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為什么寫詠柳這首詩(賀知章的詠柳是一首什么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賀知章為什么寫詠柳這首詩,以及賀知章的詠柳是一首什么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詠柳的詩意是什么是賀知章的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七言絕句。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過贊美柳樹,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全詩為: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作者簡介 :
賀知章(公元 約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他的寫景詩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是“飲中八仙”之一。
注釋:
詠柳:一作《柳枝詞》。
碧玉:形容柳樹枝葉的顏色。這句說春天的新柳碧綠婆娑,如同玉樹一般。
妝:裝飾,打扮。
絲絳:絲帶。這里借以形容柳條的柔嫩輕盈。絳,用絲編成的繩帶。
二月:農歷二月,正是仲春時節。
賀知章的《詠柳》賞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用一個比喻形容柳樹的豐姿。一樹綠柳,高高地站在那兒,好像是用碧玉妝飾而成的。碧玉的比喻,顯出柳樹的鮮嫩新翠,那一片片細葉仿佛帶著玉石的光澤。碧玉,又是南朝宋代汝南王的小妾的名字,樂府歌曲有《碧玉歌》,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后世遂以“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出身的年輕美貌的女子。“碧玉妝成一樹高”,在詩人的想象里,也許覺得那裊娜多姿的柳樹,宛如凝妝而立的碧玉一般。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絲絳”,就是絲帶。上句是寫柳樹給人的總的印象,這句是具體地寫柳樹,那茂密的、輕柔的,下垂的柳枝最足以代表柳的特征了。詩人用“綠絲絳”來形容柳枝,將柳枝隨風飄拂的樣子,十分形象地展示在讀者眼前,用筆很巧妙。 第三句和第四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進而描寫柳樹的嫩葉。詩人設問:那細細的柳葉兒是誰裁出來的呢?噢,原來二月的春風好似剪刀,這一樹碧玉,萬條絲絳和數也數不清的細葉,就是她的杰作啊! 這首詩很短,只有四句,28個字,藝術上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這是詠物詩,從“詠柳”這題目一看就知道了,是歌詠柳樹的。這首詩的確是處處扣緊柳樹來寫的。但是我覺得詩人所歌詠的決不僅僅是柳樹,他是借著柳樹歌詠了春風,歌詠了春天的到來。人們對于春之來臨,往往是從自然界的變化中得知的。水的解凍,燕子的北翔,都是春回大地的信號。不要忘記,柳樹也是一位報春的使者。民間諺語說:“五九、六九,隔河看柳。”早在五九、六九的時候,遠望之中的柳梢已經隱約地帶上一絲兒新綠了。賀知章借著描繪柳樹的新妝,歌詠春天的來臨,很能喚起讀者共鳴。詠柳,而不局限于柳,借詠柳而詠春,這是高出于一般詠物詩的地方。 其次,這首詩的構思新穎,比喻巧妙,詩的形象仿佛要凸出于紙面之上。特別是后兩句,用剪刀比喻春風。她裁出細葉,剪好絲絳,妝成碧樹,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的生機帶到哪里。她剪破嚴冬的籠罩,裁出萬紫千紅的世界,她的輕捷,她的銳利,隨之而來的創造的喜悅——種種美好的想象都可以由這兩句詩產生出來。好詩都是富于啟示性的,言近而意遠,能夠通過一兩個鮮明的形象喚起讀者的聯想,啟發讀者在自己的頭腦中構成無數新鮮的畫面。這首詩正是這樣,它通過一株柳樹寫出了整個的春天;通過似剪刀的春風,贊美了一切創造性的勞動。這樣新穎的構思,這樣清新的藝術境界,即使在唐詩里也并不多見。 第三,這首詩只有四句,卻很富于層次的變化。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先寫總的印象,也為全詩定下了基調。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單就柳枝作一番細致的描寫。第三句、第四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再進一步寫柳葉。先從大處著眼,愈寫愈細,好像繪畫,先勾出輪廓,再添枝加葉補充細節。這首詩前兩句和后兩句寫法也不一樣,前兩句是描寫形容,碧樹如玉,柳枝如絲,碧樹怎樣高上去,柳枝怎樣垂下來。后兩句寫柳葉,如果還用這種寫法,說柳葉怎樣細,怎樣嫩,好像是剛剛剪裁出來的一樣,那就顯得呆板了。詩人在后兩句上換了一種寫法,不對細葉作任何形容,也不打什么比喻,只是猜測誰裁出了這美麗的細葉。描寫的重點悄悄地轉移到春風上來,是春風裁出了細葉。這就在前兩句的藝術境界之外,開辟了新的藝術境界,使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賀知章為什么要寫詠柳,找到的答案是什么解決過程是什么?
《詠柳》是賀知章的作品,這首詩歌的寫作其實是特別偶然的,并不是刻意為之,就是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詠柳而寫的
賀知章的《詠柳》被譽為詠物詩中的精品,這首詩具體好在哪里?
