。圣人之道,莫尚于茲。竊見廢官,五品以上, 除名棄斥,頗歷歲時。但庶人疇昔之年,身處不疑之地,苞藏悖逆,陰結(jié)宰臣,所 預(yù)奸謀,多連宗戚。禍生慮表,非可防萌,宮內(nèi)官僚,迥無關(guān)預(yù)。今乃投鼠及器, 孰謂無冤?焚山毀玉,稍同遷怒。伏尋先典,例有可原。昔吳國陪臣,則爰絲不坐 于劉濞;昌邑中尉,則王吉免緣于海昏。譬諸欒布,乃策名于彭越;比乎田叔,亦 委質(zhì)于張敖。主以兇逆,陷其誅夷;臣以賢良,荷彼收擢。歷觀往代,此類尤多。 近者有隋,又遵斯義。楊勇之廢,罪止加于佞人,李綱之徒,皆不預(yù)于刑網(wǎng)。古今 裁其折衷,史籍稱為美談。而今張玄素、令狐德棻、趙弘智、裴宣機(jī)、蕭鈞等,并 砥節(jié)勵操,有雅望于當(dāng)朝;經(jīng)明行修,播令名于天下。或以直言而遭箠撲,或以忤 意而見猜嫌,一概雷同,并罹天憲,恐于王道,傷在未弘。”由是玄素等稍得敘用。 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

  高宗嗣位,代于志寧為禮部尚書。敬宗嫁女與蠻酋馮盎之子,多納金寶,為有 司所劾,左授鄭州刺史。永徽三年,入為衛(wèi)尉卿,加弘文館學(xué)士,兼修國史。六年, 復(fù)拜禮部尚書,高宗將廢皇后王氏而立武昭儀,敬宗特贊成其計。長孫無忌、褚遂 良、韓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與李義府潛加誣構(gòu),并流死于嶺外。顯慶元年,加太 子賓客,尋冊拜侍中,監(jiān)修國史。三年,進(jìn)封郡公,尋贈其父善心為冀州刺史。高 宗因于古長安城游覽,問侍臣曰:“朕觀故城舊基,宮室似與百姓雜居,自秦、漢 已來,幾代都此?”敬宗對曰:“秦都咸陽,郭邑連跨渭水,故云‘渭水貫都,以 象天河。’至漢惠帝始筑此城,其后苻堅、姚萇、后周并都之。”帝又問:“昆明 池是漢武帝何年中開鑿?”敬宗對曰:“武帝遣使通西南夷,而為昆明滇池所閉, 欲伐昆明國,故因鎬之舊澤,以穿此池,用習(xí)水戰(zhàn),元狩三年事也。”帝因令敬宗 與弘文館學(xué)士具檢秦、漢已來歷代宮室處所以奏。其年,代李義府為中書令,任遇 之重,當(dāng)朝莫比。龍朔二年,從新令改為右相,加光祿大夫。三年,冊拜太子少師、 同東西臺三品,并依舊監(jiān)修國史。乾封初,以敬宗年老,不能行步,特令與司空李 勣,每朝日各乘小馬入禁門至內(nèi)省。

