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杜甫為什么被黑(杜甫被評價)

點燈人2022-12-14 05:58故事94

大家好,關于杜甫為什么被黑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杜甫被評價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為什么說杜甫是渣男?

今天我們就去掉神化光環,重新認識一下杜甫的凡人屬性,拉近距離,進而更加理解杜甫的魅力。

在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我們的印象中,李白是典型的高富帥,但一提到杜甫,總覺得他是個憂憤的草根。

實際上,李白只是個出生在商人家庭的孩子,而杜甫則是官二代和富二代。

杜甫的出生日期是712年2月12日。他爺爺——杜審言是武則天身邊的紅人,父親是高居要職的公務員,母親崔氏出身于唐朝北方第一大名門。

擁有如此優渥的出身背景,6歲的杜甫便開始跟著親戚到外面見識世面了。到了十幾歲的時候,開始了自由旅行,因為家里房地產遍布許多地方,所以他壓根就沒有考慮過經濟問題。

在自由行中,杜甫結交了許多好友,比如大詩人李白、高適、舞蹈家公孫大娘、音樂家李龜年等。

?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想當年,杜甫、李白和高適三人一同來到山東孟諸一路狂嗨,揚鞭策馬,縱酒打獵。

前段時間,網絡上突然掀起了一個關于李白的錢從哪里來的話題,引起了全網討論。那么杜甫年少輕狂的錢從哪來呢?

是的,家族支撐!說通俗點就是啃老!

就這樣自由任性多年,眼看著就要三十而立,杜甫終于有意識要為自己的人生奮斗拼搏一下了。

去考個試,當個官吧!

學渣代表

其實在24歲那年,河南籍考生杜甫就去過長安參加科舉。然而,作為一個專業驢友,日日月月在游山玩水的人,能考上才怪呢?

果然名落孫山了。

當考試試卷下發時,杜甫狀態還是很穩的,做著做著,他的笑容就凝固了。

我滴個爺,這些題咋楞個難!

考完,杜甫的心涼了半截,估計是要復讀了。

成績出來后,杜甫的心只能一橫了,復讀就復讀,又不止我一個復讀生,其好友高適就是標準學渣。

為了撫慰考試疲憊的心靈,杜甫繼續全國游,為國家旅游業發光發熱。

?

杜甫

就這樣來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杜甫雖然愛玩,但生養在官宦人家的他,始終有著一份責任在內心深處。

八年后,杜甫偶遇被玄宗皇帝取消關注,又被禮貌地請出京城的李白。

杜甫是李白的鐵粉,偶遇偶像,杜甫跟著李大佬又是游玩了數月。

直到考試前夕才回到京城。

這一次,又落榜了。

這次倒也不怪杜甫,全怪宰相李林甫搞了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導致本屆全體考生“被落榜”,一個都沒錄取。

人生能有幾個八年啊!

據說文壇和大眾都不喜歡杜甫,歷史上這是真的嗎?

唐朝人不喜歡杜甫的詩詞。

是的,在今天大名鼎鼎的“詩圣”杜甫,在唐代,他的作品很不受人歡迎。

杜甫一生有許多朋友,但是他朋友里在“唐詩”這個領域名氣最大的是李白、高適和岑參。

杜甫都曾寫詩盛贊過他這三位詩人朋友作品水平高。

杜甫認為李白“詩無敵”,稱贊岑參的邊塞詩“結尾渾厚,氣象闊大,把高適的作品評價為“清詩”(唐代以來,詩詞最高評價就是“清”)。

然而他這三位大詩人“兄弟”,雖然都對杜甫很好,比如高適曾經在自己都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資助杜甫糧食和錢財;但是他們對“杜詩”卻未置一詞。

甚至李白還寫詩取笑過杜甫“作詩苦”。

杜甫自己寫詩也承認在當時大唐文壇,自己 “百年歌自苦,不見有知音。”

西安風景

為什么唐朝人這么不喜歡杜甫的詩呢?

