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韓?寫了多少古詩(關于韓翃的古詩)

君既無情我便休2022-12-14 16:14歷史49

很多朋友對于韓?寫了多少古詩和關于韓翃的古詩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韓愈有幾首詩???急需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

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

答張十一功曹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競長纖纖筍,躑躅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覺霜毛一半加。

湘中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頻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雉帶箭

原頭火燒靜兀兀,野雉畏鷹出復沒。 將軍欲以巧伏人,盤馬彎弓惜不發。 地形漸窄觀者多,

雉驚弓滿勁箭加。 沖人決起百余尺,紅翎白鏃隨傾斜。 將軍仰笑軍吏賀,五色離披馬前墮。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休垂絕徼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 今日嶺猿兼越鳥,可憐同聽不知愁。

聽穎師彈琴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山石

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 升堂坐階新雨足, 芭蕉葉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畫好, 以火來照所見稀。 鋪床拂席置羹飯, 疏糲亦足飽我饑。

夜深靜臥百蟲絕, 清月出嶺光入扉。 天明獨去無道路, 出入高下窮煙霏。

山紅澗碧紛爛漫, 時見松櫪皆十圍。 當流赤足蹋澗石, 水聲激激風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樂, 豈必局束為人鞿? 嗟哉吾黨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歸?

調張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雜說四·馬說

【題解】

本文選自《韓昌黎集·雜說》,題一作《馬說》。本文題從通行古文選本。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揭示深刻的社會問題。說乃一種文體。

【原文】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師說

【題解】

本文見《昌黎先生集》。為作者贈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闡明師道。“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送李愿歸盤谷序

【題解】

李愿是韓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詳。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冬,韓愈在長安等候調官,因仕途不順,心情抑郁,故借李愿歸隱盤谷事,吐露心中郁抑不平之情。首段敘述盤谷環境之美及得名由來。結著三段借李愿之口,運用兩賓夾一主的手法,寫了三種人:聲威赫赫的顯貴、高潔不污的隱士和趨炎附勢的官迷,于映襯、對比中表達他對官場腐化的憎惡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古人在朋友臨別時,常常賦詩為贈,“序”是闡述贈詩的緣由和意旨的。本文末段“歌曰”以下就是贈詩。歌辭極言隱居之樂,立意深刻而善藏不露,句式偶儷而富于變化,流暢生動,和諧可誦,有一唱三嘆的情致。蘇軾《跋退之送李愿序》一文說:“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余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愿歸盤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原文】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兩山之間,故曰‘盤’。”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

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祭十二郎文

【題解】

南宋學者趙與時在《賓退錄》中寫道:“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千百年來傳誦不衰,影響深遠的祭文名作,不管我們對文中的思想感情作如何評價,吟誦之下,都不能不隨作者之祭而有眼澀之悲。

【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于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送孟東野序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野,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樂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于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也,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于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于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鳴之,其聲大而遠。傳曰:“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其弗信矣以乎!其末也,莊周以其荒唐之辭鳴。楚大國也,其亡也以屈原鳴。臧孫辰、孟軻、荀卿,以道鳴者也。楊朱、墨翟、管夷吾、晏嬰、老聃、申不害、韓非、慎到、田駢、鄒衍、尸佼、孫武、張儀、蘇秦之屬,皆以其術鳴。

秦之興,李斯鳴之。漢之時,司馬遷、相如、揚雄,最其善鳴者也。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嘗絕也。就其善者,其聲清以浮,其節數以急,其辭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將天丑其德,莫之顧耶?何為乎不明其善鳴者也?