  敬宗自掌知國史,記事阿曲。初,虞世基與敬宗父善心同為宇文化及所害,封 德彝時為內(nèi)史舍人,備見其事,因謂人曰:“世基被誅,世南匍匐而請代;善心之 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為口實,敬宗深銜之,及為德彝立傳,盛加其罪惡。 敬宗嫁女與左監(jiān)門大將軍錢九隴,本皇家隸人,敬宗貪財與婚,乃為九隴曲敘門閥, 妄加功績,并升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同卷。敬宗為子娶尉遲寶琳孫女為妻,多得賂 遺,及作寶琳父敬德傳,悉為隱諸過咎。太宗作《威鳳賦》以賜長孫無忌,敬宗改 云賜敬德。白州人龐孝泰,蠻酋凡品,率兵從征高麗,賊知其懦,襲破之。敬宗又 納其寶貨,稱孝泰頻破賊徒,斬獲數(shù)萬。漢將驍健者,唯蘇定方與龐孝泰耳,曹繼 叔、劉伯英皆出其下。虛美隱惡如此!初,高祖、太宗兩朝實錄,其敬播所修者, 頗多詳直,敬宗又輒以己愛憎曲事刪改,論者尤之。然自貞觀已來,朝廷所修《五 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 《累璧》、《瑤山玉彩》《姓氏錄》、《新禮》,皆總知其事,前后賞賚,不可勝 紀(jì)。敬宗好色無度。其長子昂頗有才藻,歷位太子舍人。母裴氏早卒。裴侍婢有姿 色,敬宗嬖之,以為繼室,假姓虞氏。昂素與通,烝之不絕,敬宗怒黜虞氏,加昂 以不孝,奏請流于嶺外。顯慶中,表乞昂還,除虔化令,尋卒。咸亨元年,抗表乞 骸骨,詔聽致仕,仍加特進(jìn),俸祿如舊。三年薨,年八十一。高宗為之舉哀,廢朝 三日,詔文武百官就第赴哭,冊贈開府儀同三司、揚(yáng)州大都督,陪葬昭陵。文集八 十卷。太常將定謚,博士袁思古議曰:“敬宗位以才升,歷居清級,然棄長子于荒 徼,嫁少女于夷落。聞《詩》學(xué)《禮》,事絕于趨庭;納采問名,唯聞于黷貨。白 圭斯玷,有累清塵,易名之典,須憑實行。按謚法‘名與實爽曰繆’,請謚為‘繆’。” 敬宗孫、太子舍人彥伯不勝其恥,與思古大相忿競,又稱思古與許氏先有嫌隙,請 改謚官。太常博士王福畤議曰:“謚者,飾終之稱也,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若使 嫌隙是實,即合據(jù)法推繩;如其不虧直道,義不可奪,官不可侵。二三其德,何以 言禮?福畤忝當(dāng)官守,匪躬之故。若順風(fēng)阿意,背直從曲,更是甲令虛設(shè),將謂禮 院無人,何以激揚(yáng)雅道,顧視同列!請依思古謚議為定。”戶部尚書戴至德謂福畤 曰:“高陽公任遇如此,何以定謚為‘繆’?”答曰:“昔晉司空何曾薨,太常博 士秦秀謚為繆丑公。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萬錢,所以貶為繆丑。況敬宗忠孝不 逮于曾,飲食男女之累,有逾于何氏,而謚之為‘繆’,無負(fù)于許氏矣。”時有詔 令尚書省五品已上重議,禮部尚書袁思敬議稱:“按謚法‘既過能改曰恭’,請謚 曰‘恭’。”詔從其議。彥伯,昂之子,起家著作郎。敬宗末年文筆,多令彥伯代 作。又納婢妾讒言,奏流于嶺表,后遇赦得還,除太子舍人。早卒,有集十卷。

  李義府,瀛州饒陽人也。其祖為梓州射洪縣丞,因家于永泰。貞觀八年,劍南 道巡察大使李大亮以義府善屬文,表薦之。對策擢第,補(bǔ)門下省典儀。黃門侍郎劉 洎、侍書御史馬周皆稱薦之,尋除監(jiān)察御史。又敕義府以本官兼侍晉王。及升春宮, 除太子舍人,加崇賢館直學(xué)士,與太子司議郎來濟(jì)俱以文翰見知,時稱來、李。義 府嘗獻(xiàn)《承華箴》,其辭曰:

  邃初冥昧,元氣氤氳。二儀始闡,三才既分。司乾立宰,出《震》為君。化昭 淳樸,道映典墳。功成揖讓,事極華、勛。肇興夏啟,降及姬文。咸資繼德,永樹 高芬。百代沿襲,千齡奉圣。粵若我后,丕承寶命。允穆三階,爰齊七政。時雍化 洽,風(fēng)移俗盛。載崇國本,式延家慶。《震》維標(biāo)德,《離》警體正。寄切宗祧, 事隆監(jiān)撫。思皇茂則,敬詢端輔。業(yè)光啟、誦,藝優(yōu)干羽。九載崇儒,三朝問豎, 歷選儲儀,遺文在斯。望試登俎,高諭喬枝。俯容思順,非禮無施。前修盛業(yè),來 哲通規(guī)。飭躬是蹈,則叡問風(fēng)馳;立志或爽,則玄猷日虧。無恃尊極,修途難測; 無恃親賢,失德靡全。勿輕小善,積小而名自聞;勿輕微行,累微而身自正。佞諛 有類,邪巧多方。其萌不絕,其害必彰。監(jiān)言斯屏,儲業(yè)攸昌。竊惟令嗣,有殊前 事。雖以貴以賢,而非長非次。皇明眷德,超倫作貳。匪懋聲華,莫酬恩異。匪崇 徽烈,莫符天志。勉之又勉,光茲守器。下臣司箴,敢告近侍。

  太子表上其文,優(yōu)詔賜帛四十匹,又令預(yù)撰《晉書》。高宗嗣位,遷中書舍人。 永徽二年,兼修國史,加弘文館學(xué)士。高宗將立武昭儀為皇后,義府嘗密申協(xié)贊, 尋擢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監(jiān)修國史,賜爵廣平縣男。

