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里含有憶秦娥的古詩有哪些(憶秦娥是這首詩詞的標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題目里含有憶秦娥的古詩有哪些,以及憶秦娥是這首詩詞的標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憶秦娥詞牌名古詩詞有哪些 憶秦娥詞牌名的古詩詞
1、明朝方以智的《憶秦娥 花似雪》。花似雪,東風夜掃蘇堤月。蘇堤月,香銷南國,幾回圓缺?錢塘江山潮聲歇,江邊楊柳誰攀折?誰攀折,西陵渡口,古今離別。
這是一首離別思人之作。上闋寫風掃蘇堤,香銷南國,月有圓缺。下闋寫錢塘潮歇,江柳無人攀折,都是離別、思念和感傷之景,歷史滄桑和離愁別緒彌漫在字里行間。尾句“西陵渡口,古今離別”最為精彩,深化主題,增添詩意,抒發(fā)無限感慨。
2、宋朝孫道絢的《憶秦娥 季溫老友歸樵陽人來閑書因以為寄》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這是作者收到老友書信后,在秋夜思念故友,抒發(fā)老來寂寞無奈情懷的一首詞作。秋風秋雨寂寞夜,老來孤苦無奈之際,作者忽然收到老友的書信,略感安慰。但只有書信而見不到老友,對老友的思念愈深,可見兩人的友誼之深、之真。尾句“水村山郭”以景代情,情誼更濃。
此詞用語清麗,感情真摯,既有環(huán)境的渲染,又有胸臆的袒露,將對故友的思念和自己的寂寞無奈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3、北宋李之儀的《憶秦娥 用太白韻》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不知今是何時節(jié),凌歊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的小詞,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此詞上闋寫景,有清溪、霜風、山月,還有在山月下隨風飄動的流云,用流云寓意人的漂泊流浪,形象貼切。下闋觸景生情,在“帆來帆去”中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連綿不絕。
這首詞在詞史上還有個特殊含義,即在北宋時人們普遍認為史上對作者爭議頗大的《憶秦娥 簫聲咽》詞,是李白的作品。
4、北宋賀鑄的《憶秦娥 曉朦朧》
曉朦朧,前溪百鳥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樓空。去年今日東門東,鮮妝輝映桃花紅。桃花紅,吹開吹落,一任東風。賀鑄這首詞化用了唐朝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意境,即“去 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此詞上闋寫景,透露出傷感之情,下闋以景結情,深化了這種傷感。全詞用語流動、清麗、哀婉,愁情縈繞,滿是遺憾之情。
5、宋朝李清照的《憶秦娥 詠桐》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抒發(fā)作者登閣眺望時的孤寂之情。此詞語調凄涼,感情凝重,心與物融,情與景合,情景交融。滿詞全是哀婉沉郁色調,讀來滿是凄涼、沉重之感。
6、南宋劉克莊的《憶秦娥 梅謝了》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這是一首憂國憂民之作。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倉促發(fā)動北伐,以失敗告終。和議之后,南宋朝廷昏庸的皇帝和投降派大臣立刻就把恢復中原的大業(yè)置之腦后,安心享樂。南宋像劉克莊等許多清醒的愛國志士們報國無門,只能日日為國家的前途擔憂,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而作。
此詞想象力豐富,用語凄苦,情景交融,以高飛鴻雁眼中“炊煙少”、“冷煙衰草”等凄涼景色,抒發(fā)山河殘敗、國家衰亡的悲憤,字里行間滿是對南宋當權者的不滿和強烈譴責。
7、《憶秦娥 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這是一首寫于戰(zhàn)爭年代的豪放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情景交融。
此詞從內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渾壯闊的冬夜行軍圖,表達出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時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偉人氣魄自是不凡。
8、唐朝李白的《憶秦娥 簫聲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詞是最早的一首《憶秦娥》,也是“憶秦娥”這一詞牌的“得名作”,與李白的另一首詞《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起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
關于此詞的作者是不是李白歷來一直存在爭議,在沒有確切證據(jù)之前,按照最普遍的觀點,此詞作者只能是李白。
此詞上片傷別,下片傷逝,用語悲壯,氣魄雄偉,動人心魄,傷今懷古,情景交融,寄托深遠,歷來備受好評。
《憶秦娥·子夜歌》古詩原文及鑒賞
《憶秦娥·子夜歌》作者為唐朝文學家賀鑄。其古詩全文如下: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前言】
《憶秦娥·子夜歌》又稱《子夜歌·三更月》,相傳創(chuàng)始于李白。李白之《憶秦娥》,主要抒發(fā)一個長安少婦對久別愛人的憶念之情。賀鑄此詞,與李詞所寫頗為接近,表達了一個閨中少婦與戀人別后,飽受相思熬煎的極度憂傷痛苦之情。
【鑒賞】
《憶秦娥·子夜歌》是思婦的子夜的悲歌。上闋緊扣題目描寫子夜深閨的寂寞凄涼,下闋抒發(fā)思婦的.愁苦之情。 詞的開頭,以“三更月”、照“中庭”點明時間,以“梨花”、“杜鵑”點明季節(jié),以皎潔的月光灑在雪白的梨花枝上描寫深閨的寂寞凄涼,表現(xiàn)思婦的不眠之夜。那哀婉欲絕的啼血的杜鵑聲,更使不眠之人柔腸寸斷。這樣,就描繪出一幅子夜深閨思婦的不眠圖。作者雖是寫景,但閨中人和她的孤獨寂寞之情都自然地蘊含在景物描寫之中。
接著,用“王孫何許音塵絕”一句過片,點明思婦思念的對象和思念的原因。他,究竟到哪里去了?他,為什么至今杳無音信?這是思婦苦苦思慮而又無法得到答案的問題。下面便很自然地轉入離別時的回憶:“柔桑陌上吞聲別。”當年我和他在長滿嫩桑的小路上分手,彼此泣不成聲,難分難舍,那隴頭潺潺的流水聲,也好象在為我們哭泣。此情此景,至今猶歷歷在目。難道他會變心嗎?不會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么,他究竟到哪里去了?他為什么至今杳無音信?這樣,就細致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思婦的矛盾復雜的心情。