唐之有天下,陳子昂、蘇源明、元結、李白、杜甫、李觀,皆以其所能鳴。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從吾游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耶?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東野之役于江南野,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原毀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怠;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求其所以為舜者,責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責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輕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內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于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嘗試之矣。嘗試語于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嘗語于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應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者必說于言,懦者必說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于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

進學解

【題解】

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間韓愈任國子博士時所作,假托向學生訓話,勉勵他們在學業、德行方面取得進步,學生提出質問,他再進行解釋,故名“進學解”,借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騷。文中通過學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學習、捍衛儒道以及從事文章寫作的努力與成就,有力地襯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針鋒相對的解釋,表面心平氣和,字里行間卻充滿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對社會的批評。按本文“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語,凝聚著作者治學、修德的經驗結晶;從“浸沉醲郁”到“同工異曲”一段,生動表現出他對前人文學藝術特點兼收并蓄的態度。韓愈作為散文家,也很推重漢代揚雄的辭賦。本文的寫作即有所借鑒于揚雄的《解嘲》、《解難》等篇,辭采豐富,音節鏗鏘、對偶工切,允屬賦體,然而氣勢奔放,語言流暢,擺脫了漢賦、駢文中常有的艱澀呆板,堆砌辭藻等缺點。林紓所謂“濃淡疏密相間,錯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應說是韓愈特創的散文賦,為杜牧的《阿房宮賦》、蘇軾的《赤壁賦》的前驅。文中有許多創造性的語句,后代沿用為成語。

【原文】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揚?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紀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繇其統,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毛穎傳

毛穎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視,佐禹治東方土,養萬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為十二神。嘗曰:“吾子孫神明之后,不可與物同,當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視八世孫羺,世傳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匿光使物,竊姮娥、騎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隱不仕云。居東郭者曰鵕,狡而善走,與韓盧爭能,盧不及,盧怒,與宋鵲謀而殺之,醢其家。

秦始皇時,蒙將軍恬南伐楚,次中山,將大獵以懼楚。召左右庶長與軍尉,以《連山》筮之,得天與人文之兆。筮者賀曰:「今日之獲,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長須,八竅而趺居,獨取其髦,簡牘是資.天下其同書,秦其遂兼諸侯乎!」遂獵,圍毛氏之族,拔其豪,載穎而歸,獻俘於章臺宮,聚其族而加束縛焉。秦皇帝使恬賜之湯沐,而封諸管城,號曰管城子,曰見親寵任事。

穎為人,強記而便敏,自結繩之代以及秦事,無不纂錄。陰陽、卜筮、占相、醫方、族氏、山經、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老子、外國之說,皆所詳悉。又通於當代之務,官府簿書、巿井貸錢注記,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蘇、胡亥、丞相斯、中車府令高,下及國人,無不愛重。又善隨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隨其人。雖見廢棄,終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見請,亦時往。累拜中書令,與上益狎,上嘗呼為中書君。上親決事,以衡石自程,雖官人不得立左右,獨穎與執燭者常侍,上休方罷。穎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上召穎,三人者不待詔,輒俱往,上未嘗怪焉。

后因進見,上將有任使,拂試之,因免冠謝。上見其發禿,又所摹畫不能稱上意。上嘻笑曰:“中書君老而禿,不任吾用。吾嘗謂中書君,君今不中書邪?”對曰:“臣所謂盡心者。”因不復召,歸封邑,終於管城。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繼父祖業。

太史公曰:毛氏有兩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謂魯、衛、毛、聃者也。戰國時有毛公、毛遂。獨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孫最為蕃昌。《春秋》之成,見絕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將軍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無聞。穎始以俘見,卒見任使,秦之滅諸侯,穎與有功,賞不酬勞,以老見疏,秦真少恩哉。

帶“韓”字的詩句有哪些?

1、《題壽安王主簿池館》蘇颋

洛邑通馳道,韓郊在屬城。

館將花雨映,潭與竹聲清。

賢俊鸞棲棘,賓游馬佩衡。

愿言隨狎鳥,從此濯吾纓。

2、《句》張籍

韓公國大賢,道德赫已聞。

時出為陽山,爾區來趨奔。

韓官遷掾曹,子隨至荊門。

韓入為博士,崎嶇送歸輪。

3、《金陵聽韓侍御吹笛》李白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4、《赴嘉州過城固縣,尋永安超禪師房》岑參

