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館獨好在哪里(竹里館特色)
今天給各位分享竹里館獨好在哪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竹里館特色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竹里館》王維中的獨字好在哪里?
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dāng)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diào)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竹里館當(dāng)中哪個字用得好、
獨字用的好。
王維的五絕竹里館中,首句是“獨坐幽篁里”,這個“獨”字的妙處就在于,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王維《竹里館》賞析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王維詩鑒賞
《竹里館》描寫在遠離人煙的竹林深處詩人所感受到的天然樂趣。詩人獨自一人,盡情地彈琴,時而發(fā)出長嘯。在這幽靜的竹林里,沒有別人知道詩人的存在,只有天上的明月,將它皎潔的光輝透過竹葉射進來,灑落在詩人身上,給予詩人深情的慰藉。
這首詩也采用動靜相襯的手法寫景抒情。首句寫靜境,次句寫動境,三四句也是一靜一動,而愈見動中之靜。與《鹿柴》、《欒家瀨》等篇不同的是,本篇不著意寫景,側(cè)重寫人,而且是描繪詩人的自我形象。
詩中以具有典型特征的清幽的月夜竹林為背景,將外物—— 幽篁、深林、明月與人的活動—— 獨坐、彈琴、長嘯有機地融合起來,傳達出詩人超然物外、瀟灑絕塵、悠然自得的情懷。尤其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兩句,照應(yīng)首句“獨坐”二字,表現(xiàn)出了詩人與明月相親相愛、肝膽相照的關(guān)系,同時也反襯了人世的冷漠。詩人與自然身心交融,合為一體,這就啟迪我們:要擺脫塵憂俗慮,進入禪宗所推揚的“無念為宗”的心空之境,只能到清凈幽美的大自然中去尋。意蘊深奇,語言淺易,可以說是妙絕天成的佳句。
日本漢詩學(xué)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細地指出:
這首詩的前兩句,暗用了魏晉之際詩人阮籍聞“蘇門之嘯”的故事和阮籍《詠懷詩》中的“起坐彈鳴琴”句意。并指出: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悠然彈琴,自得其樂,也很象陶潛。只不過陶潛彈的是無弦琴,而王維彈的則是有弦琴?!妒勒f新語·棲逸》載有阮籍訪蘇門山隱者孫登,驚聞孫登長嘯之聲震蕩山谷的故事。
詩中表達了王維對阮籍、陶潛的欽慕。他們還認為:
“結(jié)句還暗示著時間的變化過程。很可能詩人從白天就坐在竹林里享受那幽靜的樂趣,一直坐到日暮圓月升空以后。全詩二十個字,描繪了一個高深莫測的天地?!保ā吨袊旁娒b賞辭典》),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diào)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
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lǐng)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yīng)當(dāng)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nèi)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fēng)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整理:zhl201612
怎樣理解王維的《竹里館》?
怎樣理解王維的《竹里館》?
這首詩我在討論王國維論詩詞的“有我”、“無我”之境的時候是用來作為示例使用的。
世人寫詩,“有我”容易,“無我”難。為何?作為抒情言志的韻文,詩本身的功用就是表達。表達什么呢?表達詩人的內(nèi)心,這自然就帶入了詩人的思考和想法,成為“有我”之境凸顯的作品。
而“無我”是如何做到的呢?
要達到“無我之境”,則需要超然的心態(tài),跳出自己營造的詩的意境,讓自己高于自己的作品世界,從內(nèi)心俯視自己。
這種超然物外的境界,完全由讀者自己來感受閱讀當(dāng)時的感覺,詩人本身形象只是一個道具,隱藏在這種“無我”之境下的感情更加含蓄、委婉,但是也就更加雋永。
這不光是寫作手法的問題,更是心境問題。
所以王國維又說:
非高手不能為之啊。
《竹里館》就是王維這個高手的作品。其實和王維的稱號“詩佛”比起來,他本身在詩壇的成就是遠高于“禪詩”的。王維在年輕的時候,同樣的風(fēng)流倜儻,走馬京華,同樣的貶謫加身,塞外風(fēng)刀,所以他的詩其實是多元化的,唐朝后來的詩人只取他一個角度,就自成名家。如果咱們當(dāng)面稱他為“詩佛”,王維絕對不帶笑的,這其實是對他詩壇地位和能力的一種貶低。
這種花名一樣的封號,純粹就是大家開心,強行加注。
王維晚年的作品因為修禪而帶有清淡空靈的味道,是佛學(xué)的作用還是歷經(jīng)生死的淡泊?都有可能,也許僅僅是不年輕了,技巧純熟而心態(tài)日趨平和。我們具體來看這首《竹里館》:
詩意簡單直白,并沒有什么難懂的。我相信朋友們也不會要一句句解讀這首詩,沒有這個必要。
我們要清楚的是王維如何用這簡單的二十個字,幾個平常的意象“幽篁”、“彈琴”、“長嘯”、“明月”、“深林”構(gòu)建出不同于“有我”之境的“無我”?
