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葉氏世香堂有多少個(葉氏南洋堂)
大家好,關于江西葉氏世香堂有多少個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葉氏南洋堂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葉氏有哪些人物影響力?
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早年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參加北伐戰爭、領導廣州起義。解放后,曾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
葉帥
葉 挺:廣東省惠陽人,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領導過“八一”南昌起義,參加過廣州起義。后任新四軍軍長,因飛機失事而遇難身亡。
葉挺
葉 適:溫州永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禮部侍郎,著有《習學記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葉適
葉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畫家,為“金陵八家”之一。
葉 燮: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清代文學家,長于詩論,著有《原詩》等書。
葉 紫:湖南益陽人,現代小說家。作品有《豐收》、《山村一夜》和《星》等。
葉仁遇:宋代著名畫家,所繪題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風俗田家景物。葉夢得:宋代吳縣人,著名文學家,官至戶部尚書,著有《石林春秋傳》、《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等書。
葉子奇:龍泉(今屬浙江省)人,明代學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葉紹袁: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文學家,著作有《葉天廖四種》等。
葉子奇:龍泉(今屬浙江省)人,明代學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葉清臣(1000─1049) 北宋名臣。字道卿,長洲人(今蘇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歷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遷太常丞,進直史館。論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為仁宗采納,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權三司使。知永興軍時,修復三白渠,溉田六千頃,實績顯著,后人稱頌。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東都事略》有傳。《全宋詞》錄其詞一首。
葉正簡(1107--1195),字子昂,號誠美,為廣東南海大圃顏峰村葉氏始祖。妣梁氏、朱氏,俱封一品夫人,生七子:長子芾(元泳,又字元章)、次子蕡(元實)、三子蓁(元成)、四子荂(元榮)、五子藻(元明)、六子葵(元洙)、七子萍(元泗)。現后裔衍派東莞、南海、新會、臺山、鶴山、新寧、花縣、恩平、開平、三水、番禺、順德、增城、從化、龍門、惠州、新安、中山、粵西、廣西、海南和海外等地,有數十萬之眾。
葉向高: 葉向高,字進卿,號臺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親葉朝榮官至養利知州。葉向高于神宗萬歷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進士,授庶吉士,進編修,升為南京國子監司業,改左中允。后被召為左庶子,充皇長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另外,周密《齊東野語》載其詠史詩《漢武帝》一首,頗盡諷刺揶揄之能事。
葉夢得:(1077~1148)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士第,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
葉夢鼎(1200—1279),字鎮之,號西澗,浙江寧海東倉上宅人。本姓陳,六歲出繼母族,改姓葉。少從學于鄭霖。及長,復從學鄞縣趙逢龍,天資穎悟,讀書過目成誦;南宋紹定五年(1232)入太學。嘉熙元年(1237)以太學上舍試入優等,初授信州軍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興等處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書,兼任國史編修及實錄檢討。次年,調任吏部尚書。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樞密使。