當然不是因為“杜詩”水平差。

一個詩人如果他沒有真正的才華,沒有真正站得住腳的作品,是不可能上千年一直被后世文人墨客追捧和摩拜的。

唐朝人不喜歡杜甫和他作品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不喜歡“杜詩”批評現實黑暗的特點。

換言之,不喜歡杜甫作品的那些“負能量”。

唐朝人喜歡磅礴大氣,喜歡氣象恢宏,即使到了晚唐,詩人們還在作品里普遍懷念“開元盛世”。

西安仿唐景點夜景

可是杜甫在天寶末年,就在《兵車行》里批判唐玄宗為了滿足自己“開疆拓土”的虛名,讓唐朝普通老百姓生活在痛苦和貧困之中: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杜甫·《兵車行》

可以說,杜甫是唐代詩人里第一個醒悟到唐玄宗“窮兵黷武”,帶給唐朝老百姓的并不是榮譽和財富,而是無盡的痛苦和貧困,所以他在這段時間寫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要知道這可是后世歷史學家統計,人口超過5000萬的唐玄宗天寶末年,正是“盛世”的尾巴。可杜甫的作品卻無情的揭露了所謂“盛世”,不過是貴族們驕奢淫逸,下層民眾卻在啼饑號寒。

這樣的杜甫,怎么能受唐代主流社會的喜歡呢?

唐人選唐詩,根據明朝胡震亨《唐音癸簽》記載,唐人選唐詩共有50多種,可惜現在保留下來的只剩十種。而經過學者努力搜集,又增加了三種,分別是初唐許敬宗等撰的《翰林學士集》、崔融編的《珠英集》中唐李康成的《玉臺后集》。

在這十三種唐代學者、詩人自己編纂的《唐詩選集》里,李白的詩收錄的是最多的,一共88首。

而后世與李白齊名的杜甫有多少首入選呢?只有可憐的七首。

晚唐詩人韋莊像

而且13部唐人選編的唐詩集里,只有唐末韋莊編纂的《又玄集》承認了杜甫“唐朝知名詩人”地位。

即使韋莊收錄了杜甫七首詩,也只是收錄了《西郊》、《春望》等七首應酬唱和的作品,相比《兵車行》、《三吏》《三別》,這七首詩顯然不能代表杜甫最高水平。

韋莊編纂《又玄集》時,大唐榮光早已經散去,唐朝已日薄西山,只要不瞎不聾不傻的人都知道唐朝滅亡就在眼前,一百多年前杜甫詩詞里的景象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現象,可即便如此,韋莊依然不愿意收錄杜甫《兵車行》、《三吏》《三別》這樣具有深刻批判現實黑暗的作品。

其實韋莊這種行為并不是個例,在唐代文壇,無視“杜詩”批評現實黑暗的特點,甚至無視杜甫這個傳播“負能量”的士人,是常態。

人們不愿意去正視杜甫作品里強烈控訴的社會不公和黑暗,甚至不愿意去知道大唐居然還有這些“黑暗”。

唐代宗大歷五年,也就是杜甫去世那一年,杜甫的“粉絲”樊晃當時正擔任潤州刺史,聽到杜甫去世的消息,很悲痛,為了紀念杜甫,他自掏腰包給去世的杜甫出了一部文集,這也是第一部杜甫文集。

在這部文集序言里,樊晃提到當時的唐代文壇只知道杜甫寫的風花雪月的作品,對于杜甫批判現實的,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根本沒多少人知道。

時方用武,斯文將墜,故不為東人所知。江左詞人所傳誦者,皆公之戲題劇論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唐·樊晃·《杜工部小集序》

樊晃這番話當然不是個別現象,差不多同時期的唐代文壇著名詩人和詩評家高仲武正雄心勃勃準備編纂一部詩集,這部詩集主要收錄安史之亂后唐肅宗時期到唐代宗時期這25年來唐代文壇著名詩人們的作品。

