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凝藏書故實
- 喜為文,長于短歌艷曲,有文集百余卷,自為刊刻,五代私人刻書數毋昭裔和他為著名。他的刻書早于毋昭裔數年。刊刻有自著文集、《顏氏家訓》等。史載“自篆于版,模印數百帙,分惠別人”。和馮道關系密切,交誼深厚。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他在秀州任職時,曾見到和凝后裔和惇家藏圖籍甚多,和惇稱“皆魯公舊物,末有印記甚完”。藏書均鈐有藏書印,惜沒有記載,藏書數量亦不詳。有《宮詞》百首。
- 和凝
和凝才思敏捷,雅善音律,少年時好為曲子詞,多寫男女艷情,流傳到異國,契丹稱之為「曲子相公」。晚年悔其少作,多加銷毀,現存二十多首。其《江城子》五首,合為一組,描寫一位女子與情人約會,從初更的「排紅燭,待潘郎」,寫到「天已明,期后會」,短短一夜,情節有曲折,感情有起伏,刻畫細膩近于白描。他的著作甚多,現存的還有一部《疑獄集》,搜集了一百多個疑難案例,目的是使法官懂得如何判斷案情,少用嚴弄逼供,少來一點冤假錯案,這在中國歷史上屬于不多見的例子。可見這位「曲子相公」并不是只會寫曲子詞,在那殺人如麻的亂世,他的心中還惦念著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