葉芝春,生于北宋咸平初年(公元998年-1042年),原籍江西省饒州市(舊稱江南路豫章瓦屑壩),1023年間任淮南路馬部軍副都指揮使,麾兵駐蘄水縣石橋鎮(今羅田縣石橋鋪村),其家眷隨軍定居于此;后任涇原路行營馬步軍副部指揮使,1042年春征戰西夏戰死。戰后,仁宗皇帝嘉其忠,追封為兵部侍郞。
葉高標(1593-1641),廣東惠州府海豐縣(今陸河縣)人,是明末一位廉潔忠介,勇于諫諍,殉身職守的清官,被時人譽為”諫議名卿”,官至戶部待郎,掌管全國糧草,崇禎帝亦給予職任最為清要的最高評價,并特贈他為太常寺少卿。對海豐有很大貢獻。
葉富(1848-1880) 葉富,原名貴富,字夢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12月25日)生于廣東廣州府新安縣九龍司(今香港島),祖籍廣東東莞水南人,清末海軍愛國將領。
葉憲祖:明朝著名劇作家,少入太學,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進士,知新會縣,因平海盜有功遷大理寺評事,轉工部主事。因建魏忠賢生祠不肯督工,不肯趨附魏忠賢被革職,遂歸里講學。崇禎三年(1630)起補南京刑部主事,出守順慶(今四川南充市),又擢辰沅(今湖南沅陵縣)備兵副使。以鎮壓苗民起義功轉四川參政,再改廣西按察使,因疾未赴。
葉名琛:(1807年~1859年4月9日),字昆臣,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漢陽人,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英法聯軍時不戰、不守、不議和,被俘往印度絕食而卒。
葉兌:元末明初名儒。他以平民身份向朱元璋獻計,建議"北絕察罕,南并張士誠,撫溫臺,取閩越,都金陵"之方略,稱"一綱三目之天下大計",數年之后,朱元璋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計,事如當年諸葛亮隆中對一樣。
葉茂才:明朝官吏。與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并稱"東臨八君子"。
葉啟元:(1873~1949年)又名神勛,南安金淘人,。少時,到英國教會創辦的泉州惠世醫院當職工。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惠世醫院舉辦的第二期醫生班。英籍院長白瑜純,見其為人誠實,聰穎好學,推薦他入醫學班。在五年學程中,啟元勤奮鉆研,成績優異,通曉內外各科,尤擅長外科手術及小兒科。畢業后,留院任醫師。
葉李:(1242—1292)字太白,一字舜生,號亦愚,杭州富陽慶護里(今環山鄉)人。少聰慧,性耿直。20歲入太學讀書,與朱清相友善。南宋末年因反對投降派被流放。清朝乾隆帝評價:“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為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以降元。”
葉仁遇:宋代著名畫家,所繪題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風俗田家景物。葉夢得:宋代吳縣人,著名文學家,官至戶部尚書,著有《石林春秋傳》、《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等書。
葉蕓來:廣西人,太平天國將領,在據守安慶與湘軍奮戰中,不幸城失人亡。
葉恭綽: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初任湖北農業學堂及方言學堂教習。曾擁護袁世凱稱帝,后在國民黨中任職,著有《遐庵江稿》、交通救國論》等書。
葉望:字世賢,雁門太守,漢末時為光祿大夫,靈帝時棄官歸隱,人稱“樓舟先生”。建安二年(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僑居丹陽之句容(今江蘇省句容),為葉氏南遷之始祖
葉清臣,字道卿,宋蘇州長洲人,其父葉參終至光祿卿。清臣自小聰敏好學,異于常人,善作詩文。天圣二年(1024 年)舉進士,策對擢第二。宋代進士以策對擢高第,自清臣始,初授太常寺奉禮郎,簽書蘇州觀察判官事,還朝后為光祿寺集賢校理通判。后擢升為起居舍人、龍圖閣學士、權三司。在位期間,推薦任用了范仲淹、狄青、張亢、韓琦、田況、富弼等一大批賢臣能將,他曾說:“臣以為不患無人,患有人而不能用爾。”人稱其 “天資英邁,遇事敢行,奏對無所屈”。老年上書仁宗,論天下事,陳《九議》、《十要》、《五利》,皆當世可行之策略。有文集120卷。其子均為集賢校理。
葉康直,字景溫,元朝建州人,擢進士第,知光化縣令。頗有政績,受民擁戴。該縣多為種竹之民,房舍皆為竹編之屋,常有火患,康直教民用陶瓦蓋房,杜絕火災,為政以利民與否為準則,當時豐稷為谷城令,亦受民愛,當地歌謠有“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后從陜西進提點刑獄轉運副使,五路兵西征,康直領涇原糧道承受,內侍梁同以軍餉缺乏妄奏,神宗怒械康直欲殺之,王安禮力諫,康直得歸故治。元延佑(約1315年)初加直龍圖閣知秦州中書舍人,后因拒外侵有功,進寶文閣待制陜西都運使,因病請知毫州,帶領百姓通塞拓澤,“民獲田數十萬畝”,召為兵部侍郎,卒年64 歲。
葉伯巨,字居升,明朝寧海人,通經術,以國子生授平遙訓導。洪武九年(1376年)星變異常,明太祖詔求直言之人進諫,伯巨上書提出:以少封諸王,除掉亂國禍源,削減王權,以絕漢晉之弊。主張法制,以法定刑,使治有所依,民有所則。并循序漸進,治理戰爭創傷,達到國家興盛,民富兵強。