事實上,這也是杜甫“杜詩”創作的一個高峰期,從760—770年,十年時間,杜甫創作了接近1000首詩歌作品。

可以說,高仲武沒有任何理由忽略杜甫。

然而,高仲武編纂的這部收錄了130首詩詞作品的《中興間氣集》居然沒有收錄杜甫一首作品,完全“無視”了杜甫。

高仲武為什么“無視”杜甫,高仲武自己在《中興間氣集》序言里說的很清楚,他編的這部詩集主要是要歌頌安史之亂后唐肅宗、唐代宗父子勵精圖治,終于使得大唐“中興”的這個“事實”。

唐興一百七十載,屬方隅叛援,戎事紛紜,業文之人,述作中廢。粵若肅宗先帝以殷憂啟圣,反正中興,伏惟皇帝以出震繼明,保安區宇,《國風》《雅》《頌》,蔚然復興。所謂文明御時,上以化下者也。某不揆菲陋,輒罄謏聞,博訪詞林,采察謠俗——唐·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序

所以,高仲武不但“無視”杜甫,還把專門寫“粉飾太平,與社會現實相距較遠”的贈別酬和、流連光景作品的錢起排在了詩集的第一位。

華山韓愈投書處

事實上唐人對杜甫這種“無視”乃至“不屑”的證據很多,如果當時唐代文壇不是有普遍輕視、鄙視杜甫的風氣,韓愈如何為寫詩怒斥“群兒愚”?

畢竟從北宋開始,杜甫備受推崇,后世即使有人心里對杜甫不以為然,也不會傻到公開說出來,所以也肯定不存在社會輿論意義上對杜甫的“謗傷”。自然也不會有人跳出來罵詆毀杜甫的人是“群兒愚”。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唐·韓愈·《調張籍》

事實上,杜甫作品另一個推崇者白居易在杜甫去世若干年后也痛苦的對友人表示,社會輿論只對他描寫風花雪月和男歡女愛作品感興趣,對他批判社會不公的作品沒有任何興趣。

凡聞仆賀雨詩,而眾口籍籍,已謂非宜矣;聞仆哭孔戡詩,眾面脈脈,盡不悅矣;聞《秦中吟》,則權豪貴近者相目而變色矣……今仆之詩,人所愛者,悉不過雜律詩與《長恨歌》以下耳。時之所重,仆之所輕。——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唐人對杜甫這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的偏見乃至誹謗,甚至影響到了五代對他的評價。

杜甫為什么被貶官

安史之亂,玄宗西奔入蜀,李享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用房官為相,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杜甫奔投肅宗,授左拾遺之職,相當于副相,杜甫與房官友善。時房官自告奮勇領兵與叛軍作戰,不過因其決策失誤,大敗于咸陽陳陶斜,失唐軍失去四萬生力軍,肅宗大怒降罪于房官,其實肅宗的憤怒可以理解,在這種情勢下,失去四、五萬人的軍隊,對于唐王朝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可惜我們杜詩人卻在此時,不合時宜地為友人上疏求情,進一步觸怒了肅宗,因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后棄官入蜀,從此顛沛流離,直至窮困潦倒,疾病纏身。

可以說杜甫被貶,完全是他缺乏起碼的從政智慧倒致,或者說他政治智商相當幼稚所致。歷史給了他一次難得的機會,他沒有把握住。

大詩人杜甫有哪些黑歷史?他的一生經歷了什么?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江南逢李龜年》是上中學時學過的詩句,如今依然能背出它的人想必很多。粗讀上去,這首詩描寫了在異地他鄉碰到老朋友的喜悅。其實,這首詩里包含的東西,遠比這么一句話要多多了,它的背后,是一場巨大的離亂,和一個終生無機會得志的人的虛榮。

