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為什么喜歡海棠(李清照的海棠依舊)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清照為什么喜歡海棠,以及李清照的海棠依舊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有關海棠花的歷史典故
1、海棠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最鐘愛的花卉之一,北京中南海西花廳內廣植西府海棠。1954年春,西花廳海棠盛開時,周總理正在瑞士參加日內瓦會議,無法親臨賞花。
于是鄧穎超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標本,夾在書中托人帶給總理。總理看到這來自祖國蘊涵深意的海棠花非常感動,百忙中也沒忘記回贈鄧穎超熱情問候,托人帶回一枝芍藥給鄧穎超。
2、國畫大師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喜愛梅花、荷花、海棠等有中國特色的園林植物,在旅居美國時曾向友人乞討海棠,并作有《乞海棠》。張大千聽說百里之外種有名貴的垂絲海棠,為求購數本,甚至愿意典當畫作,節衣縮食,這足見他對海棠的熱愛。
1958年,張大千以一幅《秋海棠》榮膺紐約國際藝術協會世界偉大畫家。1982年底,身居臺北的張大千處于生命的最后階段,作《海棠春睡圖》贈與四川老友,畫上折枝海棠設色艷麗,形態嬌媚,并題詩表達自己對祖國和老友的思念之情。
3、北宋詠海棠詩中最有名的當數蘇軾于元豐七年謫居黃州所作的《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是說裊裊的東風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濃。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里,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回廊。只害怕夜深人靜花兒獨自開放無人欣賞,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的美麗姿容。)
這首海棠詩膾炙人口,唐明皇以海棠之明媚喻楊貴妃的嫵媚,蘇軾則反其意而行,以楊太真之風流喻海棠的明媚。詩人以花擬人,寫出愛花、惜花的深情,惜花實是惜己,借以抒發“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
4、宋代大詩人陸游也對海棠如癡如醉,在《花時遍游諸家園·之二》中云:“為愛名花抵死狂,只愁風日損紅芳。綠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陰護海棠。”(是說因為愛名花愛得發狂,整天發愁狂風烈日損壞那紅顏芬芳。恭恭敬敬地寫了篇青詞連夜呈送通明殿,乞求上帝多安排些蔭翳來庇護海棠。)
“抵死狂”即格外的狂,詩人深諳花性,擔心海棠的嬌美不堪風吹日曬,便連夜上奏玉帝的通明殿,請求多借些陰天,好讓海棠常開不衰。《花時遍游諸家園》共十首,是陸游在成都時為海棠而寫的組詩。因愛海棠,陸放翁獲“海棠癲”的雅號。
5、據史料記載,當年詩人陸游與唐婉無奈別離之時,唐婉送給陸游一盆四季海棠花作為思念之物。當陸游尋問唐婉:“這是什么花”時,唐婉凄楚地答道:“這是斷腸紅”。陸游聽后,思緒萬千,隨口說道:“應叫相思紅”。
此后,四季海棠花便又以“相思紅”名傳于世。四季海棠象征苦戀,當人們愛情遇到波折時,常以它來自喻,稱它為斷腸花,借花抒發男女離別的悲傷情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恩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張大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蘇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陸游
古代女詩人李清照的詩詞,為什么最愛寫花兒?
