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為什么白二十二(是不是白居易)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白居易為什么白二十二,以及是不是白居易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居易的詩為什么用數字代替人名
唐朝時,流行所謂的“以行第系于名者”,“行第”就是兄弟姐妹中的排行。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小名叫“李十二”,大詩人杜甫的小名叫“杜二”,都是以其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起的數字名,不過,這種排行不是以同父所生的兄弟為序的,而是以同曾祖兄弟的排行為序的。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兄弟四人,而其按照行第所起的數字名卻是“白二十二”。唐時,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一的人稱為“大”,如唐朝詩人王昌齡的小名叫“王大昌齡”。
唐朝這種以行第起數字名的習俗,延續到了宋朝,仍然頗為盛行,北宋文學家蘇轍的小名是“蘇二”,詞人秦少游的小名是“秦七”,文學家歐陽修的小名是“歐陽九”,這些都是典型的數字名。唐宋時期的女子一般都不起大名,而是以其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順序,叫做“某某娘”。杜甫寫有《觀以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韓愈寫有《祭周氏二十娘子文》,這里的“孫大娘”和“周氏二十娘”都是當時女子的數字名。另外,唐朝小說中有黃四娘、荊十三娘的故事,“黃四娘”和“荊十三娘”也都是當時女子的數字名。不過,唐時也有少數女子有數字名之外的大名,如當時的四川名妓薛濤、唐中宗時上官婉兒等。
詩句中“白二十二”是誰
白居易又稱白二十二
用數字作名字,在唐朝已形成風氣,那些數字名是表示同祖父母或同曾祖父母兄弟之間的排行。在唐代,中國古籍中能見到大量的數字姓名,所謂“以行第系于名者”。例如:白居易又稱白二十二,秦少游為秦七,韓愈為韓十八等。
白二十二是誰
白居易
元稹被貶在江陵和通州的將近十年時間里,白居易的友誼是他重要的精神支柱。在通州,元稹染瘴大病,“危惙之際,不暇他及,唯收數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白二十二郎?!保ò拙右住杜c元微之書》)就在這時,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的消息傳來,元稹扶疾吟詩一首云:“殘燈無焰影憧憧,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吹雨入寒窗?!币粋€重病之人被朋友左遷的消息驚得猛然坐起,他們之間友誼之深、關懷之切也就可想而知了。
青天白日映樓臺
萬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著樓臺。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朝代:唐代
作者:韓愈
原文: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譯文
淡淡的陰云薄霧傍晚自行散開,萬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著樓臺。
曲江上春水彌漫兩岸繁花千樹,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來?
注釋
⑴張員外籍:即唐代人張籍。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故稱“張員外”。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南,是隋煬帝開掘的一個人工湖,唐代為著名游覽勝地。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書舍人,故稱“白二十二舍人”。
⑵漠漠:迷蒙一片。《西京雜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階草漠漠,白日遲遲。”淡云,薄云。唐劉禹錫《秋江早發》詩:“輕陰迎曉日,霞霽秋江明?!遍_:消散。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六:“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⑶青天白日:謂天氣晴好。宋楊萬里《明發房溪》詩:“青天白日十分晴,轎上蕭蕭忽雨聲?!?/p>
⑷有底:有何,有什么事?對這句問話,白居易有詩《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后游曲江見寄》作答:“小園新種紅櫻樹,閑繞花行便當游。何必更隨鞍馬隊,沖泥蹋雨曲江頭?”時:相當于“啊”,語氣詞。
白居易為什么稱劉禹錫為劉二十八呢?