李龜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皇家教坊的首席男高音,非常受玄宗賞識,也因此與達官貴人們交往密切,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在岐王——玄宗的哥哥,曾協助玄宗奪權,位置尊貴——宅里見到他時,正是大唐最盛的盛世,開元天寶年間。杜甫后來在一首《憶昔》中這樣回憶那個時代: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圣人奏云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馀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可惜盛世戛然而止,天寶十四載,安祿山發起叛亂,玄宗、太子臨陣出逃,天下大亂,人民離散,大唐王朝瞬間從盛世跌入地獄,并從此進入了長時間的衰退期,史稱安史之亂。李龜年、杜甫等許多名人、文人都流落天涯,李龜年在江南賣唱為生,而教坊的其他名樂師、歌女,則有的死去,有的墮入風塵。

岐王宅、崔九堂,都是當年全盛時尊貴的文人墨客被邀請聚會的頂級場所,杜甫的這番回憶不僅在懷念那個逝去的盛世,也是在懷念自己曾經的榮耀。

詩已經很讓人感慨了,更讓人感慨的是,杜甫在這首詩里吹了牛。李龜年在岐王宅里尋常見確實不錯,但杜甫恐怕沒有多少機會見到他,因為,最盛時的大唐,其實跟杜甫也沒什么關系,他拼盡心力,也沒能擠進那些榮耀的人群中。

就蒜擠進去了也是橘外人

杜甫生于唐睿宗太極元年(712年),20多歲時,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落第。那時候文人提升自己地位只有兩個方式:科舉,或者干謁,安史之亂前后才又有了第三個途徑:入幕府。

杜甫落第之后,在洛陽和長安輾轉多年,一直考試,一直游走在權貴之門求人引薦,寫過多首求賞識、贊美對方的詩,一直晃蕩了十幾年,都一無所獲。沒有收入來源又沒有進身之階的杜甫窮困潦倒,靠著認識他祖父的一些人的接濟,才得以有口飯吃。天寶七載,不甘心的杜甫給新上任的尚書左丞韋濟寄了一首詩,訴說了自己的困境:

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愿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主上頃見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卻垂翅,蹭蹬無縱鱗。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誦佳句新。竊效貢公喜,難甘原憲貧。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詩中他寫出了對自己才華的自負,也寫出了自己終日跟在達官貴人后面討生活的悲憤,寫出了在與名人唱和背后他真實的生活狀態,讀之令人心酸。然而韋濟讀后,對他還是無能為力。

天寶九載,年近40歲而依然不名一文的杜甫決定鋌而走險。這年,玄宗下詔稱將赴太清宮祭祀老子和天地。對這樣求仙、求長生的行為,以杜甫一貫憂國憂民的態度,是不會贊同的,然而此時,他卻獻上了《三大禮賦》,為玄宗歌功頌德。三篇賦文辭優美,才氣超卓,因著題材而被玄宗看到,因著才華而得到了賞識,在集賢院等待了一段時間之后,他終于得到了一個官職——右衛帥府胄曹參軍,負責太子府器械保管,約等于孫悟空的弼馬溫。即便是這樣的官位,他也沒機會坐穩,很快,安史之亂就來了,他再次顛沛流離。

杜甫的才華已得到歷史的認證,那么他為什么在活著時得不到他期待的承認呢?他活得如此失魂落魄,如此尊嚴掃地,是他不夠努力嗎?是他情商太低嗎?是他沒本事證明自己嗎?

杜甫有幸,曾生活在開天盛世,杜甫也不幸,活在這個時代。經歷了經濟發展人民幸福的創業階段后,玄宗在他的晚年,也就是從杜甫進京趕考這年(開元二十三年)開始,已經倦于政事,他覺得自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配得上更為所欲為的生活。他一邊放手讓對他言聽計從能替他想到心坎里的宰相李林甫掌握大權幫他安排一切事,一邊抓住權柄不讓太子和任何他認為不夠聽話的人染指;他消滅了一切不好聽的聲音,杜絕了喜歡批評勸諫的大臣上升的機會,他的面前只剩了歌舞升平。就是在這個時代,張九齡被罷相,太子因為被人說聚眾妄議而被廢又被賜死;就是在這個時代,文人的進階之路被中斷,李林甫科舉不取一士并稱"有才華的人都已經被陛下掃蕩完了"(野無遺賢)。杜甫的命運,已經被注定,他干謁也好,不干謁也好;他有情商也好無情商也好,都不可能得到重用了。

