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

人日寄杜二拾遺注釋

【題解】

人日,《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杜二,杜甫。《新唐書·杜甫傳》:“至德二年,亡走鳳翔,上謁,拜右拾遺。”《舊唐書·職官志·門下省》:“左補闕二員、左拾遺二員……掌供奉諷諫、扈從乘輿。凡發令與事有不便于時、不合于道,大則廷議,小則上封。”高適與杜甫為友人。天寶三載(744),二人與李白曾同游梁宋及東魯。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適時任蜀彭二州刺史,杜甫則寓居草堂。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注釋】

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草堂:杜甫《堂成》詩:“背郭堂成蔭白茅。”草堂位于今成都通惠門外浣花溪邊。這兩句應題,交代作詩的時間及背景,意思是遙知友人有鄉關之思,人日之際作詩以寄。

柳條弄色不忍見,梅花滿枝空斷腸——— 梁元帝《折楊柳》:“故人懷故鄉。”杜甫流寓蜀中,時思北歸,曾于上元元年冬作《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中有“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的詩句,高適或當曾見此詩。這兩句接上句“思故鄉”,寫杜甫目睹初春弄色的柳條與開滿枝頭的梅花,觸景傷情,目不忍視。

身在南蕃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 蕃,通“藩”。《詩經·大雅·崧高》:“四國于蕃。”箋:“四國有難,則往捍御之,為之蕃屏。”南蕃,謂蜀中。預:謂參預朝政。這兩句寫杜甫內心百慮千憂,心系國事,卻流寓南蕃,無預朝政。

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這兩句感嘆人生如雪泥鴻爪,彼此今年人日尚可相憶,但明年的人日則難以預料會置身何處。

一臥東山三十春,豈知書劍老風塵——— 東山:《晉書·謝安傳》:“出則漁弋山水,入則言詠屬文,無處世意。……及萬(謝)黜廢,安始有仕進志。時年已四十馀矣。征西大將軍桓溫請為司馬,將發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戲之曰:‘卿累違朝旨,高臥東山,諸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蒼生今亦將如卿何?’”這里高適以謝安比杜甫,稱贊杜甫有謝安高臥東山之胸襟與濟世之才,但卻身世蹉跎,老于風塵。

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龍鐘:言老憊也。二千石:《漢書》卷二十九:“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高適此詩作于任蜀彭二州刺史任上,故云。東西南北人:謂身世轉蓬,依止無定,凄凄惶惶。《禮記注疏》卷六:“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仇兆鰲《杜詩詳注》卷二十二注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云:“高詩東西南北一語,公衍為四句(遙拱北辰纏寇盜,欲傾東海洗乾坤。邊塞西羌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以該當時亂離之事。”這兩句高適自言雖已老憊,尚忝列刺史之職,相比杜甫志在君國卻身世轉蓬,甚感愧而難當!

高適與杜甫為詩友,早在天寶三載(744),二人在結識后即與李白一道,同游梁宋與東魯一帶;天寶后期,二人還于長安一同登覽慈恩寺塔(參見《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比之李白,高適對杜甫的友情更為深厚,二人的詩歌都高度關注社會。正是如此,當杜甫志在君國卻依止無定而流寓蜀中時,高適為自己忝列蜀彭二州刺史而深覺有愧。將自己老而忝預國事與杜甫身世落拓相對,最能見出高適與杜甫之間情誼之深厚。

熱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