葉映榴,字炳霞,清江南上海人,清順治十八年(1662年)進士,國子監博士,累遷至禮部侍郎。吳三桂叛贛南,北路絕,映榴與同行官員守拒險要,安撫流民,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授湖廣糧儲道,常常為便民之舉而與上級官員力爭。
葉一源,字九江,唐松陽人。幼有志操,能詩書,習騎射。唐高祖克長安,一源兵千余,間道趨太原。高祖使典機要。后從太宗平高麗,單騎陷虜,中流矢陣亡。
葉升,明朝安徽合肥人,原為左君弼手下將官,歸明后,先后以右翼元帥,指揮僉事等職從征江州、吳地、明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論功行賞,授僉大都督府事,又同征西將軍湯和以水軍取四川、浙江等地,二年后出任都指揮使鎮守西安。
葉天士(1667-1746 ),清醫學家。名桂,字香巖,江蘇吳縣人。世代以醫為業,葉天士自幼聰穎好學,繼承祖傳,成為名醫,聞哪里有名醫善治某病,就千尋百訪,屈身求教,拜人家為師。不拘一格,集眾人之長,成一家之學。
葉一棟:吳城鎮西莊葉村人(當時屬于新建縣),清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居鴻臚寺卿(鴻臚寺是掌管朝會、賓客、禮儀等事的一個機構,鴻臚寺的正卿叫鴻臚寺卿,正四品,相當于現在的外交部長。)詳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有記錄的作品有:《重修望湖亭記》、《楷書圣母皇太后萬壽頌冊頁》等
葉大經,字伯常,號封川,宋寶慶二年(1226)丙戌進士,歷官二十余年,廉明清正,宋咸淳時期,升授八閩制置使,德佑二年(1276)丙子,時元兵大舉入侵江南,文天祥因受元軍主帥伯顏扣押,受其恥辱,逃回宋營后心中憤懣,將軍隊分境內四鎮,固守抵抗元軍,以精兵駐福建益江東,而輕廣域,不報制置使。
葉允仁,吳縣(江蘇蘇州)人,明末醫學家。嘗著《傷寒指南書》 六卷,敘述張仲景陰陽大論,六經脈證,察色視證,六經傳變要領,并詳論各類傷寒之別;辯明痙濕喝脈證及六經治例的傷寒證治與鑒別等內容。汪琥評其書以為與蘊要相類,比節庵六書明備。
葉衡,字夢錫,宋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1148 年)進士,初知臨安府於潛縣,該縣戶籍混亂,富戶隱漏,稅賦困難,葉衡定為九等,按貧富程度納賦,成為諸縣之間最安定富庶的縣。政績受到朝廷重視,擢升常州知事,后累升遷,官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皇帝經常同他商討國事,后因進言宋文宗清除朝中黨患,得罪金邦彥等人,受讒罷相,62 歲時去世,受贈資政殿學士。葉衡負才足智,兼悉軍事,由縣令而至宰相,不足10 年時間,提升之快,令當世人刮目。
葉一源,字九江,唐松陽人。幼有志操,能詩書,習騎射。唐高祖克長安,一源兵千余,間道趨太原。高祖使典機要。后從太宗平高麗,單騎陷虜,中流矢陣亡。
葉法善(616—720)字道元,括州括蒼(今浙江麗水松陽)人。唐代道士、官吏。有攝養、占卜之術,歷高宗、則天、中宗朝五十年,時被召入宮,盡禮問道。睿宗時官鴻臚卿,封越國公。他無病而終,享年105歲。
葉宗留(1404-1448),慶元(今浙江省慶元,位浙閩邊界龍泉縣南)人。明代礦工起義首領。
葉憲祖(1566年-1641年),浙江余姚人,晚明著名劇作家、戲曲家,是吳**代表人物。字美度,一字相攸、號六桐、桐柏、解園居士、紫金道人等。
葉稚斐,名時章,字稚斐,號牧拙生。江蘇吳縣人。清代戲曲家。
與李玉、朱素臣等友善。善著傳奇,因作《漁家哭》譏諷土豪,一度入獄。高奕《新傳奇品》評“漁陽三撾,意氣縱橫”,作傳奇8種,現存《琥珀匙》、《英雄概》二種。
葉堂,中國清代作曲家。號懷庭,字廣明,一字廣平。蘇州人。生卒年不詳。清唱昆曲,造詣頗深,創葉派唱口,一時成為習曲者準繩。葉派唱曲藝術由清傳入民國,綿延不絕。尤工音律,乾隆五十四年(1789)與馮起鳳合訂《吟香堂曲譜》,選錄《牡丹亭》、《長生殿》近百折。又3年,集畢生精力整理、制譜的巨著《納書楹曲譜》問世,更為時人所重。
葉霖,字子雨,號石林舊隱。江蘇揚州人。清同治、光逵(1862-1908)年間名醫。嘗為門人論四時陰陽伏氣之理,撰成《伏氣解》一卷。又深研《難經》,謹考經文,尋其意旨,旁采群籍,質以諸賢箋釋,撰成《難經正義》六卷。此時西醫學說已傳入我國,故詮釋內臟部分,雜采西說為證,以正其義。另撰有《脈學》、《痧疹輯要》,并增補參訂王邦傅《脈訣乳海》、張鶴騰《增訂傷暑全書》等。門人甚眾。
葉弘(字志廣,號南越),葉正簡第七子葉元泗之孫,東莞塘廈大坪村人,南宋祥興二年(1279)南宋行軍都統。現存葉弘古墓石碑“宋都統葉公墓”,建于元朝武宗年間(1308-1311年)。
葉琛(字廷獻),東莞茶山京山村人,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進士,福建莆田知縣(阮通志作知府),升工部主事。
葉廷會(字以嘉),東莞德生橋(又名舊橋,今莞城公園路,已被水泥鋪蓋)人,明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呂柟榜進士,南京戶部主事,歷廣西兵備副使,以清謹著,卒祀鄉賢,東莞縣志有傳。
孔孟詩書遠分別是葉姓多少世
你問的這個字輩是桐城陸葉氏的字輩。
桐城陸葉氏,葉姓,宗譜有記載的始祖為陸正一,來自江西瓦屑壩,其曾孫陸恩三入贅安徽桐城陶沖葉文宗為上門女婿,后代遂姓葉,為了不忘本、不忘恩并區別于桐城的其他葉氏,自稱陸葉氏。
陸葉氏共修譜六次,最近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目前正準備進行第七次修譜。根據族譜記載,陸正一為一世,孔為22世,孟為23世,詩為24世,書為25世,遠為26世。
有人知道江西龍南“葉姓”的來歷嗎?