李清照善于詠物, 尤其善于寫花。被李清照采集入詞的往往是那些格調高遠的花, 例如紅梅、黃菊、荷花、梨花、桂花等, 都具有清新淡雅的香氣。花草之所以被作家采集筆下而寓以象征意義, 是因為它們不僅具有美好純潔的內質, 而且它們必然隨著時間的消磨、季節的更替和大自然的風吹雨打而走向枯萎凋零。因此, 李清照詞中這些花兒的象征體, 經常處于一種風雨飄搖、美質難久的威脅中, 呈現出一種殘破的狀態, 表達的是一種以美質自豪而又無力自保使之免于威脅和侵害的傷感情緒。這些花給我們的是一種高尚純潔的感召, 表現的是對于潔美本質的珍惜, 但總是滲透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憂傷情調和對于生存的無奈與無力感。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小閣藏春, 閑窗鎖晝, 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 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 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 寂寥渾似, 何遜在揚州。 從來知韻勝, 難堪雨藉, 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 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 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 疏影尚風流。——《滿庭芳》
小樓寒, 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 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 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 徐娘傅粉, 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 屈平陶令, 風韻正相宜。微風起, 清芬蘊藉, 不減酴醾。 漸秋闌、雪清玉瘦, 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 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 濃煙暗雨, 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 不知從此, 留得幾多時?人情好, 何需更憶, 澤畔東籬。 ——《多麗》
這三首詞雖然是李清照在青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階段所寫, 然而這些花兒都處在風雨的摧殘與威脅下, 處在生存的困境中。面對“雨疏風驟”后“綠肥紅瘦”的海棠, “難堪雨藉, 不耐風揉”的江梅, 被“無情風雨”“揉損瓊肌”的白菊, 詞人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悲嘆:“縱愛惜, 不知從此, 留得幾多時?”這既是對花兒的嘆息, 也是對自身的悲憐。
李清照將花兒的生存環境定位于風雨飄搖, 其實質是對自身生存處境的定位。作為一個如此富有才情的女性, 李清照對花兒寄托的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美人遲暮的悲涼, 而是因自身才情受到壓抑和不公正待遇所感悟的無奈和感傷。她清晰地看到, 在這個男權的社會里, 自己雖然有如花美質, 但自己的命運也必將像那些美麗的花兒一樣承受外界施加的風雨。究其一生, 李清照的心頭都籠罩著這種“美質難久”的威脅感。可以說, 性別的悲劇是造成李清照這種美質難久的悲劇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清照生活在理學思想逐漸上升的時代。理學家程頤就提出“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這種以理殺人的封建道德口號, 朱熹更提出了“存天理, 滅人欲”的禮教思想。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 女子的才學自然受到社會的輕視甚至鄙視, “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女性的“露己揚才”更會招致惡意的攻擊和毀謗。李清照縱然有壓倒須眉的膽識和才華, 也終究只能被鎖在寂寞的深閨, 將一腔才情傾注于詩詞創作。
同時, 她的思想超脫了狹小庭院閨閣的束縛, 不僅在詞中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對愛情、幸福與自由生活的向往, 還將批判的眼光投向了廣闊的社會現實。她在《詞論》中對文壇老宿一一加以尖刻的指摘批評, 在詩文中敢于將進士張自韶的對策嘲諷為“露花倒影柳屯田, 桂子飄香張九成”, 甚至對當時昏庸誤國的當權派發出了“南渡衣冠少王導, 北來消息欠劉琨”的尖刻批判。
