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唐朝詩人大多寫漢朝事(為什么唐代詩人以漢代唐)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為什么唐朝詩人大多寫漢朝事,以及為什么唐代詩人以漢代唐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韓紅寫的韓食明明他是唐代人為什么他要寫漢代的事情呢
你想問的是韓_的《寒食》吧?主要的原因也是為了避免落人口實。
雖然在唐朝年間并沒有出現后來清朝那般嚴厲的文字獄,但是很多作者都為了防止自己被人落了口實而被人所舉報,因此在寫詩時候,尤其是寫關于唐朝的詩作的時候都是以漢朝來借代唐朝的。
唐朝也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十分強大的國家,因此唐朝人們無不堅信自己的朝代是與漢朝是并不相上下的,并且甚至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而這也是被后世學者所肯定的,漢唐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大盛世,也都是同時期世界上屬于一流的強大王國。因此唐朝人以漢朝人自居,也并沒有什么讓人驚訝的了,這就是為什么韓_在寫《寒食》一詩當中會用漢宮代指唐宮的原因了。
王昌齡是唐代詩人,為什么寫秦朝和漢朝的事?
王昌齡是唐代邊塞詩人代表,唐朝時候國力強盛,設立安西都護府,聯系和管理西域少數民族地區,而秦朝和漢朝同樣也是國力強盛時期,北擊匈奴,保護了國內的安全。詩人借古喻今,通過描寫秦朝和漢朝,抒發期望國家強大,人民安康,邊境減少戰爭的意愿。
唐漢相距五百多年,緣何唐朝詩人的詩歌中總飽含漢朝情節?
漢朝作為古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成為后來眾多朝代崇拜和追念的對象。其中在唐朝的詩歌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唐人對漢朝的有著強烈的崇拜和喜愛,唐朝的詩人也將這份情感寫進他們的詩句中。漢朝的率先統一以及強大富裕的國家實力深深的影響著唐朝詩人,因此唐朝詩人將漢朝情節寫進詩歌中的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漢朝的統一
漢朝作為我國的一個封建統一的王朝,在我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漢朝期間我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漢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平穩的平臺,漢文化的發展也為古代中國的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支柱。漢朝為后代朝代所創造的一切被后世無數詩人寫進詩句中,其中在唐朝詩人的詩歌中最為明顯。
二、漢朝的歷史影響
漢朝華麗炫美的詩歌被無數后人所喜愛和向往,同時也吸引著無數后人去研究漢朝的詩文。其中唐朝的詩人最喜愛引用漢朝的典故,他們常常通過借用漢朝的典故來批判社會現存的問題并借此來表達自己對于統治者治理的建議或是不滿。唐朝的詩人最喜愛以古喻今的詩歌寫作手法,在他們心目中漢朝雖然與他們相差四百年,但漢朝確實唐朝建立之前唯一一個安穩發展的國家,除了漢朝之外再沒有任何一個統一穩定的王朝,因此唐朝詩人認為漢朝與唐朝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唐朝詩人的詩歌中常常描述關于漢朝的情節。
漢唐兩個朝代所創造的一切文明都是我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要不斷學習中國古代的歷史文化,學會以史為鑒,并不斷學習前人的智慧和經驗。
唐代的詩人,為何喜歡“以漢喻唐”?
文人寫文章喜歡借古諷今,潑婦罵大街擅長指桑罵槐。無非是古今之間,桑槐之間,有可以相互類比的元素。
唐朝詩人喜歡以漢喻唐,也是一樣的道理:漢朝和唐朝,實在有太多相似之處,可以讓唐朝的詩人可以借漢朝之酒杯,澆灌本朝之塊壘。
總體來講,唐朝詩人引用漢朝故事,一般是用在下面三個方面。
第一,彰顯大國風范,提升民族自豪感。
大漢與盛唐,都是中原帝國國力最強盛的朝代,后人每念及此,沒有人不會心向往之。哪怕是文弱書生,想到大漢帝國征戰四方,開疆擴土勒石西域的歷史,也會小心臟激動的撲通撲通。
正所謂“漢家旗幟滿陰山,不譴胡兒匹馬還。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在唐朝的邊塞詩里面,漢代英雄的名字,漢代邊關的名字,頻頻出現在詩歌里面,構成了唐朝邊塞詩濃濃的漢家滋味。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小學時候就學過的這首唐詩,至今念起,心頭依舊有洪波涌起。
第二,以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影射當今唐朝帝王的兵火無休。
漢朝在漢武帝時期達到了國家強大的巔峰,也是在漢武帝時期用光了西漢積攢半個多實際的元氣。
不客氣的講,漢武大帝,既是漢朝的偉人,也是漢朝的罪人。漢武之后,西漢國力就走向了下坡。
窮兵黷武,連年征戰。除了滿足皇帝的征服欲,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沒有任何好處的。相反,戰爭就意味著骨肉分離,家破人亡,生離死別。
這里,鐵錘不妨貼出幾首這樣的唐詩,看看詩人們是如何壓抑著心中的憤怒,飽含著對蒼生的熱淚,控訴漢朝戰爭對人民的傷害。
先看陳陶的《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
好一個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當年鐵錘只是十幾歲少年,讀到這一句,都不僅熱淚盈眶。遠在家鄉的親人還在盼望戰士回家,誰知道心愛的人已經成為異鄉的一堆白骨。
世界上還有比這更讓人心碎的結局嗎?
真的有!
