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_間傳譯文
-
查閱典籍:《禮記》——「禮記·間傳」原文
斬衰喪服為什么要使用直麻做的首續(xù)和腰帶呢?,因?yàn)橐寺轭伾旌冢浅ky看,所以用它來把內(nèi)心的悲哀表現(xiàn)在服飾上面。穿斬衰喪服的人,其臉色深黑,就像直麻一樣;穿齊衰喪服的人,其臉色淺黑,就像棠麻一樣;穿大功喪服的人,其神情呆板;穿小功、紹麻喪服的人,其神情和平賞差不多。這是悲哀表現(xiàn)在臉色、神情上的不同。穿斬衰喪服者的哭聲,那是一口氣地哭下去,直到上氣不接下氣;穿齊衰喪服者的哭聲,雖是一口氣地哭下去,但上氣還可以接著下氣;穿大功喪膽者的哭聲,聽起來是時(shí)高時(shí)低,尾聲從容;穿小功、紹麻喪服者的哭聲,只要做出有悲哀的表情就可以了。這是悲哀表現(xiàn)在哭聲上的不同。居喪之中在和他人交談時(shí),如果是斬衰之喪,那就只發(fā)出“唯唯”的聲音而不回答別人的問話;如果是齊衰之喪,那就可以回答別人的問話,但不可主動(dòng)問人;如果是大功之喪,那就可以主動(dòng)問人,但不可以發(fā)表議論;如果是小功、紹麻之喪,那就可以發(fā)表議論,但還不可談笑風(fēng)生。這是悲哀表現(xiàn)在言語方面的不同。
穿斬衰喪服的人,頭三天不吃任何東西;穿齊衰喪服的人,頭兩天不吃任何東西;穿大功喪服的人,三頓不吃任何東西;穿小功、紹麻喪服的人,兩頓不吃任何東西。士人如果去幫助小斂,則要停吃一頓。所以父母之喪,既殯以后,只喝稀粥,早上吃一溢米,晚上吃一溢米;而齊衰之喪在既殯以后,可以吃粗米飯和喝水,但不可以吃蔬菜瓜果;大功之喪在既殯以后,雖然可以吃蔬菜瓜果,但還不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diào)料;小功、紹麻之喪在既殯以后,雖然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diào)料,但還不可以喝甜酒。這是悲哀在飲食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為父母服喪,在虞祭、卒哭之后,就可以吃粗米飯和喝水,但還不可以吃蔬菜瓜果;滿一周年時(shí)舉行小祥之祭,此后就可以吃蔬菜瓜果;滿兩周年時(shí)舉行大祥之祭,此后就可以吃醋醬一類的調(diào)料;大祥以后間隔一個(gè)月舉行譚祭,譚祭之后就可以喝甜酒。開始飲酒時(shí),要先飲甜酒;開始吃肉時(shí),要先吃干肉。
居父母之喪,孝子要住在倚廬里,寢臥在草苫上,拿土塊當(dāng)枕頭,睡覺時(shí)也不脫首續(xù)和腰續(xù);居齊衰之喪,就要住在奎室里,睡在剪齊了邊卻沒有扎緣的蒲席上;為大功親屬服喪,睡覺的時(shí)候就可以睡在席子上;為小功、紹麻親屬服喪,像平常那樣睡在床上也是可以的。這是悲哀表現(xiàn)在居處方面的不同。居父母之喪,在虞祭、卒哭之后,就可以把搭建倚廬時(shí)所用的臥地之媚用柱子支起來,遮蓋倚廬的草苫也可以稍加修剪,睡覺所用的草苫也可以換成剪齊了邊卻還沒有扎緣的蒲席;滿一周年時(shí)舉行小祥之祭,此后就可以搬到奎室里去住,睡覺也可以使用席子;滿兩周年時(shí)舉行大祥之祭,此后就可以搬到自己的寢室去??;再隔一個(gè)月舉行樟祭,樟祭以后就可以像平常那樣睡在床上。
做斬衰喪服所用的布是三升。做齊衰喪服所用的布,有四升的,有五升的,有六升的。做大功喪服所用的布,有七升的,有八升的,有九升的。做小功喪服所用的布,有十升的,有十一升的,有十二升的。做紹麻喪服所用的布,其經(jīng)線的縷數(shù)是十五升布的一半,線縷經(jīng)過加工,織成布后捶洗時(shí)不再加灰,這樣的布就叫做紹布。這是悲哀表現(xiàn)在衣服方面的不同。斬衰所用的布是三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后,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六升,喪冠所用的布就是七升。為母親穿的孝服所用的布是四升,但在虞祭、卒哭以后,其受服所用的布就是七升,喪冠所用的布就是八升。虞祭、卒哭之后,男子要去掉麻腰帶而換成葛腰帶,葛腰帶是用四股線擰制而成。滿一周年時(shí)舉行小祥之祭,此后就可以改戴練冠,中衣也可以換成練衣,并且領(lǐng)子上帶有淺紅色的鑲邊,但男子的葛腰帶還不能除掉。男子除喪是從首經(jīng)開始,婦人除喪是從腰帶開始。男子為什么要先除首續(xù)呢?婦人為什么要先除腰帶呢?因?yàn)槭桌m(xù)在男子的喪服中最為重要,而腰帶在婦人的喪服中最為重要。除去喪服的時(shí)候,先要除去最為重要的部位;正服重喪,.又遭輕喪,需要為輕喪改變喪服的時(shí)候,那就只能改變較輕的部位。滿兩周年時(shí)舉行大祥之祭,此后孝子就可以頭戴用白色生絹所制的冠,冠緣又用白績(jī)鑲邊,身穿麻衣。再隔一個(gè)月舉行譚祭,樟祭以后就可以戴用黑經(jīng)白緯的布所制的冠,無論什么裝飾也都可以佩帶。正服重喪,又遭輕喪,為輕喪而改變重喪之服,為什么要改變重喪較輕的部位呢?如果正在服斬衰之喪,在虞祭、卒哭以后,又遇上齊衰之喪,這時(shí)候,因?yàn)槟凶拥妮^輕部位在腰,就可以戴上齊衰的麻腰帶以包括斬衰的葛腰帶;而婦人的較輕部位在首,就可以戴上齊衰的麻首續(xù)以包括斬衰的葛首續(xù);而男子的重要部位在首,就可以保留斬衰的首經(jīng)不變;而婦人的重要部位在腰,就可以保留斬衰的腰帶不變。如果是在斬衰之喪的一周年以后又遇上大功之喪,那么,在后喪卒哭之前,無論是男子還是婦人,都戴著麻首經(jīng)和麻腰帶,這叫做重麻;在后喪卒哭之后,無論是男子還是婦人,都又改為葛首經(jīng)和葛腰帶,這叫做重葛。