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語花·上元寫作背景
-
風銷焰蠟,露浥烘爐,花市光相射。桂華流瓦。纖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關于此詞寫作的地點和年代,舊有異說。清人周濟《宋四家詞選》謂是“在荊南作”,“當與《齊天樂》同時”;近人陳思《清真居士年譜》則以此詞為周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時作,時在徽宗政和五年,即公元1115年。竊謂兩說均無確據,只好兩存。周濟說似據詞中“楚女”句立論,然“看楚女纖腰一把”云者,乃用杜牧詩“楚腰纖細掌中輕”句意,而小杜所指卻為揚州歌姬,并非荊楚之女。所謂“楚女纖腰”,不過用“楚靈王好細腰”的舊典(見《韓非子·二柄》,《墨子》、《國策》亦均記其事)而已。況且據近人羅忼烈考訂,周邦彥曾兩次居住荊南,其說甚確(見《周清真詞時地考略》,載《大公報在港復刊三十周年紀念文集》,下同)。可見即使從周濟說,寫作年代亦難指實。故“作于荊南”一說只有闕疑。陳《譜》引周密《武林舊事》以證其說,略云:“《武林舊事》:‘(元夕)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出(原書無“出”字)隊,次第簇擁,前后連亙十余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詞曰:‘蕭鼓喧,人影參差’;又曰:‘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足證《舊事》所記,五夜京尹乘小提轎,舞隊簇擁,仍沿浙東西之舊俗也。”羅忼烈從之,并引申之云:“按蘇軾《蝶戀花·密州上元》詞,懷杭州元宵之盛云:‘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與清真此詞景色相似,則《年譜》所謂南宋時仍沿浙東西舊俗是也。”今按:南宋時杭州為行都,故有“京尹”,至于地方上是否也同樣如此,殊未可知。而蘇軾詞中所寫,亦只是上元節日習見情景,不足以說明確為宋代浙東西舊俗。故作于明州之說也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從周詞本身來看,有兩點是無可置疑的。一、此詞不論寫于荊州或明州,都為作者在做地方官時懷念汴京節日景物而作;二、此詞當是作者后期所寫,故有“舊情衰謝”之語。依陳《譜》,則下限在政和五年,作者已六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