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易水(并刀昨夜匣中鳴)創作背景
-
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禎十三年),詩人母喪服滿,這時,建州女真族統治者已改國號“清”,對明王朝虎視眈眈,窺伺已久;國內義軍風起云涌,威逼京城。內憂外患,交并而至。陳子龍由家鄉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赴京途中過易水的時候,有感于八百多年前荊軻的慷慨悲歌,從容為國犧牲,激情難已,感慨系之,于是援筆寫下了這首七絕。【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公元1640年(明思宗崇禎十三年),詩人母喪服滿,這時,建州女真族統治者已改國號“清”,對明王朝虎視眈眈,窺伺已久;國內義軍風起云涌,威逼京城。內憂外患,交并而至。陳子龍由家鄉松江華亭(今上海市松江縣)赴京途中過易水的時候,有感于八百多年前荊軻的慷慨悲歌,從容為國犧牲,激情難已,感慨系之,于是援筆寫下了這首七絕。【渡易水】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