  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權(quán)要,欲人附己,微忤 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顯 慶元年,以本官兼太子右庶子,進(jìn)爵為侯。有洛州婦人淳于氏,坐奸系于大理,義 府聞其姿色,囑大理丞畢正義求為別宅婦,特為雪其罪。卿段寶玄疑其故,遽以狀 聞,詔令按其事,正義惶懼自縊而死。侍御史王義方廷奏義府犯狀,因言其初容貌 為劉洎、馬周所幸,由此得進(jìn),言詞猥褻。帝怒,出義方為萊州司戶,而不問義府 奸濫之罪。義府云:“王御史妄相彈奏,得無愧乎?”義方對云:“仲尼為魯司寇 七日,誅少正卯于兩觀之下;義方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奸邪于雙闕之前,實以 為愧。”尋兼太子左庶子。二年,代崔敦禮為中書令,兼檢校御史大夫,監(jiān)修國史、 學(xué)士并如故。尋加太子賓客,進(jìn)封河間郡公。三年,又追贈其父德晟為魏州刺史, 諸子孩抱者并列清官,詔為造甲第,榮寵莫之能比。而義府貪冒無厭,與母、妻及 諸子、女婿賣官鬻獄,其門如市。多引腹心,廣樹朋黨,傾動朝野。初,杜正倫為 中書侍郎,義府時任典儀,至是乃與正倫同為中書令。正倫每以先進(jìn)自處,不下義 府,而中書侍郎李友益密與正倫共圖議義府,更相伺察。義府知而密令人封奏其事。 正倫與義府訟于上前,各有曲直。上以大臣不和,兩責(zé)之,左貶義府為普州刺史, 正倫為橫州刺史,友益配流峰州。四年,復(fù)召義府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自余官封如故。龍朔元年,丁母憂去職。二年,起復(fù)為司列太常伯、同東西臺三品。 義府尋請改葬其祖父,營墓于永康陵側(cè)。三原令李孝節(jié)私課丁夫車牛,為其載土筑 墳,晝夜不息。于是高陵、櫟陽、富平、云陽、華原、同官、涇陽等七縣,以孝節(jié) 之故,懼不得已,悉課丁車赴役。高陵令張敬業(yè)恭勤怯懦,不堪其勞,死于作所。 王公已下,爭致贈遺,其羽儀、導(dǎo)從、轜輶、器服,并窮極奢侈。又會葬車馬祖奠 供帳,自灞橋?qū)儆谌呤镩g,相繼不絕。武德已來,王公葬送之盛,未始有 也。義府本無藻鑒才,怙武后之勢,專以賣官為事。銓序失次,人多怨讟。時殷王 初出閣,又以義府兼王府長史。三年,遷右相,殷王府長史仍知選事并如故。義府 入則諂言自媚,出則肆其奸宄,百僚畏之,無敢言其過者。帝頗知其罪失,從容誡 義府云:“聞卿兒子、女婿皆不謹(jǐn)慎,多作罪過,我亦為卿掩覆,未即公言,卿可 誡勖,勿令如此。”義府勃然變色,腮頸俱起,徐曰:“誰向陛下道此?”上曰: “但我言如是,何須問我所從得耶!”義府睆然,殊不引咎,緩步而去。上亦優(yōu)容 之。初,五禮儀注,自前代相沿,吉兇畢舉。太常博士蕭楚材、孔志約以皇室兇禮 為預(yù)備兇事,非臣子所宜言之。義府深然之。于是悉刪而焚焉。義府既貴之后,又 自言本出趙郡,始與諸李敘昭穆,而無賴之徒茍合,藉其權(quán)勢,拜伏為兄叔者甚眾。 給事中李崇德初亦與同譜敘昭穆,及義府出為普州刺史,遂即除削。義府聞而銜之, 及重為宰相,乃令人誣構(gòu)其罪,竟下獄自殺。初,貞觀中,太宗命吏部尚書高士廉、 御史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及四方士大夫諳練門閥者修 《氏族志》,勒成百卷,升降去取,時稱允當(dāng),頒下諸州,藏為永式。義府恥其家 代無名,乃奏改此書,專委禮部郎中孔志約、著作郎楊仁卿、太子洗馬史玄道、太 常丞呂才重修。志約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軍 功致五品者,盡入書限,更名為《姓氏錄》。由是搢紳士大夫多恥被甄敘,皆號此 書為“勛格”。義府仍奏收天下《氏族志》本焚之。關(guān)東魏、齊舊姓,雖皆淪替, 猶相矜尚,自為婚姻。義府為子求婚不得,乃奏隴西李等七家,不得相與為婚。