◆葉姓排行
目前,葉姓在中華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9位,尤以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姓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姓氏源流
葉(Yè 葉)姓源出有四:
1、出自羋姓,顓頊后裔葉公之后,以封邑為氏。據《風俗通義》及《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資料所載,顓頊后人沈諸梁,又稱葉公,葉公即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眾,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亂,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并歸隱終老于葉邑。其后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2、出自葉調國。葉調為古國名,故地在今天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或者蘇門答臘島,東漢永建六年曾經遣使中國,建立友好關系,葉調國來中國的移民多以葉為姓,傳名竹帛。
3、出自中國古姓。中國古姓中的“葉陽氏”、“葉大夫氏”今天已經見不到。按照兩字姓、三字姓轉為單字姓的規律,葉陽氏、葉大夫氏后來也改為葉氏。
4、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數民族有葉姓:
① 據《姓氏考略》所載,我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內)蠻有以葉為姓者。如春秋時吳國人葉雄即是南方少數民族的后裔。
② 滿族納喇氏、葉赫勒氏、德昂族亥氏,臺灣土著、彝、蒙、土家、錫伯、保安、回、苗等民族均有葉姓。
得姓始祖:葉子高。上古時代,顓頊的后裔陸終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連。季連的后裔曾做過周文王的老師,被周成王追封在荊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帶,立國為荊,定都丹陽,后遷都于郢,改國號為楚。春秋時,楚莊王曾孫戌,在楚平王時任沈縣(今安徽省臨泉縣)尹,其后人便以沈為氏。戌后任楚國左司馬,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與吳軍打仗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兒子沈諸梁在葉為尹。沈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勝的叛亂以復惠王,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陽,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于是其后人便以邑為氏,沈諸梁則被尊為葉姓始祖,因其字號子高,后人也習慣稱其為葉子高。
◆遷徙分布
1、葉公去世后,經歷戰國時代,秦國滅楚之際,其后裔為避免滅族之禍,其中一支或者數支改沈為葉,尊沈諸梁為始祖,輾轉遷居于河北河間、陜西雍州、江蘇下邳。這就是葉縣雖然是葉姓的祖地,而葉姓族人并不多,河南一帶的葉姓,多為后來南遷重返故鄉留下來的原因。
2、西晉末年,由于各少數民族問鼎中原,流徙到陜西、河北的葉姓后裔一部分向南遷徙,一部分重返中原,此時形成了以“南陽葉氏”為代表的望族概念。
3、唐宋時期是葉姓遷徙最頻繁時期,這次因支系較多,遷徙往返不定,有避唐末之亂的,有在宋朝為官隨宋室南渡的,其中從河南葉縣遷居固始、光山的一支對葉姓以后的流徙有很大的影響。宋末遷往福建的葉昂、葉洙、葉霆成為安柄、佛嶺、蓮溪葉姓的始祖。世居下邳的葉姓,此時也大量遷居浙江括州、寧波一帶。唐宋時期,也是葉姓名人輩出的時期,葉姓成為江南的著姓。
4、明清之際,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興起,沿海一帶的有志之士,紛紛到海外發展,其中就有葉姓名流。明朝過海去臺灣的人為數不少,到清代去臺灣的開創基業的更多。可以說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的葉姓客家人,沒有那個分支不 出海發展,現居港、澳、臺各地的葉氏都是其后裔。葉姓在臺灣人口有20余萬,在各大姓中排名第20位。
5、清末民初,沿海和港、澳、臺的葉氏后裔開始發展到南洋諸國,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美、加、澳、日等國也出現了葉姓的賢達與精英。旅居馬來西亞的葉亞來,其后裔在馬來群島成為大族。
目前,葉姓經歷了數千年的繁衍,此時已是足跡遍天下了。尤以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姓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葉姓在當今中華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九位,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一。
