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過交契稼軒
-
劉過與辛棄疾交往頗深,后世傳為佳話,宋元筆記中就有多段二人交游的逸事。元人蔣正子的《山房隨筆》細述了他們相識的過程:辛棄疾在浙東為帥時,劉過慕名而來欲結交,門房見劉過只是一介布衣,勢利眼發作,堅決不讓其入內。劉過憤然與門房爭執,辛棄疾聽見聲音召門房問話,門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說劉過是非,辛棄疾大怒,本想將劉過逐走,幸而此時陸游與陳亮在側,二人把劉過大大夸獎一番,說他是當世豪杰,善賦詩,不妨一見。辛棄疾這才讓劉過進來,斜眼看他,冷冷問:“你能寫詩么?”劉過說:“能。”這時席間正上羊腰腎羹,辛棄疾便命他以此為賦,劉過笑道:“天氣太冷,我想先喝點酒。”辛棄疾賜酒,劉過接過,大口飲盡,一時手顫,有酒液瀝流于懷,辛棄疾就讓他以“流”字為韻。劉過隨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辛棄疾聞之大喜,忙請他共嘗羊羹,宴罷后還厚贈他不少財物。后來辛棄疾在京口為官,一日大雪,辛率眾幕僚登多景樓觀雪景,劉過出現時的模樣很魏晉,敞著衣襟,穿著拖鞋,懶洋洋地就來了。辛棄疾大概很覺礙眼,有心刁難,便命劉過賦雪,并以“難”字為韻。不想劉過張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吳易,貧賤無交訪戴難。”辛棄疾贊嘆不已,自此二人遂為莫逆之交。
辛劉二人都是性情中人,元人郭宵鳳《江湖紀聞》中記載的一則他們交往的趣事頗含幾分江湖豪情:劉過欲回鄉探望母親,向辛棄疾告假,辛棄疾知其囊中羞澀,有心相助。是夕,二人微服登倡樓飲酒,正好遇上一位都吏在左擁右抱宴客作樂。都吏并不認得自己的上司的上司辛大帥,自恃財大氣粗,叫囂著要包場,命左右隨從把辛劉二人趕出去。二人也不與他相爭,哈哈大笑著就回去了。辛棄疾隨后稱有機密文書要處理,點名要這都吏前來領命,而此刻都吏早已醉倒在溫柔鄉中,哪里還能連夜趕來。辛棄疾遂決定沒收其家產并將其流放以示懲戒,都吏醒來嚇出一身冷汗,忙四處托人在元帥面前求情。辛棄疾仍不寬恕,病急亂投醫的都吏打聽到劉過缺錢,便一咬牙,掏出五千緡奉上,說是為劉過母親祝壽,再請辛棄疾開恩。辛棄疾卻還不答應,搖搖頭連說不行,命都吏將祝壽錢翻倍。都吏雖然心痛如刀絞,但也不敢不從命,如數把數額增到萬緡,辛棄疾這才放了他一馬。宋朝的宰相一月俸祿才三百緡錢而已,可見一萬緡在當時是筆不小的巨款,一個小小的都吏能拿一下子出這么多錢充當罰金,顯然來源難保干凈,辛棄疾此舉是劫富濟貧,同時也給了這位貪污腐敗的小官一記漂亮的雙重警告。
然后辛棄疾自己出錢為劉過買了回鄉的船,把萬緡錢交給他,知道劉過用錢向來大大咧咧,還特意囑咐說不要像平時那樣亂用。劉過大為感動,作了一闋《念奴嬌》相贈:“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 ”
- 劉過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