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簡介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一說為劉禹錫所著,另一說則為早于劉禹錫所著。
“銘”本是古代刻于器具和碑文上用于警戒自己或陳述自己的功德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頌德、祭奠祖先與昭申鑒戒。后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由于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描述,通過陋室對論語進行歌頌。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破迷開悟,引人入勝,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隱居生活態度是安貧樂道和人生觀的價值。此處陋室是劉禹錫于長慶四年任和州刺史時所建。
選自《全唐文》。室成之后,由書法家柳公權書《陋室銘》寫并勒之成碑,樹建市旁。后因戰亂洗劫,室碑俱毀?,F存陋室系清乾隆知州宋思仁重建,1902年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