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出身背景
-
祝允明的祖父祝顥是明正統(tǒng)己未(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六十歲后辭職回鄉(xiāng)。他精于詩文,喜歡寫行草書,遠近都來求字。蘇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幾十人。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歲。祝允明的父親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個月就去世了。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歲。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歲時已經(jīng)離世。因此祝允明青年時是很不幸的。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字元玉,晚號天全,蘇州吳縣人。明宣德八年(1433)進士。后來因迎英宗復(fù)辟有功,委任為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xué)士,封武功伯。徐有貞才華絕世,天文、地理、道釋、方技都很通。書法擅長行草,深得懷素、米芾筆意,在當(dāng)時很有書名。
作者介紹
-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xué)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