詞雖是寫的傳統(tǒng)題材,但寫景與寫人的結合,刻畫人物的矛盾心理,卻獨具特色。
《憶秦娥 婁山關》的詩、詩意
毛澤東這首寫于1935年的《憶秦娥·婁山關》慷慨悲烈、雄沉壯闊,通過在戰(zhàn)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zhàn)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目錄
概況
原文
譯詩
創(chuàng)作背景
詞作講解
詞作賞析
作品評價
憶秦娥婁山關
編輯本段概況
詩詞名稱:憶秦娥·婁山關 作者:毛澤東 年代:近代 作品體裁:詞 作品時間:1935年2月
編輯本段原文
憶秦娥①·婁山關② 西風烈③,長空④雁叫霜晨月 《憶秦娥·婁山關》手跡
。 霜晨月,馬蹄聲碎⑤,喇叭聲咽⑥。 雄關漫道⑦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⑧。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⑨如血。 毛澤東另版《憶秦娥·婁山關》的手跡。
另附寫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風烈,梧桐葉下黃花發(fā),黃花發(fā),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注: ①憶秦娥:詞牌名,本于李白詩“秦娥夢斷秦樓月” ②婁山關:又名太平關,遵義市北大婁山脈中段遵義桐梓交界處,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上的關口。海拔1440米,古稱天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③烈:猛烈,強勁。 ④長空:遼闊的天空。 ⑤碎:細碎。 ⑥咽(yè):在這里讀入聲。本義是聲音因梗塞而低沉,這里用來描寫在清晨寒中可聽來時斷時續(xù)的軍號聲。 ⑦漫道:不要說 ⑧從頭越:重新跨越。 ⑨殘陽:夕陽。
編輯本段譯詩
西風正壯烈地吹著, 大雁鳴霜,曉月當空, 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 軍號聲聲沉郁低回。 不要說群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 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 茫茫青山如大海, 夕陽光華赤如血。
李白的《憶秦娥》全詩是什么?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其意為:玉簫的聲音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家的樓上正掛著一弦明月。秦家樓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凄愴離別。
遙望樂游原上冷落凄涼的秋日佳節(jié),通往咸陽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斷絕。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墳墓和宮闕。
這是被黃升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李白兩首著名詞作之一。作者一生據(jù)說曾三度入長安,于此很可能曾有一段愛情經(jīng)歷。描繪了一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讀來凄婉動人。
李白的《憶秦娥》全詩
憶秦娥·簫聲咽
李白 〔唐代〕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完善
古詩文網(wǎng)APP客戶端立即打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玉簫的聲音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眼見秦家樓外一輪清冷明月。清冷的明月,每一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凄愴離別。
又是一年重陽佳節(jié),登上樂游原,秦娥遙望咸陽古道,可嘆那人了無影蹤、音信斷絕。良人不見啊音信斷絕,只有西風蕭瑟,殘陽似血,拂照著那漢家帝王的陵闕。
注釋
此詞上片傷別,下片傷逝。兩宋之交邵博《邵氏聞見后錄》始稱之為李白之作。南宋黃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亦錄于李白名下。明代以來屢有質疑者。
簫:一種竹制的管樂器。咽:嗚咽,形容簫管吹出的曲調低沉而悲涼,嗚嗚咽咽如泣如訴。
夢斷:夢被打斷,即夢醒。
灞陵:在今陜西省西安市東,是漢文帝的陵墓所在地。當?shù)赜幸蛔鶚颍瑸橥ㄍA北、東北和東南各地必經(jīng)之處。
傷別:為別離而傷心。
樂游原:又叫“樂游園”,在長安東南郊,是漢宣帝樂游苑的故址,其地勢較高,可俯視長安城,在唐代是游覽之地。
清秋節(jié):指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jié),是當時人們重陽登高的節(jié)日。
咸陽古道:咸陽,秦都,在長安西北數(shù)百里,是漢唐時期由京城往西北從軍、經(jīng)商的要道。古咸陽在今陜西省咸陽市東二十里。唐人常以咸陽代指長安,“咸陽古道”就是長安道。
音塵:一般指消息,這里是指車行走時發(fā)出的聲音和揚起的塵土。
殘照:指落日的光輝。
漢家:漢朝。
陵闕:皇帝的墳墓和宮殿。
憶秦娥婁山關古詩
憶秦娥婁山關古詩: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翻譯:凜冽的西風正猛烈地吹著,大雁鳴霜,曉月當空。曉月當空,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軍號聲聲沉郁低回。不要說群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陽光華赤如血。
整體賞析:
此詞寫于婁山關激戰(zhàn)之后,以婁山關之戰(zhàn)為題材,雖然寫的是翻越婁山關的行軍情景,但表達的卻是勝利后的所見所聞所感。
此詞開篇即簡煉地指出了戰(zhàn)斗的時間、景候,還創(chuàng)造出一個壯烈的抒情氛圍。一開始三個字“西風烈”,悲聲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劃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這個“烈”字,讓人讀來不禁淚雨滂沱,猶如置身凜冽的西風之中聳然動容,平添悲壯。
關于題目里含有憶秦娥的古詩有哪些和憶秦娥是這首詩詞的標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