如果原來正在服齊衰之喪,在虞祭、卒哭之后又遇上大功之喪,那么,男子就要以后喪的麻腰帶換下前喪的葛腰帶,而頭上仍戴著前喪的葛首紐。這叫做麻與葛兼而有之。斬衰喪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續(xù)改為葛紐,其葛紐的粗細(xì)與齊衰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經(jīng)相同;齊衰喪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紐改為葛續(xù),其葛經(jīng)的粗細(xì)與大功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大功喪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紐改為葛紐,其葛紐的粗細(xì)與小功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小功喪服在卒哭之后要把麻續(xù)改為葛續(xù),其葛經(jīng)的粗細(xì)與練麻喪服在卒哭之前所服的麻紐相同。既然有此相同,那就可以既服前喪的葛,又服后喪的麻。兼服麻葛時(shí)要遵循的原則是,對(duì)于喪服的重要部位,仍服前喪的葛,而對(duì)于喪服的次要部位妥則改為后喪的麻。
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nèi)而見諸外也。斬衰貌若苴,齊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此哀之發(fā)于容體者也。
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fā)于聲音者也。
斬衰,唯而不對(duì);齊衰,對(duì)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此哀之發(fā)于言語者也。
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士與斂焉,則壹不食。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齊衰之喪,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之喪,不食酰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fā)于飲食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酰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干肉。
父母之喪,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绖帶;齊衰之喪,居堊室,芐翦不納;大功之喪,寢有席,小功緦麻,床可也。此哀之發(fā)于居處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芐翦不納;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復(fù)寢;中月而禫,禫而床。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此哀之發(fā)于衣服者也。
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重。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绖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男子何為除乎首也?婦人何為除乎帶也?男子重首,婦人重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纖,無所不佩。
易服者何?為易輕者也。斬衰之喪,既虞卒哭,遭齊衰之喪,輕者包,重者特。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齊衰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之。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麻同則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guó)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guó)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jiǎn)」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mèng)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jì)」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 野曠天清無戰(zhàn)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耀。
-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