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使魏加是如何說服春申君不任用(魏加是如何一步步游說春申君的)
今天給各位分享趙使魏加是如何說服春申君不任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魏加是如何一步步游說春申君的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驚弓之鳥是何意?出自于哪?
【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或打擊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驚慌、害怕。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
戰國末年,秦國日益強大,有吞并六國的野心,對其它各國虎視眈眈。有一個時期,趙、楚、燕、齊、韓、魏六國決定聯合抗秦。一天,趙國使者魏加和楚國春申君一起商談抗秦主將的人選。當魏加知道春申君準備讓臨武君擔任主將時,只是搖頭嘆氣不吭聲。春申君知道他不同意,就問他原因,魏加想了想說:
“我講一個故事給你聽,聽完了,你就會明白的。”
接著他就講了起來。
“從前魏國有個神箭手名叫更羸,射起箭來真可以說是百發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時,天空中飛過幾只大雁。他對魏王說:‘大王,我只要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鳥射下來。’魏王哪里相信。更羸又說:
‘我試給你看。’過了一會,一只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弓弦,隨著‘嗡’的一聲弦響,大雁從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大吃一驚說:‘想不到你會有這樣的本領。’更羸說:‘這并不是我有什么超人的本領,而是這只大雁受過箭傷,你沒有看見它飛得很慢,叫聲很悲凄嗎?飛得慢,是它的傷口疼痛,叫得悲是離開雁群很久了。它驚魂未定,又聽到弦響,就拼命想往高處飛,一使勁,傷口又裂開,所以就掉下來了。’”
接著,魏加話鋒一轉說:
“臨武君剛被秦軍打敗過,看到秦軍就會害怕,如同受過傷的鳥一樣,怎么能再讓他擔任主將呢?”
春申君覺得魏加的話有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沒有讓臨武君任主將,雖然六國聯合抗秦,但也沒有取勝,各國紛紛潰退如一群驚弓之鳥。
卷十七·楚策四(2)
九 客說春申君章
客說春申君曰:“湯以亳,武王以鎬,皆不過百里以有天下。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勢,臣竊以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謝孫子。孫子去趙,趙以為上卿。
客又說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魯入齊,魯弱而齊強。夫賢者之所在,其君未嘗不尊,國未嘗不榮也。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何辭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請孫子于趙。
孫子為書謝曰:“‘癘人憐王’,此不恭之語也。雖然,不可不審察也。此為劫弒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無法術以知奸,則大臣主斷(國)[圖]私,以禁誅于己也,故弒賢長而立幼弱,廢正適而立不義。《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圍聘于鄭,未出竟,聞王病,反,問疾,遂以冠纓絞王,殺之,因自立也。齊崔杼之妻美,莊公通之。崔杼帥其君黨而攻莊公。[莊公]請與分國,崔杼不許;欲自刃于廟,崔杼不許。莊公走出,逾于外墻,射中其股,遂殺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見:李兌用趙,餓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殺之;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縣于其廟梁,宿夕而死。夫癘雖癰腫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絞纓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餓死也。夫劫弒死亡之主也,心之憂勞,形之困苦,必甚于癘矣。由此觀之,癘雖憐王可也。”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袆)[襍]布與(絲)[錦],不知異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力父],(甚喜之)[是之喜]兮。以瞽為明,以聾為聰。以是為非,以吉為兇。嗚呼上天,曷惟其同!”
《詩》曰:“上天甚神,無自瘵也。”
十 天下合從章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羸)[嬴]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嬴]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嬴]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嬴]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嬴]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裂而]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十一 汗明見春申君章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間]三月,而后得見。談卒,春申君大說之。汗明欲復談,春申君曰:“仆已知先生,先生大息矣。”汗明憱焉曰:“明愿有問君,而恐固。不審君之圣孰與堯也?”春申君曰:“先生過矣,臣何足以當堯?”汗明曰:“然則君料臣孰與舜?”春申君曰:“先生即舜也。”汗明曰:“不然,臣請為君終言之。君之賢實不如堯,臣之能不及舜。夫以賢舜事圣堯,三年而后乃相知也。今君一時而知臣,是君圣于堯,而臣賢于舜也。”春申君曰:“善。”召門吏為汗先生著客籍,五日一見。
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之。驥于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今仆之不肖,阨于州部,堀穴窮巷,沈洿鄙俗之日久矣,君獨無意湔拔仆也?使得為君高鳴屈于梁乎?”