滿寺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

漢王城北雪初霽,韓信臺西日欲斜。

門外不須催五馬,林中且聽演三車。

豈料巴川多勝事,為君書此報京華。

5、《送權二》王維

高人不可有,清論復何深。

一見如舊識,一言知道心。

明時當薄宦,解薜去中林。

芳草空隱處,白云馀故岑。

韓侯久攜手,河岳共幽尋。

悵別千馀里,臨堂鳴素琴。

搜集有“韓”字的詩詞

1.故國三韓遠,秋風客意多。

孤舟一夜夢,月落洞庭波。

——樸寅亮《舟中夜吟·奉使于宋》

2.《謁韓祠》 吳興祚

(清康熙二十三年,兩廣總督吳興祚參謁潮州韓文公祠所作并書的詩碑.) 過橋尋勝跡, 徙倚夕陽隈。 綠水迎潮去, 青山抱郭來。 文章隨代起, 煙瘴幾時開?

不有韓夫子, 人心尚草萊。

3. 江天漠漠醉云遙,碑坊巍巍凌碧霄。

滿廓風光收眼底,千年靈氣聚林腰。

山川幸得韓公姓,神話更留湘子橋。

弊事于今除未盡,何時橡木蔭吾潮

--------------七律 初冬登韓祠

4.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南宋 楊萬里

5.寄韓樽使北 首蓿峰寄家

6.陳州團練乃韓滔,討伐梁山做將驍。 策馬揮槍弓箭利,驃騎穿甲盡狂飆

7.幼學恩師韓少云,兼收并蓄更求新。 妝成綽約風姿美,唱罷鏗鏘韻味醇。 凄惋十娘足下淚,堅貞香草更傳神。 升堂入室聲請茂,佼佼梨園評劇人!

8.湘子橋東筆架山 遙吟秦嶺雪藍關 騎牛慣看桃花水 倚閣長披鳳嶼煙 霹靂弓開馳壯檄 清漪日麗濟輕帆 薪傳桂闕揚天海 巍巍韓祠共月嫻

9.兵法過人謀略遠,霸王恁地棄韓郎? 可伸可屈原非辱,能守能攻始是強。

10十面埋伏終自俘,八面威風反為奴; 剛阿難識婦人道,韓大將軍卻何如. 落得無節才亦疏,至死方知不如楚; 思之原為平常事,人生難為大丈夫

韓愈一生寫過多少首詩?

唐] 韓愈

收錄:359首

「唐宋八大家 」之一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后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韓復榘寫的詩

〖韓復榘作詩〗

軍閥韓復榘喜任山東省主席時,歡舞文弄墨,常常弄出笑話來。一次,齊魯大地上雷聲隆隆,韓復榘詩性大發,隨即吟出一首《詠閃電》詩:

忽見天邊一火練,莫非玉帝在抽煙?

如果玉帝不抽煙,為何天邊一閃電?

有一日,同僚們陪著韓復榘游覽濟南名勝。首先游覽了大明湖,大明湖有劉鳳誥題聯: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同僚們對于此聯及書法給予高度評價。韓復榘以為同僚們意在取笑他是個大老粗。于是,對同僚們說:“大明湖此時正是春暖荷花開,水清蛤蟆叫,如此大好景致,理應作詩助興。”同僚們都急忙附和道:“理應,理應,敬請韓主席作詩,吾等洗耳恭聽。”韓復榘一臉春風得意之狀,搖頭晃腦地做詩一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葉上趴蛤蟆,咕嘎咕嘎又咕嘎。

同僚們哈哈大笑:“主席詩才,好詩,好詩。”從大明湖出來,又去了趵突泉。趵突泉邊建有女詞人李清照祠,文化氣氛比較濃。韓復榘問:“這個女人是干什么的?”有隨從回答:“是南宋時的一個女詞人。”面對趵突泉,韓復榘雅興大發“不就是個寫詩作詞的嘛!”又口占一首:

趵突泉,泉突趵,三個泉眼一般粗;

咕嘟咕嘟往外冒,咕嘟咕嘟又咕嘟。

吟畢,同僚們都豎起大拇指:“好詩,好詩,主席才思敏捷。”

最后,游覽了千佛山。游覽完畢,已是黃昏時分。在下山的路上,有同僚提議:“韓主席今日游濟南三大勝地,大明湖、趵突泉二處皆做詩留念,千佛山乃名山也,若無詩,豈不遺憾!”老韓聽罷,回過頭去,望著千佛山,雙手抱于胸前,又詩興大發,口占一首,叫人筆錄下來,詩曰:

