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江碧和鳥白體現矛盾(江碧鳥逾白鳥對什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為什么江碧和鳥白體現矛盾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江碧鳥逾白鳥對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杜甫《江碧鳥逾白》表現手法淺析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1.前兩句詩描繪了一副暮春圖景,有江水,有鳥兒,有山,有花,以樂景寫哀情,為后兩句抒情做鋪墊,詩人看到春光明媚,頓生風景雖好年華易逝之感。同時又生出了對家鄉的無限思念之情。
2.江碧與鳥白,山青與花燃,中間再通過“逾”和“欲”進行對比連接,詩歌采用互襯的手法,更突出了暮春景色的艷麗與自然。
3.最后一句“何日是歸年?”采用反問的修辭,詩人提出了何日回家的問題,但同時問題的答案就包含在問題里,采取反問的修辭,更能突出歸期不定與思家心切的現實矛盾。
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體現的哲學道理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反映了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原詩: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組五言絕句是詩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廣德二年(764)暮春,時杜甫在四川草堂。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
第一首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蘊含的哲學道理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反映了矛盾雙方相互依存。“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燦爛。
原文與譯文
原文
《絕句二首》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譯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泥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融化變得松軟,燕子銜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山色青翠欲滴,紅艷的野花似乎將要燃燒起來。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為什么江碧和鳥白體現矛盾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江碧鳥逾白鳥對什么、為什么江碧和鳥白體現矛盾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