◆歷史名人
葉 適:溫州永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永嘉學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禮部侍郎,著有《習學記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葉 欣:上海松江人,清代著名畫家,為“金陵八家”之一。
葉 燮: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清代文學家,長于詩論,著有《原詩》等書。
葉 紫:湖南益陽人,現代小說家。作品有《豐收》、《山村一夜》和《星》等。
葉 挺:廣東省惠陽人,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領導過“八一”南昌起義,參加過廣州起義。后任新四軍軍長,因飛機失事而遇難身亡。
葉仁遇:宋代著名畫家,所繪題材多取自江南市肆風俗田家景物。葉夢得:宋代吳縣人,著名文學家,官至戶部尚書,著有《石林春秋傳》、《石林居士建康集》、《石林詞》、《石林詩話》等書。
葉向高:今福建省福清人,明代萬歷年間任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職,光宗時出任宰相,為官忠勤耿直,著有《說類》一書。葉憲祖:今浙江余姚人,明代戲曲家。作品有七種傳奇,二十四種雜劇。
葉子奇:龍泉(今屬浙江省)人,明代學者,著有《草木子》四卷。
葉紹袁:吳江(今屬江蘇省)人,明代文學家,著作有《葉天廖四種》等。
葉蕓來:廣西人,太平天國將領,在據守安慶與湘軍奮戰中,不幸城失人亡。
葉恭綽: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初任湖北農業學堂及方言學堂教習。曾擁護袁世凱稱帝,后在國民黨中任職,著有《遐庵江稿》、交通救國論》等書。
葉楚傖:今江蘇吳縣人,早年入同盟會,參與創辦《國民日報》,后成為國民黨要員,任國民黨江蘇省政府主席、國民黨政府立法院副院長等職。
葉圣陶:江蘇蘇州市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出版總署副署長、教育部副部長、人民出版社兼總編輯等職。
葉劍英:廣東省梅縣人,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之一。早年任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后參加北伐戰爭、領導廣州起義。解放后,曾任黨和國家重要領導職務。
◆郡望堂號
1、郡望
2、堂號
南陽堂:葉姓得姓于葉邑,而葉邑古屬南陽郡,葉姓為南陽望族,故以南陽為堂號。
崇信堂:宋朝時有翰林學士葉夢得,在朝廷南渡的時候,任江東安撫使,領兵分據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朝廷升他為觀文殿學士,調他擔任福建安撫使。他打敗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軍節度使。
此外,葉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敦睦堂”、“點易堂”、“續古堂”、“繼美堂”、“百忍堂”、“天敘堂”、“永思堂”、“享裕堂”、“天秩堂”、“青枝堂”、“濟美堂”、“崇本堂”、“雙留堂”、“國望堂”、“序秩堂”等。
◆宗族特點
1、葉姓漢族支源僅有一支,顓頊為其傳說祖先。
2、葉姓繼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為其堂號,訓示子孫。葉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畫家、文學家之名流。
3、字行輩份排序井然,字韻深遠。如葉成忠所修《葉氏宗譜》,內有浙江葉姓一支字行為:“茂盛宗世萬,嗣繼啟志成。”葉秋庭所修《葉氏家譜》,內有江蘇葉姓一支字行為:“碩德緬先哲,宏謨發遠枝,禎祥開南國,傳烈紹西岐,孝悌繩其祖。”
◆葉姓宗祠通用對聯
〖葉姓宗祠門楣題辭〗
楚君遺風
“楚君遺風”源自受姓始祖諸梁公,字子高,官至楚令君(當時最高行政長官),屢建殊勛,名聞列國,楚惠王贊其“大有功于楚”、“楚尹遺風”即頌其偉績風范。
〖葉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書成海錄;
賦就云官。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崇安人葉廷珪,字嗣宗,政和年間進士,官德興知縣、太常寺丞,后因與秦檜不和,以左朝議大夫任泉州知州。喜愛讀書,到處借閱異書,選擇那些能用的內容抄錄下來,命名為《海錄碎事》。下聯典指宋代長洲人葉清臣,字道卿,好學而善作文,天圣年間入試時,作《云瑞紀官賦》,名列第二。歷官兩浙轉運副使、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等。
水心司業;
法善追魂。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哲學家葉適,字正則,學者稱水心先生,永嘉人,永嘉學派的代表。淳熙年間進士,歷官太學正、司業、博士、寶文閣待制、吏部侍郎。晚年閉門著述,自成一家,在哲學、史學、文學及政論等方面都有貢獻。著作有《水心文集》等。下聯典指唐代括蒼人葉法善,字道元,世代為道士,高宗時被召入京,又歷中宗朝,睿宗時拜鴻臚卿,封越國公。他曾求刺史李邕為其祖父作碑文,文成又求書寫,李邕不答應。相傳一天夜里,李邕在夢中又見他求書,便高高興興地為他寫好,人稱“追魂碑”。