遠看佛山黑糊糊,上邊細來下邊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邊細來上邊粗。

韓復榘日做三詩,不幾日即傳遍了泉城濟南,成為人們街頭巷尾的笑談。

〖韓復榘審案〗

韓復榘統治山東后,在司法方面頗有自己的特點。在司法機構上,他基本上建立了國黨所規定的一套機構,而其親自審案則是獨出心裁,別具一格,這是韓復榘其人突出的特點之一。

韓復榘審案,常常信口開河,滿嘴囈語。一次,他審問一個偷雞的和一個偷牛的這樁案子。按說,偷雞和偷牛都算不了什么大了不起的事,處以罰款,棍責或科役即可了結,而且應當偷雞者從輕,偷牛者從重。對偷雞的說:“你這小子真膽大妄為,雞一抓就嘎嘎地直叫,這樣你竟敢偷它,那你什么事不敢做呀?殊為可惡,槍斃!”他又對偷牛的說:“牛不聲不響的,還可以偷,你沒有什么罪,開釋!”

1935年,韓復榘視察臨沂縣審問兩姓仇殺案子。有唐姓一家在1925年被王家殺死6口人;1930年唐家復仇,又把王家殺死7口人。韓稍知大略后便問唐家:“你家還有多少人?”唐家答:“有11口人,老的已84歲,小的才12歲。”韓復榘聽后毫不思索地說:“把唐姓全家11口全部拿到,一律槍斃。”臨沂縣長在旁插言:“王家也殺了人。”韓復榘卻說:“民國十四年我還沒有來做主席,王家殺人,我不管;民國十九年我已做了山東主席,唐家敢于亂殺人,那不成。你不要多說話!”嚇得縣長沒敢再作聲。當時隨韓復榘巡案的參議張聯升說:“請主席把80多歲的老人放了吧。”韓說:“留下也會哭死的,還是一齊殺了好。”遂將唐姓一家老小11口全部殺光,而王家卻安然無事。

韓復榘擴軍〗

韓復榘給其公務員規定了嚴格的工作時間表。省府各機關早5點半起床(夏季更早),晚9點熄燈。除上、下午辦公外,早晨還進行朝會,下午要定時閱報。進行朝會是山東公務員工作生活的一個最明顯的特點。

韓復榘崇尚武力,統治山東之后,則更是如此。拼命地擴充軍隊,并對軍隊嚴加訓練。因此在主魯時期,軍事實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但是,蔣介石為削弱軍閥的勢力,加強自己的統治,下命令各軍縮小編制。如照此辦理,韓軍就只剩下3個師18個團,加上手槍旅兩團,總共才有20個團,4萬多人,也就是說,韓軍要砍掉20個團。擴軍心切的韓復榘自然不會甘心。于是以“編余軍官過多”為借口,請準仍保留喬立志的第74師。另外,新編制師內并無炮兵團,他又請求保留了原有的3個炮兵團。名為縮編,其實人數較前并無多大變化。

韓復榘對軍隊的軍風軍紀,要求極嚴。軍人上街,要求更嚴,必須由官佐帶領,排著整齊的隊伍行進,并按著步伐的節拍高唱《滿江紅》、《蘇武牧羊》、《救亡進行曲》等歌曲。

〖韓復榘微服私訪〗

1930年9月5日,草莽英雄韓復榘被任命為山東省主席,正式成為獨霸一方的土皇帝。在統治期間,他經常外出明察暗訪,有時帶幾個隨從去明察,有時則模仿“巡撫大人”只身微服私訪,留下了不少趣聞。

撞出個科員

一天,天剛蒙蒙亮,韓復榘就衣飾樸陋地只身一人騎車私訪,看上去像個傳令兵。突然,一個行人急匆匆地迎面走來,把韓復榘的車子給撞倒了。韓復榘掉在泥沼中,衣服和鞋子都弄臟了。韓復榘大為光火,爬起來抓住那人說:“你沒有長眼睛嗎,往車子上撞!我的衣服臟了,你得賠錢!”