謝邀:
開篇明義,《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首詩。《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呢?從題目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所吟詠的對象是柳。
賀知章的這首《詠柳》詩比喻新奇精巧,靈活多樣,四句詩用了三個比喻句,三個比喻三個層次,從大處寫到小處;詩歌的排篇布局好像繪畫一樣,從寫意到工筆細繪,先勾出輪廓,再添枝加葉補充細節,描繪精妙傳神,既顯示出了春風的力量,又拓寬了春天的氣息。
詩人筆下的柳樹好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詩歌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可以說,賀知章的《詠柳》詩是詠物詩中的精品佳作了。原詩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要贊詠柳,那從哪里起筆最好呢?也就是說詩人眼前的柳樹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當然是柳樹的整體形象了,那就是柳枝在春風中呈現出的動人心扉的曼妙之美。
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柳樹也迫不及待地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一種迷人的形態。
所以詩作開篇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詩人用一個“妝”字就把柳樹擬人化了,像是一個美女在化妝,而她并非涂脂抹粉,而是用“碧玉”化妝。
詩句將初春綻放新綠的柳樹比喻成“碧玉”,這是修辭的巧妙運用,顯示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同時,詩人將柳樹擬人化,讓人在品讀的時候能感覺到柳樹就像是一位妝容精致的美女。她不僅貌美,還清純可愛。
詩句中的“碧玉”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讓人們對柳樹的淡雅之美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碧玉”和柳樹發芽的顏色的是如此相似,所以這個比喻句相當貼切,不僅寫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而且還給人留下柳樹新綠的淡雅之美與平和之美。
“萬條垂下綠絲絳”,緊承上句來寫。詩人將千萬條垂下的柳枝比喻成綠絲編織而成的少女的裙帶。一個“垂”字,暗示出“碧玉小家女”的纖柔之美。而“綠”字又與上句的“碧”字再次生發、再次補充,這就把早春的垂柳寫得更為逼真,更加飄搖了。
詩人由下垂的曼妙柳枝聯想到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可見在微風中搖曳的曼妙的柳枝在詩人的眼中,是別有一番風韻的。
賀知章在一、二句中連用兩次比喻,用不同的事物來比喻柳樹的不同方面,這在詩歌中形成了比喻,更加顯示出柳樹的曼妙多姿和鮮嫩新翠。
如果說一、二句中詩人在贊詠柳樹的整體形象和曼妙柳枝的話,那么第三句則是詩人對柳葉的贊詠。但是詩人賀知章并沒有直接贊詠柳葉之美,而是以設問提出:不知這細細的葉子是哪位能工巧匠剪裁出來的呢?
這是詩人緊接著對柳枝贊詠的思路來寫的。這女子的妝容是這么精致,垂下的枝條是這樣曼妙,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呢?
詩人用驚嘆的一問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這一聲看似疑問的話語中飽含著詩人由衷的驚嘆與欣喜。
第四句的回答特別精彩。原來是二月的和煦春風,手里拿著一把剪刀,給大地換上了新裝。詩人將和煦的春風比作了一把神奇的剪刀,這是詩人第三次用到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月春風似剪刀”,是二月的春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如果將第三句和第四句結合起來看的話,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并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也體現出了詩人別出心裁的詩歌表現手法。
在詩歌中,詩人通過新奇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刻畫春柳的形象,以奇妙而貼切的比喻,賦予春風一個獨特而新穎的形象,顯示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構思上也可謂獨出心裁。
詩的三、四句采用問答形式。尤其是第四句把春風比作剪刀,回答了柳葉生發的原因,再現了春風吹綠萬物的自然規律。
詩人巧妙地將視之無形,難以觸摸,對大自然的作用不易被人發現的春風物化,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之舉目可見,觸手可及,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回大地、春風駘蕩、柳枝搖曳的大自然美景。
這首詩只有四句,卻很富于層次的變化。第一句先寫總的印象,第二句單就柳枝做了一番細致的描寫,第三、四句再進一步寫柳葉。詩人先從大處著眼,愈寫愈細。
而且詩的前兩句和后兩句在修辭和寫法上也不一樣。前兩句是運用擬人的手法來描寫形容,碧樹如玉,柳枝如絲,碧樹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來。
后兩句運用巧妙的設問與鮮明的比喻來寫柳葉,一問一答,問得巧妙,答得精彩。賀知章用剪刀來比春風,寫出了柳葉被春風吹綠的詩情畫意,詩句新巧精致。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詠柳》賀知章的詩意是什么?
《詠柳》賀知章的詩意: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后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擴展資料
一、古詩原文
《詠柳》
作者: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二、白話譯文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詠柳 (賀知章七言絕句)
賀知章寫詠柳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唐天寶三載,賀知章奉詔回鄉,百官送行。坐船經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其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自然格外高興。忽然他見到了一株高大的楊柳,在河岸邊如鶴立雞群,英姿勃發,一時興發,就提筆寫了《詠柳》一詩,成為千古絕唱。名家評說,賀知章的《詠柳》詩,是千百年來最好的一首詠柳詩!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