二孤得偶;
雙溺全忠。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葉杲卿于桂州執法,武化令夫婦俱死,遺二女,葉杲卿憐其孤,娶為二子婦。下聯典指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入京,兵部主事葉汝璜與妻王氏赴水同死。
石榴應兆;
累葉傳芳。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葉祖洽熙寧初與同郡上官均分別中第一、二名進士,應“郡庠石榴,先結雙實”之言。下聯典指北宋·葉致遠為直學士,王安石贈詩中有“冠蓋傳累葉”之句。
清平似水;
介節如山。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葉直,字古愚,浙江石門人,為官清而平,善畫山水。葉祖洽,字敦禮北宋邵武人,熙寧年間狀元,歷官校書郎、禮部郎中、左司郎中、中書舍人、給事中、吏部侍郎、洪州知州等。相傳他進士時,府學中石榴樹未到時令先結兩個果,人們都以為是祥兆。發榜時,果然葉祖洽第一,同郡的上官均第二。下聯典指南宋·葉顒,字子昂,仙游人,紹興年間進士,歷任知州、尚書郎、右司諫、吏部侍郎、尚書,官至參知政事(宰相)。他為人清介,磊落直率,為官清廉,生活儉樸。
南陽望族;
東粵名家。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粵東地區(潮汕、梅州地區)葉氏宗祠“南陽堂”堂聯。(見上題頭《四、郡望堂號》介紹)
〖葉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冠裳累葉第;
科甲榴花香。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葉氏宗祠“南陽堂”堂聯。上聯典指北宋·葉濤,字致遠,宋代處州龍泉人,熙寧年間公元1068-1077年登進士乙科,后以龍圖閣侍制提舉崇禧觀,任直學士時王荊公贈詩中有“蓋傳累葉”之句。下聯典指北宋·葉祖洽,邵武人,熙寧初年公元1068-1077年登進士,時郡庠(學府)一石榴樹未到時令,先結二實,人謂吉祥。榜發祖洽為第一,同郡上官均列第二,遂應“郡庠石榴,先結二實”之兆。
東魯家風遠;
南陽世澤長。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葉氏宗祠“南陽堂”堂聯。
月光生碧海;
素色滿瑤池。
——唐·葉季良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貞元進士、詩人葉季良《賦得月照冰池》詩聯句。
事為名教用;
理以精神通。
——清·葉東卿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清代金石家葉東卿書贈聯。
〖葉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建陽狀元府第;
水心博士人家。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狀元葉齊,字思可,建陽人。下聯典指南宋哲學家、文學家葉適(1150-1223),字正剛,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淳熙進士,召為太學正,遷博士。官至寶文閣待制,兼江淮制置使。在哲學上有唯物主義傾向,是南宋“永嘉學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學者稱水心先生。
〖葉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家藏萬卷云樵錄;
綿綺四時暢春園。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校勘家葉云樵。下聯典指清代畫家葉洮,有《暢春園》等傳世。
水心文集中原論;
金石小箋半繭園。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哲學家、文學家葉適,著有《水心文集》。下聯典指清代詩人葉奕苞,隱居不仕,建“半繭園”,著有《金石小箋》等。
石林派衍家聲遠;
武水瀾回氣象新。
——佚名撰安徽省黟縣南屏村葉氏宗祠聯
諸葛一生唯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涂。
——毛澤東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毛澤東贈葉劍英聯。
立志不隨流俗轉;
留心學到古人難。
——葉恭綽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當代著名書法家葉恭綽自題聯。
萬戶人煙團曙色;
千林鳥鵲變春聲。
——葉仲英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葉仲英撰題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舞隨柳絮詩吟雪;
彈到梅花月滿琴。
——葉仲英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葉仲英書聯。見《中國對聯大辭典》。
浣花舊事誰能繼;
桃花新詩手自題。
——明·葉方藹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明末進士葉方藹書贈聯。
老夫喜作黃昏頌;