然而杜甫并不知道——以他的身份,他都沒資格知道這盤大棋的存在。他只能在顛沛流離之中不斷消磨,不斷在要臉還是不要臉之間自我折磨,在自信和懷疑之間墮入瘋狂。

杜甫被后世尊稱為“詩圣”。如今,“惡搞杜甫”之風在網絡泛濫,這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爭議。請結合你對

你好。以下內容摘自 中國青年報

最近,詩圣杜甫突然爆紅網絡,因為有人將語文教材中的杜甫插圖涂鴉后傳到微博,引發了主題為“杜甫很忙”的惡搞風潮。經網友再創作后,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時而腳踏摩托,儼然無所不能。杜甫是河南鞏縣籍名人,網友的涂鴉之舉遭到了河南省詩歌協會會長馬新朝痛批:“惡搞杜甫是無知的、淺薄的、低俗的。”

適逢杜甫誕辰1300周年,以惡搞組圖的方式成為輿論熱點,恐怕是那些推崇和營銷杜甫文化的人始料未及的。從目前報道來看,對微博中風頭正勁的惡搞行為,無論是成都杜甫草堂,還是鞏義杜甫故里,都持一種不歡迎甚至批評的態度。但從網絡文化的視角加以審視,大可不必對惡搞杜甫的風潮反應“過敏”,它只是一場快閃式的網絡狂歡而已。

惡搞是近些年新興的一種網絡亞文化現象,是年輕網友以諷刺、幽默、游戲的視角,來解構傳統、顛覆經典、娛樂大眾的一種網絡風尚。在知悉惡搞文化的網友眼中,凡是能夠通過再編碼、再創作而流行于網絡的東西,無論是電影、革命歌曲、新聞人物還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為惡搞的對象。幾年前紅遍網絡的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堪稱網絡惡搞的經典案例。

一些研究者認為,網絡惡搞是年輕人釋放內心壓力的一種新形式,是他們建構網絡身份認同的一種特殊話語,也是他們因為叛逆心理而反抗經典的一種文化儀式。這些基于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的分析,為解析網絡惡搞現象提供了多元的學術路徑。然而,單就最近這波“杜甫很忙”的惡搞熱潮來說,我們或許無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只是偶然出現的、以模擬和戲仿為手段的、尋求快感和參與感的一場網絡狂歡。簡言之,它只是網友最近的一種娛樂。

與那些曾經流行過的網絡惡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沒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區別,可能是它充分利用了微博這個新型平臺。一方面,如今的微博儼然就是一個集聚了數億圍觀者的廣場,分享資訊、尋找娛樂是這個廣場的主流話語之一,這為令人捧腹的惡搞杜甫系列圖片創造了迅速流行的可能。另一方面,微博時代的高互動性和高參與性,吸引了眾多網友加入到狂歡隊伍當中。在微博場域的表演欲與分享欲的雙重裹挾之下,惡搞參與者實質上推動了一場關于智力、技藝、幽默感的文化比拼。

不過應該看到,這波惡搞風潮的核心要素只是一張普通的杜甫插圖,其多樣性和再創作潛力其實并不高。這意味著,即便網友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嫁接到惡搞當中(比如將杜甫惡搞為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這張照片仍不具備長期流行的可能。更何況,在“各領風騷三五天”的網絡文化大觀園中,似乎從來沒有哪一次網絡狂歡能夠一直引領風尚。綜合各種要素加以研判,這場惡搞杜甫的網絡快閃行動,過不了多少時間就會煙消云散。

網絡文化的興起與衰落,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無章可循和超越常規邏輯的,即便是再普通的文化載體,也能突然之間成為某一時段的流行。然而,鑒于今年恰好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紀念,我們也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溫,這種惡搞背后可能有網絡公關和文化營銷的魅影。無論如何,惡搞也是一種個性解讀、另類表達,不妨對這種網絡文化寬容處之。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1193.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