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仕宦軼事
-
宋順帝升明初年,蕭道成(后為齊高帝)輔政時,荊州刺史沈攸之忠于宋,舉兵反對蕭道成。蕭道成詢問江淹,江淹向他陳說蕭道成必勝而沈攸之必敗的五條原因。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戰敗自殺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齊高帝賞識。齊東昏侯永元年間,崔慧景造反,率叛軍圍困京城建康,城內士族官僚紛紛投身于叛軍門下,只有江淹稱病不往。崔慧景很快兵敗,眾皆服江淹有遠見。后來蕭衍帶兵至新林(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士族官僚對他并沒有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卻脫去官服,投奔蕭衍。后蕭衍稱帝,江淹得到重用。
江淹為官清正,不避權貴,直言敢諫。宋后廢帝劉昱即位“多失德”,劉景素又偏聽偏信左右之言,政局岌岌可危。江淹從容直諫,劉景素怒而不納,江淹贈詩十五首以諷諫。江淹任御史中丞時,彈劾中書令謝朏、司徒左長史王繢、護軍長史庾仲遠。也曾奏前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有臟物寶貨成千上萬,并拘捕了他們,交朝廷治罪。其他被檢劾論治的違法官員更是不勝枚舉。齊明帝曾當面稱贊江淹:“從宋代以來,不曾有嚴明的御史中丞,君今天可說近代獨一無二了。”
-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人。年少孤貧,曾仰慕司馬相如和梁鴻的為人,不搞章句之學而喜好文章。歷仕宋齊梁三朝,做過鎮軍參軍、郡丞、光祿大夫等官職,封醴陵侯。江淹早有文名,但到晚年才思減退,時人謂之「才盡」。江淹詩賦都有較高的成就。前人說他的詩「善于摹擬」,從他現在所存的詩歌來看,也很善于抒情。有《江醴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