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介紹
-
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又字靜安,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省嘉興市海寧鹽官鎮(zhèn)人,清末秀才,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近現(xiàn)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shù)巨子、國學大師,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與其俱為同鄉(xiāng),甲骨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賓(字彥堂)、羅振玉(號雪堂)和王國維(號觀堂)]之一。
作者介紹
-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字伯隅,又字靜安,號觀堂。浙江海寧人。1901年秋赴日留學。不久,以病歸,相繼在南通師范學堂及江蘇師范學堂任教,并編譯《農(nóng)學報》與《教育世界》雜志。1906年隨羅振玉入京。次年,經(jīng)羅舉薦任學部總務(wù)司行走。這期間,他對哲學、文學有濃摯的興趣,醉心于叔本華、康德等人的哲學,又潛心詞曲,作有《人間詞話》傳世。辛亥革命后從事甲骨文及漢簡的研究,并與日本學者多有往還。1916年回到上海,編輯整理舊籍,并繼續(xù)致力于甲骨文及考古的研究。他所著《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殷周制度論》,是考古學與歷史學結(jié)合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他的二重證據(jù)法,即以地下實物資料與歷史文獻資料互相印證的方法,系統(tǒng)地考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名號、世系和稱謂,立論精確,為學者所嘆服。王國維在金文方面,解釋文字極為矜慎,不為穿鑿附會之說。此外,王國維對古音和訓詁也有許多重要論著。1923年,被召為廢帝溥儀充南書房行走。1925年被聘為清華研究院導師。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考訂。1927年6月2日在頤和園投昆明湖而死。王國維一生著述甚豐,其主要著作結(jié)集為《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