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jīng)_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段譯
-
查閱典籍:《山海經(jīng)》——「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海內(nèi)西經(jīng)」原文
山海經(jīng)卷十一海內(nèi)西經(jīng)翻譯:海內(nèi)由西南角向北的國家地區(qū)、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貳負之臣曰危①,危與貳負殺窫窳②。帝乃梏之疏屬之山③,桎其右足④,反縛兩手與發(fā),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注解:①貳負:神話傳說中的天神,樣子是人的臉面蛇的身子。②窫窳:也是傳說中的天神,原來的樣子是人的臉面蛇的身子,后被貳負及其臣子殺死而化成上文所說的樣子——龍頭,野貓身,并且吃人。③梏:古代木制的手銬。這里是械系、拘禁的意思。④桎:古代拘系罪人兩腳的刑具。翻譯:貳負神的臣子叫危,危與貳負合伙殺死了窫窳神。天帝便把貳負拘禁在疏屬山中,并給他的右腳戴上刑具,還用他自己的頭發(fā)反綁上他的雙手,拴在山上的大樹下。這個地方在開題國的西北面。
大澤方百里,群鳥所生及所解。在雁門北。翻譯:大澤方圓一百里,是各種禽鳥生卵孵化幼鳥和脫換羽毛的地方。大澤在雁門的北面。
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翻譯:雁門山,是大雁冬去春來出入的地方。雁門山在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翻譯:高柳山在代地的北面。
后稷之葬,山水環(huán)之。在氐國西①。注解:①氐國:就是上文所說的氐人國。翻譯:后稷的葬地,有青山綠水環(huán)繞著它。后稷葬地在氐人國的西面。
流黃酆氏之國,中方三百里①,有涂四方②,中有山。在后稷葬西。注解:①中:域中,即國內(nèi)土地的意思。②涂:通“途”。道路。翻譯:流黃酆氏國,疆域有方圓三百里大小。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間有一座大山。流黃酆氏國在后稷葬地的西面。
流沙出鐘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②,西南入海,黑水之山。注解:①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動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②虛:大丘。即指山。翻譯:流沙的發(fā)源地在鐘山,向西流動而再朝南流過昆侖山,繼續(xù)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東胡在大澤東。翻譯:東胡國在大澤的東面。
夷人在東胡東。翻譯:夷人國在東胡國的東面。
貊國在漢水東北。地近于燕,滅之。翻譯:貊國在漢水的東北面。它靠近燕國的邊界,后來被燕國滅掉了。
孟鳥在貊國東北。其鳥文赤、黃、青,東鄉(xiāng)①。注解:①鄉(xiāng):通“向”翻譯:孟鳥在貊國的東北面。這種鳥的羽毛花紋有紅、黃、青三種顏色,向著東方。
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①。上有木禾,長五尋②,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③。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④。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夷]羿莫能上岡之巖⑤。注解:①仞:古代的八尺為一仞。②尋:古代的八尺為一尋。③檻:窗戶下或長廊旁的欄桿。這里指井欄。④百:并非實數(shù),而是言其多。⑤夷羿,即后羿,神話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箭,曾經(jīng)射掉九個太陽,射死毒蛇猛獸,為民除害。翻譯:海內(nèi)的昆侖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侖山,方圓八百里,高一萬仞。山頂有一棵像大樹似的稻谷,高達五尋,粗細需五人合抱。昆侖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圍欄。昆侖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門,而每道門都有稱作開明的神獸守衛(wèi)著,是眾多天神聚集的地方。眾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巖之間,赤水的岸邊,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樣本領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岡巖石。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翻譯:赤水從昆侖山的東南角發(fā)源,然后流到昆侖山的東北方,又轉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厭火國的東邊。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翻譯:黃河水從昆侖山的東北角發(fā)源,然后流到昆侖山的北面,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導過的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翻譯:洋水、黑水從昆侖山的西北角發(fā)源,然后折向東方,朝東流去,再折向東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國的南面。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翻譯:弱水、青水從昆侖山的西南角發(fā)源,然后折向東方,朝北流去,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經(jīng)畢方鳥所在地的東面。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翻譯:昆侖山的南面有一個深三百仞的淵潭。開明神獸的身子大小像老虎卻長著九個腦袋,九個腦袋都是人一樣的面孔,朝東立在昆侖山頂。
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翻譯:開明神獸的西面有鳳皇、鸞鳥棲息,都各自纏繞著蛇踩踏著蛇,胸前還有紅色的蛇。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①,鳳皇、鸞鳥皆戴瞂②,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③。一曰挺木牙交。注解:①珠樹:神話傳說中的生長珍珠的樹。文玉樹:神話傳說中的生長五彩美玉的樹。玕琪樹:神話傳說中的生長紅色玉石的樹。不死樹: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長生不死的樹,人服食了它可也長壽不老。②瞂:盾。③離朱:即太陽里的踆烏,也叫三足烏。甘水:即古人所謂的醴泉,甜美的泉水。圣木曼兌:一種叫做曼兌的圣樹,服食了它可使人圣明智慧。翻譯:開明神獸的北面有視肉怪獸、珠樹、文玉樹、玕琪樹、不死樹,那里的鳳皇、鸞鳥都戴著盾牌,還有三足烏、像樹似的稻谷、柏樹、甘水、圣木曼兌。另一種說法認為圣木曼兌叫做挺木牙交。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注解:①距:通“拒”。抗拒。翻譯:開明神獸的東面有巫師神醫(yī)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他們圍在窫窳的尸體周圍,都手捧不死藥來抵抗死氣而要使他復活。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貳負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殺死的。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瑯玕樹①。注解:①瑯玕樹:傳說這種樹上結出的果實就是珠玉。翻譯:有一種服常樹,它上面有個長著三顆頭的人,靜靜伺察著那就在附近的瑯玕樹。
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①,于表池樹木②;誦鳥、鶽、視肉③。注解:①蛟:像蛇的樣子,但有四只腳,屬于龍一類。蝮:大蛇。鳥秩樹:不詳何種樹木。②樹:這里是動詞,環(huán)繞著、排列著的意思。③誦鳥:不詳何種禽鳥。鶽:雕鷹。翻譯:開明神獸的南面有種樹鳥,長著六個腦袋;那里還有蛟龍、蝮蛇、長尾猿、豹子、鳥秩樹,在水池四周環(huán)繞著樹木而顯得華美;那里還有誦鳥、鶽鳥、視肉怪獸。
海內(nèi)西南陬以北者。
貳負之臣曰危,危與貳負窫窳。帝乃梏之疏屬之山,桎其右足,反縛兩手與發(fā),系之山上木。在開題西北。
大澤方百里,群鳥所生及所解。在雁門北。
雁門山,雁出其間。在氐國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環(huán)之。在氐國西。
流黃酆氏之國,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鐘山,西行又南行昆侖之虛,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東胡在大澤東。
夷人在東胡東。
貊國在漢水東北。地近于燕,滅之。
孟鳥在貊國東北。其鳥文赤、黃、青,東鄉(xiāng)。
海內(nèi)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侖之虛,方圓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
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
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昆侖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
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圣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
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貳負臣所殺也。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瑯玕樹。
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于表池樹木,誦鳥、鶽、視肉。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東風楊柳欲青青煙淡雨初晴
- 夜如何其夜漫漫,鄰雞未鳴寒雁度
- 馬驕泥軟錦連乾,香袖半籠鞭
-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