滿目青山夕照明。
——葉劍英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葉劍英《八十書懷》詩句聯。
觀釣頗逾垂釣趣;
種花何問看花誰。
——葉撰葉圣陶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現代教育家、作家葉圣陶自題聯。
〖葉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婺邑肇家聲,芹香桂馥;
潛山綿世澤,水遠山高。
——葉劍波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廬江縣玉皇廟葉氏宗祠聯。聯中“婺邑”,即指婺源、潛川,均為地名。“芹香桂馥”,比喻多才學之士與科舉得中者。
介節如山,顯冠裳于累葉;
清平似水,兆科甲于榴花。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著述成一家,共仰泰山北斗;
生死無二志,足征赤膽忠心。
——佚名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宋哲學家、文學家葉適事典。下聯典指宋代咸淳中參知政事葉夢鼎的事典。
樂敘先人之業績,山水齊頌;
群倫后代慶興隆,天地和鳴。
——佚名撰安徽省祁門縣箬坑鄉馬山村(舊稱石林村)葉氏宗祠聯
支派啟五房,丕顯丕象共仰,光前裕后;
大宗開四世,教忠教孝同祈,輔國興家。
——江綬珊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肇慶地區葉氏宗祠聯。聯語寫出了這一支葉氏的發展、繁衍過程。
受姓始南陽,溯瓜瓞之綿長,繼往開來,屈指二千余載;
宦游違北皖,望松楸而悵惘,封丘表墓,關懷四十三年。
——葉法撰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地區葉氏宗祠聯。上聯典出葉氏的起源、郡望及悠久的歷史。下聯典指本支葉氏的情況及作者的感想。
◆附錄一:【葉向高奇聯妙對】
明朝宰相葉向高與陳達公交誼頗厚。陳達公是閩縣大鄉人,曾任山西巡撫和雁門三關拐督等職。有一回,葉向高回老家福清省親,途中順便去拜訪已告老還鄉的陳達公。陳達公見好友來,忙備酒款待。席間,陳達公以招待不周,語帶歉意地說了句:
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
葉向高略為沉思,應了句:
客官寓宦宅,富室寬容。
遂成一奇對。寵宰相,指葉向高。此對聯共用18個寶蓋頭部首的字,令人稱奇。而且含意貼切,對仗工整,殊為—不易。后人曾將這副奇聯刻在大義祠堂內。
另有一版本說,明朝天啟元年,宰相葉向高路過福州,留宿新科狀元翁正春家中,翁即興出對曰:寵宰宿寒家,窮窗寂寞。葉向高見聯中全是寶蓋頭的字,先是一驚,接著和道:客官寓宮宦,富室寬容。次日翁送葉上路,經過池塘時,葉說:翁公昨夜講窮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
七鴨浮塘,數數數:三雙一只;
翁正春不意被將了一軍,尋視池塘,眉頭一皺,當即應道:
尺魚躍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說完,二人相視大笑。
◆附錄二:【葉姓典故、趣事】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源于漢代劉向的《新序·雜事》。
《新序·雜事》里記載道:“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春秋戰國時,有個叫沈諸梁的人,字子高。因為楚王把葉地封給了他的父親,后來他繼承了父親的封地,所以人們稱他葉公子高。他非常喜歡龍。天上的龍神聽說葉公如此喜歡它,就打算前去拜訪葉公。有一天,烏云滿天,不一會兒,雷聲大作,原來是龍神從天而降,前來拜訪葉公。當它的頭剛湊近葉公住房的窗子時,尾巴已經甩到了正廳。葉公見了真龍后,嚇得面色如土,拔腿就跑。由此可見,葉公并不是真的喜歡龍。
后來,人們用“葉公好龍”來比喻喜歡空談而不敢面對實際。有時也指名義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并非的如此。
〖死后佳〗
南宋名臣葉衡,為湯邦彥所譖罷相謫居彬州。一天,葉衡染病在家,親朋舊友都來看望。葉衡問眾人道:“我恐怕活不長了,但不知道死后舒服不舒服?”一位書生說:“死后很舒服。”葉衡驚奇地問道:“你怎么知道死后很舒服?”
書生說:“假若死后不佳,死亡的人們就全都逃回來了。然而自古至今,死去的人還從來沒有返回的呢。因此,我知其死后
很舒服。”
滿座之人都被他的幽默逗笑了。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葉圣陶與酒〗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一生愛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見他醉過,但他有過兩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朱德總司令的60大壽,葉圣陶應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當時十分高興,酒醉難以自持,被工作人員護送回家!一次是抗戰期間應邀與英國教授雷納先生較量酒量,兩人“酒封對手”,一直對酌到太陽西下,最后雷納先喝醉了,而葉圣陶卻能自己走回家,當然醉倒在家里!
祖籍江西葉氏是那一支
葉氏一族在哪里分布?