十二 楚考烈王無子章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
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楚王,聞其不宜子,恐又無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已而謁歸,故失期。還謁,春申君問狀。對曰:“齊王遣使求臣女弟,與其使者飲,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對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于是園乃進其女弟,即幸于春申君。知其有身,園乃與其女弟謀。
園女弟承間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余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后將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禮于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封盡可得,孰與其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園女弟謹舍,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立為王后,楚王貴李園,李園用事。
李園既入其女弟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泄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殺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
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福?”曰:“君相楚二十余年矣,雖名為相國,實楚王也。五子皆相諸侯。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因而有楚國。此所謂無妄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禍?”曰:“李園不治國,[而]王之舅也。不為兵將,而陰養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崩,李園必先入,據本議制斷君命,秉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無妄之禍也。”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人?”曰:“君先仕臣為郎中,君王崩,李園先人,臣請為君沖其胸殺之。此所謂無妄之人也。”春申君曰:“先生置之,勿復言已。李園,軟弱人也,仆又善之,又何至此?”朱英恐,乃亡去。
后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園果先入,置死士,止于棘門之內。春申君后入,止棘門。園死士夾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于是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為楚幽王也。
是歲秦始皇立九年矣。嫪毐亦為亂于秦,覺,夷三族,而呂不韋廢。
十三 虞卿謂春申君章
虞卿謂春申君曰:“臣聞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則慮安。’今楚王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為(主)君慮封者,莫如遠楚。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后不免殺之。秦惠王封冉子,惠王死,而后王奪之。公孫鞅功臣也,冉子親姻也。然而不免奪、死者,封近故也。太公望封于齊,邵公奭封于燕,為其遠王室矣。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趙,踐亂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時也。”
君曰:“所道攻燕,非齊則魏。魏、齊新怨楚,楚君雖欲攻燕,將(道何)[何道]哉?”對曰:“請令魏王可。”君曰:“何如?”對曰:“臣請到魏,而使所以信之。”
乃謂魏曰:“夫楚亦強大矣,天下無敵,乃且攻燕。”魏王曰:“鄉也,子云‘天下無敵’;今也,子云‘乃且攻燕’者,何也?”對曰:“今為馬多力,則有矣;若曰勝千鈞,則不然者,何也?夫千鈞非馬之任也。今謂楚強大,則有矣;若[夫]越趙、魏斗兵于燕,則豈楚之任也(我)[哉]?非楚之任,而楚為之,是敝楚也。敝楚(見)強(魏也)[楚],其于王孰便也?”
驚弓之鳥的故事
戰國末年,秦國日益強大,逐漸有了吞并六國的野心。有一段時間,趙、楚、燕、齊、韓、魏六國決定聯合抗秦。一天,趙國使者魏加和楚國春申君一起商談抗秦主將的人選。當魏加知道春申君準備讓臨武君擔任主將時,只是搖頭嘆氣不吭聲。春申君知道他不同意,就問他原因,魏加說:“我講一個故事給您聽,聽完了,您就會明白的。”
接著他就講了起來。
從前有個神射手名叫更羸,射起箭來真可以說是百發百中。一天,他和能王一起散步時,天空中飛過幾只大雁。他對魏王說:‘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來。’魏王哪里相信。更羸又說:“我試給您看。”
過了一會兒,一只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舉起弓,沒有用箭,只拉了一下弓弦,隨著‘嗡’的一聲弦響,這只大雁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大吃一驚,說:“想不到你會有這樣的本領。”
更羸說:“這并不是我有什么超人的本領,而是這只大雁受過箭傷,您沒有看見它飛得很慢,叫聲很悲凄嗎?飛得慢,是它的傷口疼痛;叫得悲,是它離開雁群很久了。它驚魂未定,又聽到弓弦響,就拼命想往高處飛,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
接著,魏加話鋒一轉說:“臨武君剛被秦軍打敗過,看到秦軍就會害怕,如同受過傷的鳥一樣,怎么能再讓他擔任主將呢?”