白居易稱劉禹錫為“劉二十八”,因為劉禹錫在家族的同輩人中以長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
而劉禹錫稱白居易為“白二十二”,因為白居易的排行是第二十二位。
劉禹錫,字夢得,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將自己和白居易的唱和詩編為《劉白唱和集》,這里他將自己和劉禹錫合稱為“劉白”,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
擴展資料
《舊唐書》說,劉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詩筆文章,是當時沒有人能超越的,白經常與劉唱和往來。
白居易30歲進士及第,開始在長安做官。劉禹錫19歲到長安,24歲就進士及第,但少年得志并不意味著人生的一帆風順。相反,兩人都是一貶再貶。
劉禹錫輾轉在朗州、蘇州、汝州、同州、和州之間,白居易先后到江州、杭州、蘇州任職。直到晚年,兩人才回到京城任一些閑職。之后,兩人或在洛陽,或在長安,交往甚密,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則佳話。
史料上記載兩人可能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公元826年,那一年他們55歲。是年寒冬,白居易從蘇州回洛陽,劉禹錫從和州回洛陽,二人在揚州不期而遇。二人早已名滿天下,眼下皆為天涯淪落,于是相見恨晚,二人對飲成歡,有一首著名的唱和。
白居易興之所至,寫詩贈劉禹錫,詩名就叫《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白居易同情劉禹錫的遭遇,怨憤之情溢于言表。
劉禹錫也回贈了著名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在詩里在對自己的遭遇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哀怨的同時,也表示了自己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劉禹錫
有趣的水詩歌
在唐詩宋詞里面,送別詩詞是一個很大的題材,送別詩里面最常見的意象便是“長亭”“行舟”“飲酒”“折柳”... 了,比如“南北短長亭,行路無情客有情”、“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等。
以水為題來寫送別詩的,有河水、潭水等,比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可是僅僅只以清水為題,來寫送別詩詞的算是很少了。今天這首送別詩便是以“清水”為題來寫的。
嘆水別白二十二
劉禹錫
水。
至清,盡美。
從一勺,至千里。
利人利物, 時行時止。
道性凈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 我在石渠署里。
兩心相憶似流波,潺湲日夜無窮已。
這首詩的作者是中晚唐著名詩人,也就是詩豪劉禹錫,而寫給的“白二十二”就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盛唐的詩人圈,李白、杜甫、高適、王昌齡、孟浩然、王維是一個時代的,到了中唐時期,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張籍、元稹、白居易是一個時代的。而這里面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同窗進士,他們兩與韓愈關系很好,被稱為唐朝的“鐵三角”,劉柳兩人雖然和韓愈政治取向有出入,但君子之交,還是交心的好友。
劉禹錫一生在官場是一位敢于說真話的“刺頭兒”,因此二十幾年都被朝廷流放,大部分時間在湖南朗州、連州、夔州、安徽等遠離政治中心之地,后來和白居易交好,并與之成為晚年最好的朋友,經常詩詞唱和。
這首詩大概作于大和三年(829年),當時劉禹錫已近晚年,結束了在外流放的日子,在長安任禮部侍郎、集賢殿學士。當時同時晚年的白居易在洛陽,他們兩人經常見面唱和,這首詩便是兩人分別時寫的。
當時古人是不能直呼姓名的,比如劉禹錫,字夢得,平時不能直接稱呼“白居易”,普通朋友只能稱“夢得”,關系親近的則稱對方在同輩中的排序,比如,白居易稱劉禹錫為“劉二十八”,因為劉禹錫在家族的同輩人中以長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 而劉禹錫稱白居易為“白二十二”,因為白居易的排行是第二十二位。
我們還經常聽到杜二,這便是杜甫,因為杜甫在家排行老二,所以稱為杜二。而李白,我們也經常在詩文里聽到“李十二白”或“李十二”,就是因為李白在家排行十二。
這首詩讀來很有意思,首先,詩的格式不是我們常見的五言絕句、七言絕句或者律詩,而我從一字到七字的“寶塔詩”,寶塔詩,原稱“一字至七字詩”,也叫“一七體詩”。從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韻。一般一首詩只描寫一種意象,這首詩從頭到尾都是在描寫水,用水來寫與白居易的友情。
詩的意思是:水,很清澈,也極為美好。從一勺,到綿延千里的江水。對人和物都有益處,有時如溪水流動有時如湖水一樣靜止。水的本性就是明凈自然,我們之間的交情也如水一般,淡淡清白。你在洛陽金谷園的堤上,我在長安石渠的署里。我們兩人相憶如那流動的河水,日夜流淌無窮無盡。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