有我之境,就是詩人寫詩人自己的活動和情感;無我之境,就是詩人把自己當(dāng)成客觀對象來描寫。
為什么能讀出空靈、冷寂之感?就是以超然物外的視角來描寫、來表達。比如“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這里是誰在獨坐,誰在彈琴,誰在長嘯?好像是詩人,也更像不是詩人。即便是詩人自己,也如同一個畫面中的人物,“我”只是遠遠地在看。
這種手法就叫“以物觀物”,這種效果就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里的“我”,說的就是作者自己。
作品里的作者形象只是一個道具,讓表達更加委婉。
作為盛唐山水詩大宗,王維的清淡別有特色,我們和其他盛唐名家做個比較,就能更好地理解王維晚年的風(fēng)格、《竹里館》的風(fēng)格了。
孟浩然也是山水田園大家,我們看他的《過故人莊》:
孟浩然是發(fā)自身心地?zé)釔厶飯@生活,所以字里行間我們能讀出濃濃的世俗之樂來。
讀李白的《望天門山》:
我們能在描寫中感受到詩人和風(fēng)景的積極交流,這些景色都是因為詩人而存在,情感都在有意無意中灌入了文字,李白的作品就是“有我”之境的極致。
至于杜甫的寫景,我們看《蜀相》:
詩圣筆下的景色都是他表達自身憂國憂民大志趣的工具而已。景色是什么,到底如何美,對他而言,并不重要,但他就是寫得漂亮,讓風(fēng)景成為他抒情的利器。
而這些種種,都不是王維。
王維寫詩,沒有自己、沒有情感、沒有交流,只是高高地、遠遠地、靜靜地看。
這可不就是天地大“道”、佛、上帝的視角嘛。
從這個角度來說,稱之為“詩佛”又挺貼切的。
《竹里館》賞析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一、《竹里館》原文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二、注釋賞析
⑴竹里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房屋周圍有竹林,故名。竹子,四君子之一,是君子之花,有著超凡不俗的品格。“歲寒三友”,竹子又在其中。蘇軾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蔽覀冞€可以從鄭板橋描寫竹子的詩句中去體會竹的品質(zhì)和王維愛竹的言外之意。
竹
鄭板橋(鄭燮)
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適合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
⑶嘯(xiào):嘬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吹口哨”?!斗馐下勔娪洝吩疲骸叭擞兴紕t長嘯,故樂則歌詠,憂則嗟嘆,思則吟嘯?!?/p>
⑷深林:指“幽篁”。一幽一深兩字體現(xiàn)了竹林的幽靜深遠,正是修身養(yǎng)性好地方。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靜以修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⑸相照:與“獨坐”相應(yīng),意思是說,左右無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來相照。王維乃超凡脫俗之人,天上的明月與地上的翠竹,皆可與之為友相伴。
三、譯文
我獨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生活,只有一輪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四、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據(jù)《維摩詰經(jīng)》講,維摩詰是古印度毗舍離地方的一個富翁,家有萬貫,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稱為菩薩。維摩詰為諸大菩薩之代表。王維以此為名為字為號,可見他與佛教的深遠淵源),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王維的佛教思想是理解詩歌思想意境的一把鑰匙)。古人還有一種說法是,“王維詩天子,杜甫詩宰相?!笨梢姽湃藢λ耐瞥缰摺M蹙S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起點高)。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唐代佛教盛行,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多詠山水田園,所以蘇軾也贊他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賞析
此詩寫出了王維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佛教好靜的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畫面,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佛系思想),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佛教廟宇,多居名山大川,遠離塵世)。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tǒng)一,相映成趣,是詩人佛系思想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品特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絕佳表現(xiàn),值得大家好好的品味賞析。為了全面地了解王維的思想,我們還可以從他的其他詩作的詩句中去尋找證明。
《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終南別業(yè)》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以上三首詩都可以看得出來,王維的思想態(tài)度和寫作的風(fēng)格,可以為我們理解《竹里館》起個相互印證的作用。
為什么說竹里館這是王維最美的詩,美在哪里?
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解】: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長嘯:長聲呼嘯。
【韻譯】:
月夜,獨坐幽靜的竹林子里,
間或彈彈琴,間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靜幽深,無人知曉,
卻有明月陪伴,殷勤來相照。
【評析】:
??這是一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
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筆調(diào),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
藝術(shù)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
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
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翻譯、評析:劉建勛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拆開來看,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一句是警策。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fù)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無《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象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diào)與聲情。
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作者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lǐng)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yīng)當(dāng)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nèi)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fēng)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tài)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nèi)在素質(zhì)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shù)天地。當(dāng)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xiàn)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