李清照的鋒芒畢露和才華橫溢招來了諸多攻擊, 正如同時代人王灼所云:“易安居士……晚節流蕩無歸, 作長短句……閭巷荒淫之語, 肆意落筆, 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 未見如此無顧籍也……其風至閨房婦女, 夸張筆墨, 無所羞畏, 殆不可使李戡見也。”在這樣窒息的環境中, 李清照這樣聰慧易感的女子, 怎能不感到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壓制與輕視, 怎能沒有美質難久的威脅感?
李清照窗外的海棠,到底是綠肥紅瘦,還是海棠依舊?
百般耐讀的李清照海棠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海棠在宋朝廣泛培植,和牡丹并稱國艷。唐朝時,海棠尚沒有廣泛人工引種。四川山野海棠極美,但最初被歸為棠梨樹。有少量出川種植,但沒有形成種植潮。長安作為京城皇都,唐玄宗西蜀快馬可以將荔枝送給楊貴妃,自然大內很可能有海棠,只是唐朝詩作記錄,海棠在當時移植成活不容易,長安極難見到,說楊貴妃在海棠花下醉睡,見于宋朝一些逸聞野史,并不足信。
但是海棠花在晚唐五代開始廣泛種植。宋朝定鼎之后,繁榮安定,審美趨向細致化,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與交流,海棠花以其嬌美扶蘇,搖曳多姿,花開富麗,備受熱寵。其中附會演繹前朝逸聞傳奇,以楊貴妃之醉睡來形容海棠的婀娜優雅,久之成典。
海棠的吉祥花語被稱為“玉堂春富貴”,哪家庭院沒有海棠花,簡直缺了鎮園的寶貝,更是田園山林種植,花開壯觀,成為花事之盛。又宋朝大城市取消唐朝宵禁,加速了旅游業,娛樂業的發展,夜賞海棠,佐以歌舞,也成為春天的花事潮流和熱點。
李清照出身名門,書香門第,少小就有才名。父母鐘愛,雖然宋朝男尊女卑,但是在和睦的家庭里,女子的才華能夠經過家族圈朋友圈向外展示,所以李清照有貴族女子的自由,讀書,寫字,和父親探討詩畫,她的才名遍傳上流社會。
有說李清照好酒,實際在茶當粥飲的宋朝,家常酒類類似現在的飲料茶水,度數不高,佐以各個季節的養生花草。歐陽修寫村姑釆蓮,船上就放著米酒,兩個小村姑中午吃早上帶著的飯,用米酒代茶,結果喝多了在柳樹下睡覺,小船都自己劃開韁繩跑了。
說這些是點出李清照的身份,貴族女子,習慣喝酒養生。那海棠之美,李清照也未能熟視無睹,她的身份與才氣,恰恰應對富麗海棠花。
“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李清照特別喜歡《如夢令》,來記錄表達生活中的奇異之美。那首“爭渡爭渡,驚起一船鷗鷺”就是她十幾歲的作品,還是小少女的她分外感受郊外野游那種天真的樂趣。而且逞才氣,善于用對照轉折,以達到驚艷的效果。
所以這首應該寫在成年之后的《如夢令》,一定也是她熟能生巧,百般推敲,或驀然有句,那句“綠肥紅瘦”,清新可愛,觀者為嘆。但她營造的那種美,一定是帶著她個人的生活閱歷的。
李清照少年成名,18歲嫁給了長她三歲的才子丈夫趙明誠,趙明誠同樣家境優渥。因為至少有二十年,李清照和他住在青州,生活相對安定,兩個人賞花對酒,醉心金石。這期間趙明誠雖然也經常外出,但表面上夫妻關系還不錯。
但是作為女子,李清照自然也有頗多忐忑和缺憾,比如她沒有子女,又比如,趙明誠是后來納妾了的。傷春之感,難免也會在她寂寞的心里。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如果夫妻相守,點燈夜話,是不需要太多酒助興的。只有可能是她獨守空閨。海棠在宋朝流行秉燭看花,為的是海棠胭脂花色,濃淡不一,小風微月,燭影搖曳,花影在人的衣上,地上,窗上,更有團花錦簇的如夢如幻的動感之美。尤其垂絲海棠,絲如垂發,花如流蘇,微風潮動。
此時看花,若有朋友,可謂逸興遄飛,飛觴無數,若沒有朋友,夜酒微暖,也可以助興。
這樣的海棠,李清照肯定不會錯過。況且也不說她身邊沒有人,丫頭家人總還有幾個,這一鬧騰就到了半夜。
風雨是忽然來臨的。海棠花開的時候,也正是仲春雷雨增多的季節。未開的海棠是不怕風雨的,雨潤花蕾花芽,常常的花柄,柔韌于風雨中,俏麗多姿。但是盛開的海棠,卻是愛風又怕風的。因為風可以迅速授粉,對于沒有香氣的海棠花,選擇在雷雨風大的時節開花,是自然的物競天擇。只是一旦完成授粉,風雨的海棠瞬間零落,形成壯觀的落紅。
李清照懂不懂?我相信她知道。
只是這風雨來得太快,沒準一陣妖風之后,小雨就點點落了下來,戶外賞花戛然而止,春寒深重,喝了酒又涼了風,李清照自然就睡下來了。
那么昨天很可能是農歷的二月十五,所謂花朝節,又可能是春分,沒準還是她的生日。通常節假日是不太約束女性喝酒的,所以丈夫不在身邊的李清照喝高了點。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這要醉到什么程度才爬不起來?依稀是記得昨天忽然風雨,但身子卻軟軟的。
這個卷簾人可謂新巧,尋常小夫妻,自然是誰先起來誰開窗戶。但是李清照肯定不同,多年后流落到江南的她身邊尚不缺仆人,此時丈夫不在,自然是有打掃的貼身丫頭侍候。
才賞了半夜花,就下雨了,此時只怕有雨聲點滴。那興致被春寒沖了,自然意猶未盡。其實已經半睡醒,何苦問丫頭,自己被個衫子去窗外望一眼,不久行了。但矯情的李清照偏偏不。
因為她心里一直有不言的悲哀,所以預定了海棠一定會不禁風雨吹落。
丫頭卻說,海棠依舊。
我相信丫頭的話,如果這是她的第一句話。年輕少女沒必要在花事上成為李清照肚子里的蛔蟲,李清照也不是慈禧太后那種富貴權威,下人們琢磨她的心事去奉承。
何況我說過,只有盛開的海棠才會凋落,無風且自落。那些正在開花熱鬧的海棠正得意風來雨往呢。雨洗花更嬌。不過是一陣狂風一陣雨,哪里就落紅無數,雨打風吹去?
