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_海王譯文
-
查閱典籍:《管子》——「管子·海王」原文
桓公問管仲說:“我想要征收房屋稅,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說:“這等于叫人們拆毀房子。”“我要征收樹木稅呢?”管仲回答說:“這等于叫人們砍伐幼樹。”“我要征收牲畜稅呢?”管仲回答說:“這等于叫人們殺死幼畜。”“我要對人口征收賦稅,又怎么樣?”管仲回答說;“這等于叫人們收閉情欲。”桓公說:“那么,**什么來管理國家呢?”管仲回答說:“只有專營山海資源才是可行的。”
桓公說:“什么叫作專營山海資源?”管仲回答說:“靠大海資源成王業的國家,要注意征稅于鹽的政策。”桓公說:“什么叫作征稅于鹽的政策?”管仲回答說:“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鹽,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鹽。一個月,成年男子吃鹽近五升半,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小男小女近二升半。這是大概數字。鹽一百升為一釜。使鹽的價格每升增加半錢,一釜可收入五十錢。每升增加一錢,一釜可收入百錢。每升增加二錢,一釜可收入二百錢。一鐘就是二千,十鐘就是二萬,百鐘二十萬,千鐘就是二百萬錢。一個萬乘的大國,人口總數千萬人。合而算之。約計每日可行二百萬,十日二千萬,一月可行六千萬錢。一個萬乘的大國,征人口稅的當征為數為一百萬人,每月每人征稅三十錢,總數才不過三千萬。現在我們沒有向任何大人小孩直接征稅,就有相當于兩個大國的六千萬錢的稅收。假設君上發令說:我就要對全國大人小孩直接征稅了,那就一定會引起全國大喊大叫地反對。現在取給于鹽的政策,即使百倍歸于君主,人們也是無法規避的,這就是理財之法。”
“現在鐵官的理財方法是這樣的:每一婦女必須有一根針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夠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須有一把犁、一個鏵和一把大鋤,然后才能夠做他的事;每一個修造各類車輛的,必須有一斧、一鋸、一錐、一鑿,然后才能夠做他的事。不具備上述工具而能做成上述事情的人,天下無有。使針的價格每根增加一錢,三十根針的加價收入就等于一個人所納的人口稅。使剪刀每把加價六錢,五六三十,五把剪刀的加價收入就等于一個人所納的人口稅。使鐵鏵每個加價十錢,三個鐵鏵的加價收入就等于一個人所納的人口稅。其他鐵器的價格高低,均可準此而行。那么,只要人們動手干活,就沒有不負擔這種稅收的。”
桓公說:“那么,沒有山海資源的國家就不能成王業了么?”管仲說:“可以依靠別國的山海資源加以借用。讓有海的國家,把鹽賣給本國,以每釜十五錢的價格買進,而官府專賣的價格為一百。本國雖不參與制鹽,但可以接受別人的生產,用加價推算盈利。這就是利用他人條件的理財方法。”
桓公問于管子曰:“吾欲藉于臺雉何如?”管子對曰:“此毀成也。”“吾欲藉于樹木?”管子對曰:“此伐生也。”“吾欲藉于六畜?”管子對曰:“此殺生也。”“吾欲藉于人,何如?”管子對曰:“此隱情也。”桓公曰:“然則吾何以為國?”管子對曰:“唯官山海為可耳。”
桓公曰:“何謂官山海?”管子對曰:“海王之國,謹正鹽策。”桓公曰:“何謂正鹽策?”管子對曰:“十口之家十人食鹽,百口之家百人食鹽。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半,大女食鹽三升少半,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歷也。鹽百升而釜。令鹽之重升加分強,釜五十也;升加一強,釜百也;升加二強,釜二百也。鐘二千,十鐘二萬,百鐘二十萬,千鐘二百萬。萬乘之國,人數開口千萬也,禺策之,商日二百萬,十日二千萬,一月六千萬。萬乘之國,正九百萬也。月人三十錢之籍,為錢三千萬。今吾非籍之諸君吾子,而有二國之籍者六千萬。使君施令曰:吾將籍于諸君吾子,則必囂號。今夫給之鹽策,則百倍歸于上,人無以避此者,數也。”
“今鐵官之數曰: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輂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令針之重加一也,三十針一人之籍;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耜鐵之重加七,三耜鐵一人之籍也。其余輕重皆準此而行。然則舉臂勝事,無不服籍者。”
桓公曰:“然則國無山海不王乎?”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國讎鹽于吾國,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與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人用之數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
-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
- 山甫歸應疾,留侯功復成
-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 湘淚淺深滋竹色,楚歌重疊怨蘭叢
-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