那就是張藉的《征婦怨》: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
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
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即便是威武的大漢軍隊,也有吃敗仗的時候。這個時候遭受的就是無情的屠殺。這一次殺了什么人呢?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丈夫戰死在沙場,妻子已經懷孕有了孩子。這樣的人間悲劇,在漢朝上演,一樣會在唐朝上演。
唐朝的詩人,用漢朝的戰爭悲劇,控訴唐朝皇帝沒有能力平息邊疆的戰火,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這樣的詩歌,讀來讓人心碎。
第三點,直接拿漢朝皇帝比喻唐朝的帝王。他們一樣的的荒唐。
“漢皇重色思傾國”,唐朝皇帝又能好到哪里去?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漢武帝長年用兵讓民間十室九空,安史之亂,又何嘗不是把大唐帝國踐踏的千瘡百孔!
再看看李益的 《統漢峰下》:
統漢峰西降戶營,黃河戰骨擁長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
這首詩真的是辛辣的諷刺。大漢竇將軍打敗了匈奴鐵騎,在燕然山上勒石紀念自己的豐功偉績。
但是現在又留下了什么呢?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北方天空上孤零零的月亮,照著空無一人的沙場。死了那么多生命,究竟給社會、給朝廷換來了什么呢?
還有李商隱的《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漢朝皇帝半夜招來賈誼,就為了問那些荒唐無稽的事情,卻不重用賈誼的經天緯地之才。那么唐朝的皇帝,又有幾個會任人唯賢,讓那些有抱負的讀書人可以施展胸中的才學,為唐朝百姓服務呢。
總結一下:唐朝詩人喜歡拿漢朝的故事比喻唐朝的現實,是因為唐朝和漢朝有很多相似之處。既有廣闊的疆域,強盛的國力;也有窮兵黷武,生靈涂炭的悲劇。言為心聲,詩以言志。唐朝的詩人們無非是要借古喻今,表達他們對當時現實的態度而已。
在唐朝時期的詩人,都喜歡以漢喻唐是因為哪些原因?
詩詞歌賦是古代特有的文化瑰寶,現如今的人們大部分已經不會詩詞歌賦。但是詩詞歌賦在古代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漢朝和唐朝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巔峰,這兩個朝代都是歷史上的強大王朝。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唐朝詩人尤其喜歡“以漢喻唐”,“以漢喻唐”是指用漢朝的名稱典故來反映唐朝的事情,這是唐詩中非常常見的現象。
那么問題來了,同樣是強大的封建王朝,為何唐朝詩人喜歡“以漢喻唐”?其實,不僅僅是唐朝詩人,歷史上很多朝代的詩人都喜歡以一個朝代比喻另一個朝代。漫游古韻,最愛這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生活在遙遠東晉的王羲之,在千年以前便有了穿越古今的時空觀照意識。
歷朝歷代皆有熱愛回首的人,唐代亦如是。唐朝詩人最為喜愛的就是比喻漢朝。這一點可以從唐朝詩人的詩詞歌賦中看出來。比如說“漢皇重色思傾國”、“秦時明月漢時關”、“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漢家大將西出師”等等,這些詩詞都是唐朝時期“以漢喻唐”的代表。
在唐朝詩人的筆下,“漢皇”、“漢關”、“漢家”、“漢將”等詞匯是經常出現的。在恢弘的唐詩王國里,漢家優雅曼妙的姿態隨處可見。唐朝詩人筆下的詩詞歌賦有很多,比如說“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清平調》)“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蘇武》)“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塞下曲》)等等。
李白身在唐朝心在漢,“漢宮”、漢臣“蘇武”和“漢皇”,詩仙筆尖熱力騰騰的仙氣也不免要為“漢家”的地氣兒讓道。作為大唐王朝的詩仙,李白的作品無疑是這個朝代的代表作。要知道,從西漢建立一直到唐朝時期,這一過程經歷了八百余年的時間,漢朝的人們萬萬想不到,八百年之后,唐朝的詩人會對他們如此的崇拜。
即使是唐朝的皇帝,也是漢朝的忠誠粉絲。“楚王云夢澤,漢帝長楊宮。豈若因農暇,閱武出轘嵩。”這首詩就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在大唐,以唐王為標桿,自上而下,對大漢的鐘情者比比皆是。那么,唐朝詩人,也有很多對漢朝皇帝的贊美之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說“漢武好神仙,黃金作臺與天津。”“武皇南面曙欲分,從下來玉杯冷。”“漢天子,觀風自南國。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龍索斗風波黑。春秋方壯雄武才,彎弧叱浪連山開。”那么為何唐朝詩人會這么喜愛漢朝呢?就連唐太宗都對漢朝進行了詩詞歌賦的描寫,這豈不是說明唐朝整個朝代上下都是如此嗎?
首先來說,唐代詩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朝代與漢代聯系在一起。漢唐時期,武藝和國際聲譽都比較強,所以漢唐時期是中國的鼎盛時期。人們把漢唐全盛時期稱為漢唐全盛時期。漢唐時期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戀漢”,巧借漢代,唐代詩人心中激蕩著的英雄之氣與萬丈豪情得以噴發,漢王朝盛世景觀在“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得以重現。
漢朝國力強大,以漢代唐,鏡照自我在于,朝代興衰更替是一致的,“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之所以出現“以漢喻唐”,就是因為唐朝詩人借助漢朝,來表達對唐代統治者昏庸無能或者對統治者的舉措失當的不滿,不能直言,便以漢為典,曲意表達。這種表達方式要比直接表達好很多。
為什么唐朝詩人都喜歡將唐朝寫作漢朝?
唐朝人喜歡自比為漢朝,詩中大量評議漢事,借用漢人事來比擬唐事以寄托詩人的贊賞或諷刺之情,有的還直接以漢代唐。漢朝是我國封建時期第一個延續較長時間的王朝,對我國影響極大,唐朝有這種自比于漢朝的心理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