所以李清照窗外是海棠依舊,細細春雨。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就是李清照的小心眼和博學了。她沒有去看真正海棠花,先腦補一陣子落紅無數,經過丫頭實際觀看,不是那么回事,她還有女主人的威權,我就是對的。
“你知道嗎,你知道嗎,現在應該是綠肥紅瘦的時候了。”我相信那丫頭聽不懂也看不懂,否則她會覺得李清照怎么這么執拗。明明海棠花開得正好或者更好,又說什么紅的少,綠的多。
李清照這是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呀!她壓根就沒想起床,正流連在某處自設的傷感里。“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李清照和丈夫的關系,也像這一樹海棠。李清照名動貴族圈時,丈夫雖然家世好,但李清照就像一樹耀眼的富麗海棠,是要風有風要雨有雨。之所以嫁給趙明誠,是因為她相信和迷戀愛情啊!
那個時候的李清照也果然如公主一樣。其實這種寵愛也延續到婚后。
只是對于女子,無仕途進取可言,上升的路徑卡死,最美滿的就是丈夫疼愛,開枝散葉。但是抱歉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李清照沒有孩子。在長期的相處中,丈夫努力為功名奔波,漸漸嶄露頭角,對她也漸漸冷淡。而且趙明誠最終納妾。
為愛而生的女子,要的是尊嚴和平等,要的是綠葉紅花的幸福錦繡。只是婚姻里,她發現離純真的夢想越來越遠,不但如此,她的出路也越來越小。
紅花有時落,樹葉綠無情。
所以這句綠肥紅瘦是對命運的無奈和妥協。哪怕窗外的海棠花正好,雨里嬌。
你看她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傷感,說著讓侍女覺得不著邊際的話。但為什么打動了許多人呢?
“綠肥紅瘦”,造詞新穎別致,是海棠開謝的最俏皮描寫,但是有心的女子多半讀出的是那種酸澀的愛和時光流逝的酸恨感。
而且婚姻中的女性往往成為最承重的一方,從花季少女,得意仙女,蛻變成整個家庭家族的付出者和犧牲者。如果追求時是妻貴夫榮,那么婚姻生活中,則是以家庭男性為核心,力求他的騰達富貴或者安穩。自然綠肥紅瘦了。
其實如果有孩子,李清照多少會平衡一點。但是沒有。李清照對趙明誠是盡到妻子的責任的,幫他打點家族事務,在逃難中帶著趙明誠不肯放棄的金石書畫,一個人輾轉亂世。替趙明誠送終。
愛在生命結束之前就已經消耗殆盡。這也是李清照最后再嫁人的原因吧,只是她沒想到,對方比趙明誠更渣。
但是李清照作為詞壇才女,不管她經歷什么,都是一樹海棠依舊。如同那個侍女卷簾看到的,海棠花和昨天一樣呀!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大家知道綠肥紅瘦中的紅瘦指的是什么花嗎?李清照的個人經歷是什么?
李清照是一位眾所周知的女詞人。她留下了一首又一首的經典詩句,其中一首是《無論你知不知道》,應該是“綠肥紅瘦”。大家知道綠肥紅瘦中的紅瘦指的是什么花呢?
綠肥紅瘦中的紅瘦指的是什么花?
綠肥紅瘦是指海棠花。這句話出自李清照《如夢,昨夜雨瀟瀟風》:昨夜雨抽打風,酣睡不殺酒。問快門,海棠還在。認識一下,應該是綠肥紅瘦。海棠自古以來就是雅俗共賞的名花。有“花中仙女”、“貴花”之美譽。
第一首“如夢,昨夜風雨驟吹”問對花酒醒后的描寫。它委婉地表達了作者對花的憐惜,反映了作者對自然和春天的熱愛,但也揭示了他內心的苦悶。此詞篇幅雖短,卻意味深長,對人物的生動描寫,顯示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
李清照的個人經歷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她出身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富足。她的父親有很多書,所以李清照從小就對文學有著深深的熱愛。婚后,她和丈夫趙明誠致力于繪畫和碑刻的收集和整理。金兵入主中原,李清照的處境變得很悲慘,她的詞大多是感嘆人生。此詞篇幅雖短,卻意味深長,對人物的生動描寫,顯示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
李清照的著名詩句
1、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3、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