  陰陽占候人杜元紀(jì)為義府望氣,云“所居宅有獄氣,發(fā)積錢二千萬乃可厭勝。” 義府信之,聚斂更急切。義府居母服,有制朔望給哭假,義府輒微服與元紀(jì)凌晨共 出城東,登古冢候望,哀禮都廢。由是人皆言其窺覘災(zāi)眚,陰懷異圖。義府又遣其 子右司議郎津,召長孫無忌之孫延,謂曰:“相為得一官,數(shù)日詔書當(dāng)出。”居五 日,果授延司津監(jiān),乃取延錢七百貫。于是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表言義府罪狀, 制下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與侍御詳刑對推其事,仍令司空李勣監(jiān)焉。按皆有實,乃下 制曰:“右相、行殷王府長史、河間郡公李義府,泄禁中之語,鬻寵授之朝恩;交 占候之人,輕朔望之哀禮。蓄邪黷貨,實玷衣冠;稔惡嫉賢,載虧政道。特以任使 多年,未忍便加重罰,宜從遐棄,以肅朝倫。可除名長流巂州。其子太子右司議郎 津,專恃權(quán)門,罕懷忌憚,奸淫是務(wù),賄賂無厭,交游非所,潛報機(jī)密,亦宜明罰, 屏跡荒裔。可除名長流振州。”義府次子率府長史洽、千牛備身洋、子婿少府主簿 柳元貞等,皆憑恃受贓,并除名長流延州。朝野莫不稱慶,時人為之語曰:“今日 巨唐年,還誅四兇族。”四兇者,謂洽及柳元貞等四人也。或作《河間道行軍元帥 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榜之通衢。義府先多取人奴婢,及敗,一時奔散, 各歸其家。《露布》稱“混奴婢而亂放,各識家而競?cè)搿闭撸^此也。乾封元年, 大赦,長流人不許還,義府憂憤發(fā)疾卒,年五十余。文集三十卷,傳于代;又著 《宦游記》二十卷,尋亡失。自義府流放后,朝士常憂懼,恐其復(fù)來,及聞其死, 于是始安。

  上元元年,大赦,義府妻子得還洛陽。如意元年,則天以義府與許敬宗、御史 大夫崔義玄、中書舍人王德儉、大理正侯善業(yè)、大理丞袁公瑜等六人,在永徽中有 翊贊之功,追贈義府揚(yáng)州大都督,義玄益州大都督,德儉魏州刺史,公瑜江州刺史。 長安元年,又賜義府子左千牛衛(wèi)將軍湛及敬宗諸子實封各三百戶,義玄子司賓卿基、 德儉子殿中監(jiān)璇實封各二百五十戶,善業(yè)子太子右庶子知一、公瑜子殿中丞忠臣實 封各二百戶。睿宗即位,景云元年,并停義府等六家實封。

  義府少子湛,年六歲時,以父貴授周王文學(xué)。神龍初,累遷右散騎常侍,襲封 河間郡公。時鳳閣侍郎張柬之將誅張易之兄弟,遂引湛為左羽林將軍,令與敬暉等 啟請皇太子,備陳將誅易之兄弟意,太子許之。及兵發(fā),湛與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 等詣東宮迎皇太子,拒而不時出,湛進(jìn)啟曰:“逆豎反道亂常,將圖不軌,宗社危 敗,實在須臾。湛等諸將與南衙執(zhí)事克期誅翦,伏愿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 太子曰:“兇豎悖亂,誠合誅夷,然圣躬不豫,慮有驚動。公等且止,以俟后圖。” 湛曰:“諸將棄家族,共宰相同心戮力,匡輔社稷,殿下奈何不哀其懇誠而欲陷之 鼎鑊?湛等微命,雖不足惜,殿下速出自止遏。”太子乃馳馬就路。湛從至玄武門, 斬關(guān)而入,率所部兵直至則天所寢長生殿,環(huán)繞侍衛(wèi)。因奏:“臣等奉令誅逆賊易 之、昌宗,恐有漏泄,遂不獲預(yù)奏,輒陳兵禁掖,是臣等死罪。”則天謂湛曰: “卿亦是誅易之軍將耶?我于汝父子恩不少,何至是也!”則天移就上陽宮,因留 湛宿衛(wèi)。中宗即位,拜右羽林大將軍,進(jìn)封趙國公,加實封通前滿五百戶。頃之, 復(fù)授左散騎常侍,累轉(zhuǎn)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開元初卒。崔義玄別有傳。

  史臣曰:許高陽武德之際,已為文皇入館之賓,垂三十年,位不過列曹尹;而 馬周、劉洎起羈旅徒步,六七年間,皆登宰執(zhí)。考其行實,則高陽之文學(xué)宏奧,周、 洎無以過之,然而太宗任遇相殊者,良以高陽才優(yōu)而行薄故也。及屬嗣君沖暗,嬖 妾奸邪,阿附豺狼,窺圖權(quán)軸,人之兇險,一至于斯。仲尼所謂“雖有周公之才, 不足觀也。”義府才思精密,所謂“猩猩能言”,鄙哉!

  贊曰:貞觀文士,高陽、河間。圖形學(xué)館,染翰書山。進(jìn)身以筆,得位由奸。 為虎傅翼,即又胡顏。

古文典籍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