春申君覺得魏加的話有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沒有讓臨武君當主將。
驚弓之鳥的出處原文
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
加曰: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
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裂而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驚弓之鳥的原文翻譯
趙國派遣魏加去見楚國的春申君說:“您有大將嗎?”春申君說:“有,我想讓臨武君為大將。” 魏加說:“我年輕時喜歡射箭,我想用射箭比喻這件事,可以嗎?”春申君說:“可以。”
魏加說:過去,更羸與魏王站在一個高臺的下邊,抬頭看見天上飛著的鳥。更羸對魏王說:‘我替大王空拉弓弦,就可以給大王射下一只鳥來。’魏王說:‘這樣說來,您射箭的技術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了?’更羸說:‘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了。’時候不大,有一只雁從東方飛過來,更羸用拉了一下空弦,就讓雁從高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說:‘這么說來您射箭的技術已經達到這樣高的地步了?’更羸說:‘這是一只經受過災難的鳥。’魏王說:‘先生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說:‘這只鳥飛得慢鳴聲又悲。飛得慢,是因為往日的瘡口還在疼痛;鳴聲悲凄,是因為長久失群無依無靠。舊瘡口未好,加上驚恐之心也沒有去掉,這時它聽到弓弦之聲就要抽身高飛,舊瘡口就要裂開,因而落了下來。’臨武君曾經被秦國打敗,所以他不可以成為拒秦之將。
驚弓之鳥的原文注釋
異日:往時,從前。
更羸:戰國時的名射手。
京臺:高臺。
謂:對......說。
引:拉。
虛發:只拉弓不放箭。
下鳥:使鳥落下。
然則:既然如此:
間:間隔。
驚弓之鳥的寓意
“驚弓之鳥”這個故事完全是建立在心理學理論基礎上的。它說明一個人如果曾經遭受過重大挫折的打擊,以至于留下難以磨滅的負面陰影而心有余悸,在他今后的生活中,如若在重新出現類似情景,就會因為恐懼而不堪一擊或不戰自潰。
這就和一個曾經被老虎傷過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往往會出現“談虎色變”的心理陰影,有這種負面心理影響的人,怎么可能讓他去戰勝老虎呢?
這個寓言一方面告訴人們,對于那些曾經受到過某種傷害及其驚嚇的人,或者說曾經是手下敗將,是很容易戰勝的,所以,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另一方面告訴人們:不要運用那些受過失敗創傷,而且還沉浸在恐懼的陰影中的人,再去擔任那種曾經使他失并形成心理創傷的工作或任務。
當然,這只限于那些在心理創傷陰影中還沒有走出來的人,而對于那些雖然曾經失敗但意志堅強,心理健康的人來說,采取“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的策略,卻又有可能取得出人意料的理想效果,因為那些人有經驗,可能從以往的失敗中汲取教訓,加上有“雪恥”的斗志,勝算也是比較大的。
同時,奉勸那些遭遇過失敗的人,不要因為一次失敗就頹廢,而要善于認真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奮振作,否則只怕真的會成“驚弓之鳥”。
驚弓之鳥的意思
原義是指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后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驚弓之鳥的近義詞
心有余悸、驚弦之鳥、傷弓之鳥
驚弓之鳥的反義詞
初生之犢、初生牛犢
驚弓之鳥的造句
1、那些工頭們,個個如驚弓之鳥,巴不得趕快飛出車間。
2、驚弓之鳥飛不遠,懼敗之人業不大。
3、那些被打敗的侵略者,有如驚弓之鳥,聽見鞭炮聲就逃。
4、我軍已將敵人團團包圍,守敵軍心渙散,已成驚弓之鳥,一觸即潰。
驚弓之鳥課文原文及翻譯
下面是我整理的驚弓之鳥課文原文及翻譯,希望對語文課文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課文原文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
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
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
春申君曰:“可。”
加曰:“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翻譯
東方六國合縱西抗強秦。趙國的使者魏加拜見楚相春申君,說:“你還有派將軍嗎?”
(春申君)說:“有的,我想派遣臨武君為主將。”
魏加說:“我小的時候喜愛射箭,我想用射箭打個比方,可以嗎?”
春申君說:“可以”
魏加說:“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臺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弓弦,就可以把鳥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說:‘射技有如此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有一只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虛射一箭就把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虛射怎么會出現這種結果呢?’更羸說:‘因為這是一只病雁。’魏王說:‘你怎么知道?’更羸說:‘這只雁飛得很緩慢,叫得聲音又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它舊傷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離開了雁群,身負舊傷且心存驚懼,一聽見弓弦的聲音就嚇得拼命高飛,以致使它的舊傷口破裂而掉落下來。’現在的臨武君也曾被秦軍打敗,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派他去擔任抗秦的將領是不妥當的。”
出處
驚弓之鳥出自《戰國策· 楚策四》。意思是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關于趙使魏加是如何說服春申君不任用和魏加是如何一步步游說春申君的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