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洵為什么認為王安石是(蘇軾和王安石什么關系?)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蘇洵為什么認為王安石是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蘇軾和王安石什么關系?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都說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兇手,這有哪些歷史依據?
宋朝經過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等皇朝之后。到宋神宗時期,已經歷了百余年發展,雖然曾經一度繁榮,但由于管理不善,導致內部機構臃腫,人滿為患,外部遼國、夏國不斷侵擾,軍費開支陡增,加上花錢買和平,每年要向遼、夏支付高額賠款,導致財政空虛,人民生活困苦,許多走投無路的百姓甚至揭竿而起。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之下,熙寧二年(1069),年輕的宋神宗為了擺脫困局,起用王安石,推行了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遠見卓識,頒布推行了一系列破除弊端、發展生產、增加稅收、提升軍備的政策,也是對癥下藥,頗見成效。單單是國家收入,據有關統計,通過王安石變法積累起來的國庫收入,可用于朝廷20年的開支。然而,為什么史書中很多地方記載說,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呢?
一、王安石的觀點在當時的士大夫看來太過激進。宋朝以儒家思想為治理國家的思想法寶,儒家講究謙讓、中庸,如果太激進,就會被扣上離經叛道的罪名,而王安石卻在變法前后,提出過驚世駭俗的“三不足”狂言。熙寧三年(1070)春,作為翰林學士的司馬光,給謀求館職的一班朝臣初擬了一道“策問”題,內容就是王安石的“三不足”論:“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彼抉R光希望參考者辯駁一下這一離經叛道的“怪論”??梢?,當時許多人對王安石的議論十分反感,因為這些言論是為推行變法進行思想鋪墊的,所以在后來推行變法中,反對這些言論的官員,反對他變法主張的態度異常堅決。
二、王安石變法觸犯了貴族士大夫的利益。王安石變法中,有一條變法政策就是打擊地主們的土地兼并。但是,貴族和士大夫中大地主多如牛毛,打擊土地兼并就是抽空他們的錢袋子,觸犯了他們的既得利益。王安石雖然在官場摸爬滾打數十載,但他深諳王道而不通權變,深知國弊而不懂“官箴”。變法乃是一種利益的重新調整,必然傷筋動骨,他急于事功而又不能因勢利導,結果犯了眾怒。貴族士大夫不乏對祖宗的孝順和對國家的忠誠,但侵犯了誰都會刺猬般反戈一擊,因此,這些錦衣玉食的士大夫結成牢固的利益集團,哭爹喊娘向宋神宗告御狀,欲置王安石于死地。
蘇洵以王安石面垢不擦,衣垢不浣,一年四季不洗澡,而作《辨奸論》一文,斷言:“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蘇洵因此在朝野暴得大名。諫官陳瓘甚至說:“尋常學者須知得王安石一分不是,即是一分好人,知得王安石十分不是,便是十分好人?!边@些人和這些罵聲,不過是反對和攻擊王安石變法的冰山一角而已。所以,史書中說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罪魁禍首的記載,真是隨處可見,多得很。
當然,也有說話公允的評價,比如,黃庭堅。黃庭堅也反對王安石變法,但他對王安石卻是欣賞和敬佩的,他在《跋王荊公禪簡》中說:“余嘗熟觀其(王安石)風度,真視富貴如浮云,不溺于財利酒色,一世之偉人也?!?/p>
蘇洵為什么認為王安石是”王衍、盧妃合為一人“的奸臣
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 “平和世界”。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于朝廷。于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從此,蘇軾終其一生都對王安石等變法派存有某種誤解。
烏臺詩案是影響蘇軾一生的重大事件。宋神宗在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重用王安石變法,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李定告發,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后在御史臺獄受審。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網織“文字毀謗君相”的網羅罪名,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御史臺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團練副使(相當于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并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冷,蘇軾到任后,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覽,寫下了《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主要是因為蘇洵父子三人屬于保守集團與王安石的政見不和,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政時,保守派成員受到了嚴重打擊,蘇軾也受到嚴重沖擊,加之新政施行時的確存在很多弊端,所以蘇洵對王安石的評價如此偏激。
蘇洵為什么認為王安石是奸臣?
蘇洵和其子蘇軾是頑固的保守派,對于王安石的變法十分痛恨。而王安石的變法在歷史上素來爭議是很多的,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很多消極的影響,特別是到后期造成很多農民的破產和社會的動蕩,所以頑固派要攻擊王安石。
但是手段惡心了點。
蘇洵的原文如下:
”現在有人嘴里吟誦著孔子和老子的話,身體力行伯夷、叔齊的清高行為,收羅了一批追求名聲的讀書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結制造輿論,私下里互相標榜,自以為是顏回、孟子再世,但實際上陰險兇狠,與一般的人志趣不同。這真是把王衍、盧杞集合于一身了,他釀成的災禍難道能夠說得完嗎?臉上臟了不忘洗臉,衣服臟了不忘洗衣,這是人之常情?,F在卻不是這樣,他穿著罪犯的衣服,吃豬狗般的食物,頭發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卻大談《詩》、《書》,這難道合乎情理嗎?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惡的,豎刁、易牙、開方就是這種人。這個人借助最崇高的名聲,來掩蓋還沒有暴露的禍患,雖然有愿意治理好國家的皇帝,和敬重賢才的宰相,還是會推舉、任用這個人的。這樣,他是天下的禍患就必定無疑了,而決非僅僅王衍、盧杞等人可比?!?/p>
蘇洵利用別人生活上的習慣或者缺點去攻擊別人(王安之)的政治主張,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如同潑婦罵街。 這種寫作手法是卑劣的。 可見蘇洵個人品質很是下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