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_靈樞陰陽系日月譯文
-
查閱典籍:《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靈樞陰陽系日月」原文
黃帝說:我聽說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這些陰陽的說法與人體相對應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人體的腰以上稱為天,腰以下稱為地,所以天屬于陽,地屬于陰。足的十二經脈(足三陽和足三陰左右合計十二條經脈)在下,可與地支的十二個月份相對應,月生水,屬陰,所以在下的部屬陰。手的十指在上,可與天干的十日相對應,日生于火,屬陽,所以在上的都屬陽。
黃帝問:上面說的十二月和十日與足部十二條經脈配合起來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正月建寅,是陽氣發生的時候,陽氣又是按先左后右的順序發展的,所以正月主左足的少陽經;六月建未,主右足的少陽經。二月建卯,主左足的太陽經;五月建午,主右足的太陽經。三月建辰,主左足的陽明經;四月建巳,主右足的陽明經。三、四月間,是自然界陽氣旺盛的階段,它介于主少陽、太陽的正月二月和主太陽、少陽的五月六月之間,而為兩陽合明,所以叫做陽明。七月建申,自然陰氣漸生,主右足的少陰經;十二月建丑,主左足的少陰經。八月建酉,主右足的太陰經;十一月建子,主左足的太陰經;九月建戌,主右足的厥陰經;十月建亥,主左足的厥陰經。因為七、八月與十一、十二月分主少陰、太陰經,九、十月介于中間為陰氣交會的時候,所以稱為厥陰。
甲日主左手的少陽經,己日主右手的少陽經。乙日主左手的太陽經,戊日主右手的太陽經。丙日主左手的陽明經,丁日主右手的陽明經。十天干按五行歸類,丙丁都屬火,所以丙日和丁日是兩火合明,稱為陽明。庚日主右手的少陰經,癸日主左手的少陰經。辛日主右手的太陰經,壬日主左手的太陰經。
足在下,所以兩足的陽經,是陰中的少陽;兩足的陰經,是陰中的太陰。兩手的陽經,是陽中的太陽;兩手的陰經,是陽中的少陰。總的說來,腰部以上的就稱為陽,腰部以下的就稱為陰。把這個劃分陰陽的方法用于五臟,心、肺位于隔膜以上,所以心是陽中的太陽,肺是陽中的少陰。肝、脾、腎位于隔膜以下,所以肝是陰中的少陽,脾是陰中的至陰,腎是陰中的太陰。
黃帝問:把經脈與十二個月的陰陽配屬關系用于治療上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正月、二月、三月,分主左足的少陽、太陽、陽明經,說明此時人的陽氣偏重在左,所以不宜針刺左足的三陽經;四月、五月、六月,分主右足的陽明、太陽、少陽經,說明此時人的陽氣偏重在右,所以不宜針刺右足的三陽經。七月、八月、九月,分主右足的少陰、太陰、厥陰經,說明此時人的陰氣偏重在右,所以不宜針刺右足的三陰經;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分主左足的厥陰、太陰、少陰經,說明此時人的陰氣偏重在左,所以不宜針刺左足的三陰經。
黃帝說:從五行歸類來說,方位上的東方和天干中的甲、乙,同屬于木,木氣旺于春季,為青色,主肝臟。而肝的經脈是足厥陰經。現在你卻以甲日作為左手的少陽經,與五行配天干的規律不符,這是怎么回事?
岐伯回答說:這是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不是按照四時五行的次序排列的。而且,陰陽是抽象的概念,有名無形,用它可以概括一切事物的對立的屬性,所以把陰陽的道理推演開來,數之可十,分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不可以局限于某事物而論,也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于人奈何?歧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故足之十二經脈以應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為陰;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主火,故在上者為陽。
黃帝曰:合之于脈奈何?歧伯曰: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于前,故曰陽明;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
甲主左手之少陽,已主右手之少陽;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并合,故為陽明;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其于五藏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黃帝曰:以治奈何?歧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甲乙、木、主春;春者蒼色,主肝;肝者,足厥陰也;令乃以甲為左手之少陽,不合于數,何也?歧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且夫陰陽,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
-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 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 鄉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誰肯重王孫
-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 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