誰知那人并不理會,急慌慌地掙脫手就想逃。韓復榘更加惱怒,便問:“你是什么人,敢如此不講道理?”

那人說:“你的衣服能值幾個錢?不是我吝嗇,我實在是有刻不容緩的急事。”

韓復榘問:“你有什么急事?”

那人答道:“我有財政廳的事。”

韓復榘復問:“你是什么人?”

那人說:“我是財政廳的書記員。今天韓主席召集開會,時間快到了,豈敢延誤一分一秒?”接著又告訴了他的地址,說:“你晚上到我家去,我一定賠你衣服錢,現在沒時間跟你理論。”說完,便掙脫了手,一溜煙地跑了。

韓復榘望著他的背影站了許久,心想此人對參加會議如此認真,精神可嘉。

第二天,韓復榘召見財政廳長王向榮,詢問財政廳有無此人。王向榮想了想說:“我想起來了,有這么一個人,他司狀謄錄,是個小差使。”轉頭又問韓復榘:“主席為何認識他?”

韓復榘說:“不必多問,如有科員空缺,即可提拔他。”

王向榮回去后,心想此人定與主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于是不等科員出缺,就立即把他提拔了。

施巧計“濟貧”

有一次,一個農民推著一車陶器進城,不巧被騎著自行車私訪的韓復榘撞倒,一車陶器散了一地。這車陶器可是窮人的命根子,于是,這個農民心疼得直跺腳,像是要哭的樣子。韓復榘見狀,就掏出一張名片給他說:“你不要著急,你到前面那個衙門去,把這張名片交給站崗的衛兵,他就幫你找到我,到時我賠你錢。”說完,他就騎車先回省政府了。

這位農民無奈,只好按照韓復榘說的辦法,推著車子到了省府門外。衛兵見有韓主席的名片,忙報告班長向韓復榘請示。韓復榘一面令農民進見,一面叫人穿便衣到一家糖果店稱兩斤糖果。

韓復榘在私訪中得知糖果店的店主惟利是圖,經常缺斤少兩。糖果買回后,韓復榘就叫人稱了一稱,果然少了半斤。韓復榘立即下令傳來店主,訓斥說:“你賣糖果短秤,得罰你50元,以后可不許再短秤!”店主無可奈何,只好乖乖交出50元錢來。于是,韓復榘把這50元錢和糖果轉付給農民,作為賠償費。這位農民千恩萬謝之后才離去。

詠閃電

忽然天空一火燫

可能神仙要抽煙

如果不是要抽煙

為何又是一火燫

詠泰山

遠看泰山黑乎乎

上頭細來下頭粗

有朝一日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大明湖

大明湖 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

三個眼子一樣粗

咕嘟咕嘟直咕嘟

笑劉邦

聽說項羽力拔山,嚇得劉邦就要竄。

不是俺家小張良,奶奶早已回沛縣。

韓復渠的演講奇文

諸位、各位、在齊位:今天是什么天氣,今天就是演講的天氣。來賓十分茂盛,敝人也實在感冒。今天來的人不少咧,看樣子大體有8/5啦,來到的不說,沒來的把手舉起來!很好,都來了!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大家應該相互原諒。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得七八國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都不懂。你們大家都是筆桿子里爬出來的,我是炮筒子里鉆出來的。今天來這里講話,真使我蓬蓽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就像對牛彈琴,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了。

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舉雙手贊成。就一條,行人靠右走,著實不妥。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呢?還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在北京東交民巷都建立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為什么不在那兒建個大使館呢?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了。第三個綱目,學生籃球賽,肯定是總務長貪污了。那學校為什么會那么窮酸?十來個人穿著褲衩搶一個球,像什么樣?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領筆錢,多買幾個球,一人發一個,省得再你爭我搶的。

今天這里沒有外人,也沒有壞人,所以我想告訴大家三個機密:第一個機密暫時不能告訴大家,第二個機密的內容跟第一個機密一個樣,第三個機密前面兩點已經講了,今天的演講就到這里,謝謝諸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1501.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