葉姓,中國姓氏之一,源自羋姓,顓頊為其遠祖,尊葉公沈諸梁為始祖。望出南陽、下邳,堂號有下邳堂、梅州堂、遼東堂、南陽堂等。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廣東、浙江、福建、臺灣、海南、江蘇、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廣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在宋人編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2010年11月,根據第六次中國全國人口普查中國公安部對全國戶籍人口的統計數據,葉姓人口總數為中國全國188位。
具體分布:
● 廣西昭平葉氏。
葉夢蕃,字郁,生于北宋年間,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宋徽宗、欽宗年間登科探花,曾任山西學政,三年政滿,業績顯赫,后定居南雄保昌縣,為南雄始祖。清乾隆五十三年,葉夢蕃之22世孫振開、振倫和振玉三胞兄偕子侄9人,自廣東揭陽(今揭西)河婆約湖田上壩塘肚寨首遷樟木林。
● 浙江葉氏。
余姚的葉氏就是南宋大臣葉夢得的后裔由湖州遷入的。 但其中有一支是北宋大臣葉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遷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松江葉氏是在元朝由杭州遷入的。 淳安葉氏為南宋大臣葉義問的后裔,由壽昌遷入。 金華葉氏是在明初由松陽遷入的。 東陽象山葉氏是從松陽遷入的。 東陽龍溪葉氏是淳安縣遷入的。 浦江葉氏是在明朝從金華遷入的。 鎮海葉氏是在明朝由慈溪遷入的。龍游葉氏,始祖葉玖,南宋時自新安遷龍游八石,清順治間(公元1644~1661年)始遷祖善貴再遷邑之鏸北湖都山里。浙江的葉氏也有向省外發展的,如烏裎的葉氏就遷徙到了無錫、安徽、江蘇等地。[
● 廣東葉氏。廣東葉氏遵葉大經為始祖。 自從葉大經定居梅州之后,不斷地向本省境內的其他地區以及周圍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遷徙。 部分葉氏在唐朝時期逃避戰爭遷居到湛江廉江一帶,湛江廉江東涌村為最大的葉氏村莊。廣東葉氏另外一支來自福建,為宋朝宰相葉頤后裔。臺山葉氏稱葉頤居南海大圃而不歸閩,遂為廣東葉氏之始祖。廣州市永漢北路(今廣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書院”,就是葉頤后人為紀念葉頤而修建的。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會、花縣、鶴山、番禺、惠陽、東莞、龍崗、陸豐、海豐等地。
● 安徽葉氏。安徽歙縣《新州葉氏家乘》:葉望五世孫碩,遷新安歙縣。休寧陪郭《葉氏世譜》稱其始遷祖葉尚或,南唐時自湖州苕溪遷休寧陪郭。太平(今安徽當涂)、歙縣葉氏為葉夢得后裔。 桐城葉氏是自婺源(今江西婺源)輾轉遷入的。黟縣葉氏遷自祁門(今屬安徽)。
● 江蘇葉氏。江蘇無錫葉氏為葉清臣后裔,自浙江遷入。 揚州、鎮江葉氏為葉夢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遷揚州,再遷鎮江的。
武進、江陰葉氏為葉頤后裔,自福建遷入。 宜春葉氏是從江西萍鄉遷入的。 泰州葉氏由蘇州遷入,居于泰興老葉,后又遷出一支至興化市張郭鎮。宿遷葉姓是江蘇蘇州遷入。
● 上海葉氏。青浦葉氏是由江蘇吳江遷來的。
● 湖南葉氏。葉大經之后,有遷至湖南的長沙、寧化、善化、益陽等地的。瀏陽葉氏有的是從江西遷入的。 平江葉氏是自蒲圻(今湖北嘉魚)遷入的。 寧鄉、湘潭、瀏陽葉氏多是由長沙遷入的。
●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凌云葉氏。凌云葉氏發源地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眉山鄉高田村。自葉迅遷居南安繁衍至今,后裔輻射海內外有十幾個國家,據統計至今已發展約五十多萬人。
● 臺灣葉氏。明末清初之際渡海入臺的葉氏族人,經過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臺灣發展成為龐大的家族。據臺灣文獻委員會的調查統計,葉氏為臺灣的二十大姓之一,約有30余萬人。1953-1954年間,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對臺北、基隆、臺中、臺南、高雄五市,陽明山一特別區,及臺北、宜蘭、新竹、苗栗、臺中、南投、彰化、臺南、屏東、花蓮、澎湖十一縣所作的調查表明,除桃園、云林、臺東、高雄四縣外,全省828804戶居民中,有葉氏19013戶。占戶數的1.32%,居全省737個姓氏的第二十位。
● 海外葉氏。據《高麗史》、《高麗史節要》等史書記載,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有葉德寵等人前往高麗從事貿易活動,并有葉氏族人在高麗定居下來,如葉盛,生卒年不詳,通曉音律,后定居高麗,將宋音樂傳至高麗。葉氏族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明清之際。如福建南安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社壇葉氏族譜》中就載有族人一百三十八名前往東南亞的吉隆坡、檳榔嶼、呂宋等地謀生;福建德化縣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國寶葉氏族譜》中記載有四十六人移居東南亞;福建晉江民國年間《東石世美葉氏家譜》中記有十六人前往東南亞。
葉氏族人僑居海外大部在南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亞、印尼、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等地都有葉氏族人定居。到目前為止,除大陸、臺灣以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日本、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葉氏族人的足跡。
2013年,葉姓經歷了數千年的繁衍,此時已是足跡遍天下了。尤以福建、臺灣、廣東、江蘇、江西等地人數最多,分布最密集。海外則依然以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葉姓華人,已經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江西葉氏世香堂有多少個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葉氏南洋堂、江西葉氏世香堂有多少個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